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楚时,王翦手握六十万大军,为什么却不敢谋反?

秦国灭楚时,王翦手握六十万大军,为什么却不敢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3/12/8 6:44:31

[var1]

我们先来捋一下王翦灭楚的过程。

王翦是秦国名将,而且是嬴政心腹当中的心腹。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为年纪太小的原因,当时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丞相吕不韦以及太后赵姬手中。后来这位秦国的赵太后还找了个情夫嫪毐,和她一起把持秦国的大权。而作为亲儿子的嬴政,虽然身为秦王,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大权旁落。

王翦大概就是在这期间,开始追随嬴政,成了嬴政的铁杆支持者。

[var1]

嬴政也是个狠人,虽然少年登基,却很懂得隐忍,一直在隐隐积蓄自己的力量。公元前238年,嬴政到了及冠之年,准备举行冠礼。当时手握重权的嫪毐,害怕嬴政亲政之后,会收拾自己,于是选择先下手为强,反动政变。早已隐忍多年的嬴政,终于等到了机会,一举干翻了嫪毐,顺便也将吕不韦逼得自尽。就连生母赵姬,也被他囚禁起来。

就这样,嬴政通过一场成功的政变,彻底掌握了秦国的大权。

随着嬴政掌握了朝堂大权,王翦的好日子自然也就来了。身为嬴政的核心支持者,自身能力又很强,王翦会被嬴政重用,自然也就不奇怪的。

公元前236年,也就是嬴政亲政两年之后,王翦奉命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在这一战当中,王翦展现出了相当出色的军事才能,一举攻下了赵国的九座城池,王翦也由此开始了自己攻灭六国的传奇。

[var1]

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秦国先灭韩国,再灭赵国。然后就发生了著名的荆轲刺秦事件,这件事之后,秦军大举进攻燕国,燕国虽然没有被灭掉,但也彻底被打废了。

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其实已经占领了半个天下。而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绊脚石,就只剩下了三个,魏国、齐国和楚国。这三个国家当中,齐国在最东面,暂时打不到。所以秦国接下来要对付的,就只能是魏国或者楚国。而魏国和楚国当中,明显魏国要更弱一些。

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

公元225年,嬴政以王翦之子王贲为主帅,率领秦军进攻魏国,直逼魏国国都大梁。王贲引黄河入城,水淹大梁,最后逼得魏王不得不出城投降,魏国自此被灭。

在魏国之后,自然就是楚国了。

[var1]

此时天下的局势,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三国时代。虽然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三国,隐隐有统一天下之势。但这个时候的齐国和楚国,实力依然很强。齐国和楚国,都是老牌强国,国力不容小觑。如果在这个时候,齐楚两国能够合力抗秦,嬴政恐怕还真没那么容易统一天下。但问题是,齐国多年以来,一直实行孤立政策,不愿连楚抗秦。这样一来,局面就成了秦楚之间的一对一决战了。

嬴政明白,和楚国的这一战,将会直接决定秦国能否统一天下。只要能够灭掉楚国,仅剩的齐国根本就不足为虑。

但问题是,秦国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国力,出动多少兵马,才能成功灭掉楚国?

当嬴政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秦国的武将们,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种是以王翦为首,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的兵马才行;另一种是以当时秦国的另一位大将李信为首,认为只需二十万兵马就足够了。

[var1]

这两者之间,相差了三倍之多。而经过考虑之后,嬴政选择了李信。结果,李信带兵到了楚国之后,被楚国大将项燕直接给打了回来,败的一塌糊涂。

李信的这场败仗,可以说是嬴政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仅有的一次大败。最后没法子,嬴政只好再去找老将王翦,请王翦灭楚。

嬴政:请老将军出山灭楚。

王翦:还是之前的条件,没六十万大军不去。

嬴政:咱划个价,四十万行不?

王翦:四十万爱谁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嬴政:妹的!给了!六十万就六十万!灭不了楚国,回头有你好瞧的!

就这样,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征讨楚国。

[var1]

在征讨楚国的过程中,王翦屡次给嬴政写信,要房子要地,狠狠敲了秦王陛下一杠。对于王翦这种敲竹杠的行为,嬴政还只能乐呵呵的答应下来。不答应怎么办?整个秦国的精锐几乎都在王翦手里,这要是忽然来个倒戈一击,谁受得了?能用房子票子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

王翦倒是也没辜负嬴政的信任。到了楚国之后,稳扎稳打。当时楚国派大将项燕带了四十万大军营地,双方加起来都过百万了。然而王翦却只是坚守不出,直接原地驻扎了下来。就这样等了一年之后,项燕终于放松了警惕。王翦趁机抓住机会,一战打得了项燕的全部主力。楚国自此再无抵挡之力,很快就被秦国给灭掉了。

这就是王翦灭楚的全部背景和过程。

[var1]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王翦和项燕对峙的时候,手握六十万大军,几乎掌握了秦国全部的精锐。为什么却没选择反戈一击,自己谋反做秦王呢?

因为王翦根本没这个机会。

首先,秦国当时实行的是征兵制,而非募兵制。简单来说,就是秦国的这六十万大军,其实并不是职业军队,而是秦国从国内征召来的壮劳力。

熟悉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朋友,可能都曾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打仗,几千人可能就是大战了。动用万人以上的大战,极少极少。但到了战国时代以后,一些著名的战争,动辄是几十万人参战。比如长平一战,秦国俘虏了几十万赵军,最后因为怕管不住,一口气全都给坑杀了。

[var1]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当然不是战国时期人口暴增。而是因为春秋时代,士兵一般都是士,是要自己准备武器的,有点像后来西方的骑士。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大家为了追求胜利,就开始实行征兵制。但凡打仗,就从全国范围内征兵,所有壮劳力都得上战场。能不能打仗暂且不说,能壮壮声势也是好的嘛!所以到了战国时代,所谓的几十万大军,其实多半都是普通农民。不打仗的时候在家耕种,打仗了国家就征召你。

而在这种征兵制度下,士兵的亲人家眷,全都在后方,都在秦国。就算你王翦想反,手底下的士兵愿意和你一块反?就不担心家人被连坐?

其次,秦朝当时实行的监军制度,也不允许王翦有这个机会。

[var1]

征兵制下的军队,只认虎符不认将军。这个也可以理解,都是从各地方征召来的普通人,几十万人怎么可能都认识王翦?就在这场大战的二十多年以前,就曾发生过一起‘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大致就是说信陵君从魏王手里偷了虎符,直接就能调动整个魏国的兵马,然后救援了赵国。

所以,王翦虽然是当时秦军的主帅,但他的权力,并不是来源于他自身,而是他手里的虎符。如果单凭王翦自己,累死他也调不动这六十万秦军。而王翦身边,遍布了嬴政派来的监军。一旦王翦有异心,这些监军们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夺了虎符,限制王翦的权力。

第三,大势也不允许王翦这么做。

[var1]

王家是秦国的老牌贵族,受历代秦王礼重。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好像还是比较重视血统的,大家会认为嬴政是秦王,但不会因为你王翦手里一时有兵权,就承认你也是秦王。所以,就算王翦有这个心思,而且成功指挥军队反戈一击。那么接下来,王翦就会面对既不得军心也不得民心,更无法取得秦国传统贵族支持的尴尬局面。估计还没等大军打到咸阳,军队就已经十不存一,彻底溃散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王翦执掌六十万大军之后,嬴政也是对他极为忌惮。很多人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嬴政没有眼光。谁都知道兵越多仗越容易打,早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战,也就没有李信那一败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嬴政真的看不到这一点?显然不是!

嬴政也知道,派六十万大军去,基本上是一定能打赢的。但问题是,派二十万大军去,如果李信反戈一击,秦国还有足够能力去应对,不至于伤筋动骨,更不至于彻底改换门庭。但如果派六十万大军由王翦负责,让王翦一个人统领整个秦国的精锐,那风险可就太大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嬴政肯定是不愿意这样选的。

[var1]

但后来没办法,李信败了,所以嬴政就只能选王翦了。

而从王翦后来自污的手段来看,嬴政就算将这六十万大军交到了王翦手上,肯定也是对其有诸多限制,比如派监军之类的手段,肯定是不会少。而且,秦国不是那种暴发户,人家有数百年的传承历史,自然有足够的手段,来约束前方将领。尤其是对于当时掌握了整个秦国精锐的王翦,嬴政估计肯定是将自己所有能用上的手段,都给用上了。

要是这种条件下,王翦还能成功指挥军队谋反的话,那才是见鬼了呢!

更多文章

  • 孙膑被师弟庞涓砍了双腿,施以黥刑后,到底是怎么报复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膑射杀庞涓后去哪了,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儿童版

    [var1]杀人诛心。不光要从身体上消灭你,还要从意志上消灭你。而且在你死后,还要让你遗臭万年。孙膑和庞涓之间,早年其实关系相当不错,是师兄弟的关系。年少时两人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孙膑是师兄,庞涓是师弟。后来,两人年纪渐长,庞涓最先耐不住寂寞,打算出山做事。庞涓这个人,虽然后来表现的很恶劣,但必须承认

  • 赵国惨败于长平,掉出抗秦第一梯队,山东五国为何不前来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赵国长平,赵国老将廉颇坚守长平,苏联对赵国长平的评价

    战国是一个以战为名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在这个时代,大小不一的战争爆发了无数个,其中最惨烈的还要当属“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足以载入战国的史册,堪称秦国、赵国历史上最艰难且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这场战争,秦赵之间对峙了三年之久,在这三年之中,赵国基本消耗了自赵武灵王变法之后积攒下的全部财富。赵国

  • 皇亲逸事:张飞儿子成为投降代表人物,靠投降获得魏国列侯封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亲逸事完整版,皇亲逸事免费观看,正史上张飞的官位

    [var1]邓艾的大军打进四川的时候,满朝文武有主降的,有主战的。张飞的孙子张遵是主战派,他追随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决战,以身殉国。(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var1]诸葛瞻战死的消息传到成都,季汉君臣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这次会议,投降派代表人物谯周占据了上峰。季汉主战派代

  • 战国后期,帝王与平民都曾穿开裆裤,是为了省布料还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帝王一览表,战国时期军队服饰,战国统兵十大帝王

    [var1]开裆裤走向历史舞台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部拓荒史也是一部进化史。人类祖先战胜了猛兽与环境,摒弃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开始建立人类的文明。早期的人类,过着群居生活,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至于穿什么,还真没人在意。天气暖和,所有的人都光着。天气冷了,用树叶亦或者是动物的毛皮制作衣服,用以抵御寒冷

  • 《大秦赋》未讲清楚,吕不韦为何要帮嬴异人?聊聊二人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秦赋嬴虔,大秦赋中的异人指的谁,大秦赋美化吕不韦了吗

    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好像事实真的如剧本一样轻松且自在,只不过过程显得稍微刺激了一点罢了。但各位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几个问题:1、卫国人吕不韦为何要散尽家财,拼上性命来解救嬴异人?吕不韦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慈善家;2、吕不韦数次提及,多年来曾往来于邯郸与咸阳,数次拜访华阳夫人

  • 弭兵会盟,春秋时代的雅尔塔会议!看晋楚两国如何平分春秋霸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楚大战与弭兵会盟,春秋十国弭兵会盟,晋楚会盟

    [var1]在此之前,时任宋国执政大夫的向戌,主动发起号召,希望当时中原地区的两大巨头,晋国和楚国,能够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不要再打仗了。面对这位宋国大夫的号召,强大的晋楚两国,竟然还真的很给面子,同时派出了代表,来宋国参与会盟。非但如此,除了晋楚两国之外,以秦国和齐国为代表的十多个诸侯国,也全都纷纷

  • 勾践战败被俘之后,吴王夫差为何不直接杀了他,彻底免除后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勾践最后杀了夫差吗,吴王夫差和勾践,吴王夫差范蠡勾践

    [var1]但这个说法,其实是错的。在正史上,夫差之所以不杀勾践,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道德体系下,他没有办法杀勾践。俘虏勾践,让勾践给他做奴隶,这本身就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致了!至于说后世那种所谓的斩草除根的办法,当时大家是真的没有这个概念。想要更好地理解当时夫差对于勾践的复杂态度,我们得简单

  • 正史上秦国为何曾经八次迁都?做首都最久的雍城,为何很少被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迁都示意图,迁都雍城,秦国雍城县在哪

    [var1]但实际上,咸阳其实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才新建的首都。而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到后来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到秦朝灭亡,大秦政权一直都是以咸阳作为首都。所以咸阳才特别有名。而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其实曾经有九座国都,八次迁都。而在这八次迁都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都城,其实是雍城。东周

  • 历史上未曾打过败仗的三大名将,其中一人竟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讲述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战国四大名将历史小视频,三国堪比战国的四大名将

    第一个:白起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

  • 为什么秦国最终会成功?主要是这一件事六国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消灭了最后一个诸侯国—田齐,华夏终于结束了500余年的分裂,走向统一。曾经那个位列倒数第一的七雄之一,一跃而起,短短十几年间便夺取天下。而六国的溃败以及秦国的成功,亦在后世的两千多年中为人们道不尽、争不止。尤其是北宋三苏之一的苏洵,其认为,六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