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var1]
吴季子原名季扎,又称公子扎、季子,春秋时期一个品德高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他广交贤世,周游列国,音律艺术也颇有研究,对华夏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孔子的老师,孔子之前的圣人,也是孔子极其仰慕钦佩的人,孔子的周游列国很可能就是追随季子的脚步。季子还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中华文明礼仪和诚信的传播者和代表人物,而这最能体现在他的“三让王位”中。
[var1]
[var1]
吴王寿梦很宠爱小儿子季扎,也就是季子,经常对他委以重任,带着他出国访问,有培养他当接班人的意愿。寿梦也不是瞎宠爱,季子贤而有才,贤到什么程度?他的父兄和国人都对他敬佩称赞,别国的诸侯和公子都爱和他打交道。吴王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向季子表示了想传位给他的想法,没想到季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理由是“礼有旧制”,自己无权接受王位,临了还告诉父亲别再提这个事了。
但寿梦一心想传位给季子,在临终前找来大儿子诸樊,让他采取兄终弟及的传位方案,总之一定要将王位传到季子手中。诸樊继位后,直接与楚国闹翻,出兵攻打楚国,结果被楚军射死。
王位就这样传到了老二余祭手中,他的一番话却耐人回味,继位时他颇有感慨的说:“我的大哥并不是被楚军杀的,而是死于父亲的命令。”这似乎暗示大哥的死是自寻死路,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余祭也莫名其妙地在军营中被越国俘虏给刺杀了。很快,老三余眛也如愿见哥哥去了,王位终于传到了季子这里。
此时的季子还在国外出访未归,他听到哥哥逝世的消息后很悲伤,关于回国继位他还是严词拒绝了,于是王位落到了余眜儿子公子僚手中。季子不想要的王位惦记的人却很多,公子光就是其中一位,他是诸樊的儿子,本该继承王位的他对吴王僚意见很大,后来干脆和伍子胥合谋,在一次“鸿门宴”中派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随后假意让季子回国继位。
季子回来后,并没有接受王位,他先是到吴王僚墓前哭诉,然后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等待新的任命,默许公子光继位。公子光就这样成为了吴王阖闾,雄才大略得以施展,让吴国成为春秋一霸,只可惜吴国在他儿子夫差手中就衰败了。
说回季子这边,虽然他屡次“让国”好像将国家变得更混乱了,但春秋时期已经礼崩乐坏,弑君事件时有发生,季子还能在权力面前坚守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也是值得肯定的,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