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根据史书记载,张仪反对占领巴蜀时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
[var1]
总结来说,张仪反对占领巴蜀的公开理由有两个:第一,张仪认为秦国此时的重点进攻目标应该是韩国,因为进攻韩国可以做到“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第二,既然秦国此时的战略重心是东进中原,那就不能把精力和资源用于“偏远”的巴蜀。
[var1]
除了以上两个公开理由外,本鬼认为张仪反对占领巴蜀还有一个原因:秦国此前的战略重心一直是进攻“三晋”,张仪专门为此提出了“连横”战略,他本人也凭此成为秦国重臣。如果秦国此时转而进攻巴蜀地区,那么张仪在秦国战略决策上的话语权就会降低,不符合他的利益。
[var1]
综上所述,张仪反对占领巴蜀,秦惠文王还是采纳了主张占领巴蜀的司马错的意见,将秦国的战略重心从“攻三晋”转变为“弱楚”。有意思的是,在秦国战略重心改变后,张仪也随之改变了自己的主张,为秦国“弱楚”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