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亿两白银?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

8亿两白银?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65 更新时间:2024/1/25 14:52:35

从一个没落的满洲贵族家庭走出的和珅,在乾隆皇帝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下,仕途顺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乾隆皇帝禅位以后,和珅借助乾隆皇帝不放大权的机会,权势更盛,甚至被称为“二皇帝”。正史中的和珅机敏灵巧、才智过人、善于溜须逢迎,他之所以能在仕途步步高升,得益于乾隆皇帝的恩宠,更和自己的才干学识、办事能力分不开。

那么,这样一个赫赫有名、权势滔天的权臣,在乾隆皇帝刚刚驾崩仅十天以后,就被嘉庆皇帝连根拔起,真是民间所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是因为嘉庆皇帝对和珅富可敌国财富的垂涎?通过对历史文献,尤其是嘉庆皇帝在处理和珅案中的态度可以看出,和珅之所以被嘉庆皇帝所杀,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和珅的贪腐,而是另有他因。

01和珅的二十款大罪

和珅被杀的原因何在,最直接的证据就在嘉庆皇帝宣布的和珅二十款大罪中,通过对《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中和珅罪状的研究分析,和珅的罪行大抵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1、逾制。

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

2、擅权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

3、冒功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

4、不敬

取出宫女子为次妻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

5、渎职

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

6、财产不明

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

7、与民争利

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

8、对下属管束不严

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8种罪行中,没有一件真正谈到和珅贪污腐败、受贿纳贿的罪行,对于和珅的“财产不明”也紧跟着列举了和珅“当铺、钱店”等正常投资理财的说明。至于刘全的巨额财富,又和和珅没有直接关系。而“擅权”、“逾制”等对皇家权威产生威胁、皇权统治形成不良影响的罪行竟占了整整10条罪行,为所有罪行的一半数量。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在江西提督张诚基的奏折上批注: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由此可见,和珅之所以必须死,更大程度上在于和珅的权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嘉庆皇帝的权威,乾隆皇帝禅位以后外国使臣和民间“只知和珅而不知嘉庆”的状态让嘉庆皇帝已经忍无可忍。

02嘉庆皇帝在处理“和珅案”中对于和珅巨额财富的态度

对于和珅的巨额财富,虽然嘉庆皇帝早在为皇子的时候就已经听闻和珅的贪腐罪行,但嘉庆皇帝对和珅贪腐、敛财的做法并没有多少厌恶之情。乾隆皇帝步入晚年以后,开始追求奢靡腐化的帝王生活,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更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是和珅费劲心力的收敛财富,何以支撑乾隆皇帝花钱如流水的腐化生活!作为乾隆皇帝的皇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的颙琰,自从懂事起便见惯了乾隆皇帝奢华的生活。嘉庆皇帝明白,和珅的贪腐和疯狂敛财,乾隆皇帝才是罪魁祸首,如果将和珅的敛财、聚财罪行全部揭露,无疑于给乾隆皇帝脸上抹黑。

《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记载,嘉庆皇帝在直隶布政使吴熊光的奏折上批注:

对和珅家财,不必过于株连搜求。

另外,对于内阁学士萨彬图奏称目前抄出的财物不足和珅家产十分之一,请求再深挖严追时,遭到了嘉庆皇帝的严厉批评。

和珅既伏法,仁宗不欲株连兴狱,而萨彬图屡疏言和珅财产多寄顿隐匿,有尝管金银使女四名,请独至慎刑司讯鞫。诏严斥之,命从王大臣讯,不得实,议革职,予七品笔帖式,效力万年吉地。

另外,嘉庆皇帝还碍于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面子,将和珅富丽堂皇的府邸和和珅部分财物赐给了公主和额驸,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另外一半则赐给了庆郡王永璘。由此可见,嘉庆皇帝对于和珅的财务并没有多么在乎,甚至为了消除政治影响,掩盖乾隆皇帝的过错,反而极力压制对和珅家产的查抄。

03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

乾隆皇帝禅位于嘉庆皇帝的时候,已经85岁高龄,但仍然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让位不让权”的基本原则。自称仍为“朕”;宫中年号依然为“乾隆”;《乾隆起居注》照常编著;而且嘉庆皇帝下达的谕旨必须加盖“太上皇之印”方能生效。一切重大政事,嘉庆皇帝必须转奏太上皇定夺。在乾隆皇帝的一系列安排下,嘉庆皇帝手中甚至连点基本的人事权力都没有,而和珅作为乾隆皇帝最为宠臣和倚重的大臣,常常立于乾隆皇帝一侧,以和珅之口传达命令和指示。这样就慢慢形成了和珅“以太上皇名义,发布利己命令”的情形。和珅慢慢的也就有了“二皇帝”的称号,嘉庆皇帝几乎毫无存在感。

更关键的是,嘉庆皇帝登基以后,见到形式变化,和珅一面百般讨好嘉庆皇帝,一面千方百计的阻止嘉庆皇帝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嘉庆二年以后,乾隆皇帝行将就木,和珅嫣然成为乾隆皇帝的代言人,专横跋扈、心机用尽,甚至不将嘉庆皇帝放在眼中。和珅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了嘉庆皇帝的皇权和威信。

另外,和珅在北京什刹海建的府邸,也就是现在的躬亲王府,其规格、形制直逼皇宫;他在河北蓟州修建的坟墓甚至超过了亲王规制,被民间称为“和陵”。而“陵”仅能用在帝王陵寝称呼。事事处处,和珅都在彰显自己的权势和特例,殊不知,和珅的这些逾制之举已经遭了嘉庆皇帝的大忌讳,已经触及了嘉庆皇帝的底线。所以,和珅非死不可!

参考文献:《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清仁宗实录》、《清高宗实录》、《和珅其人》、《乾隆皇帝起居注》、《所闻录》、《清代通史》

更多文章

  • 清朝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人口从7千万到4亿,清朝人口是怎么增长到四亿的,清朝人口发展快的原因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在进入农耕时代之后,人口数量成为一个国家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通过一些史书资料不难发现,在商朝时期,当时就已经实施了人口户籍登记。最早记录人口数量的书籍是《汉书》,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人口数量信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历代出现的正史《地理篇》都会有大量关于人

  • 乾隆殿试出一奇题,一进士脱口而出,皇帝:状元你没戏,探花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在古代进士比探花大吗,乾隆进士一览表,淳熙八年探花进士名单

    然而,世界对帝国主义考试制度的主张不同。从小规模编纂的角度看,帝国主义考试制度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最终,贫穷家庭的孩子有办法做官,以防止贵族垄断。古代选举的时候,先不说天赋,外貌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说是看脸的时代。所以很多秀才被忽视了,三国时代有一个智谋家,才能不失去诸葛亮,但因为长时间的丑恶

  • “四大贝勒”,皇太极真是笑到最后的人吗?并不见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在“三大贝勒”的拥护下,继位为汗。皇太极继位以后,继续沿用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执政方针,与“三大贝勒”共同面南而坐,共同接受诸王贝勒、朝中大臣的跪拜。当时,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后金政权大汗,朝政大权并未完全掌握。而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为了集

  • 嘉庆扳倒和珅,果真是为了8亿两白银?那你可小瞧嘉庆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晚年对和珅的评价,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要扳倒和珅,嘉庆帝扳倒和珅的原因

    在乾隆太上皇驾崩仅10天以后,嘉庆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乾隆皇帝禅位以后,权势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权臣和珅,牢牢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大清王朝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做法,在后世看来,多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予以解释。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执政期间,达到鼎盛状态不假;但乾

  • 80年代考古队打开光绪棺椁,看到光绪双手的秘密,顿时都兴奋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光绪皇帝离奇驾崩,后世对这个谜有很多说法,但大部分人认为慈禧太后用药毒死光绪皇帝的主张是偏向的,希望光绪皇帝死在自己面前。此后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光绪皇帝的签名实际上是死于毒药,但不知道是不是慈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基本上在同一天举行了葬礼。这位元帅的帽子到了阴间,还在同行。很别扭。

  • 清宫四大疑案之顺治出家,真相到底如何?3大证据,推翻出家之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其日记——《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了他在北京西山见到的一首题板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很明显地指向了顺治皇帝,而且似乎明确了顺治皇帝出家为僧的历史真相。《满清外史》更是直接给予

  • 乾隆的学识有多么丰富,专家们都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政治智慧,乾隆画被专家掉包,乾隆功绩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是能文能武的,当然说的是有建树的皇帝。他们从小就有专门老师,一对一授课。就像乾隆皇帝一样,有人说他是文武全才,放在现在,学者和专家都不一定能赶得上。的确,乾隆皇帝很厉害,说到武,是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去开疆扩土。文,也是可以舞文弄墨。最重要的是,乾隆皇帝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好的治

  • 雍正王朝:如何收服邬思道?四阿哥胤禛的操作,绝对可以给满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胤禛与邬思道的第一次谋划,邬思道为何被雍正杀,雍正继位回府见邬思道

    但正如四福晋所言:“就说这位邬先生吧,一开口就老气横秋的,说什么山野草莽、刑余之人,不敢出任世子的先生。一句话,拿上堂了”,邬思道绝非寻常的攀龙附凤之人,更不为逐名夺利,讲规矩、重礼数,甚至还明显带有读书人的高傲和执拗。面对如此人物,皇四子胤禛该如何收服?第一招:讲礼数在邬思道的门外,皇四子胤禛领着

  • 走向共和:《马关条约》签订,历史上的李鸿章真能这样,该有多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为什么每次都去签条约,李鸿章马关谈判完整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马关对话

    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给出了日方议和的价码:割地赔款!赔款,3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全岛!听闻如此价码,李鸿章暴怒:汪洋大盗,豺狗不如!只是,城下之盟,哪还有什么商议的余地?李鸿章试图用外交规矩来反对伊藤博文的漫天要价,但正如伊藤博文所言,“清国既然败了,就只能遵我日本之道”。外交规矩

  • 盗贼挖掘同治陵墓,发现合葬皇后栩栩如生,专家:应该与死因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同治死亡野史,同治皇帝墓被盗,同治陵墓设计图

    在20世纪,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特别是日本侵略战争不断爆发,导致中华大地遭受巨大的伤害。所幸的是华夏儿女团结一心,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华夏大地还未曾有过欣喜的情况下,又陷入了新的动荡局面。也就是在这样一个阶段,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动乱,不断借取古代文物,甚至有盗墓贼潜入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