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江红》里的秦桧在真实历史中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吗?

《满江红》里的秦桧在真实历史中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59 更新时间:2024/2/5 2:02:04

大家好,我是嘿大拿,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以及雷佳音老师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秦桧这一历史人物又一次回到了我们大众的视线中。

忠魂岳飞,精忠报国,在电影中是善的,秦桧,阴险狡诈,亦正亦邪,在电影中是恶的。我们先抛开这对已羁绊数百年的历史对立面不谈,从单方面聊一聊秦桧这个人在宋史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秦桧,字会之,出生于公元1090年,祖籍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是有名的投降派。秦桧这个人固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的形象已然在数百年间的戏剧、评书以及现代的影视作品中被过于的脸谱化了。只要我们的意识里还肯定着岳飞高大的正面形象,那么秦桧必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供后人唾骂,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认知。

自古大奸大恶之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卖国贼。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这两句诗是奸臣严嵩临终前写的,可以看出来,严嵩到死都认为自己是忠赤之人。对于历史上的南宋而言,秦桧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坏人那么简单,因为所谓“恶”的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恶,才能够把岳飞推向死亡。所谓的“恶”其实就是人性,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更大的“恶”,则是站在人性后面的皇权政治了。

岳飞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

秦桧是见识过金国的强大的,作为一个经历过靖康之耻的人,他只是一个借势上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罢了。

绍兴和议,南宋都向金国称臣了,连皇上都只是一个金国的臣子,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秦桧呢,可是这么大个锅,皇上是不会背的,历史的洪流注定需要秦桧这样一个人。公元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及第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过了重点本科线。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是金兵大举南下一路过关斩将,北宋王朝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反战求和的声音。当时的秦桧25岁,血气方刚正值青春年少,上奏宋钦宗希望北宋展现出该有的硬气和刚毅,而不是委曲求全。但宋钦宗坚持割地求和,还指派秦桧为割地使者。秦桧羞愤辞官,坚决不当这个打头阵的卖国贼。

是的,这就是历史上秦桧少被人提起的另一面,但后来的秦桧是如何黑化的呢?

靖康之耻,金人掠走徽宗、钦宗二帝以及北宋数百位大臣,秦桧也在其中,面对金国犹如降维打击般的强大实力,秦桧原本抗金的壮志雄心,也在残酷的现实下被打的稀碎。这也是秦桧一生的重大转折,为了活下去,秦桧在金营中左右逢源,能说会道,极力的出谋划策,因为这样,才能够活下去,才能有后来秦桧“杀守卫”回南宋做宰相的故事。

靖康之耻的惨烈,让忠心耿耿的大宋臣子秦桧变成了如今十恶不赦的秦大人,善与恶从来都是相对的,在高宗看来,秦桧并不是恶人,他认为秦桧不仅会读书,而且会办事,但更重要的是秦桧和自己一样,都不愿意把被俘的老皇帝接回来,正因为得到了高宗的支持,所以我们眼中的大恶人秦桧才能在高宗的眼皮底下权倾朝野。

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人跪像

至于会不会被历史所不耻,那都是由后人评判的,历史的洪流中从来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忠与奸,善与恶,交由后人评说。现在掌握话语权的是我们的秦大人,但老百姓认可的是岳飞,秦桧是岳飞之死的直接责任者,在老百姓看来,秦桧当然是大奸臣,因为他的行为影响了南宋光复天下,但岳飞不死,南宋就真的能北伐成功吗?这是浪漫的理想主义与资源拥有者的一次激烈碰撞,历史不能复现,答案我们无从得知,但在现实中,当大将韩世忠问秦桧,为何杀岳飞时,秦桧的回答是“莫须有”。

言下之意,这就是皇帝的意思,我只是干活儿的。韩世忠听了,也默许了秦桧的行为,因为韩大将军也深知,现实的答案是残酷的,所以帝不认为臣奸,因为他执行的是自己的命令,秦桧也不认为自己奸,因为他执行的是领导的命令,韩世忠等人也不认为秦桧奸,也是因为他知道,想要活下去,他们都得是一样的人。

宋高宗赵构坐像

所以电影中的秦桧不会认为自己是奸臣,上有皇帝下有群臣,他的坏必定不是一个个体的坏,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历史背后的本质问题,所有人关心的只是最后的结局,南宋称臣,二帝不归,金人满意,皇帝满意,皆大欢喜,秦桧代表的仅仅是个人和高宗的精致利己主义以及金国的既得利益罢了。

评判一个人是奸是忠从古至今都非常困难,忠奸莫辨一直是困扰王权的千古难题,哪个帝王身边没有二三奸臣呢?推动历史车辙前进的必须有岳飞这样的忠臣,也要有秦桧这样的奸臣,所以自古奸臣不认奸,各类奸臣的背后,也一定都会有阶级统治者的默许和纵容,正是有了秦桧和高宗的卖国求荣,才换来了南宋一个多世纪的稳定江山,岳公也好秦桧也好,都是只是历史车辙碾过的牺牲品罢了。

我是嘿大拿,准备好酒,我们下个故事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们在大宋无名,却闷声干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前两年有一部热门谍战剧叫《伪装者》,估计您多多少少也听说过。 不过间谍战,在咱们中国的历史那叫一个相当悠久,差不多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在一场复仇加复国的双重大戏中,一位后人称之为女艾的女性间谍潜入地方大本营,源源不断地把情报传回老家,成功帮助老板少康坐上王位。这位女艾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 秦始皇东巡祭祀,为什么要跑到齐国祭拜八神?齐国:真看得起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讲谈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举行了神话谱系中不知第几次,但真实历史中开天辟地第一次的封禅大典。这虽然是东巡祭祀之旅的一个高潮,却远远不是旅途的终点。秦始皇还要继续向东,到海边巡游,依次祭拜名山大川,祭拜“八神”。第一次看到大海,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相当震撼

  • 历史上带头造反的人,为何都以失败告终?朱元璋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取全国统治权的中原皇帝。但是,元末群雄中,朱元璋是最晚起义的,属于后来者居上,之前有韩山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正因如此,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除了励精图治外,屡次下诏教化百姓。朱元璋说宁可饿死也不要造反,因为造反的成功率极低,带头造反的人

  • 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这关联着嬴政亲政和嫪毐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六年(前241年),由春申君黄歇牵头的新一轮的合纵伐秦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燕国和齐国果然置身事外。这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参与者和作战经过都不明朗。《资治通鉴》采录《史记·春申君列传》的说法,合纵5国分别是楚、赵、魏、韩、卫,楚考烈王为纵长,也就是联军名义上的领袖,春

  • 秦国法律中最值得借鉴的一条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法律对后世影响多大,古代法律有哪些值得借鉴,秦国

    其中有一条法令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在官员选拔上规定:“举人而所举者不善,举与被举同罪。”就是说你推荐的人如果犯了罪,你也就要连坐承担相应的罪行!秦相范睢虽然位高权重,深得秦昭襄王信任倚重,为秦国崛起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但由于其推荐的两位恩人郑安平、王稽先后战败投降敌国,范睢也不得不被连坐罢相。正是

  • 那个被嘉庆帝追封为皇贵妃的女人,才是乾隆后宫中备受宠爱的汉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后宫晋升制度非常严格,特别是康熙皇帝,他非常注重后宫女子的出身,严格按照她们的出身等级晋封,尤其是对汉家女子的晋封等级更是严格。康熙的顺懿密妃王氏,曾为康熙生了三个皇子,按理说应该母以子贵封妃,但康熙对她的晋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的,只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晋封王氏为嫔。雍正继位后,才尊封她为密妃。比起

  • 立下大功的汉军八旗子弟,为何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时期的八旗战斗力如何,汉军八旗,清朝的八旗是指哪八旗

    当时的汉人人口过亿,而清廷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天下,因此对汉八旗军十分重视,但随着康熙平定天下后,这些汉军的地位越来越低,被满清以及蒙人所看不起。只是,立下了大功的汉八旗子弟,为何会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首先就是八旗子弟的人数增加,这些八旗军们可享受诸多的特权,不仅能分到大量的土地,也

  • 清朝时,天地会2成员逃去海外当国王,国土比国外大,至今说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天地会,清朝天地会有多少个堂主,清朝天地会的创始人

    “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七拜陈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顺。”这是天地会著名的“八拜歌”,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对天地会3个字都不会感到陌生,影视剧中,天地会的创办者陈近南身怀绝世武功,还收过韦小宝为徒。虽然影视剧跟现实之间总有一定差距,但天地会是真实存在过的组织,陈近南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不过

  • 清朝后宫嫔妃耳饰是满族特有风俗,入关后逐步受到汉族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满族耳饰,清朝后宫嫔妃头饰,清朝妃嫔朝服

    最早应用的饰品之一——耳饰耳饰可能是人类最早应用的首饰之一,在中国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就开始使用玉材制作精美的玦,而稍后的新乐文化则出现用煤精制作的珰。在古代汉语中“瑱”、“珥”、“珰”值的都是耳饰。《说文·玉部》:“瑱,以玉充耳也。从玉,真声。”“珥,瑱也。从玉耳,耳亦声。”《释名·释首饰

  • 清朝唯一的汉人皇后,只是一个宫女,为啥能成功上位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清朝,也确实有一个汉人女子成为皇后,她就是令妃,不过这也只是死后追封的。令妃出生在魏氏家族中,她的父母都是汉人,尽管家族也十分荣耀,但和那些八旗来比还是要低上一头。作为上三旗的包衣,家族和皇室的联系密切,因此令妃从小就被带入皇宫内,成为了宫女。到了后宫时,正是富察皇后的教养,才让她的地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