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彻底解决东突问题?凭什么被尊为“天可汗”?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彻底解决东突问题?凭什么被尊为“天可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2/4 17:20:38

公元626年,东突厥入侵,刚刚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妥协,与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可汗相当于皇帝)签订“便桥之盟”,这对李世民而言绝对是耻辱,是不平等条约!就是这个颉利可汗,三天两次找大唐麻烦:曾逼得唐高祖李渊差点迁都;曾使大唐内部震动,李元吉不仅要抽走李世民的部队,还要抽走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尉迟恭和秦琼,逼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次又在李世民的皇位还未坐稳时来闹事,真是前仇未报又添新恨!

那么,李靖夜袭阴山,活捉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李世民成为“天可汗”有哪些关联?你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为摆脱东突的骚扰,唐高祖李渊差点迁都

突厥是匈奴的分支。

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对东突厥采取安抚的办法,维持友好关系,但东突厥贵族仍旧不断侵扰唐朝边境,经常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绝不空手而归,经常是“拿”到手软,北方很不安宁。

公元624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东突厥有两个可汗,前者是大可汗,后者是小可汗,叔侄关系)率兵由原州入侵,袭击关中,唐高祖李渊非常害怕,派人考察新址准备迁都。

李世民说,汉朝的霍去病都有灭匈奴之志气;儿臣作为秦王,决心两年内制服匈奴,如完不成任务,再考虑迁都不迟!

李世民的表态使李渊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便桥之盟——对李世民而言是耻辱!

唐太宗即位不到20天,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就率领10多万人马前来征讨。

颉利可汗

大唐派尉迟敬德率兵拼命拦截,可是颉利可汗进攻的势头锐不可当,一直打把战火烧到大唐都城长安的家门口——距离长安只有40里的渭水边。

颉利以为:唐太宗刚即位,内部不稳,一定无力抵抗。就派一个叫执失思力的使者进长安城见唐太宗,扬言100万突厥兵马上就到。

李世民只带6人怒斥颉利可汗

唐太宗扣留了使者,亲自带了房玄龄等六名将领骑马来到渭水边的桥上,指名要颉利出来对话。

唐太宗隔着渭水对颉利说:“我们两家已经订立了盟约,几年来还给你们许多金帛,为什么要背信弃义,带兵进犯?颉利觉得理亏,表示愿意讲和。但他心里也有小九九:之前以物换和平,大唐的代价太小了,这次讲和得“加码”!

过了两天,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重新订立盟约。

颉利满载而归,高兴地退兵了。

李世民加紧练兵,决心彻底解决东突厥威胁

危机算是解除了,下次呢?

国家的安全靠的是实力,靠不平等条约维持长久和平绝对不靠谱!李世民认为,突厥如此猖狂,在于我们日常练兵太少!

于是,唐太宗加紧训练将士,每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亲自考试,射中的人立刻奖励给弓刀、布匹、纺织品。

东突厥大小可汗貌合神离。这对于唐太宗,真是利好消息,正好可以争取一方,打压一方,对东突厥势力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公元627年,一场大雪覆盖了北方。东突厥死了不少牲畜,大漠以北发生饥荒。东突厥大可汗——颉利可汗加紧压迫其他部族,阴山北部的薛延陀、回纥等部落不堪压迫,脱离突厥,颉利可汗派突利前去镇压,结果小可汗打了败仗。颉利可汗也不问青红皂白,直接给了突利一顿“木棒炒肉”伺候。

从此,二人的矛盾加深了。

小可汗——突利

公元629年,“小可汗”突利因为拒绝向“大可汗”颉利借兵,遭到对方袭击。

“小可汗”突利向唐朝求援,唐太宗兵到太原接应,最终,突利最终带着部众投奔了唐朝。

这时候,唐太宗觉得,是时候和颉利可汗算总账了!

李靖夜袭阴山,大破突厥,李世民一洗前耻

唐太宗派李靖率领3000铁骑,由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境内)出发,经过恶阳岭,直扑颉利可汗营地所在地——定襄(今山西忻州境内)。这里天寒地冻,突厥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有唐军来袭。刚从暖帐篷转出来的突厥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成了刀下鬼。颉利可汗发现突然出现的唐朝骑兵,认为唐军的主力到了,吓得向北方的碛口(山西吕梁黄河边上的古镇)逃窜。

李靖攻下定襄,得胜还朝。

唐太宗十分高兴,说:“从前汉朝李陵带领5000兵卒,结果被匈奴所俘虏;现在你以3000轻骑深入敌人后方,攻下定襄,威震北方,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成功战例啊!”

李靖像

唐太宗表扬得没错,李靖绝对算大唐的战神,是《西游记》托塔李天王(哪吒他爹)的原型;兵书《李卫公问对》的主人公。他以3000铁骑大破突厥于阴山,俘获突厥颉利可汗:

李靖又用反间计,诱使颉利可汗手下的苏康密,挟持流亡到突厥的隋炀帝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投降了唐朝。李靖派人送萧皇后和杨政道到长安,自己带兵追击颉利可汗。

此时,唐军另一大将李世勤在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打败突厥的军队,颉利可汗又退到阴山(内蒙中部山脉)。

后来,李靖的军队在白道与李世勣会师,继续追击到阴山,击溃残余的突厥军队。

颉利可汗这时候只剩下几万兵马,很难再抵抗唐军,于是派大臣到长安谢罪,表示愿意归服。

唐太宗一面派唐俭到突厥安抚,另一方面又命令李靖带兵前去察看颉利动静。颉利可汗表面归附,但只是缓兵之计,想逃到漠北之后再东山再起。

李靖识破了颉利可汗的企图,认为应该抓住机会一举歼灭。

李靖对李世勣说:“颉利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手下还有很多人马。如果让他逃跑,以后再要追他,就很困难了。我们只要选1万精兵,带20天的粮,跟踪袭击,把颉利捉住,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于是,李靖带领军队悄悄地向突厥大营靠拢,命令将军苏定方带两百铁骑作为先锋,借着大雾掩护,打算偷袭突厥军队。

苏定方距离突厥大营还有一里时,大雾散去,苏定方的军队立刻策马直奔颉利可汗的营帐,李靖指挥主力跟进,击溃了突厥大军,俘获10万余人。

颉利可汗凭借着马快,逃出了唐军的包围,跑到灵州的沙钵罗部落那里,结果被沙钵罗可汗抓住交给唐军。

一度很强大的东突厥就这样被灭亡了。

结语

唐太宗的可贵之处在于:被迫签订便桥之盟后,没有消沉,而是厉兵秣马,一直为一次性解决突厥的威胁准备着;东突灭亡后,并没有杀死俘虏,而是在东突厥原址设立了都督府,让其管理自治化,对西域长期受突厥压迫的人民加以抚慰;随后,唐太宗又派兵征服高昌(吐鲁番)、西突厥,天山南路各小国纷纷归附唐朝。唐朝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今库车),统领龟兹、焉耆、于田(今和田)、疏勒(今喀什格尔)四镇,也就是“安西四镇”。唐朝与周边各国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李世民被尊称“天可汗”,成了西域盟主、“总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是否属于封建制王朝?分析中西方社会制度的优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是独断专行的家族社会,整个国家属于一个家族。这个家族超越社会法律制约,社会是由这个家族“封闭建设”的。称为封建社会。让我们纵览一下从秦到清整个社会脉络。首先,它是一个集权社会,但不是家天下,而是郡县制。皇帝只能集权不能专断,起码法律上不能专断。因为:第一“民为

  • 李世民晚年不再圣明,早年却极善谦虚纳谏,他后期都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魏征曾经对李世民说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能做得很好,但是却无法坚持下去,大多都是虎头蛇尾。尽管李世民非常优秀,但是到了后期也确实做过很多昏庸的事情,让他整个帝王人生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毫无缺点。第1件事情是他不再能够虚心纳谏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最有特点的一个优

  • 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朝晚期,水战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战,水战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什么要打水战

    在三国时,''楼船''战术的出现,并且被大规模地投入使用,这是水战一大进步的表现。南北朝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战争的使用需求,在先前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车轮船。从宋朝开始,经济的强盛使得水军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楼船''仍然是主要的水面战船;到了南宋时期,战船开始装备炮(不过那时的炮很粗

  • 李白从翰林院辞职,唐玄宗为什么不挽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被唐玄宗赏识,唐玄宗和李白的故事200字,李白拒绝唐玄宗的诗句

    看这情形,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李白理所当然地成为,宫廷里皇帝身边的又一个大红人啊!可偏偏这个时候,李白想辞职了,而唐玄宗又爽快地答应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我们知道李白非常想进京,实质上就是想从政,从政干嘛?去实现他的“济苍生,安黎民”的理想呀。但等到经过千辛万苦,好不

  • 人大校长和开国大将曾追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历史比戏剧更抓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屹立于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纪念反清起义的地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起义中有两个人仅以身免,否则就可能是“黄花岗七十四烈士”了,这两位“预备烈士”,一个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不少朋友会以为老萨感染了——要不是中了,这人怎么会说胡话呢?黄花岗起义,是1

  • 李世民“以弓喻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理性、克制和谨慎的帝王,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这一点。他还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跟政治治理联系起来,探求规律,寻找共通之处,不断自我提醒,在为政方面,始终保持一个小心翼翼的状态。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 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细节还原历史上最真实的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能够登基,全靠他的两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能够“掩短显长”:显现长处时,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勉敬业。而把他的短处残忍苛刻、猜忌多疑、虚伪急躁掩盖起来,特别是把自己贪图天位的想法隐藏起来。九子夺嫡中,很多皇子的能力都比他强,但胤禛却成为最后胜利者,不得不说,他的两面性格是取得皇位的重要秘诀,

  •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了吗

    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在唐朝都城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Z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血腥的争变结束后,唐高宗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最终将皇位禅位给了他。唐太宗李世民究竟为何要发动争变,又为何将自己的亲兄弟赶尽杀绝呢?其实,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早

  • 乾隆误信皇后和侍卫有染,低调处决凌云彻,历史真实描写极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由原著改篇的清宫剧《如懿传》即将接近尾声,由周迅饰演的皇后如懿与霍建华演出的乾隆皇帝,感情越走越远,两人情谊早不复年少时恩爱,剩下仅是猜忌怀疑。乾隆误信皇后和侍卫凌云彻有染,凌云彻遭贬为太监。但是皇上疑心难消,凌云彻天天被用刑,最后海兰以如懿的名义赐死凌云彻。暖男凌云彻,最初以冷宫侍卫登场,因仕途低

  • 杜牧爱而不得,被高官之弟强娶入门,歌姬张好好何许人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好好和杜牧,张好好写给杜牧的诗,张好好书法真迹

    婚后,周舍却对宋引章朝打夜骂,逞凶肆虐。原来,周舍是看上了宋引章多年来积攒的珠宝,才会迎娶她。与宋引章情同姐妹的赵盼儿知道后,从周舍手中智取出休书,将宋引章救出火海。由《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而来的热播剧《梦华录》,一样有着类似的情节。和原著不同的是,在《梦华录》中宋引章身边,多了一位歌姬张好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