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天子为何把土地都给了诸侯?同施行分封制,汉朝为了不灵通

周天子为何把土地都给了诸侯?同施行分封制,汉朝为了不灵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94 更新时间:2024/1/20 17:54:47

西周天子提出的分封制,一直延续至秦朝建立以前。周武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后,就把土地都分配给了各诸侯,企图靠分封土地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嘉奖有功之臣并笼络人心。

但这种做法难免会造成诸侯势力的崛起,所以后来国家一片混乱,皇权毫无威信可言,中央集权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册封有功之臣为异性王,并给了他们土地。

就相当于把权势亲自送到了他们手上,诸侯们也不傻,纷纷培养自己的势力开始自立为王,完全无视了中央的领导。毕竟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人,所以起初周天子对诸侯还是比较信任的。

虽然这些土地还是属于朝廷的,但在封地内这些诸侯有绝对的话语权。再加上有了商纣王朝的前车之鉴,所以周天子才格外重视对劳苦功高的大臣的嘉赏。

但这种不亏待近乎讨好,给了他们土地和权利,有野心的自然会利用这个机会。后来分封制也使得国家愈发混乱,逐渐造成了分裂的局势。虽然出于好心,但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分封制且没有完善律法的支撑,显然是漏洞百出的。

一、谓分封制

始于商代的分封制是针对诸侯册封的制度,最早只有侯和伯两个称号。西周建立后,总结了商代覆灭的经验,开始优待一众劳苦功高的大臣,意图安抚人心。

于是便有了后来把手中的土地都分发出去的举措,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及人民和房屋,都一并赏赐给了他们。直观的来看诸侯就是封地中的王,甚至比皇帝还位高权重。

而这片土地的所有收益都归诸侯,只要按时缴纳朝廷要求的税收和朝贡即可。但各诸侯具有保护周室安全的职责,所以“烽火戏诸侯”时,只要周王点燃狼烟,各路诸侯就必须赶往国都。

但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意识到了分封制所具备的局限性,所以就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开始推行郡县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汉朝的分封制为什么行不通

有了先前朝代的教训后,汉高祖也有过推行分封制的想法,并总结了周武王时期分封制的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然分封制是导致西周混乱的直接原因。

但分封制刚刚施行的时候,还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社会得以暂时稳定。可汉朝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反而演变出了许多的社会矛盾。

汉朝的分封制有异性王和同性王两种,后者则是为了制衡前者的势力而存在的。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但并不影响他们培养各自的势力。

在各诸侯的权势成长到某种程度时,就会威胁到皇权的地位,慢慢的就出现了和周朝类似的结局。但汉朝推行分封制所取得的成效,远远不及周天子时期。

同样都是结束了乱世建立起的朝代,但周朝是一次沿用前朝的尝试,而汉朝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毕竟先秦采用的是郡县制,以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为中心,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

但汉朝却改变了人民早已习惯的郡县制,改为实行弊端非明显的分封制。诸侯把控着各方势力,汉朝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了。

三、分封制对周朝产生的影响

分封制确实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稳固,但也给周朝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和谐局面。在得到了皇帝封赏的时候,许多大臣都是感恩戴德的。

所以周天子推行分封制,确实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而且有效的稳定了政治局势。也得益于分封制,各地开始推崇周朝化,在扩大了文化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稳定性。

无论哪个朝代,国家疆土的面积越大,对各地区的管治越乏力,所以大多会分开管理。分封制虽然是把土地分配给了各诸侯,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分开管理的目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控。

为了更好的连接各地之间的联系,于是全国的交通路网开始逐步完善,为贸易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的基础。

起初的各诸侯还没有叛乱的想法,一切以中央领导为主,所以为了讨好周天子,各诸侯都在积极的发展封地。作为国之根本的农业自然是重中之重,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各种各样的的农具横空出世,为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水利设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分封制在原来商代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将地方政权与中央统治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诸侯国的迅速发展。

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虽然各地文化各有差异,但是互相排斥的情况得到了缓解,甚至出现了有序的文化渗透。

周朝能顺利的推行分封制,得益于前朝商代的前车之鉴,而汉朝没能将分封制进行到底,也多多少少与秦朝施行的郡县制有关。两个国家虽然都实行过分封制的政策,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发展情况还是时代背景,都有极大的差异。如果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可能就不会出现七国之乱的情况了。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于禁作为俘虏被送往吴国,孙权到底是如何对待他的,让人无法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于禁投降孙权,孙权的吴国,孙权吴国怎么灭亡

    [var1]于禁而于禁在樊城之战中,奉命前去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结果不料却遇上一场大雨,导致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正好被关羽利用,一把水淹掉了于禁的三万大军,于禁所督的七军近乎全军覆没,于禁本人也被关羽生擒。而为了所剩军队不被伤害,于禁被迫投降,但同行的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 在这之后,魏

  • 秦国灭楚时,王翦手握六十万大军,为什么却不敢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王翦灭楚之战,秦国统一后王翦去哪了,秦国猛将王翦

    [var1]我们先来捋一下王翦灭楚的过程。王翦是秦国名将,而且是嬴政心腹当中的心腹。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为年纪太小的原因,当时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丞相吕不韦以及太后赵姬手中。后来这位秦国的赵太后还找了个情夫嫪毐,和她一起把持秦国的大权。而作为亲儿子的嬴政,虽然身为秦王,但却

  • 孙膑被师弟庞涓砍了双腿,施以黥刑后,到底是怎么报复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膑射杀庞涓后去哪了,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儿童版

    [var1]杀人诛心。不光要从身体上消灭你,还要从意志上消灭你。而且在你死后,还要让你遗臭万年。孙膑和庞涓之间,早年其实关系相当不错,是师兄弟的关系。年少时两人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孙膑是师兄,庞涓是师弟。后来,两人年纪渐长,庞涓最先耐不住寂寞,打算出山做事。庞涓这个人,虽然后来表现的很恶劣,但必须承认

  • 赵国惨败于长平,掉出抗秦第一梯队,山东五国为何不前来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赵国长平,赵国老将廉颇坚守长平,苏联对赵国长平的评价

    战国是一个以战为名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在这个时代,大小不一的战争爆发了无数个,其中最惨烈的还要当属“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足以载入战国的史册,堪称秦国、赵国历史上最艰难且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这场战争,秦赵之间对峙了三年之久,在这三年之中,赵国基本消耗了自赵武灵王变法之后积攒下的全部财富。赵国

  • 皇亲逸事:张飞儿子成为投降代表人物,靠投降获得魏国列侯封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亲逸事完整版,皇亲逸事免费观看,正史上张飞的官位

    [var1]邓艾的大军打进四川的时候,满朝文武有主降的,有主战的。张飞的孙子张遵是主战派,他追随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决战,以身殉国。(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var1]诸葛瞻战死的消息传到成都,季汉君臣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这次会议,投降派代表人物谯周占据了上峰。季汉主战派代

  • 战国后期,帝王与平民都曾穿开裆裤,是为了省布料还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帝王一览表,战国时期军队服饰,战国统兵十大帝王

    [var1]开裆裤走向历史舞台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部拓荒史也是一部进化史。人类祖先战胜了猛兽与环境,摒弃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开始建立人类的文明。早期的人类,过着群居生活,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至于穿什么,还真没人在意。天气暖和,所有的人都光着。天气冷了,用树叶亦或者是动物的毛皮制作衣服,用以抵御寒冷

  • 《大秦赋》未讲清楚,吕不韦为何要帮嬴异人?聊聊二人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秦赋嬴虔,大秦赋中的异人指的谁,大秦赋美化吕不韦了吗

    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好像事实真的如剧本一样轻松且自在,只不过过程显得稍微刺激了一点罢了。但各位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几个问题:1、卫国人吕不韦为何要散尽家财,拼上性命来解救嬴异人?吕不韦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慈善家;2、吕不韦数次提及,多年来曾往来于邯郸与咸阳,数次拜访华阳夫人

  • 弭兵会盟,春秋时代的雅尔塔会议!看晋楚两国如何平分春秋霸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楚大战与弭兵会盟,春秋十国弭兵会盟,晋楚会盟

    [var1]在此之前,时任宋国执政大夫的向戌,主动发起号召,希望当时中原地区的两大巨头,晋国和楚国,能够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不要再打仗了。面对这位宋国大夫的号召,强大的晋楚两国,竟然还真的很给面子,同时派出了代表,来宋国参与会盟。非但如此,除了晋楚两国之外,以秦国和齐国为代表的十多个诸侯国,也全都纷纷

  • 勾践战败被俘之后,吴王夫差为何不直接杀了他,彻底免除后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勾践最后杀了夫差吗,吴王夫差和勾践,吴王夫差范蠡勾践

    [var1]但这个说法,其实是错的。在正史上,夫差之所以不杀勾践,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道德体系下,他没有办法杀勾践。俘虏勾践,让勾践给他做奴隶,这本身就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致了!至于说后世那种所谓的斩草除根的办法,当时大家是真的没有这个概念。想要更好地理解当时夫差对于勾践的复杂态度,我们得简单

  • 正史上秦国为何曾经八次迁都?做首都最久的雍城,为何很少被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迁都示意图,迁都雍城,秦国雍城县在哪

    [var1]但实际上,咸阳其实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才新建的首都。而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到后来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到秦朝灭亡,大秦政权一直都是以咸阳作为首都。所以咸阳才特别有名。而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其实曾经有九座国都,八次迁都。而在这八次迁都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都城,其实是雍城。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