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出了个奇怪的“叛徒”,一句话说出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

秦国出了个奇怪的“叛徒”,一句话说出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53 更新时间:2024/1/30 5:23:08

[var1]

[var1]

说这个“叛徒”奇怪,就是因为他虽然投奔晋国,却还是心向秦国,并且用一句话说出了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晋国国君听到后当场就傻眼了,因为他实在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到底怎么回事呢?

秦景公在位时期,天下还是以晋楚争霸为主的。

到了景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8年的迁延之役后,晋国一代英主晋悼公死,世子姬彪继位,人称晋平公

此后秦晋两国又明争暗斗了几年,天下局势便发生新的变化,什么变化?

晋国六卿争权夺利,重新洗牌,无力中原战事;楚国呢,也因东南方向的吴国崛起,不断后方袭扰,闹腾的他无暇北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大国都想结束延续了七十多年的中原争霸,好腾出出手来,解决当务之急,他们的盟友齐国、秦国以及一些背后的小国,要么想借机发展国力,要么想抚平战争创伤,当然更乐意恢复和平。

于是,宋国大夫华元、向戍等便利用他们在晋楚两国之间的人脉,先后倡导弭兵之约,号召中原各国休战。

不休战真不行那,自来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晋楚两国连年争霸也就算了,可夹在他们中间的小国,尤其是宋国、郑国,哪一场仗能饶过他们。

别的不说,单晋楚两国争霸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发生在宋国的战事有四十多场,而郑国呢,次数更多,总计七十余场,几乎达到一年一次的地步。

每一场战争之后,宋郑两国都会有新的主子,有新的章程,所以他们始终:

牺牲玉帛,待于二境

轮流给晋楚两国伏低做小,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从这个层面讲,他们提倡弭兵是非常积极的。也算适逢其会的缘故,弭兵之约首倡于景公二年,即公元前575年,其后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到景公三十年,即公元前546年,便得到晋楚两国的首肯,晋楚两国都答应下来,其他各国自然无话可说,天下就这样大体上和平了。

景公三十年,即公元前546年,为响应弭兵之约,秦派后子针出使晋国。

秦国又得到新的喘息之机,从那以后,自然专心发展国力,除了不久出了个“叛徒”之外,秦国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了。

而这个“叛徒”,在秦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他不是别人:

[var1]

秦桓公幼子,秦景公的亲弟弟后子针。

后子针因为是小儿子的关系,打小就得到父亲的宠爱,秦景公继位后,也对这个弟弟宠爱有加,让他攒下富可敌国的家私。

后子针就这样一直泡在蜜罐里,日子过得快乐无比,时间一长,他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

专横跋扈不说,还看上了哥哥的宝贝,那是非要不可,为得到这个宝贝,想出一个荒唐的主意。

什么主意?

这宝贝不是别个,秦景公非常喜欢的一条猛犬,秦景公基本离不开他,打猎出行都得带上,一条狗有什么了不起,后子针喜欢自己养一条呗,可他呢,就看上这条狗,反复向哥哥索要。

秦景公当然舍不得,舍不得怎么办?

后子针还以为哥哥小气,不肯白送给他,居然提出要高价收买。

秦景公当下就不高兴了,为什么?

臣下向君王炫耀财富,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此便对后子针冷落下来,后子针还蒙在鼓里不知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母亲告诉他:

“你这样做等于没把你哥哥放在眼里,人家能开心的了吗。”

没把国君放在眼里,后子针一听就冒了白毛汗,这不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哥哥:我有不轨之心吗?这一害怕怎么办?

景公三十六年,即公元前541年,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了几大车财富,背叛秦国,一竿投奔晋国去了。

后子针就这样因为一条狗做了秦国的“叛徒”。

到了晋国后,大肆挥霍钱财,结交公卿,晋平公知道后很纳闷,就把后子针叫过来问:“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背叛秦国呢。”

后子针大大咧咧的回答:“无他,不过向哥哥证明,我没有异心而已。”

后子针原来这么怕哥哥,于是晋平公问:“你认为你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

后子针毫不犹豫的回答:“很残暴。”

“既然是个暴君,那么,秦国会在他手里灭亡吗。”

后子针回答:“不会,连续几代都是暴君才会灭亡,秦国不过就他一代,虽然对国力有点损耗,但绝不至于灭亡,我还打算等他死掉以后回去呢。”

晋平公一听这话,当场傻眼了,为什么?

因为后子针就一句话,已经说出了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即:

[var1]

秦国的命运全掌握在国君手里。

而晋国呢。

人还没到,晋国国内便发生了这样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

负责接待外宾的大夫羊舌肸(念“西”),到官署召唤行人子员筹备迎接事宜,子员没找到,行人子朱自告奋勇的说:“今天我值班啊”。

说了三次,羊舌肸不理,子朱当场就发火了,骂道:“我跟子员,职务级别都一样,你为什么用他而不用我呢。”

说完这句话,戴好佩剑,就打算不管不顾的跟上去。

羊舌肸没有办法,解释说:“秦晋两国征战已久,今天的事情幸而成功,晋国便会赢得和平;如果不成功,两国又要打仗。子员沟通两国没有私心,你却常常违背原意。用邪恶来侍奉国君的人,我能用你吗。”

解释之后,就把他挡住了。

这件事传到晋平公耳中,晋平公还开心的说:“晋国差不多要大治了吧!我的臣下都很尽职尽责,一张口就是国家大事。”

师旷却说:“晋国可能要衰弱了,因为臣下之所以争夺,不是为了国家,更多的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名誉,臣下私心这么大,公室便会越来越弱,晋国能不衰弱吗。”

私心,臣下都是为了自己,不把国君放在眼里。

人家秦国,国家的强弱都取决于国君,而晋国呢。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晋国还有将来吗,秦国最终肯定会超过晋国,别说打,耗也耗死了,可能有什么办法呢?

景公四十年,即公元前537年,秦景公死,世子嬴籍立,人称秦哀公,后子针呢,果然说到做到,当年就回国去了。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等

更多文章

  • 瞎指挥,看看唐玄宗是怎么玩没了三员大将把自己玩到蜀地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老板遇到问题很困扰的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小问题,我能搞定,那么老板通常都会很高兴,把这事交给你去办。于是唐玄宗愉快地将这事交给了封常清去办。封常清,盛唐名将,善于治军,这也是他敢接活的底气,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次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第一,当时朝廷根本无兵可用,只能临时招了些市井无赖,而且敌军压境,根

  • 为什么说孔子是最早的“六边形战士”,除了六艺外,武力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揭秘孔子在现实中的战斗力,如何评价孔子的六艺

    [var1]史书记载,孔子精通六艺,是非常有名的“六边形战士”,特长众多。而且孔子是名将之后,学生中不乏勇猛善战者,自己也是生得人高马大,武力值颇高。01孔子:最早的六边形战士,精通六艺“六边形战士”一词最早出自日本的二次元动漫,是对各方面能力值拉满的人物的别称,代指一个人擅长多种领域特长,十分全能

  • 萨曼帝国:源自波斯却对突厥影响千年的重要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从850~875年,由历中上的古粟特人后裔组成的本地伊朗人,逐渐从阿拉伯人手中接过了统治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权力,由此而形成了由纯伊朗人组成的萨曼王朝。875~999年,萨曼王朝以布哈拉为首都,成为河中地区的统治者。至于这种统治权力的转移,并非经过了暴力或者革命,而是发生在哈里发的内部机构。萨曼

  • 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什么赵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国和赵国哪个强大,赵国齐国交战次数,齐国与赵国的利害关系用成语概括

    [var1]后来,中山桓公成功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这无疑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到了公元前296年,胡服骑射后的赵国终于彻底消灭了中山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齐国灭宋后引起了五国伐齐,赵国消灭中山国却能平安无事呢?一具体来说,公元前286年,趁着宋国发生内乱的机会,齐国派遣大军消灭了宋国。

  • 语文书上没告诉你的事:李白到底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白总资产多少亿,李白最好诗十首,李白结了几次婚

    这让我突然很想写一个系列,来盘点一下那些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会颠覆教材上,或者我们印象中的人。我想这一定会很有意思。既然是因为看到了胡适才想起来,那么胡适当然是要写的,但是历史教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结合时代背景环境辩证的看待,所以真要写起来一时半会也写不完,我打算在接下来分几大章用尽量通俗有趣的方式大致书写

  • 蒋氏骂:如果不是你们把中将贬成旅长,韩练成怎么会投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抗战胜利后,国内和平呼声高涨。迫于外界压力,蒋氏向延安方面发出倡议,邀请毛、周等人赴重庆和谈。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但蒋氏对和谈并没有诚意,他只是把和谈当作缓兵之计,一是为了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二则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做好军事部署。没过多久,蒋氏就亲手撕毁了重庆和平协议,对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

  • 论唐朝前期推行文化教育多元化及其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对教育一事,无论哪个朝代都不会忽视的必做之事。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达到一个历史高峰的封建王朝,对教育一直都是保持非常严格的态度,而且是无论性别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并且唐朝的教育体系是呈现多样化,即不局限于四书五经,还有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今天主要是试论一下唐朝前期推行文化教育多

  • 若三家不分晋,战国时期大一统中华的可能是晋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处于东周未期,周王室衰败,礼乐面临崩溃边缘,周天子失去号令天下三公,诸侯的权利,大权落旁于各大诸侯国。 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二年。周烈王姬午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与晋国君同列为诸候。在周天子的眼皮底下,晋国三位卿大夫欺凌灭视晋国国君,瓜分了晋国,实现了卑鄙

  • 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轻松化解燕国的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大自然的竞争无处不在,为了生存,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战乱不断,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某国一直以来都热衷于挑起动乱,常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毕竟这是他们发家致富的秘籍,可是人生是无常的,谁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还是个未知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

  • 活动回顾 | 发愤“兔”强——宋代点茶亲子茶礼课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点茶是宋时人们最日常,也是最风 雅的事情。1月31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展了宋代点茶亲子茶礼课程,中茶博老师带领小朋友和家长走进风雅宋代,了解宋人如何制茶、如何饮茶、如何点茶。精彩瞬间HAPPY NEW YEAR中茶博老师通过一幅幅的茶画告诉小朋友们宋人是如何加工制作茶饼,又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