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一意孤行“东征高句丽”,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广一意孤行“东征高句丽”,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88 更新时间:2023/12/10 10:39:22

“今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于是在公元599年,隋文帝派兵30万攻伐高句丽。

但是部队在行军途中爆发瘟疫,又加上海上大军又遭遇风暴,受到一些损失。而高句丽方面看到大隋气势汹汹,不禁有些惶恐,高句丽还是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与中原王朝抗衡,便派使者罢兵言和。

杨广即位后,他对外进行一系列军事征服活动都以胜利告终,于是借着这股劲头准备完成隋文帝未竟之事。公元610年,杨广以高句丽王不尊藩礼为由决定出兵征讨。

公元611年,杨广发兵113万出征,但是为了供养这些军队又在临近地区大肆征粮,征税和征其他物资,为此征调了200多万民夫,让他们帮忙运送粮草军械,这是个庞大的规模,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河北,山东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可是在部队的一线地区。

就在这时,山东邹平人王薄和同郡人孟让因为朝廷的繁重兵役以长白山为据点聚众起义,王薄自称“知世郎”,并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加入起义军,这就是长白山义军,它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后达到10余万之众。

同年,孙安祖,窦建德,刘霸道,高仕达,翟让,杜伏威等相继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后院失火,杨广岂能不急,在612年对高句丽的征战中,杨广犯了不少的指挥错误,致使隋军损失惨重也没有攻下多少城池,并时常使得大军屯于坚城之下,犯了兵家大忌。后于7月退兵。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杨广派防守齐郡的名将张须陀进攻王薄的长白山义军,王薄由于麻痹轻敌,被张须陀击败,后王薄率军北渡黄河,但很快又被张须陀追上进而杀败。王薄这只打不死的小强不甘心,继续北上与孙宣雅和赫孝德等起义军会和,于是南下攻打章丘,但是张须陀又率兵2万驰援章丘,王薄又被张须陀击败。此后王薄便活动于山东中部地区。

经过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的教训,杨广绝不甘心,又于次年发起了第二次征高句丽的行动。4月,杨广二征高句丽,兵围辽东城,高句丽守军仍是据城坚守,消耗隋军的进攻力量和粮草。6月,本来负责为辽东前线押送粮草的杨素之子杨玄感于黎阳起兵造反,兵峰直指东都洛阳。

杨玄感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好读书,善骑射,文武双全,实乃当世之猛将。他常被杨广所猜忌,内心时常不安,这时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杨玄感把握时机起兵造反。

杨玄感之友李密为其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为袭取涿郡,切断杨广的退路,让关外隋军溃散,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下策是攻打洛阳。

但是杨玄感却偏偏选了下策,他认为朝臣的大部分家属都在洛阳,一举拿下必定可以影响世人,彰显自己的威力。随后李密对他出的计策他大多都没有放在心上,一意孤行,刚愎自用。

后来,由于洛阳城防守力量过强,杨玄感大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这时隋朝大将宇文述来护儿的援军赶到,杨玄感大军大败,后来杨玄感部屡战屡败,走投无路之下,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

这一时期,起义军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得到更多民众的响应,因为有很多起义军打着起义的名号行打家劫舍的土匪之事,民众本身对朝廷的繁重赋役苦不堪言,如今又赶上了连连战祸,这不是任何老百姓所愿意看到的,他们急需一个实实在在能推翻隋朝暴政,能让天下重现太平的领袖。

参考资料:《隋书》

注:文章来自钧儒说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

更多文章

  • 什么?大诗人杜牧居然还是军事家,他注的《孙子兵法》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牧写的孙子兵法叫什么名字,诗人杜牧的资料,唐代诗人杜牧祝寿的诗

    我想大家应该和我一样,认为唐代大诗人杜牧仅仅是个诗人,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事家,他所注的《孙子兵法》被称为历代第二,仅次于曹操的注。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军事家杜牧的军事造诣:一、京兆杜氏和杜牧的经历提起京兆杜氏,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说起京兆杜氏的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西晋时期著

  • 唐与吐蕃之战,一举收复西域四镇,吐蕃反扑,唐朝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对吐蕃的战争胜率,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的哪里,唐朝吐蕃和宋朝吐蕃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西南地区的战火还未平息,趁着唐朝无暇顾及西北地区时,北方的契丹和突厥部族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并且起兵反唐。此时的唐王朝可谓是四面楚歌,一方面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西南地区吐蕃人的压力。然而,此时的唐王朝还是决定先集中力量对付吐蕃,因为吐蕃的不断壮大已经是

  • 李贺这句诗被无数人引用,其中公认的一个比原创还要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贺最著名的十首诗,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诗,李贺的诗全集一二年级

    例如: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千古佳句,不论意思单凭语感意境就倍受人喜欢,不过这句诗因为结构复杂、意境悠远导致他的上半句“配”不上他,以至于后来许多大家都把他放进自己的诗中,自动忽略掉他的上半句,不过千百年下来,不知道这句诗有了多少“配句”但一直还是

  • 他是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一生流传出许多精彩之作,最后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哪位诗人与李白齐名,李白妹妹李月圆的死因,唐代诗人李白图片

    杜甫,字子美,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歌,虽然只有一半流传下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诗圣”的美名。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语文课本上古诗《登高》的配图:一个45度角仰望天空的干瘦老头。但这样的杜甫,在小编看来,终归少了一份潇洒。因为,小编读到第一篇杜甫的诗是:“江深竹静两三家

  • 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为何要与其父玄宗分道扬镳,并自立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李亨个人资料,唐李亨

    就在他准备前往西南蜀地时,意外出现了,跟随他一起前往蜀地的禁军官兵突然不想往前走了。原来,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其手下都在蜀地,而他们又刚刚在“马嵬驿之变”中杀了杨国忠和杨玉环,他们怕前去剑南自寻死路。于是,就嚷嚷着要玄宗去别的地方。有的去河西或者陇右,有的说去朔方或者灵武,有的说去太原,有的说干脆哪

  • 武则天是咋当上皇帝?除了历代篡位者手段外,她为何必须借助佛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佛教武则天,武则天篡位没人反抗吗,帮武则天篡位的小说

    武则天废去中宗另立睿宗之后,改元文明。虽然她一再声称自己是代皇帝执政,同时又吸取与李贤斗争的经验,立李旦妃刘氏为皇后,立李旦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她又对宰相班子进行改组,提拔了一批新人,所以这一切都没有平息人们对她的疑虑,尤其是唐宗室人人自危,朝廷内外疑云重重,气氛非常紧张。不久就发生了扬州起兵之事,

  • 外交示弱战场发威,浅谈李渊平定关中地区时采取的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渊攻占关中的过程,李渊皇帝,李昞宁死都不肯认李渊

    因此在隋朝末年乱世之时,关中地区的归属也成了争夺的焦点。在杨玄感发难的时候,李密就曾经劝杨玄感先行占据关中地区,从而获得地理优势。虽然杨玄感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但是从这件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关中地区在当时群雄心中的分量。而在隋末时期,关中地区主要存在四股势力,分别是李渊的唐军,在陇西虎视眈眈的薛举势

  • “靖国神社”那几个字谁写的?怎么看着像颜真卿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颜真卿故事简短50字,颜真卿楷书50个字,日本人为什么崇拜颜真卿

    提起靖国神社,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里是一个让人说不明白的地方。但凡“靖国神社”这几个字眼出现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日本的文字脱胎于我国的汉字,而“靖国神社”这几个字,则是实打实的汉字。既然是汉字,从书法的角度来说,怎么看着像颜真卿写的?其实,懂书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标准的“颜体”。那么,

  • 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为大唐乐圣而写,一场久别重逢造就世事无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甫最为有名的七绝,写久别重逢唐宋七绝,杜甫七绝赠李白诗拼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蜀相》公元770年,也是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那年春日的长沙,一场久别重逢的相遇发生了。晚年飘零的杜甫无依无靠,正值风烛残年,就想起当时年少成名,自己在长安经常出入大户人家。那时候富贵人家都会请“大唐乐圣”李龟年来家中助兴,年少的杜

  • 古代的梨不可以生吃?唐朝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梨生吃通便熟吃通便吗,梨生吃能治咳嗽吗,陈允斌讲梨不能生吃

    一.唐朝人爱喝茶那是出了名的,但是对茶的热爱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在唐朝,所有女眷都是有一手泡茶的绝活的,家里来了客人,咱们现在主要是做一桌子的菜招待,但是在唐朝,家里女子则要好好地做一杯茶给客人喝,为什么说是做茶而不是泡茶呢?因为如果简单说是泡茶那就太低估唐朝人喝茶的实力了,喝茶有四种,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