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魏国最有成就的皇帝-曹睿(三)

三国时魏国最有成就的皇帝-曹睿(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06 更新时间:2024/1/20 20:13:37

(紧接上期)

制订《新律》

前面聊了曹睿的武功,下面聊聊曹睿的文治。

曹睿从小就对刑律感兴趣,其继位后在完善刑律上做了许多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订《新律》。

此前魏国一直使用的是汉律,汉律体系太过庞杂,包含了从西汉时萧何《九章律》起,到叔孙通张汤、赵禹、鲍公和其他人增加、新撰的法令共906卷。这么多的内容谁能记住啊。后来又有人各自作注、撰写章句。有十多家,每家数十万字,共有条款2万6千多条,770多万字,更让人头痛。

法律条令的混乱繁复庞杂,导致司法腐败不公。曹睿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命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给事黄门侍郎韩逊、议郎庾嶷、中郎黄休、荀诜等制订出《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计一百八十多篇。

[var1]

《新律》是三国时代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一部系统的法典。《新律》在法典体例上、内容上都有所改革和创新,成为后世法典的楷模。

许多人熟知的“八议”就是《新律》第一次提出来的,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八议”来源于儒家经典《周礼·秋官·小司寇》中的“八辟”,因此,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显著特征。

另外还有一些举措,如专门设置律博士;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等等。

喜欢刑律的人,一般来说是理性谨慎、严密细致、朴实稳重的人,所以曹睿特别讨厌浮华之人和浮华之风,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所谓的名士,都因为有浮华之风被曹睿免职,不再任用。

当时曹操的养子何晏与王弼等人开创了“玄学”之风,崇尚清谈,坐而论道,成为时尚,文人趋之若鹜,有很大一批人投入其中,包括夏侯玄、诸葛诞等人,还出现什么“四聪”“八达”等名人群体。朝中务实派大臣指斥这些人为“浮华之人”,好“浮华之风”。

奇葩的是曹睿死后,曹爽专权,竟然将这些被曹睿废弃的人全部用,搞得满朝乌烟瘴气,给司马懿篡权带来口实。

[var1]

八卦一个曹睿和何晏的事情。秦朗和何晏都是曹操抢女人时一并抢来的养子,曹睿喜欢秦朗,不大喜欢何晏。何晏肤白如玉,吹弹得破。曹睿老觉得是他傅了粉在脸上才这样。为了验证是否如此,在一个夏季很热的日子里,曹睿召何晏进宫,赐他一碗热汤面。

君有赐,不敢辞。再热何晏也得吃下这碗面,一时吃得大汗淋漓,赶紧用袖子擦汗。何晏那天穿了件红衣服,擦干汗水后,在红衣服的衬托下,脸更白了。曹睿这才相信他是天生丽质。形容人肤白貌美的成语“傅粉何郎”就是这么来的。

这事是不是很有趣?看你怎么想了。也许有人会说曹睿太无聊了,一个皇帝放着朝政大事不做,来纠缠于别人脸上是否傅粉的琐事,其实皇帝也是人,也会做一些和常人一样的事情,别把皇帝看作神,这样的皇帝更真实。

回到正题上来,曹睿也写诗文,也有流传下来,但太过严谨理性的人很难写出什么文采飞扬的好诗文,现在有人记得曹睿的诗文吗?好在曹睿崇尚诗文,专门征召了一批文士安置在崇文馆里,鼓励他们进行诗文创作,也算是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促进。

曹睿在位期间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葩事情,就是定曹操为太祖,曹丕为高祖,自己为烈祖(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帝王庙号都是死后立的,哪有在位时就为自己定下庙号的?一朝三祖,也实为少见。除了曹魏以外,只有清朝如此。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也都是死后所定且实至名归。

[var1]

对外关系

曹睿在国际外交关系上也有所开拓。

与大月氏的关系。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月氏王波调派使者来朝拜,向明帝进献珍奇礼物。曹叡封波调为大月氏王。

月氏族,是公元前2世纪前生活在中国西北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的游牧部族。在先秦古籍中,也称作禺知、禺氏、牛氏等。部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等五部歙侯。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其国,建立起与中原政权的来往关系。

月氏与匈奴相邻,双方长期争战,月氏负多胜少,日渐衰弱。公元前 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被迫迁移,一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此地的原住民塞种则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剩余小部分在河西走廊与祁连山间的羌族混合,称为小月氏,西迁的称为大月氏。

公元前139~前129年间,大月氏又被乌孙族击败,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 1 世纪初叶,大月氏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阿姆河地区,靠近阿富汗)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巨大,造成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var1]

与肃慎的关系。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月十五日,北方肃慎国进献“楛矢石砮”。

肃慎,亦作息慎、稷慎、挹娄,是生活在中国东北(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古老民族。南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都与肃慎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肃慎族一直与中原政权有交往,从传说中的舜、禹开始就有,因此“肃慎来服”成了圣王威德远播的一种象征。

所谓楛矢石砮,就是用长白山的楛木(有说桦木、眓木)制作的箭杆;石砮,就是用松花江中坚硬的青石磨制的箭头。是肃慎族特有产品,很有名气。其实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来服”的政治意义。

[var1]

与倭的关系。

日本列岛上的一些国家在汉朝时就与中原政权有交往。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王派使节来朝贡,光武帝赐其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此后也保持着断断续续的交往。曹睿早期,公孙渊占据辽东,三韩在朝鲜半岛南部活动,阻塞了日本列岛上的国家与魏国交往的道路。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睿灭掉公孙渊后,设立带方郡,并派公孙模、张敞等人讨伐韩濊。消除韩濊势力后,打通了与日本列岛上的部落交往之路。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倭女王卑弥呼派大夫难升米等到达带方郡,请求到洛阳向魏明帝朝贡。带方郡太守刘夏派官员送倭女王使者进京。年底,曹睿下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封其使者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并赏赐各种锦缎、黄金、刀、铜镜、珍珠、铅丹等物品。

卑弥呼究竟是谁?《三国志倭人传》上说是日本邪马台(日语太和的译音)国女王,日本列岛内乱,共推卑弥呼为女王。但该传记载的倭国和邪马台国的各个事件,在日本国内的史书上完全没有记载。这就造成了卑弥呼的身份之谜,有许多种说法,天照大神说、倭迹迹日百袭姬说、神功皇后说、熊袭女酋长说、倭姫命说等等,至今不能确定那种说法最为可靠。

这个现象确实有些匪夷所思,因为自此以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公元249-248年),魏国与倭国还有过紧密的联系和交往。正始元年、四年、六年、八年,双方互派使节出使,魏国官员亲赴倭国协调解决卑弥呼去世后的继承人问题等,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事情,怎么会找不到记载呢?

有中国学者认为是日本人以臣服进贡汉、魏政权为耻,有意删除了这段历史,这种说法有些偏激。起码日本近代以前的文化界都认同崇尚中华文明,并不以为耻,反以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为荣。就算有部分日本学者不愿意承认这段历史,但不会全体否认,总有学者会记录和发现这段历史。这段历史为什么会缺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var1]

与高句丽的关系。

这个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七月,高句丽王位宫斩吴国派来的使者胡卫,将首级送至幽州,想和魏国建立良好关系。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征讨公孙渊时,高句丽还出兵相助。灭掉公孙渊后,魏国直接与高句丽相邻,产生摩擦,高句丽袭击辽西。此后双方纷争不断,导致曹芳继位后就陷入与高句丽的战争之中。

现在可以来看曹睿是否可以和秦皇汉武比肩了。秦皇汉武最大的功勋是统一六国和开疆拓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睿还不能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所以刘晔说他才能有所不及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曹睿成功阻击了(蜀)汉、吴国的进攻,确保了魏国现有领土,灭掉公孙渊,设置带方郡,也有开疆拓土之功。在经济、法制、文化等事业上卓有成效,也算得上一个明君。

[var1]

享乐荒淫

说曹睿是明君是指他在文治武功上取得的较大功绩,并不针对他的个人品行,曹睿在私生活上可以和教科书上指责的追求享乐,荒淫无耻画上等号。

曹睿刚当上皇帝就遇到诸葛亮北伐,吴国也时常来偷袭,整天忙于应付,无暇享乐。诸葛亮一死,曹睿就开始在洛阳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园林,修昭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变本加厉地追求享乐,似乎要把逝去的时光弥补回来。为了加快宫殿园林建设,不惜亲自率领三公以下大臣到工地挖土,也是奇葩。

皇家园林芳林园更是规模宏大,有人工修筑的景阳山,有人工挖掘的湖泊,亭堂馆所,雕梁画栋,回廊曲桥,连绵不绝。还有石雕的蟾蜍接水,大龙吐水的大型喷泉。还有各类大型游乐场,节假日对外开放,表演百戏。

芳林园将流经洛阳的谷水引入园中,《水经·谷水注》描述了谷水流入芳林园后的各种景象,美不胜收,称芳林园“实为神居”。还在园中竖立起一根巨大的铜柱,铜龙绕根,龙身长一丈,还背着两个龙子,柱子顶端安放了一个两个承露盘,一个直径四尺、一个五尺。

另外在司马门外还竖立起两个巨大的铜人,称为翁仲。古代修筑如此巨大铜人的只有三个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和魏明帝曹睿。

[var1]

曹睿还在芳林园列殿北设立八坊,将妃嫔中的才人按次序安置其中,贵人以上的妃嫔另外在南边居住。曹睿经常在这里游宴,为不耽误政事,选择了六个知书可信的女子为女尚书,让她们负责接收外面大臣的奏章,按曹睿的指示在上面批示办理意见。相似于明朝的司礼监批红。

曹睿大兴土木,需要征集大量的农夫,以至耽误了农时,朝中大臣纷纷劝谏,将作大匠杨阜、散骑常侍高堂隆、司空陈群、廷尉高柔、卫尉辛毗、散骑常侍蒋济、中书侍郎王基、右仆射卫臻、尚书孙礼、洛阳典农令毌丘俭、太子舍人张茂等高中级官员都上书劝谏。曹睿也不听,好在曹睿不杀谏臣,随你怎么说,反正不听就是,但也不杀你。这点还是好过许多杀谏臣的皇帝。

修这么多宫殿这么好的园林干啥,自然是玩嘛,咋玩呢?皇帝是男人,自然是和女人玩啊。和一个女人玩多没劲,要和许多许多女人玩。这就是曹睿第二个遭人诟病的事情。

曹睿广纳宫女,大臣官员的未婚女儿不送进宮是不敬,严重的要治罪。百姓已经许配还没出嫁的女儿有姿色的不准出嫁,也要送进宮来。曹睿后宫宫女人数鼎盛时达到数万人,可以和灵帝媲美。说来也奇怪,后宫女人越多反而没有生育,可能是交配频繁,精子质量太差。

其实这两个罪名可以安在大多数专制皇帝的头上,一个男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人能管,无人敢管,在私生活上,只要这个男人生理正常,不做这两件事还做啥啊?没有监管,人性丑恶的一面会无限膨胀,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var1]

曹睿不好杀人的风格可以说是挽救了曹睿挽救了魏国,修宫殿,纳宫女不会引得人人自危,导致政局动荡。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也和曹睿一样荒淫,但他要杀人,还变着方地杀,千奇百怪地杀,最终导致亡国。

曹睿没有因为修宫殿、纳宫女亡国,却在临死前任命托孤大臣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魏国事实上在他死后不久亡国。这也是异数。

后宫那么大,妃嫔那么多,自然会演绎出步步惊心的宫斗剧,那么曹睿后宫有哪些秘事呢?其任命托孤大臣时又犯了什么致命错误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秦赵两国看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输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战国时代的秦赵长平之战,秦胜赵败,赵卒被斩杀活埋者达四十五万人,赵国元气大伤,从此衰败。其导火线是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接纳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投降,赵国虎口夺食,占有秦国的胜利果实,被司马迁批评为"利令智昏"。实质上,赵韩唇齿相依,赵救韩,实为自保。[var1]事情的一开始是这样的,

  • 李牧破匈奴,只守不攻,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三年(前244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有3件大事:一是秦国爆发饥荒,二是蒙骜伐韩,夺取12座城邑,三是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将,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这一年的秦国,郑国渠刚刚开工不久,所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容易遭受干旱的影响。等到将来郑国渠完工,两大天府也就如虎添翼了。饥荒

  • 信陵君的名望怎么炼成的?养士建功名,照侯嬴建议做,博魏王恩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信陵君与侯嬴的故事,如果信陵君当上魏王会怎么样,魏国人对信陵君的评价

    前边讲到,魏安釐王的立场摇摆不定,明明已经派出了晋鄙统率十万大军开赴邯郸,援赵抗秦,却被秦国一通吓唬,连忙叫停晋鄙,观望一下局势再说。而如果魏国不敢开罪秦国的话,楚国春申君的援军也就没法借道魏国,驰援邯郸了。这个局该怎么破呢?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桥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精彩展开的。《资治通鉴》先简单交代了一

  • 历史上魏国为何在安釐王死后,亡国这么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个疯狂应该多少也跟领土面积确实偏小有关,之前三代魏王的经历可能告诉安釐王,无论怎么斡旋在两强之间,最终在两强对抗态势不那么强烈,其中一强对魏国开刀的情况下魏国终究会大亏一波(伊阙之战,宋地被楚国抢)所以安釐王越来越倾向“干一票大的”,伐齐和拔管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魏安釐王晚期迫害失去男

  • 杨修曾是曹操的得力干将,后来何故杀了杨修,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三国杨修聪明绝顶,杨修是什么人物

    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各人怀着各人的目的,都想在这乱世分一杯羹,捞点油水。有资本拉帮结伙成了一个大集团,没有本事又有点才学的人往往为生活所迫,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几两碎银,投身某个有势力的派别,奉献自已本领,施展自已平身所学,实现自已的人生抱负。有的人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报国无门,那实在是有些悲哀,有的人

  • 谋逆也有遗传吗?-闲聊吴国权臣孙峻、孙綝(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吴国君臣合谋诛杀权臣孙綝,看上去是胜券在握,却因有人告密而失败,究竟是谁泄露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呢?有两种说法:一、全皇后。全皇后是全尚的女儿,母亲是孙峻的姐姐。二、全尚的妻子,即孙峻的姐姐,也就是孙綝的从姐。起事前,孙亮先找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商量,说:“孙綝专权,轻视我。我现在

  • 桃花夫人倾国倾城 三国君主争风吃醋,是贤妻良母还是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桃花夫人故事还要从楚国说起,楚文王熊赀,是楚武王的儿子,公元前689年任楚国国君时,已是人到中年,他继承父志,一心尚武,要使楚国更加强大。上任后,首先是修筑郢城并迁都,接着灭了申国和邓国,扩大了楚国版图。楚文王忙于国家大事,不仅没有三宫六院,身边竟然连一个夫人都没有。楚文王上任第六年时,楚文王接到息

  • 1000多年了,守护曹操高陵的是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副研究员周立刚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又发表新的研究成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初年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曹操高陵及建筑遗存发掘区位置曹操高陵的发掘与认定曾引起广泛关注,此后发掘调查工作一直在进行当中。2010年夏季,

  • 楚庄王与老霸主晋国决一死战,最终奠定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庄王和晋国之战,严姓是楚庄王后代吗,楚庄王三年不鸣的典故

    在问鼎中原回去以后,又灭了周边的舒国,至此周边的小国都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更大规模的北进军事行动即将拉开帷幕。[var1]公元前598年,因为夏徵舒杀了自己的国君陈灵公,庄王为显示自己的霸权,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帜攻打陈国,并杀死了夏徵舒。攻下陈国后楚庄王想让陈国划为自己的一个县,群臣都来祝贺胜利,唯有

  • 东汉五大刘姓州牧刘繇、刘虞、刘焉、刘表、刘备,他们都是谁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焉和刘表谁辈分大,古代刘焉跟刘备是什么关系,刘表和刘繇

    东汉末年刘姓官员太多,他们身上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标识——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为了便于阅读,我先介绍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再介绍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 “诸刘”之间的血缘关系 01.刘岱、刘繇:刘邦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 刘岱和刘繇是亲哥俩,刘岱官居兖州刺史,刘繇是扬州刺史,后被加授“扬州牧”,成为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