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是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换李牧一样无法取胜

赵括是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换李牧一样无法取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80 更新时间:2024/1/14 12:54:02

[var1]

(1)

复盘历史,战争起因众所周知:韩国太守冯亭用上党挑拨离间,公元260年秦国以左庶长王龁为统帅起兵65万伐赵。秦军倾国杀来,赵国以西上党郡廉颇为主将抗击秦军,共25万人,最初没有骑兵。

[var1]

你没听错,长平之战所谓骑兵大会战是不存在的,赵军骑兵很少,长平遗址中骨骸可以证明这一点,央视人文频道也持同样态度。

那“胡服骑射”后闻名天下的赵国胡刀骑士呢?当时战马没马镫,马背作战难度很大,驭手须双腿紧夹马腹才能骑射作战,对体能要求极高。赵国骑兵由步兵中选拔体能超群者,匈奴边界代地的善骑射的汉人,游牧民族投降骑兵三部分组成,骑兵数量并不多,长平之战时在李牧手中。

[var1]

《史记.赵氏家》前244年李牧大破匈奴17万部队:10万弓箭手,5万步兵,兵车300乘,骑兵也只有1.3万人,这是北境五郡所有骑兵。

秦军有骑兵,秦军把边境游牧民族打得屁滚尿流,无人敢找麻烦,国土防御成本小,因此大量骑兵被投入到了长平之战,箭阵与与骑兵组成的战斗群对赵军步兵方阵从开始就呈碾压态势。

(2)

再说秦军,秦国最初为何派28岁左庶长王龁统军而不是白起?秦人左庶长,在秦四庶长中由非王族大臣领政,属于实力派,28岁如此职务,足见昭襄王信任与能力。

[var1]

王龁军事才华出众,当时秦国被白起的光芒掩盖,但并不代表司马错、王龁、李信、杨端和等将领军事才华差,看看长平之战初王龁怎样对阵廉颇。

两军在玉溪河谷遭遇,爆发激战,秦军小胜,斩赵军捭将茄,逼迫廉颇退守空仓岭。廉颇倚空苍岭防御,同时在身后建起东鄣城、西鄣城两处防御阵地,与身后光狼城形成战略纵深,防线很快又被王龁撕开,廉颇一直退到丹水以北,这一路数百里。重要是王龁切断了赵军西南的太行道,这是条非常重要的通道,前262年白起伐韩走得也是太行道。

[var1]

作为四大名将之一,廉颇不断被王龁打败徒有虚名吗?如果这么认为也是不对的。

廉颇,嬴姓,四大名将之一是靠打出来的。

前283年伐齐,取阳晋,官拜上卿。

前278年再破齐。

前276年第3次伐齐,陷九城。

前275年攻魏,下防陵,安阳等。

前269年与赵奢两败秦军于阏地,斩首10万。

前251年破燕军60万,拜相国。

前245年陷魏地繁阳。

[var1]

廉颇徒有虚名吗?但四大名将不是四大神将,对田单乐毅,项燕,王龁等人不可能形成碾压。其次,战争是综合国力比拼,秦国综合国力至少比赵国强4倍,纵是名将也改变不了这种实力差。

赵军接连被秦军小败也不是廉颇之错,商鞅变法后的秦军是“虎狼秦军”,20级军功制刺激下嗜杀如命,史料记载秦士兵常腰挂人头,满脸是血,依然然挥舞兵器疯狂劈砍。身高力量上,出土的秦人骨骸平均高度1.7米,活着时都在1米8左右,比罗马人都高,步兵单挑,赵军打败秦军难度很大。

[var1]

(3)

但尽管25万对65万,赵军并未有大损失,大粮山之战,廉颇“以沙代粮”还小败劫粮秦军,驭战水准可见一斑。

换做李牧也会采取同等战术,李牧败桓齡,《战国策.赵策四.秦将王翦攻赵》败王翦,与匈奴死磕,也用的避其锋芒,攻其不备,这是以弱胜强唯一办法。

廉颇的退却与坚守让王龁无计可施,彻夜难眠,劳师远征最怕这点,65万大军每日消耗就是天文数字。

继位6年的赵孝成王同样心急如焚,深知秦有关中蜀中两大粮仓,赵国综合国力无法相比,于是不断催促廉颇出战,打破僵局。

[var1]

老廉颇人设没问题,缺点是傲,与同僚关系不太好,否则历史上不会留下“将相和”典故,使者前两次来还能晓之以理,第3次干脆把公孙敬打了一顿,怒斥“王可将兵”,意思你来指挥。

小赵一怒之下换上赵括,这其中与秦国丞相范睢反间计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

八月,秦国偷偷换了白起。当时战场态势,如果赵军不出战,白起也没用,秦军日消耗比本土作战赵军大得多。

[var1]

(4)

赵王为何要换赵括?赵国没人吗?不但有李牧司马尚,还有齐国躲难来的田单,火牛阵破燕,田单历史上鼎鼎大名,与白起一个级别。

赵括是赵奢儿子,性格的确有点张扬,喜欢夸夸其谈,还贪财,但不能否认其军事才华。且赵括上任时,廉颇李牧等其他人没有任何人反对,说明对其是认可的。退一万步说,赵括对秦赵两国巨大的国力差知道吧?怎么可能冒险出击?

[var1]

率20万援军到长平后,赵括最初与老廉颇战术一样,没有出击,一直收缩兵力于丹河防线,虽然他并不知道对面是天下闻名的白起。

赵孝成王继续催促,赵括除出击外没有任何办法,更何况建功立业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换做李牧,或许抗命也会坚持自己主张,李牧不是没抗过命,最后也是因抗命死在郭开谗言下。

李牧或廉颇在,唯一不同的是不会给白起绕过石头城偷袭赵军粮草机会,这是赵括犯的最大错误,但李牧也没有击败白起统帅的65万秦军取胜可能,同级别高手过招,绝对的力量前,一切都是浮云。

[var1]

(5)

接下来众所周知,赵括冒险出击,白起用2.5万骑兵切断出击赵军后路,又用5000骑避绝石长城内赵军其他留守部队。赵军主力在石长城外12里处遭到诱敌深入的秦军包围。秦军箭雨不断收割生命,骑兵两翼出击穿插围歼。赵军并没有绝望,长戈在前,布出坚阵,平推向前,双方浴血厮杀。

生死关头,赵军爆发出的战斗力让秦军付出巨大代价,《史记.白起列传》: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赵军被包围后杀伤了30万秦军,惨重的损失下秦军再无法继续攻占邯郸,甚至向前推进一步,赵括是纸上谈兵吗?

[var1]

就这样被围困了46天,期间,双方都陷入僵局,赵军无法突围,秦军也吃不掉被包围的赵军,一直以食物诱降,均被赵括拒绝。赵括是有骨气的,更相信赵王会拯救浴血奋战的将士。

(6)

但两国领导人此时各自干什么,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赴前线河内郡给军民进爵一级,指挥15岁以上70岁以下所有人支援前线。赵孝成王却根本没打算直援被围困将士,还异想天开与楚魏再次合纵抗秦,遭一一拒绝,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

被抛弃的将士依然没有投降,吞食战友的尸体继续战斗,同样可以看出赵括军中受信赖程度。46天,无论李牧边军还是国内部队都能赶到,是赵王的见死不救埋葬了赵军生还的最后希望。赵括回天无力,突围中被射死,剩下赵军再无斗志,投降的40万赵军被全部活埋。

[var1]

遭国家抛弃,誓死不降,战死沙场的之人不应该被尊敬吗?却成为千古笑料,这和人血馒头有何区别?如果赵括是“纸上谈兵”,30万敌军伤亡哪来的?

读史要批判,思考需一分为二,口口相传的未必是真相,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参考资料:《史记.赵国册》

《长平戚》

《资治通鉴:长平之战》

《东周列国事长平之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岳飞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难?平反用了21年,完全昭雪用了84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满江红》 这首诗是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所写,描述了自己内心的激昂之情和对于统治者们想要与金人议和的不满。他称靖康之耻还未平,臣子和百姓们的恨到底何时才能灭!为何要议和他不懂,我们也不懂,但我们只知道他的风骨他的坚持,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就是

  •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国看到秦国强大,想要割地让印,成为秦国的附庸,便派韩非子作为使者出使秦国。秦始皇读到韩非子的文章,对他非常欣赏。恰巧韩非子在韩国不受待见,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给秦始皇写信说如何灭亡六国,破解六国联合的方法,并信誓旦旦说如果不能成功就可以杀了自己。秦始皇听了很高兴,但是不可能马上重用

  • 长平之战后,白起没有乘胜追击赵国,而是玩起了心理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先来给长平之战做一个简单复盘。从战损比来看,秦国这边虽然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定不了量,但总还可以定性,那就是士兵死亡过半,“国虚民饥”。这就意味着,秦国虽然笑到了最后,但赢得一点都不轻松。战争前期,廉颇接战失利之后就转为据垒死守,那么可以推断,双方真正的兵力耗损应当发生在赵括接掌指挥权之

  • 岳飞蒙冤,宁波人,推动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时,陆路马车,水路船行,从明州到隋州,十天半月都难以到达,楼异嫌路太远,不想背井离乡去隋州做官,一心想留在江南水乡明州谋事。时逢宋室内忧外患,财力困乏,宋徽宗因此“诏天下守、令,能增赋者得优擢”。楼异心生一计,奏报朝廷,可将明州的广德湖废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宋徽宗一听可益赋四万石,龙颜大悦

  •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前才领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靖康之耻后,岳飞成为了南宋王朝的中流砥柱,岳飞以及他所培养的岳家军,一次次地将金军击退,为南宋延续寿命。可无奈的是当时南宋朝廷黑暗,君主昏庸无道,岳飞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政治报负,反而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了风波亭。根据史书记载,岳飞曾在镇江金山寺与那里的住持道月禅师有过一段交

  • 齐桓公伐楚-霸权主义的最好诠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桓公伐楚的思想内容,齐桓公伐楚原文注音,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图片

    再看看现在的美帝以及他的小兄弟们,人家壮,不讲理还需要理由吗?我就是杀平民了,肿么了?杀个吧儿童肿么了?我就是不道歉肿么了?你画张漫画讽刺我,这可太过分了!这事情可太严重了!你们必须给我道歉?这什么逻辑?这就是强盗逻辑啊!跟强盗讲道理,你以为童话故事?别做梦了!所以,既然跟强盗没法讲道理,那就不要讲

  • 明英宗糊涂半生清醒半生,但有一件事却让所有大明皇帝羡慕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由皇帝而囚俘,由囚俘而太上皇,又由太上皇而复辟重登帝位。因此,他身兼数个明朝第一——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第一个冲龄登基的幼年天子,第一个被俘又被释放的君主。这些大起大落的事件,让他这个皇帝当得跌宕起伏。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后人对朱祁镇的评价很差,因为他宠信

  • 被逼上梁山的晋文公:从国际流浪汉到春秋霸主的逆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文公传奇国语20集,后世对晋文公的评价,晋文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var1]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而他这一生的命运就十分的坎坷,晋文公在原配夫人死后,把最喜欢的小妾立成了夫人。这个小妾想把自己的儿子立成太子,便逼死了当时的太子,而且想把晋献公其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给杀了。没办法,他俩只能去其他国家避难。晋文公去世后小妾的儿子顺利当上了国君。但

  • 北宋钧瓷的发展状况和典型的釉色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时期钧瓷发展状况北宋初期以后,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发展,文化日趋繁荣,各种艺术争奇斗艳,陶瓷艺术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唐代花釉瓷还是比较单调乏味的,五代短期内也没有太大进步,直到北宋,稳定的社会环境使钧瓷的大发展成为可能,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繁荣程度直接影响一个时代的审美,繁华北宋的审美自然促进着钧瓷

  • 赵国该不该割地给秦国?赵国: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国如果真的灭了秦国,秦国打赵国打了多少年,秦国打赵国

    上一讲谈到,白起已经稳稳占据了上党全境,下一步就要直扑邯郸了,韩、魏两国赶紧派出名嘴苏代,到秦国走应侯范睢的门路,终于说服秦国停战议和。于是.韩国割让了垣雍,赵国割让了6座城邑,国际局势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那么问题来了:最该为议和操心的赵国怎么一点都不积极,只看到韩、魏两国着急上火呢?事实上,赵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