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为什么被称作见利忘义,贪生怕死,没有本事呢?

管仲为什么被称作见利忘义,贪生怕死,没有本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08 更新时间:2024/1/23 5:10:54

管仲的祖先后来迁徙到了安徽颍上,后来又迁徙到了齐国。管仲的父亲担任齐国的大夫,但是家道中衰,到管仲这一代已经是生活贫困。

[var1]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因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这里我要插一句,以管仲后来的作为来看,他是个赚钱能手,但是他是个穷小子,没有资本。需要找个投资方鲍叔牙,有钱一块赚。一个投智力股,一个资本股,谁分多分少,也无可厚非。

[var1]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

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很多人小时候很敢闯,甚至玩命,但是年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有了牵绊,反而做事胆怯,不敢去冒险。这不是胆怯,这是责任!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而经常帮倒忙,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事情可能就办不成。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权势助力,有时候可能是时机不成熟,有时候可能是碰见小人或者用了猪队友了。

在长期交往中,管仲和鲍叔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管仲多次对人讲: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这便是知音吧!

虽然鲍叔牙很看重管仲,但是人们都轻视管仲。那么,管仲为什么被人轻视呢?

[var1]

人的本性是什么?

人的本性都是崇拜强权和富豪,鄙视比自己混得差的人。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窘困了,连自己的亲戚都看不起。管仲被人看不起,不是管仲没有能力,而是他的地位低罢了。现实中,这种例子多得很。

例如,姜太公年青时一事无成,不被人看起,等到封侯拜相,被后世崇拜得不行,直接被传颂成了神仙。他的老婆马氏曾经因为他穷困,和他离婚。后来姜太公封侯拜相,马氏又来要求复合。姜老爷子把碗里的水往地上一泼,说:“如果能把这碗水水收起来就复合。”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来呢,这便是“覆水难收”典故的由来。

[var1]

再例如,苏秦窘困回到家中,妻子埋头织布不理,嫂子也不去做饭,父母看到儿子没出息也不理。苏秦感叹道:“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等到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游说六国,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周显王专门派人为他扫家门前的大街,家人们都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这便是“前倨后恭”成语的来历。

[var1]

再再例如,韩信落魄时受了胯下之辱,等到封侯时,把曾经的泼皮吓坏了,生怕韩信砍了他的脑袋。

再三例如,朱买臣穷困时,妻子和他离婚,等到他做了中大夫、会稽太守时,妻子羞愧地上吊了。

我们再看管仲,后来管仲拜相,成就齐国首霸,出了大名,就是以后的诸葛亮都“自比管仲乐毅”,就是再以后的青楼妓院,都把管仲做祖师爷。

嫌贫爱富,欺民崇权,这就是人性。

所以,王撕葱之所以美女环绕,那是因为有钱,而叫花子是连媳妇都找不上的。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上海“某流浪大师”不是也有美女环绕吗?那其实是一群网红想蹭热点罢了。要知道在古代,如果那样穷,是连媳妇都找不上的。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那么聪明、那么勤劳吗?是因为千百年来好吃懒做的都找不上媳妇懒死了,剩下的都是优秀的。这就是优胜劣汰!

所以,那些官老爷们前呼后拥,以为自己能呼风唤雨,其实那都是错觉,人家别人看中的只是他的位子,等自己退下来就是个小老头,他能接受的了那个落差吗?

所以,那些没有背景的小职员们老受领导批评,其实不是你做的不好,只不过你的级别低,没有背景罢了。等你爬到比领导还大的官的时候,领导会反过来拍你马屁的。

[var1]

所以,不要盲目地搞个人崇拜,认为那些帝王多牛,他们只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例如现在竟然有论点说,明熹宗重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是搞平衡,其实人家只是弱智罢了。那些人又盲目去给傻孩子贴啥金呢?如果给弱智贴金,他自己也成弱智了。

所以,不要盲目地崇拜你的领导,他只不过来的比你早、机遇比你好、比你会往上爬罢了。

所以,不要鄙视那些临时混得不如你的姜子牙、韩信、朱买臣们,他们只不过没有机遇罢了。

天将降大任于管仲,必先让人瞧不起。接下来,天将降大任了吗?没有。管仲的脑袋差点丢了。

请看下集:春秋首霸齐桓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满江红》里的秦桧在真实历史中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嘿大拿,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以及雷佳音老师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秦桧这一历史人物又一次回到了我们大众的视线中。忠魂岳飞,精忠报国,在电影中是善的,秦桧,阴险狡诈,亦正亦邪,在电影中是恶的。我们先抛开这对已羁绊数百年的历史对立面不谈,从单方面聊一聊秦桧这个人在宋史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秦桧,字

  • 他们在大宋无名,却闷声干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前两年有一部热门谍战剧叫《伪装者》,估计您多多少少也听说过。 不过间谍战,在咱们中国的历史那叫一个相当悠久,差不多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在一场复仇加复国的双重大戏中,一位后人称之为女艾的女性间谍潜入地方大本营,源源不断地把情报传回老家,成功帮助老板少康坐上王位。这位女艾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 秦始皇东巡祭祀,为什么要跑到齐国祭拜八神?齐国:真看得起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讲谈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举行了神话谱系中不知第几次,但真实历史中开天辟地第一次的封禅大典。这虽然是东巡祭祀之旅的一个高潮,却远远不是旅途的终点。秦始皇还要继续向东,到海边巡游,依次祭拜名山大川,祭拜“八神”。第一次看到大海,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相当震撼

  • 历史上带头造反的人,为何都以失败告终?朱元璋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取全国统治权的中原皇帝。但是,元末群雄中,朱元璋是最晚起义的,属于后来者居上,之前有韩山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正因如此,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除了励精图治外,屡次下诏教化百姓。朱元璋说宁可饿死也不要造反,因为造反的成功率极低,带头造反的人

  • 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这关联着嬴政亲政和嫪毐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六年(前241年),由春申君黄歇牵头的新一轮的合纵伐秦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燕国和齐国果然置身事外。这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参与者和作战经过都不明朗。《资治通鉴》采录《史记·春申君列传》的说法,合纵5国分别是楚、赵、魏、韩、卫,楚考烈王为纵长,也就是联军名义上的领袖,春

  • 秦国法律中最值得借鉴的一条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法律对后世影响多大,古代法律有哪些值得借鉴,秦国

    其中有一条法令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在官员选拔上规定:“举人而所举者不善,举与被举同罪。”就是说你推荐的人如果犯了罪,你也就要连坐承担相应的罪行!秦相范睢虽然位高权重,深得秦昭襄王信任倚重,为秦国崛起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但由于其推荐的两位恩人郑安平、王稽先后战败投降敌国,范睢也不得不被连坐罢相。正是

  • 那个被嘉庆帝追封为皇贵妃的女人,才是乾隆后宫中备受宠爱的汉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后宫晋升制度非常严格,特别是康熙皇帝,他非常注重后宫女子的出身,严格按照她们的出身等级晋封,尤其是对汉家女子的晋封等级更是严格。康熙的顺懿密妃王氏,曾为康熙生了三个皇子,按理说应该母以子贵封妃,但康熙对她的晋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的,只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晋封王氏为嫔。雍正继位后,才尊封她为密妃。比起

  • 立下大功的汉军八旗子弟,为何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时期的八旗战斗力如何,汉军八旗,清朝的八旗是指哪八旗

    当时的汉人人口过亿,而清廷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天下,因此对汉八旗军十分重视,但随着康熙平定天下后,这些汉军的地位越来越低,被满清以及蒙人所看不起。只是,立下了大功的汉八旗子弟,为何会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首先就是八旗子弟的人数增加,这些八旗军们可享受诸多的特权,不仅能分到大量的土地,也

  • 清朝时,天地会2成员逃去海外当国王,国土比国外大,至今说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天地会,清朝天地会有多少个堂主,清朝天地会的创始人

    “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七拜陈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顺。”这是天地会著名的“八拜歌”,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对天地会3个字都不会感到陌生,影视剧中,天地会的创办者陈近南身怀绝世武功,还收过韦小宝为徒。虽然影视剧跟现实之间总有一定差距,但天地会是真实存在过的组织,陈近南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不过

  • 清朝后宫嫔妃耳饰是满族特有风俗,入关后逐步受到汉族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满族耳饰,清朝后宫嫔妃头饰,清朝妃嫔朝服

    最早应用的饰品之一——耳饰耳饰可能是人类最早应用的首饰之一,在中国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就开始使用玉材制作精美的玦,而稍后的新乐文化则出现用煤精制作的珰。在古代汉语中“瑱”、“珥”、“珰”值的都是耳饰。《说文·玉部》:“瑱,以玉充耳也。从玉,真声。”“珥,瑱也。从玉耳,耳亦声。”《释名·释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