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过去的帝王将相他们也会反目,在陷入困境时,他们会共患难。可是一旦得了天下后,帝王往往会把权倾朝野的大臣作为打击对象。为什么呢?怕他们会造反,把自己赶下台,不如先下手为强。不能给他们以喘息的机会,只想独占江山与美人,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对自己有威胁之人,这样子江山才会百年不倒!
[var1]
也难怪,历朝历代都有君臣之间的纷争和逆反,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帝王,往往也是不想将来自己江山不保,在风言风语下,难免对功臣的存在和份量,不得不捏一捏,一旦有对自己的存在威胁时,不管这些功臣有多少对自己有恩,只要挡住了自己的路,必杀之而后快。哪怕错杀,也不会后悔!毕竟是以“江山为重”啊!
人啊,要有自知之明。这点,范蠡就是做得最好的一位。
[var1]
范蠡以谋略、胆识和才干最得越王勾践的喜欢,而老范也是深知自己老雇主的脾气。知道老雇主(越王勾践)要血耻受卧薪尝胆之苦,就帮助他整顿家国,用二十年时间,把越国的整体实力都搞上去了,而且兵强马壮,紧紧以三千越甲就把吴国彻彻底底打败了,报了会稽之仇。老主雇才会阳光起来,把战功赫赫的老范推上了“上将军”宝座。
可是,老范却高兴不起来,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同安乐。自己盛名之下是难以久安,居安思危,不如辞官回乡。
老范正是在不受名利的困扰之下,做出正确选择;老雇主也高兴,这样子省去了对付一个智者的威胁了!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独享天下,享受财富和美女了。
[var1]
老范想自己才智过人,能扶起勾践,使一个弱国变强国,也一定会用计策使自己发家致富的,比在越国丢了性命强多了。
于是,老范带着一家人来到了齐囯,干什么呢?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来挖“金矿”,也就是创业。为了使自己彻底忘记过去,不活在过去的荣耀中,老范隐姓埋名,从头开始学起。
[var1]
当时的齐国也是一个大国,农业和工商业都很发达,这给了老范吃了一个“定心丸”,看来天时、天利人和之下,还有什么不成功的事呢?
[var1]
勤劳又贤能的老范带着家人,以耕种为生,辛勤付出,再发展其它产业,没多久就大富起来。没想到他的能力和智慧很快在齐国成名。甚至令他法想到齐王要他出来做卿相。这可是与老范本意相违。
老范左右为难!思之:“在艰难困苦奋斗中聚财成富,如做官可至封顶将相,这可是一个平民一生最荣耀的事情了,但是要是接受了却有乐极生悲的事发生。”
经过深思熟虑,老范又做出一个大掉牙的选择,放弃一切荣耀,奉还相印,砸了家厂,只带一部分,剩余所有的都给了朋友及邻里,跑路了。
[var1]
来到了山东,老范又隐姓埋名,带着家人谋划致富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香扑鼻来。老范强就强在情商上,做什么像什么,只要有商机,他的鼻子就很灵,心思就会动起来。面对新形势,老范带动家人在四通八达的商业圈,发展农业和牧畜,战胜困难。获得了庄稼大丰收和六畜的兴旺。又不失时机地搞起商业运作,太有才了,天下之人都知山东有个陶朱公(范蠡)富甲天下。
[var1]
这就是老范的英明的选择,如果他选择与君王同乐,那可是一条不归路。古往今来的君王和权贵,都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安乐。
[var1]
老范的不重名利,放得下,做得再多,再好,也从没有在言辞中显露,把功劳给了别人。放弃了荣耀的外壳,得到了青山绿水的一方热土,通过艰苦创业,不断学习和奋斗,过上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var1]
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活在过去的荣耀中,也不要活在别人的财富中,更不要去分享不属于自己的成就。
如果想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只有立足于本位,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平凡的事,不指望一夜暴富;用自己劳动和创业所得的财富,才会使自己踏实自在。那样子才会使我们真正算得上幸福又快乐!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