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大诗人杜牧居然还是军事家,他注的《孙子兵法》堪称经典

什么?大诗人杜牧居然还是军事家,他注的《孙子兵法》堪称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51 更新时间:2024/2/4 1:03:49

我想大家应该和我一样,认为唐代大诗人杜牧仅仅是个诗人,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事家,他所注的《孙子兵法》被称为历代第二,仅次于曹操的注。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军事家杜牧的军事造诣:

一、京兆杜氏和杜牧的经历

提起京兆杜氏,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说起京兆杜氏的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西晋时期著名将领和注《春秋左传》的杜预、唐初著名宰相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杜如晦、大诗人号称诗圣的杜甫、著名宰相著有《通典》的杜佑、大诗人号称“小李杜”的杜佑之孙杜牧。

以上人物都是享誉史书的大家,他们都来自京兆杜氏。

唐朝人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在今西安东南(故少陵原)有唐代长安杜氏家族墓葬,著名宰相杜如晦、杜佑、晚唐诗人杜牧均埋葬于此。

京兆杜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西汉御史大夫杜周。杜周本居南阳(今中国河南省南阳),汉武帝时期以豪族迁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子杜延年又迁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所以,京兆,襄阳,河南杜氏本一家,故诗圣杜甫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宰相杜佑之孙,唐代后期著名诗人,在兵学理论研究上也颇有造诣。在家族排行第十三,故时人称其为杜十三。

杜牧20岁已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治乱与军事。23岁即以作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太和二年(公元827年),26岁的杜牧以进士擢第。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使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使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

以弟颛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使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治南安,今湖北黄冈)、池(治秋浦,今安徽贵池)、睦(治建德,今浙江建德)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改吏部,复出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终年49岁。

《唐书》杜牧传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慨然最喜论兵”。著有《注孙子》。其外甥裴延翰编辑的杜牧诗文集《樊川文集》中有论兵多篇,其中《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上周相公书》、《注孙子序》等,均为很有见地的军事文论。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二、杜牧的军事思想造诣

1、杜牧的军事主张

杜牧论兵的主要军事观点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同以刑律惩处罪人一样,“俱期于除去恶民,安活善人”。

从当时实际出发,他强调以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诸藩割据。提出统治者必须高度重视军事,对士大夫耻言兵的现象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轻视军事会使国家“亡失根本”。他认为平藩的上策是朝廷“自治”以图强。

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根治军队中“不蒐练”、“不责实料食”、“赏厚”、“轻罚”、“不专任责成”等“五败”。反对实行“姑息之政”,认为姑息政策乃是“提区区之有而塞无涯之争”,“使逆辈益横,终唱患祸”,在治军上,杜牧强调将领的作用“民之性命,国之安危,皆由于将也”,优良将帅的基本素质应该是“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主张以“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主兵,反对任用“壮健击刺不学之徒”为帅。

这是针对安史之乱以来在任将方面的教训提出的观点。强调军队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注意平时养成,“居常无事之时,须恩信威令先著于人,然后对敌之时,行令立法,人人信服”。在战争指导上,主张“计画”应“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为达到平藩的目的,朝廷要控制河北,如此,则可北御寇,南却敌,“出则胜,处则饶”,从而在战略上掌握主动权。

在武宗平刘稹时,他提出了扼险、“捣虚”、“速擒”等谋略,为宰相李德裕所采纳,史称“泽潞平,略如牧策”。

在防御回纥、吐蕃扰边方面,杜牧主张避实击虚,出其不意,在敌人自恃天寒地远,认为唐军不会进攻他们时发兵进攻,“击其空虚,袭其懈怠”。这一主张体现了积极防御的思想。《樊川文集》论兵,多着眼于现实对策研究,体现了经邦致用的精神。

2、杜牧的主要著作

杜牧关于军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在他的《注孙子》一书中。此书大约在大中三年(849年)四月前完成。

杜牧在《上周相公书》中讲到,自己曾将所注孙武十三篇献给周墀。周为相在大中二年五月至三年四月,可知其《注孙子》问世时间当在此间。《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皆著录为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通志·艺文略》则作一卷。

此注后被收入《五家注孙子》、《孙子十家注》中。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看,杜牧之注不但数量多,且质量亦较高,故后人又称其为曹操之后第二大注家者。杜牧对《孙子兵法》这部古代兵学圣典从总体上认识比较全面准确,认为“武之所论,大约用仁义,使机权”,较有些学者只见《孙子兵法》其诈不见其人更为有见。

他注意从现实出发,总结新的经验,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多有发明。注中大量征引史例及其他典籍之言,以阐发《孙子兵法》本旨,弥补了曹注过于简略的不足。

如《作战篇》“杀敌者,怒也”句,曹注只有“威怒以致敌”5个字,杜牧注:“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田单守即墨,使人劓降者,掘城中人坟墓之类是也。”不但较曹注具体,且对如何实现《孙子》提出的军事原则做了进一步阐发,对人有智益慧之效。

欧阳修《孙子后序》称杜牧“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但杜注也有不足,有的不够准确,陈皞认为其注“阔疏”,在己注中间或攻中其短。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杜牧#

更多文章

  • 唐与吐蕃之战,一举收复西域四镇,吐蕃反扑,唐朝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对吐蕃的战争胜率,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的哪里,唐朝吐蕃和宋朝吐蕃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西南地区的战火还未平息,趁着唐朝无暇顾及西北地区时,北方的契丹和突厥部族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并且起兵反唐。此时的唐王朝可谓是四面楚歌,一方面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西南地区吐蕃人的压力。然而,此时的唐王朝还是决定先集中力量对付吐蕃,因为吐蕃的不断壮大已经是

  • 李贺这句诗被无数人引用,其中公认的一个比原创还要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贺最著名的十首诗,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诗,李贺的诗全集一二年级

    例如: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千古佳句,不论意思单凭语感意境就倍受人喜欢,不过这句诗因为结构复杂、意境悠远导致他的上半句“配”不上他,以至于后来许多大家都把他放进自己的诗中,自动忽略掉他的上半句,不过千百年下来,不知道这句诗有了多少“配句”但一直还是

  • 他是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一生流传出许多精彩之作,最后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哪位诗人与李白齐名,李白妹妹李月圆的死因,唐代诗人李白图片

    杜甫,字子美,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歌,虽然只有一半流传下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诗圣”的美名。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语文课本上古诗《登高》的配图:一个45度角仰望天空的干瘦老头。但这样的杜甫,在小编看来,终归少了一份潇洒。因为,小编读到第一篇杜甫的诗是:“江深竹静两三家

  • 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为何要与其父玄宗分道扬镳,并自立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李亨个人资料,唐李亨

    就在他准备前往西南蜀地时,意外出现了,跟随他一起前往蜀地的禁军官兵突然不想往前走了。原来,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其手下都在蜀地,而他们又刚刚在“马嵬驿之变”中杀了杨国忠和杨玉环,他们怕前去剑南自寻死路。于是,就嚷嚷着要玄宗去别的地方。有的去河西或者陇右,有的说去朔方或者灵武,有的说去太原,有的说干脆哪

  • 武则天是咋当上皇帝?除了历代篡位者手段外,她为何必须借助佛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佛教武则天,武则天篡位没人反抗吗,帮武则天篡位的小说

    武则天废去中宗另立睿宗之后,改元文明。虽然她一再声称自己是代皇帝执政,同时又吸取与李贤斗争的经验,立李旦妃刘氏为皇后,立李旦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她又对宰相班子进行改组,提拔了一批新人,所以这一切都没有平息人们对她的疑虑,尤其是唐宗室人人自危,朝廷内外疑云重重,气氛非常紧张。不久就发生了扬州起兵之事,

  • 外交示弱战场发威,浅谈李渊平定关中地区时采取的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渊攻占关中的过程,李渊皇帝,李昞宁死都不肯认李渊

    因此在隋朝末年乱世之时,关中地区的归属也成了争夺的焦点。在杨玄感发难的时候,李密就曾经劝杨玄感先行占据关中地区,从而获得地理优势。虽然杨玄感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但是从这件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关中地区在当时群雄心中的分量。而在隋末时期,关中地区主要存在四股势力,分别是李渊的唐军,在陇西虎视眈眈的薛举势

  • “靖国神社”那几个字谁写的?怎么看着像颜真卿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颜真卿故事简短50字,颜真卿楷书50个字,日本人为什么崇拜颜真卿

    提起靖国神社,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里是一个让人说不明白的地方。但凡“靖国神社”这几个字眼出现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日本的文字脱胎于我国的汉字,而“靖国神社”这几个字,则是实打实的汉字。既然是汉字,从书法的角度来说,怎么看着像颜真卿写的?其实,懂书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标准的“颜体”。那么,

  • 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为大唐乐圣而写,一场久别重逢造就世事无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甫最为有名的七绝,写久别重逢唐宋七绝,杜甫七绝赠李白诗拼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蜀相》公元770年,也是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那年春日的长沙,一场久别重逢的相遇发生了。晚年飘零的杜甫无依无靠,正值风烛残年,就想起当时年少成名,自己在长安经常出入大户人家。那时候富贵人家都会请“大唐乐圣”李龟年来家中助兴,年少的杜

  • 古代的梨不可以生吃?唐朝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梨生吃通便熟吃通便吗,梨生吃能治咳嗽吗,陈允斌讲梨不能生吃

    一.唐朝人爱喝茶那是出了名的,但是对茶的热爱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在唐朝,所有女眷都是有一手泡茶的绝活的,家里来了客人,咱们现在主要是做一桌子的菜招待,但是在唐朝,家里女子则要好好地做一杯茶给客人喝,为什么说是做茶而不是泡茶呢?因为如果简单说是泡茶那就太低估唐朝人喝茶的实力了,喝茶有四种,煎

  • 唐代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动,困扰唐皇的三大问题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辉煌唐皇,唐皇李治的四个儿子,大唐情史唐皇与玳姬

    唐皇与地方藩镇展开斗争在唐廷相继平定了许多地区的叛乱活动之后,一些参与叛乱的节度使选择归降朝廷。此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临近尾声,但这却并不代表唐廷已经拥有了能够绝对压制地方节度使的能力。为了避免再度生乱而动摇帝国根基,唐廷选择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即依然赋予地方节度使大权,这就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