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2次拜相,一共只有3年,却用一招让大唐延续了200多年

狄仁杰2次拜相,一共只有3年,却用一招让大唐延续了20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12 更新时间:2024/1/25 11:09:28

说起来狄仁杰,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多年前的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让这个大唐宰相火遍了大江南北。

很多人对狄仁杰的了解,就是通过神探狄仁杰的名号来的,自从荷兰人高罗佩写的《大唐狄公案》,更是蜚声国际,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

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往往会因为一本小说的爆红,而变得无限被夸大,比如说《水浒传》的故事,就让宋江家喻户晓,但实际上真实的宋江,就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36人叛乱的小头目而已。

但狄仁杰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完全担得起现在的名声,他对大唐的功业,完全对得起,电视剧里武则天经常夸的那句,怀英居功至伟呀。

怀英就是狄仁杰的字,古人都是有名有字,名的话一般都是只有父母能叫,其他人一般都是称呼字,狄仁杰字怀英,并州晋阳人,从简历上看,狄仁杰也是来自大唐一线城市的人。

一线城市容易开阔眼界,但同时也容易形成轻浮的性格,不像小地方来的那么刚毅木讷,但狄仁杰身上,却很好的摒弃了大城市和小地方的缺点,成功的将大城市和小地方的优点结合起来,刚毅而不木讷,成了他日后最大的标签。

(01)我不是书呆子

中国的科举制度,成功的凝聚了全社会的力量,让底层人员有晋升的机会,但也往往因为,太多人一味地死读书,而且是读那种儒家经典,造成了很多行政能力很差的书呆子,这些人做了官之后,就是个满足迂阔的腐儒,办事完全不靠谱。

狄仁杰也是科举出身,但是狄仁杰的这个科举,比较特别要说明一下,唐代的科举考试,不像宋代那样严格,简单来说的话分为名经和进士两科。

进士比较难一些,靠文章诗词还有策论什么的,给个题目让你写,以后的科举就是这个模式,明经的话就相对比较简单一旦,所谓明经的意思就是你能把经典背下来就可以了,这两种考试明显含金量上有差距。

当时曾有一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能表明进士和明经的地位,话是这么说,但不要以为明经就很好考,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大多数尽其一生还是无法获得功名,狄仁杰的仕途就是通过明经考试来的。

狄仁杰一生都贯穿了刚毅而灵活的标签,这是他的起点息息相关,明经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其实没有那么迂腐,你要是正经进士出身,可能就没有日后这样的狄大人了。

狄仁杰已进入仕途,干的就是刑名决狱的工作,最初的职位是汴州判佐,这是个都是朝廷的司法官员,后来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走专业路线晋升的高级干部,在做到宰相之前,他的工作一直都是在帝国的司法部门。

狄仁杰的业务能力强悍,这为他日后在高层博弈,打下了基础,因为但凡是法曹这个工作能做好的,都得接触大量的社会阴暗面,见惯了太多的人间丑恶。

俗话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狄仁杰的强大就在于,他敢于凝视深渊,却从不会把自己变成深渊。

武则天当政40多年,大唐帝国经历了太多的人事巨变,太多人迷失了自我,在这种复杂的局势面前,稍有不慎,你就会粉身碎骨。

有人选择粉身碎骨,与武则天对着干,有人选择投靠武则天,甘愿泯灭良知,成为她的鹰犬,但狄仁杰选的是第三条路,坚持自己,为朝廷办事,心中有最坚定的原则,办事却又是灵活多变的。

(02)不信鬼神

古人相对而言都比较迷信,但狄仁杰刑狱出身,最看不惯的就是迷信那一套,这是狄仁杰身上的一大特色。

根据《太平广记》记载,狄仁杰有一年到宁州做刺史,古代朝廷对于一定级别的官员,那都是安排有住房的。

但宁州刺史的这个府邸很是奇怪,已经许多年没人敢住了,因为此前这里死了一个刺史,导致这个房子经常闹鬼,一般来这里的刺史都不敢居住。

狄仁杰才不信这一套,直言说,我是朝廷委派的刺史,就应该住在这里,哪有搬去别处的道理,于是命人打扫庭院,照常居住。

后来古人这个宅子经常闹鬼,狄仁杰正气凛然,怒叱道:“我是刺史,这里就是我的住宅。你曲我直,为何不识分理,反乃以邪忤正?你如果是神,速听明教;如果是鬼魅,何敢相干!我没有怕你之心,你不必千变万化。既然要相见,何不以礼出来?”

这番话说的很铿锵有力,鬼魅之事或信有无,无非是人心的反应而已,狄仁杰只认为自己在理,所以什么都不怕,一番话说的鬼魂果然现身。

无非是说自己曾是官员,葬身这里,没想到被一个树刺破身体,如果能改葬的话,一切就好了,第二天狄仁杰果命人改葬,从此凶宅再无灵异事件。

如果这事属于狄仁杰个人不信鬼神的话,下面这件事可是件大事,非有坚定的无神论思想不能为之,这就是捣毁淫祠事件。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遍布淫祠,所谓淫祠指的就是百姓认为灵验的鬼狐神仙之类,但是又不属于官方祭祀系统的各种神庙。

中国人历来都是实用主义者,凡是宁信其有,对于各路神仙,都要拜一拜,管它灵不灵,反正是拜拜也没什么坏处,一般的官员不会去干涉这种事儿,况且官场上荣辱瞬息万变,很多官员,到了当地之后,甚至也会去偷偷祭拜一些当地的小神,以求保佑。

但狄仁杰坚决不允许这么做,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就两件大事,打仗和祭祀,祭祀关系到国家的根本意识形态问题,绝对不能在这件“小事”上马虎,除了官方认可的,其他的统统拆掉。

结果狄仁杰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坚决捍卫国家祭祀规则,不允许这种邪魔外道存在,可想而知,干这种事纯粹是出力不讨好,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骂他,但狄仁杰就是这样的人,认定是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03)硬刚宰相

只要是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狄仁杰的这样的个性,会得罪很多人,日常上书皇帝,弹劾官员,那都是常规操作,狄仁杰最牛的不是这些,而是敢于直接斥责,当朝宰相做得不对,而且还不是在朝廷上,而是在宰相握有重兵,随时都能杀了狄仁杰的时候。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并不平坦,除了不断的暗斗之外,各种直接扛起大旗反对武则天的人也很多,越王就是其中一个。

李唐宗室,毕竟还是有些血性的,但在绝对实力和礼法面前,确实不堪一击,武则天当皇帝之前,无论做什么,都是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做的,任何人敢于公然起兵,那就是造反,这样的人最终都不可能成功,尽管你有充足的理由,但在名正言顺这一条上,你肯定吃亏。

当时河南发生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奉命讨平越王之乱后,没想到这个宰相约束部下不严,经常纵容士兵劫掠百姓,敲诈勒索官员什么的,这在当地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按理说,带兵平叛期间,很多事其实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狄仁杰不干了,管你是不是贵为宰相,哪怕是手握重兵,我你做的不对,我照样敢大声呵斥你,这就是他的个性。

狄仁杰对宰相张光辅说,越王李贞祸乱河南,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那些被胁迫造反的人主动放弃城池,归顺朝廷,您为何要纵容贪功的将士,去追杀这些人呢?

现在弄得民怨沸腾,直冲九霄,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务必要斩杀你这罪人,到时候我就算是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话说的言辞激烈,很多官员,都是趁着平乱的机会大捞一笔,反正他们是逆贼,没人关心他们的,也没人敢他们说话,没想到碰上狄仁杰这个硬骨头,张光辅也是万万没想到,还有真不怕死的人。

其实张光辅错了,狄仁杰不是不怕死,他也怕死,只不过要看死的值不值,无谓的死,就算硬如狄仁杰也是不做的。

(04)专业对对碰

汉代的周勃,不仅帮着刘邦打天下,最后还诛灭了诸吕,帮助刘邦的孩子守住了天下,就这样的大功臣,有一天被抓进了监狱里,那也是无不感慨。

我身为三军总司令,今天才知道原来狱吏是这么厉害,连周勃都这么说,足见监狱这种地方,但凡是人进去,都会脱层皮出来的。

而这种情况在武则天时代,就更为普遍了,因为武则天为了打击政敌,用了一大批酷吏,其中以来俊臣为代表,发明了大量的酷刑,一旦被他抓住,那基本上都是板上钉钉的死罪。

而且武则天对酷吏的定位很清楚,就是不需要按照法定流程办事,只要最终结果让武则天满意就行,为此甚至不惜启用文盲做审理案情的官员,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审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武则天满意的结果。

狄仁杰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别投入到监狱里面,而且是在自己做了宰相之后,狄仁杰因为政绩突出,在公元692年加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没想到短短四个月之后,就遭到了来俊臣的诬告,说他要谋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俊臣和狄仁杰是同行,不过他们走的专业录像完全不同,狄仁杰是依法办案,曾经在任职大理寺丞期间,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靠的就是一个公正严明。

但来俊臣不一样,他办案靠的是严刑拷打,从不问是非曲直,要的就是把你往死里整,大多数人落到来俊臣手里,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但狄仁杰是个例外,这也能看出狄仁杰这个人,不是个书呆子,多年的刑狱生涯,让他十分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来俊臣也知道狄仁杰的能量,刚逮捕狄仁杰的时候他或许心里还有些紧张,但是他对自己的刑具一向很自信,也见惯了太多开始嘴硬,但无法承受酷刑的人。

但出乎预料的是,狄仁杰刚进监狱,就什么都招了,说他谋反,狄仁杰就承认,武则天这就是谋朝篡位,天下是李唐的,他就是要谋反。

来俊臣很高兴,以为遇到了一个表面嘴硬,实际软蛋的官员,都是专业搞这个的,狄仁杰要高出来俊臣几个段位,这不过是狄仁杰麻痹他的一个手段,等到他们放松警惕之后,再偷偷写了一封信,辗转交到了武则天手里。

最后武则天亲自提审狄仁杰,问他既然你没有谋反,为何要承认呢,狄仁杰说要是不这么说的话,可能早就被他们打死了。

狄仁杰通达变通权谋过人,他太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了,太多人高估自己,以为自己能扛得住酷刑,更重要的是,一旦上刑,很多人都会神志不清,在身体受伤的情况下,智力也会严重受损,所以要平安出去,就必须先要保存自己,把来俊臣耍得团团转,狄仁杰靠着自己的聪明变通,终于逃过这一劫。

(05)心向李唐

狄仁杰之所以这么出名,除了他断案厉害,心系百姓之外,还因为他心系大唐,晚年促成了武则天还政李唐。

武则天对于狄仁杰是格外的看重,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始终不予批准。她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

武则天有一次做了一个梦,请狄仁杰来解梦,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

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狄仁杰进一步解释道,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武则天不是一般人,晚年她也一直在思考传位的问题,但狄仁杰通过解梦的方式,说的就非常巧妙,前面我们说过,狄仁杰是不信鬼神的,但解梦这种事,狄仁杰还是愿意干的,这就是他的通达之处。

在狄仁杰的心里,恢复李唐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可惜武则天实在太强大,面对这个比自己还大6岁的则天皇帝,而且丝毫没有老去的迹象,但已经70岁的狄仁杰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

看着似乎永远不会衰老的则天皇帝(事实证明,权力就是最好的护肤品),狄仁杰决定举荐一个人,这个人叫张柬之

年近六十多岁还啥也不是,狄仁杰多次举荐他,像坐了火箭一样,最终被推上了大唐宰相的位置,如果没有狄仁杰,张柬之最终的结局就是一个普通小老头而已。

狄仁杰一生办案精准,阅人无数,这种看人的能力,让他能够看透张柬之这个人,武朝是个容易掉脑袋的朝代,你要是表现的忠于李唐,那脑袋搬家是分分钟的事。

做武则天的宰相并不容易,武则天在位期间共杀了14个宰相,还“心慈”地流放了9个,堪称宰相杀手。

狄仁杰要选的人才,一定是那种,心底有坚定信念为了大唐,但又不外露的那种,这得有多难呀,事实证明,狄仁杰选对了。

在最危急的时候,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传位给李显,此后武则天迅速衰老,连李显都感慨自己从未见过母亲,如此老态。

生前事,狄仁杰做的好,身后事,狄仁杰安排得好,这样传奇的一生,完全配得上狄仁杰现在的赫赫威名。

(作者:昭烈名臣)

本文为文史自媒体昭烈名臣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聊最野的八卦,说最正的历史,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手足相杀灭门霸女,恶行昭彰,玄武门到底隐藏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谁,大唐情史李世民玄武门,李世民玄武门片段

    玄武门之变是改变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作为此次事件的策划者,李世民一直被批评后来严重篡改了历史,那么玄武门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中国一直都有非常发达的史学系统,而唐代作为中国非常灿烂辉煌的朝代,不仅开拓了广大的疆域,成为天可汗。更是在史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有著名的二十四正史,其中唐

  • 甘肃一个山洞里发现1件唐代文物,让世人从此不再崇拜黄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敦煌流失文物,唐朝古墓里的奇珍异宝,黄巢挖了唐朝几个墓

    这个吟诗的少年长大之后,就是闻名天下的唐朝末年义军首领黄巢。说黄巢是农民起义军首领,有些名不副实。古代绝大多数农民军首领,大都是苦大仇深的农民。而黄巢则不然,他出身盐商之家,自幼家境富裕,一直过的是锦衣玉食的富豪生活。 黄巢起义的原因也与众不同,一般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天灾人祸交织、或者被苛捐杂税所

  • “诗仙”李白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落尽繁华的背后,却是凄惨寂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酒鬼还是诗仙,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有多传奇,诗仙李白为杨贵妃写诗

    我国古代诗人非常多,从战国时期算起到清朝大概有几十万人以上,其中唐朝有名有姓的就有2500多人。并不是只有写诗之人才叫“诗人”,从文学概念上来讲,应该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人和诗作家。李白不仅是唐朝成就、地位最高的诗人,还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乃唐朝伟大的

  • 唐朝最“悲催”的皇帝,苦熬25年终于称帝,却栽在儿子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最惨的皇帝,唐朝史上最厉害的皇帝,唐朝最著名的四个皇帝

    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方面都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但唐朝的帝王传承却仿佛陷入了某种魔咒之中,从开国皇帝李渊算起,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其中有十五位废帝和废太子。在唐朝太子俨然成为一种高危职业,但这其中最悲催的一位,非唐顺宗李诵莫属,苦熬25年终于称帝,结果仅坐了186天的皇

  • 李白被儒生嘲讽,他一怒之下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骂山东儒生的诗,李白是儒生吗,李白最可怕的一首诗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游历山东的时候,写出一首“骂诗”,流传至今。这首诗是李白为了嘲讽那些读书的“酸儒”,到底怎么回事没让人们来探索一下。李白的身份在历史上其实是很神秘的,因为并没有关于他身世的记载,因此民间一直都有传言,说李白家境富裕,不然不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在古代寒门子弟是读不了书的。也有人

  • 他是唐玄宗的儿子,杨贵妃的前夫,为何能够逃过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杨贵妃姐妹三人和唐玄宗的关系,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唐玄宗吻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

    李瑁的人生开局不错,他的母亲是最受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虽然因为她是武则天侄孙女无法被册立为皇后,但在宫中的地位却跟皇后没有区别。武惠妃不仅继承了武则天的美貌,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她一心想把李瑁推进东宫。在她的一系列操作之下,太子李瑛被废,还有两个王爷也被李隆基杀掉。可惜,武惠妃还没有来得及把李瑁推上皇

  • 狮子骢事件:武则天的第一次亮相,从此被冷落了12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御马,武则天狮子骢原始记载,武则天的狮子骢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前期还比较弱小的时候,真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事实上,武则天在皇宫里的第一次亮相,就遭遇到了滑铁卢,并因此长期受到冷落,甚至还因此彻底无法翻身。武则天有一个几乎完美的童年,父亲是开国元勋,身居高位,母亲是老牌贵族,知书达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

  • 你羡慕李白的斗酒诗百篇,但李白为此付出的代价你可能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最经典的斗酒诗,李白斗酒顺口溜全集,李白斗酒传承文化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尤其是在盛唐时期,产生了李白这样的浪漫气息非常浓郁的诗人,那种扑面而来的浪漫气息,让人能够直接想到先秦时代的屈原。李白的狂放与浪漫成就了他的一生,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他真实的写照,同时李白这一生也是低情商与非主流的一生。李白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大男孩,是个浪漫到不识时务不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说了一个条件,李世民听完就杀了10个亲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李世民与他的兄弟交恶,终于发生了玄武门外的兄弟相残,当时驻京的军队差不多都来了,但李世民只说了一句:滚犊子,这是我们兄弟间的家事。这些武将就不敢插手了,坐山观虎斗向来是最占便宜的,毕竟赢了再站队比一开始就站队安全的多。史书记载,当时太子在玄武门外的士兵有上千人,如果不是李世民动手快,历史怕是

  • 张皇后改变了唐玄宗的一生,杨贵妃死后,没让玄宗过上好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贵妃死后玄宗说的话,杨贵妃秘史玄宗与杨玉环合奏,杨贵妃姐姐和玄宗吻戏视频

    武则天当政时期,唐皇室的皇位也是几经波折。武后也是几度立太子又废掉太子,在权力争斗当中,这些儿子也是他的竞争对手,是会威胁到她统治的人。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子,他前后曾两次登基。他在位的时间极短,但他的一个儿子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皇帝。李旦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年轻的时候娶了自己的表妹窦氏为妻,窦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