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难?平反用了21年,完全昭雪用了84年

岳飞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难?平反用了21年,完全昭雪用了84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4/1/26 5:02:16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满江红》

这首诗是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所写,描述了自己内心的激昂之情和对于统治者们想要与金人议和的不满。

他称靖康之耻还未平,臣子和百姓们的恨到底何时才能灭!为何要议和他不懂,我们也不懂,但我们只知道他的风骨他的坚持,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就是错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秦桧的陷害和赵构的无能下,一代名将岳飞憋屈的死于天牢中,只留下了一生遗憾。但岳飞虽死,他的诗句他的志气传遍了四海,百姓们对统治者更是不满。这就逼统治者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然而谁又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岳飞平反之路用了足足21年,完全昭雪更是用了84年!

赵构对岳飞的不满

岳飞出身贫寒,一开始参军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罢了,但等他真正的上战场看过金人的凶残和宋朝百姓们的家破人亡后,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于是他回家对母亲说起此事,母亲知道他心中的志气,于是在他背后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示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得到了母亲支持的岳飞在军队中更是所向披靡,或许是天赋,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成为了一个小的首领,而后又因为杀金人有功成为将军。

在他的计谋策略下,很快金人就被打的节节败退,眼看形势不妙,金人连忙对大宋的官家赵构提出了议和的请求。

彼时的宋朝重轻武,赵构询问身边的大臣,以秦桧为首的朝臣皆是劝赵构可以投降,毕竟从前的耻辱关他们什么事呢,他们要的只是过好日子罢了。

而赵构思来想去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同意了金人议和的请求。岳飞知道后十分愤怒,毕竟眼前局势大好,只要坚持攻打金人一定可以一雪当年的耻辱,然而赵构此时要议和,岂不是将大好局面断送!

他当即请求面见赵构,然赵构不想时时刻刻受战争的惊吓,只想赶快过太平日子,因此对于岳飞的请求不闻不问。

岳飞大怒之下提出若是议和自己这个将军也做不下去了,虽是气话,也让赵构心中从此对岳飞有了忌惮。

而那金人多是阴险狡诈之辈,见到岳飞乖乖退兵后,复又卷土重来,根本不遵守条约,赵构只能让岳飞再次出兵。

这下给金人彻底打怕了,他们发现宋朝的皇帝是个软骨头,但有岳飞在,他们也别想讨到什么好处,于是这一次他们开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请求议和,条件就是要大宋杀了岳飞。

如此离谱的条件赵构怎能答应,但他很快想到岳飞从前对自己的不敬,再加上岳飞功高盖主始终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而一旁的宰相秦桧也不断的劝说赵构投降的种种好处,终于让赵构狠下了心思同意金人的条件。

岳飞的昭雪之路

就这样岳飞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天咯,在天牢中任凭狱卒怎么拷问他,他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有罪,最后赵构只得下令直接杀死岳飞。

岳飞死后,军心涣散,百姓们对宋朝更是哀声哉道,而金人则是彻底没有了顾忌。这下赵构又害怕了,他知道自己不得百姓的爱戴,强行坐在这个位置上只怕会有杀身之祸,于是他选择将皇位禅让给侄子赵昚

赵昚也是有自己一番雄心的,他深知现在军队军心涣散,于是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为岳飞岳将军平冤昭雪,称岳飞都是被小人迫害,这个小人自然就是秦桧。

毕竟他不可能去说自己的亲叔叔赵构的不是,于是他将秦桧贬的一无是处,但为岳飞平冤这个事确实取到了很大的作用,起码军队不再如一般死水,此时距岳飞身死已经足足有21年。

但赵构就真的没有责任吗?求和是他的意思,旨意也是他下的,若是他能够端正自身,即便秦桧再是花言巧语也不可能如此轻易的杀死岳飞。只不过那时赵构还活着,因此谁也不敢评判此事。

待到时间过去了足足84年后,当事者秦桧已死去多时,赵构也早已身入黄土。岳飞的后人总结出了许多的真相,并写成册子记录。

即便当年许多有历史真相的书籍被烧掉又能怎么样,历史的真相在每个士兵心中,在每个百姓的心中。岳飞的子嗣们将这些整理好的册子呈给当时的皇帝宋宁宗

宁宗见情况属实,又想到赵构等人早已死去多年,于是便彻底为岳飞平反,追赠他为太师,并且改谥号为“忠武”,以此昭告世人岳飞的清白。

这一天终于到来,只可惜正义来的这么晚,但正义却不会迟到,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能够让宋家的皇帝承认祖上错杀好人,错杀将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而秦桧,这个文人除了重视身前的富贵,最重视的应该还有死后的名声吧,但他这辈子都不会得到大家的谅解更不会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重,至今他和夫人仍旧对着岳飞埋骨之处跪拜,也是人人喊打的奸臣。

结语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个岳飞死了,千千万万个岳飞站起来。百姓们的眼光是雪亮的,或许那个年代的百姓们没读过什么书,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比赵构,比秦桧更知道什么叫国仇家恨!什么叫不能退让!

岳飞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绝非是靠着谁的言语就能够抹杀他的功绩,秦桧不能,文武百官不能,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岳飞的功绩不仅当时的百姓们记得,我们也记得,更记得岳飞背后“精忠报国”的四个大字。

这个精神至今也都在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努力,日后报效国家,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再无外敌敢来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国看到秦国强大,想要割地让印,成为秦国的附庸,便派韩非子作为使者出使秦国。秦始皇读到韩非子的文章,对他非常欣赏。恰巧韩非子在韩国不受待见,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给秦始皇写信说如何灭亡六国,破解六国联合的方法,并信誓旦旦说如果不能成功就可以杀了自己。秦始皇听了很高兴,但是不可能马上重用

  • 长平之战后,白起没有乘胜追击赵国,而是玩起了心理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先来给长平之战做一个简单复盘。从战损比来看,秦国这边虽然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定不了量,但总还可以定性,那就是士兵死亡过半,“国虚民饥”。这就意味着,秦国虽然笑到了最后,但赢得一点都不轻松。战争前期,廉颇接战失利之后就转为据垒死守,那么可以推断,双方真正的兵力耗损应当发生在赵括接掌指挥权之

  • 岳飞蒙冤,宁波人,推动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时,陆路马车,水路船行,从明州到隋州,十天半月都难以到达,楼异嫌路太远,不想背井离乡去隋州做官,一心想留在江南水乡明州谋事。时逢宋室内忧外患,财力困乏,宋徽宗因此“诏天下守、令,能增赋者得优擢”。楼异心生一计,奏报朝廷,可将明州的广德湖废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宋徽宗一听可益赋四万石,龙颜大悦

  •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前才领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靖康之耻后,岳飞成为了南宋王朝的中流砥柱,岳飞以及他所培养的岳家军,一次次地将金军击退,为南宋延续寿命。可无奈的是当时南宋朝廷黑暗,君主昏庸无道,岳飞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政治报负,反而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了风波亭。根据史书记载,岳飞曾在镇江金山寺与那里的住持道月禅师有过一段交

  • 齐桓公伐楚-霸权主义的最好诠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桓公伐楚的思想内容,齐桓公伐楚原文注音,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图片

    再看看现在的美帝以及他的小兄弟们,人家壮,不讲理还需要理由吗?我就是杀平民了,肿么了?杀个吧儿童肿么了?我就是不道歉肿么了?你画张漫画讽刺我,这可太过分了!这事情可太严重了!你们必须给我道歉?这什么逻辑?这就是强盗逻辑啊!跟强盗讲道理,你以为童话故事?别做梦了!所以,既然跟强盗没法讲道理,那就不要讲

  • 明英宗糊涂半生清醒半生,但有一件事却让所有大明皇帝羡慕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由皇帝而囚俘,由囚俘而太上皇,又由太上皇而复辟重登帝位。因此,他身兼数个明朝第一——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第一个冲龄登基的幼年天子,第一个被俘又被释放的君主。这些大起大落的事件,让他这个皇帝当得跌宕起伏。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后人对朱祁镇的评价很差,因为他宠信

  • 被逼上梁山的晋文公:从国际流浪汉到春秋霸主的逆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文公传奇国语20集,后世对晋文公的评价,晋文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var1]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而他这一生的命运就十分的坎坷,晋文公在原配夫人死后,把最喜欢的小妾立成了夫人。这个小妾想把自己的儿子立成太子,便逼死了当时的太子,而且想把晋献公其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给杀了。没办法,他俩只能去其他国家避难。晋文公去世后小妾的儿子顺利当上了国君。但

  • 北宋钧瓷的发展状况和典型的釉色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时期钧瓷发展状况北宋初期以后,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发展,文化日趋繁荣,各种艺术争奇斗艳,陶瓷艺术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唐代花釉瓷还是比较单调乏味的,五代短期内也没有太大进步,直到北宋,稳定的社会环境使钧瓷的大发展成为可能,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繁荣程度直接影响一个时代的审美,繁华北宋的审美自然促进着钧瓷

  • 赵国该不该割地给秦国?赵国: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国如果真的灭了秦国,秦国打赵国打了多少年,秦国打赵国

    上一讲谈到,白起已经稳稳占据了上党全境,下一步就要直扑邯郸了,韩、魏两国赶紧派出名嘴苏代,到秦国走应侯范睢的门路,终于说服秦国停战议和。于是.韩国割让了垣雍,赵国割让了6座城邑,国际局势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那么问题来了:最该为议和操心的赵国怎么一点都不积极,只看到韩、魏两国着急上火呢?事实上,赵国不

  • 明朝皇帝宣布:朕死后所有妃嫔殉葬,这一妃留下,还有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389年,朱元璋驾崩,他留下的一封遗诏,对宫中的嫔妃和宫女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而对于一个其中的一个嫔妃,却是大舒一口气,逃出了生天,遗诏的大致意思是这样:“朕死后,所有嫔妃一律赐死殉葬,除了美人张玄妙。”遗诏一出,所有嫔妃都哀号不断,心如死灰,而在这所有人中,美人张玄妙却又为什么能够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