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图上的硝烟:唐王朝平定高丽之战,一统东北地区,意义何在?

地图上的硝烟:唐王朝平定高丽之战,一统东北地区,意义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85 更新时间:2024/1/25 12:09:10

很快,三年之后,也就是高宗乾封元年,机会来了,唐王朝遂开始了对高丽的第五次战争。

乾封元年(666年),这时候的高丽王朝再次发生了内乱。首先是高丽的实际掌权者盖苏文病逝,紧接着,盖苏文的病逝引发了朝中积累已久的矛盾,在他生前,他的几个儿子就相互不和;他死后,由于缺乏掣肘,终于,矛盾爆发了!

盖苏文死后,由长子泉男生继承王位,执掌国家军政大权。然而,他继位后,他的两个弟弟不服气,时刻都想着取泉男生而代之。

在泉男生刚继位后没几天,出于安抚国内政治的需要,决定去民间巡查,这也是大多数新上任的统治者必须要走的程序。他临走前,命令他的两个弟弟男建、男产留守监国。就这样,男生放心地走了,但是,这一走,坏事了,当他再次回来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不再是他的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泉男生出巡的消息被有心人听到后,觉得这是一个挑拨离间的好机会,便立即行动了起来。支持男建、男产兄弟俩的一方则乘机对这两人说,男生之所以出巡,就是为了铲除你们二人做准备,现在你们的处境堪忧,你们应该早做应对之策。而支持男生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跑去告诉男生说“你的两个弟弟怕你对他们二人不利,准备要在京都谋反,夺取你的权利”。男生听到后,大为震惊,于是就派人去平壤打探消息,然而,这些人却如石沉大海,毫无音信,其实,他们早已经被男建兄弟俩抓住了,不让回去。男生自觉事情不妙,不敢回国。于是男建自立为王,并派人征讨男生。

男生被逼的走投无路之后,遂派他的儿子向唐朝求救。众所周知,中原王朝对外战争一向讲究的是师出有名,这边唐朝正愁找不到进攻高丽的理由,这下倒好,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李治照例先是安抚了泉男生一番之后,下达了对高丽进攻的命令。

而这一次进攻,将是高丽的末日。

◆乾封元年六月,唐朝原本是以大将契苾何力为统帅,以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二人为副统帅,率军东征。同时让泉男生之子作为向导,带领唐军讨伐男建。当然,除以上几位将领外,唐朝还有一位著名的将领——薛仁贵,此次能够歼灭高丽,他功不可没。

◆十二月,由于东征的难度加大,唐王朝决定派出李世勣这位身经百战、对高丽极为熟悉的将领,与契苾何力汇合,共同征伐高丽。

◆为保障东征军的粮草供应,李治决定河北诸州的所有粮草全部供应东征军。

这一次东征,唐王朝可谓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此一去,誓要拿下高丽。

首战告捷

乾封元年九月,大将契苾何力率军在前往高丽的路上,到达辽东地区后,正好遇到了由男建派出的征讨他的哥哥泉男生的军队,双方遭遇。

对此,唐军是求之不得,正好要去找你们,你们却自己送上门来了,到嘴的肥肉哪能让你溜走。于是,唐军在金吾卫将军庞同善的指挥下,一拥而上,与高丽士兵展开了激战,但是,战争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高丽军便一败涂地,大败而逃。同时,泉男生率其部众与唐军汇合,双方共同前往平壤,征讨男建。

新城之战

不久之后,李世勣大军渡过辽水之后,到达新城。新城位于高丽西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对于高丽来说,一旦新城被攻下,那么其周围的城池就会不战自溃。因此,为了保卫新城,男建将大量的士兵部署在这儿,防止唐军袭击。

而作为唐军统帅、征战沙场多年的李世勣,战略眼光自然不用多说,他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拿下平壤,必须拿下新城。因此,他对部下说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得先之,余城未易取也。”意思就是“新城是高丽西边最重要的一座城池,如果不先把它拿下,那么,其余的城池就不要想了。”因此,在李世勣的建议下,唐军准备对新城发起进攻。

当得知唐军要进攻新城的时候,男建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想趁着唐军舟车劳顿、人困马乏之际,偷袭唐军军营。于是,一天夜里,高丽军对唐朝发动了袭击,然而,这场袭击注定是徒劳无果的。要知道,唐军的统帅可是李世勣、薛仁贵这样的猛人,在他们进攻新城前夕,早就防备高丽的偷袭。因此,在高丽军偷袭的同时,唐军就已经布好了口袋等他们往里钻。果然,当高丽军靠近唐军军营时,发现薛仁贵已经率领士兵在等着他们的到来,当看到眼前黑压压一片的唐军时,他们的士气早已荡然无存,但此时已经退无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战争的结果果可想而知,高丽军很快便被唐军击败了。

将这些偷袭的士兵击溃后,唐军乘势对新城发起了进攻。一方面,唐军强大的攻势令新城守军难以抵挡;另一方面,高丽内部的矛盾使越来越多的人投降唐朝,并且在投降的同时打开城门,放唐军进城。因此,在内外作用下,新城很快被唐军所攻陷。

攻下新城后,唐军一鼓作气,连续攻陷了新城周围的十六座城池。

金山之战

当新城被攻陷后,唐军继续往东走,行至金山时,遇到了高丽前来支援的大军,双方展开了激战。然而,由于此次支援的高丽士兵要与唐军人数多好几倍,因此,在战争刚一开始,唐军这边就因寡不敌众而败走!高丽军遂追击唐军,但是,在追击的途中,被薛仁贵所埋伏,薛仁贵所率领的士兵突然从高丽军的侧翼杀了出来,一时间,高丽军乱作一团,唐军乘势大败敌军,斩首五万余人。与此同时,由庞同善所率领的唐军攻克了南苏、木底、花岩三座城池。

至此,在平壤的前方,只有距离最近的扶余城、辱夷城可防守唐军的到来。这两座城池一旦被攻下来,唐军便可长驱直入,直达平壤城下。因此,对于这两座城池,泉男建可谓是极为重视,不仅派重兵防守,同时也在各方面做了准备。

三千对一万,薛仁贵攻陷扶余城

总章元年二月,李世勣率领大军到达扶余城下,面对前方高大的城墙,李世勣决定“以薛仁贵为先锋,率领三千士兵进攻扶余城。”对于李世勣的这个决定,薛仁贵欣然同意,因为他有足够的信心拿下这座城池。就这样,薛仁贵指挥三千士兵与城中一万多高丽守军展开了激战,战争的结果正如薛仁贵所说,高丽军大败,扶余城陷落。扶余城陷落后,慑于唐军强大的军威,扶余城周围的四十余座城池皆投降唐军。

得知扶余城陷落,泉男建气急败坏,此时此刻,他还想夺回扶余城,明明知道自己是螳臂当车,但他还想去试试。于是,又派兵五万救援扶余城,这五万余人也许是他能够动用的最后力量了,但老天会让他如愿吗?答案是否定的。

得知高丽五万士兵救援扶余城,唐军并不惊慌,因为还有一位猛将——李世勣还没出场呢!对于高丽的支援,李世勣深知,必须要将其截断在扶余城以外,不能让他们再靠近扶余城,否则,到时候唐军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而埋伏高丽军最好的地点就是距离扶余城不远的薛贺水,此处是高丽援军的必经之路,在这儿设伏,再好不过。

因此,当高丽援军经过此地时,毫无疑问,遇到了早已埋伏在这的唐军,双方遂展开大战,由于唐军这边是以逸待劳,因此,高丽大败,唐军斩获敌人三万有余。

此时的唐军,气势如虹,大军向着平壤挺进。

攻拔辱夷城,平壤陷落

此时对高丽王朝来说,最后以后防线就是辱夷城前方的鸭绿江了。因此,当唐军推进至鸭绿江时,遭遇到了高丽军的顽强抵抗,但在唐军强大的攻势下,高丽士兵抵抗了没一会儿,便纷纷溃败而逃。紧接着,唐军攻克辱夷城,进军平壤。

到八月上旬,唐军各部人马均抵达平壤城。随即,对这座城池发起了最后的进攻,男建率领残兵败将则做最后的抵抗。到了九月上旬时,唐军已经攻击平壤一个月了,但并未发起大的进攻,都是以消耗敌方实力为主。而之前的高丽王高藏也意识到,唐军攻克平壤只是时间问题,与其等死,还不如打开城门投降,自己或许有一条生路。于是,他命令男建的弟弟男产率领文武百官前去唐军军营请降,明白来意后,李世勣欣然同意。

五日之后,高藏和唐军里应外合,派人打开平壤城门,唐军顺利进城,遂攻占平壤城,泉男建见大势已去,想要自杀,但被唐军救起,生擒之。

至此,东征高丽之战,自隋炀帝开始,到唐高宗时期宣告结束,这期间,历经两朝三帝,终于落下了帷幕,立国七百余年的高丽王朝宣告灭亡。同时,唐王朝统一我国东北地区。

唐王朝经过五次对高丽的大规模进攻,在平定高丽的同时,也统一的我国的东北地区,不仅扩大了疆域,更表示了唐朝对外来挑衅零容忍的态度。

但是,唐王朝自李世民东征以来,总共对高丽发起了五次大规模的进攻,至高宗时期,虽然最终平定了高丽。然而,这五次战争对唐王朝的国力是一个极大的消耗,同时,由于频繁的对外战争使得老百姓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到最后两次征高丽期间,很多人都不愿参军,更有甚者以自残来逃避,为何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我们需要深思。

再者,当平定高丽后,这时候的高丽已经被纳入唐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此时的唐朝面临西突厥的威胁,高宗为了对付西突厥,下令将高丽境内的所有士兵撤出,同时将高丽境内的所有事情交由新罗掌管。对此,我有一个疑问,这样一来,唐朝五征高丽的意义何在……

更多文章

  • 你知道武则天为何会禁止皇宫中养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允许宫中养猫,唐武则天时的皇宫是怎样的,武则天的皇宫要门票吗

    武则天在当皇后期间,曾经她下过这样一个命令,禁止后宫中任何人养猫。那么为什么她会下这样一个命令呢?原来在武则天权利日益强大的时候,意味着与她争宠的后妃的命运就可以想象了,在王皇后和萧妃被废以后,武则天将她们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有一扇用来传递食物的小门上开了一个小孔,门

  • 唐中宗李显一生两当太子两当皇帝,被3个女人玩死的最窝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睿宗李显简介,历史上的悲惨皇帝李显,唐中宗李显死因之谜

    一、被母亲废黜唐中宗李显生于显庆元年(656)十一月,次年封为周王,授洛州牧。这种官职对幼小的皇子来说,均为遥领,并不莅职。仪凤二年(677)改封英王,改名李哲。章怀太子李贤被废,遂立其为太子。高宗死后,即皇帝位于洛阳,史称唐中宗。嗣圣元年(684)正月,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同时将韦后父亲韦玄贞自普

  • 李白少年游侠,救一人从而挽救了大唐,这件事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游侠,大唐第一游侠,李白的事迹分析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以侠士著称,“十五好剑术”也是对他自己的描写。试想这样一位少年英侠,散尽千金,只为一时意气,他的胸怀是何等坦荡。李白少年之时,以行侠仗义著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据史书记载,他曾经救过一人,而这个人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挺身而出,拨乱反正,挽救大唐于危难之中,他就是汾阳王郭

  •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兵精将勇,数次西征,尊称“天可汗”自贞观三年唐朝统一全国开始,李世民的大唐军队就开始了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征服。首先是在贞观四年,李世民命后来云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名将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在李靖的英明指挥下,加上刚经过国内战争洗礼的士兵。大唐军队不费吹灰之力便荡平东突厥。李

  • 杨广一意孤行“东征高句丽”,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为何东征高句丽,为何杨广三次东征都失败了,隋唐演义杨广东征

    “今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于是在公元599年,隋文帝派兵30万攻伐高句丽。但是部队在行军途中爆发瘟疫,又加上海上大军又遭遇风暴,受到一些损失。而高句丽方面看到大隋气势汹汹,不禁有些惶恐,高句丽还是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与中原王朝抗衡,便派使者罢兵言和。杨广即位后,他对外进行一系列军事征服活动都以胜利告

  • 什么?大诗人杜牧居然还是军事家,他注的《孙子兵法》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牧写的孙子兵法叫什么名字,诗人杜牧的资料,唐代诗人杜牧祝寿的诗

    我想大家应该和我一样,认为唐代大诗人杜牧仅仅是个诗人,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事家,他所注的《孙子兵法》被称为历代第二,仅次于曹操的注。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军事家杜牧的军事造诣:一、京兆杜氏和杜牧的经历提起京兆杜氏,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说起京兆杜氏的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西晋时期著

  • 唐与吐蕃之战,一举收复西域四镇,吐蕃反扑,唐朝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对吐蕃的战争胜率,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的哪里,唐朝吐蕃和宋朝吐蕃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西南地区的战火还未平息,趁着唐朝无暇顾及西北地区时,北方的契丹和突厥部族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并且起兵反唐。此时的唐王朝可谓是四面楚歌,一方面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西南地区吐蕃人的压力。然而,此时的唐王朝还是决定先集中力量对付吐蕃,因为吐蕃的不断壮大已经是

  • 李贺这句诗被无数人引用,其中公认的一个比原创还要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贺最著名的十首诗,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诗,李贺的诗全集一二年级

    例如: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千古佳句,不论意思单凭语感意境就倍受人喜欢,不过这句诗因为结构复杂、意境悠远导致他的上半句“配”不上他,以至于后来许多大家都把他放进自己的诗中,自动忽略掉他的上半句,不过千百年下来,不知道这句诗有了多少“配句”但一直还是

  • 他是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一生流传出许多精彩之作,最后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哪位诗人与李白齐名,李白妹妹李月圆的死因,唐代诗人李白图片

    杜甫,字子美,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歌,虽然只有一半流传下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诗圣”的美名。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语文课本上古诗《登高》的配图:一个45度角仰望天空的干瘦老头。但这样的杜甫,在小编看来,终归少了一份潇洒。因为,小编读到第一篇杜甫的诗是:“江深竹静两三家

  • 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为何要与其父玄宗分道扬镳,并自立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李亨个人资料,唐李亨

    就在他准备前往西南蜀地时,意外出现了,跟随他一起前往蜀地的禁军官兵突然不想往前走了。原来,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其手下都在蜀地,而他们又刚刚在“马嵬驿之变”中杀了杨国忠和杨玉环,他们怕前去剑南自寻死路。于是,就嚷嚷着要玄宗去别的地方。有的去河西或者陇右,有的说去朔方或者灵武,有的说去太原,有的说干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