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为什么军事战斗力这么弱?

宋朝为什么军事战斗力这么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05 更新时间:2024/1/29 3:44:53

俊杰说青史

2023-01-26 11:41

山东

已关注

游牧民族胜多败少的必然性来源于三方面物质因素:地理环境的战略优势,粗糙的社会结构,训练有素的骑兵。首先,游牧生活在军事上有利。畜牧业的生产生活居无定所,在物资生产上不受战乱影响、不局限于具体地理方位。

而农耕社会则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需长期定居精耕细作,任天灾人祸都或化产出为泡影。另一方面广袤的草原大漠使北方民族不可根除却能卷土重来,而南方民族北上除开后勤补给能力限制外,还在士气上受安土重迁 观念影响,更有多种非平原地貌作为前者天然屏障。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农耕民族的被动防御受制于游牧民族的主动游击。

其次,传统观念认为南方优势在于人口众多、生产方式先进、物资充足。但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与战局之间还横亘着社会分工 ,而社会分工又决定着南方诸多优势的发挥效果。

从人口上看,农耕民族的战争动员比例其实微乎其微。南方社会结构复杂、分工明细,大部分人口被束缚于土地以提供剩产品,仅有少数人口能经过征召或作为备军加入行伍。而这种农业人口军事单位的转变成本高、耗时长,一旦需要兵员补充,这种矛盾还会因厌战情绪而放大。而游牧民族军民合一,军事动员效率高。部族成员自幼熟习弓马,军事素质普遍过硬。由此南方的人口数量由于农转军的困难、质量而被削弱。

从生产方式上看,发达的经济基础必有复杂的上层建筑,但复杂的上层建筑一旦周转不灵便会极大削弱战争机器。在士官任免、将帅选拔、兵员补充、军事操练、信息传达、作战协调、后勤补给等等方面,农耕民族均需政治较清明方可成效显著。而游牧民族社会脱胎于原始氏族部落,日常生活生产准军事化状态,社会结构简单方便信息传达,便于军事指挥;此外完全没有上层建筑尾大不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反而得福于落后。

从物资供给上看,南方的政治制度往往抵消了物质明。我们对古中国朝因腐败导致战事失利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农耕民族的军需生产分配往往借助商品经济 完成,国家集中剩余产品后拨款购置武器、分发军饷、提供粮食等等,此外战区往往经济落后需要全国性物资调配。

且不谈军费 经手环节之多官吏中饱(以古中国的、明最为触目惊心),专制主义社会落后的行政能力和被地理限制的物流通信效率已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以古中国王朝武功最盛的汉朝为例,真相是大部分将士死于军需不力而死于战事)。而游牧民族生产军需品目的直指使用价值,雁过拔程度相比南方不值一提。所以在农耕/游牧民族物资对比中,前者需乘上一个百分比才能反映真相。

第三,从民风、士气、军备上看,农耕社会也不占优势。古中国社会的尚武精神 总是随着和平时期延续和农耕地域扩展而衰弱,其中存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心理的必然性。南方以农业手工业 为主要产业,构成兵源的普通劳动者以技术娴熟和经验安身立命,因此耐心和精细被奉为良好品质。好勇斗狠、彪悍孔武由于与社会事业的品质要求相背而被排斥,并被王朝视为不稳定因素。习武是主流之外的边缘文化,评价很低。相比而言,北方以弓马 为劳动工具的经济活动、与恶劣气候凶猛野兽 抗衡的生存条件、部族间惯常的冲突促成了游牧民族崇尚勇猛粗野。

在士气方面,由于游牧民族南下以劫掠为主要目的,掠夺品分配上参与者均沾,集体行动与个体利益间保持密切联系,故能保持高昂士气。而南方军士多为王朝兵役的被动服从者,缺乏物质激励(且不论军需时常被克扣);另外,能有效精神动员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此时尚未产生,自给自足经济衍生的乡土观念极大左右远征军的情绪,若非保家则无动机卫国。

在军备方面,骑兵凭借其机动性一直是兵器时代的骄子,直到被火器压制。在良驹 的饲养上,且不论技术饲料差距,马在农业生产中从无重要经济地位,是农耕社会额外开销,因而削弱了社会饲养热情。这使南方在骑兵的质量数量上都不敌北方。纵然农耕社会一度有冶金优势和机械技术优势,但随着文化交流以及上层建筑的周转不灵,兵器质量不对等不复存在,南方弓弩手的意义也逐渐式微。

无操练装备次的步兵对阵骑兵无优势可言,而骑兵又因仰仗机动性而免去许多繁杂训练,更不用说游牧民族在武器上自给自足。以中古代最强步兵罗马方阵为例,它有赖于背后一整套制度方可维持战斗力:装备需要及时更换、阵型需要严格操练、减员需要及时顶替。这“背后的制度”恰恰是所有农耕民族不能始终如一的软肋。因此我们见惯了南方王朝 鼎盛时军力强势,而衰败时以民兵轻装备滥竽充数(甚至不得不依赖雇佣兵)。而与之对垒的是战斗力输出稳定的北方军队,自然高下立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夺嫡之争(一)-司马昭心软留下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炎除掉司马攸,司马昭真的是被司马炎毒死的吗,司马昭和司马炎谁更厉害

    夺嫡之争,是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出现消除不了的皇家子弟之间的政治斗争。翻开二十四史,随便找一个朝代,大一统时期的也好,分裂时期的也好,只要这个皇帝有二个以上的儿子,包括养子,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发生夺嫡之争。只有一种情况没有,就是这个皇帝只有一个活着的儿子,如清咸丰皇帝死时就只有载淳这一个儿子,没人和他争,

  • 宋高宗下达一道诏令解除“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羁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崇宁二年(1103),也就是宋徽宗与蔡京立起元祐党禁碑的那一年,已经三十六、七岁的姚氏在今天河南安阳汤阴生下第五个儿子岳飞,不过因黄河决口姚氏抱着尚未满月的岳飞在巨瓮中漂流的故事也是子虚乌有。据说岳飞的家中本来也有瘠田数百亩,有过比较殷实的生活,但不知天灾人祸,岳飞年龄稍大便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谋生。

  • 给岳飞平反,整整用了65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菜根谭视界2023-01-27 20:30河南已关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南宋朝廷颁布了一道语义异常含糊的诏令:“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此时,距离岳飞张宪冤狱遇害,已整整二十年。这也是南宋官方在岳飞案后首次做出带有平反迹象的举措。01但这又远不是什

  • 唐德宗李适半生清醒半生醉的糊涂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李适是代宗的长子,在代宗的时候被封为雍王,出任天下兵马元帅,在破史朝义和收复洛阳的时候都有建树。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适即位。当时的唐朝已经呈衰弱趋势,安史之乱已经让唐王朝元气大伤,虽然代宗任用了刘延改革,但是因为代宗的死没有进行到底。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危机,加重了藩镇的自由状态。很多地方已经处

  • 《满江红》真是岳飞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满江红》真是岳飞写的吗? 转载 原创 张宏杰公号 张宏杰讲历史 2023-01-27 10:12#满江红1个 一《满江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近代以来,陆续有著名学者提出疑问,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所作。第一个提出疑问的是著名语言学家,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院士余嘉锡(1884年——1955年)。

  • 四海之内皆兄弟:李世民的家天下,与唐初的民主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的治国之道,李世民为什么能当君臣典范,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治理国家

    重人而轻物,这是李世民不同于杨广的关键一点,也是他成功的密钥。一、四海一家与突厥人签订了临时和平协议后,李世民得以在刚刚到手的皇位上,安心整顿内政。他没有因突厥人暂时的退却而放松警惕,因为突厥是由一众草原游牧部落组成的军事利益集团,既然唯利是图,必然见利而忘义,不会因盟约而放弃对中国的侵扰。所以,李

  • 用臭鞋底子殴打秦桧跪像,是精忠报国还是小丑跳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發”,搞错这种高中学生都知道的汉字常识,实在不应该是一部所谓历史剧应该犯的错误,而我们在历史剧的制作上,向来粗糙,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一时半会难以说清,这需要历史学家皓首穷经,去用毕生心血钻研。且不去讨论复杂的历史疑云。说说人们看完这部贺岁电影后的一些离奇行为,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据说很多地方有

  • 唐宣宗李忱:大智若愚的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宣宗的影视形象毫无存在感的皇子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是为宫女所生,故在皇族当中地位低下。一个哥哥(唐穆宗),三个侄儿(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都是皇帝。唐宣宗从小内向木讷、呆头呆脑、寡言少语、装傻充楞。中晚唐时期的宦官势力强大,甚至可以决定废立皇帝。唐武宗对李忱起了杀心,派人暗杀他。幸亏忱福大

  • 秦桧跪像遭万人排队扇巴掌,磁器口古镇汪精卫跪像却神秘失踪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与此同时,人们吃惊地发现,磁器口古镇无名烈士墓前的汪精卫夫妇跪像竟然神秘失踪了。面对网友的质疑,古镇工作人员解释道:“这个好像是因为那一块区域后期在打造,暂时好像是搬离了,要过段时间才恢复。”与河南淮阳秦桧石像相比,磁器口汪精卫夫妇跪像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方面,汪精卫的汉奸罪行远在秦桧之上,秦

  • 唐朝靠陌刀打天下,为什么强大的陌刀后来逐步没落,消失不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的陌刀,陌刀队是什么意思,唐陌刀正宗图片

    比如说《旧唐书》提到高仙芝攻打小勃律国时,李嗣业和田珍为两人分别担任左、右陌刀将,手持陌刀冲锋陷阵,一刀就能杀死数人,连骑兵都被一刀连人带马全部砍死,敌军士气大挫。二人舞巨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如遇敌骑,人马俱碎,令敌气索。《资治通鉴》也提到郭子仪、李嗣业、王思礼和叛军的香积寺之战时,因为遭到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