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扳倒和珅,果真是为了8亿两白银?那你可小瞧嘉庆皇帝了

嘉庆扳倒和珅,果真是为了8亿两白银?那你可小瞧嘉庆皇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38 更新时间:2023/12/29 16:00:42

乾隆太上皇驾崩仅10天以后,嘉庆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乾隆皇帝禅位以后,权势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权臣和珅,牢牢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大清朝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

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做法,在后世看来,多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予以解释。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执政期间,达到鼎盛状态不假;但乾隆一朝,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贪腐成风,嘉庆皇帝接过的大清江山早已只是一个虚晃的王朝,国库亏空、入不敷出。

而和珅在其当权的几十年中,到底搜刮了多少财富?

近代著名历史大家蔡东藩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

和珅为相二十年,家中私蓄,几乎不可胜算。乾隆时,清政府岁入,止七千万,和珅家产,适当清廷二十年岁入之一半而强。

也就是说,和珅贪污了大清王朝二十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具体数额大致在8亿两白银左右。

注意,如此计算还是乾隆盛世年间的财政收入,嘉庆年间的年财政收入远远不到七千万,和珅的家产足以抵上嘉庆朝十几二十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由此来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并非虚言。

但是,嘉庆皇帝果真是为了这8亿两白银,才对钮祜禄·和珅痛下杀手?

笔者认为,并不是!

首先,我们来看下在铲除和珅之前,嘉庆皇帝是不是对和珅家产了如指掌?

《清实录·清仁宗实录》记载了嘉庆皇帝对和珅罪状的说辞:

有内府所无者。至金银数目。尚未抄毕。已有数百余万之多。似此贪黩营私。实从来罕见罕闻。

由此可见,嘉庆皇帝对于查抄和珅府邸所得巨额家产,也是倍感惊奇、大为惊诧。可见,嘉庆皇帝在之前并不清楚和珅的家产能够让自己“吃饱”。

而在对富察·福长安的降罪谕旨中,嘉庆皇帝则直接表明了事先并不清楚和珅家产的事实:

其在军机处行走。与和珅朝夕聚处。凡和珅贪黩营私。种种不法罪款。知之最悉。伊受皇考重恩。常有独对之时。若果将和珅纵恣藐玩各款。据实直陈。较之他人举劾。尤为确凿有据。皇考心早将和珅从重治罪正法。

嘉庆皇帝认为,党附于和珅的福长安,对和珅的罪行未进行及时举报,也属重罪之一。嘉庆皇帝认为,福长安即使因为“皇考高年,不敢仰烦圣虑”,也应该将和珅罪行“在朕前据实直陈”。也正是因为福长安“三年中并未将和珅罪迹奏及”,才导致和珅被诛足足推迟了三年,大清国也多遭受了三年的祸害。

由此可见,8亿两白银乃系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意外收获”,既然是“预料之外”的罪行,当然也够不成和珅被诛的主要罪证。

那么,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真正原因在?

在《清实录·清仁宗实录》中,嘉庆皇帝直接给出了原因:

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而种种贪黩营私。犹其罪之小者。是以立即办理。刻不容贷。此外初不肯别有株连。惟在儆戒将来。

这里,嘉庆皇帝再次明确了和珅“贪黩营私”只是小罪,而其“贻误军国重务”才是被诛的主因,而嘉庆皇帝的目的则在于“儆戒将来”,以稳皇权。

在嘉庆皇帝公布之和珅的二十款罪状中,虽然确实有数项“贻误军国重务”的罪证列举,但几乎全为牵强之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乃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所在。

和珅真正让嘉庆皇帝“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原因只有一点:作为臣子的钮祜禄·和珅,面对嘉庆皇帝代表的皇权,越位了!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宣布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是为嘉庆皇帝,但朝政大权甚至是最基本的人事权力也全部掌握在乾隆太上皇手中,颙琰这个大清国的皇帝只是一个摆设、傀儡、荣誉性“一把手”的所在。

而乾隆太上皇的权力又几乎全部通过钮祜禄·和珅“变现”,其权势滔天,乃至“手握朝柄,挟百官于朝廷”的疯狂地步;其结党营私,乃至“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的巅峰状态;其声明煊赫,乃至“上自王公,下至舆珅,莫敢不从”的嚣张之势。

总之,嘉庆朝初期的和珅,权势凌驾于嘉庆皇帝之上,时人“只知和珅,而不知皇帝也”,嘉庆皇帝在乾隆太上皇驾崩以后,想要坐稳皇位、实现皇权集中,只能用和珅开路,用和珅来立威,用和珅的尸体来铺平自己掌握朝政大权的道路。

足球场上越位,会有裁判判罚间接任意球;官场上尤其是皇权面前越位,就只能付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巨大代价!

参考献:《清实录·清仁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百六》、《清代通史》、《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更多文章

  • 80年代考古队打开光绪棺椁,看到光绪双手的秘密,顿时都兴奋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光绪皇帝离奇驾崩,后世对这个谜有很多说法,但大部分人认为慈禧太后用药毒死光绪皇帝的主张是偏向的,希望光绪皇帝死在自己面前。此后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光绪皇帝的签名实际上是死于毒药,但不知道是不是慈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基本上在同一天举行了葬礼。这位元帅的帽子到了阴间,还在同行。很别扭。

  • 清宫四大疑案之顺治出家,真相到底如何?3大证据,推翻出家之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其日记——《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了他在北京西山见到的一首题板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很明显地指向了顺治皇帝,而且似乎明确了顺治皇帝出家为僧的历史真相。《满清外史》更是直接给予

  • 乾隆的学识有多么丰富,专家们都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政治智慧,乾隆画被专家掉包,乾隆功绩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是能文能武的,当然说的是有建树的皇帝。他们从小就有专门老师,一对一授课。就像乾隆皇帝一样,有人说他是文武全才,放在现在,学者和专家都不一定能赶得上。的确,乾隆皇帝很厉害,说到武,是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去开疆扩土。文,也是可以舞文弄墨。最重要的是,乾隆皇帝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好的治

  • 雍正王朝:如何收服邬思道?四阿哥胤禛的操作,绝对可以给满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胤禛与邬思道的第一次谋划,邬思道为何被雍正杀,雍正继位回府见邬思道

    但正如四福晋所言:“就说这位邬先生吧,一开口就老气横秋的,说什么山野草莽、刑余之人,不敢出任世子的先生。一句话,拿上堂了”,邬思道绝非寻常的攀龙附凤之人,更不为逐名夺利,讲规矩、重礼数,甚至还明显带有读书人的高傲和执拗。面对如此人物,皇四子胤禛该如何收服?第一招:讲礼数在邬思道的门外,皇四子胤禛领着

  • 走向共和:《马关条约》签订,历史上的李鸿章真能这样,该有多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为什么每次都去签条约,李鸿章马关谈判完整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马关对话

    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给出了日方议和的价码:割地赔款!赔款,3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全岛!听闻如此价码,李鸿章暴怒:汪洋大盗,豺狗不如!只是,城下之盟,哪还有什么商议的余地?李鸿章试图用外交规矩来反对伊藤博文的漫天要价,但正如伊藤博文所言,“清国既然败了,就只能遵我日本之道”。外交规矩

  • 盗贼挖掘同治陵墓,发现合葬皇后栩栩如生,专家:应该与死因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同治死亡野史,同治皇帝墓被盗,同治陵墓设计图

    在20世纪,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特别是日本侵略战争不断爆发,导致中华大地遭受巨大的伤害。所幸的是华夏儿女团结一心,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华夏大地还未曾有过欣喜的情况下,又陷入了新的动荡局面。也就是在这样一个阶段,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动乱,不断借取古代文物,甚至有盗墓贼潜入清东陵,

  • 因为想废黜皇后,顺治皇帝无意间创设了一项制度,造福后世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500万元的顺治通宝铜钱,顺治最著名的一首诗,顺治爷

    但在“选秀”制度形成之前,清朝皇帝和皇室子弟、皇族成员的婚配也和普通人家的婚配方式大致相同,由父母长辈指婚而定。那么,顺治皇帝为何创设“选秀”制度来代替封建社会上千年的“优秀传统”呢?其实,在顺治皇帝创设制度之初,并未考虑什么皇族血统、更没有顾及前朝势力的平衡,只是因为少年任性的他想要和孝庄太后、和

  •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强占侄媳妇的多尔衮,也有被侄子夺妻的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多尔衮野史秘闻,多尔衮与四嫂,多尔衮反叛

    在满族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乃系其特点之一。但多尔衮以皇叔身份,迎娶自己侄子的福晋,也就是自己的侄媳妇,而且是政治对手的福晋,难免有羞辱霸凌之意。更可耻的是,在多尔衮强占豪格福晋的同时,豪格的两位侧福晋被其强制分给了另外两位叔辈——阿济格和济尔哈朗。对于豪格福晋的强占,除了有多

  • 清朝前汉族的发型与之后有什么不同,头发太长他们竟然这样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汉族服饰,清朝皇帝能娶汉族女子吗,清朝皇帝汉族血统

    头发这个东西从最最最遥远的时候就开始伴随着我们,其实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我们对它的处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那么具体都有哪些方式呢?在以前当人还小的时候,是可以随便理发的,那个时候你想怎么理就怎么理,根本就没有什么忌讳和一些说法。但是当男的过了二十之后,女的过了十五之后就不能再剪发了。因为男的二十岁之后

  • 九子夺嫡:康熙如果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清朝历史该如何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十四阿哥胤禵怎么死的,康熙临死为什么免去胤禛官职,十四阿哥胤禵在线阅读

    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中央发兵救援。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九子夺嫡”的结果似乎更加明晰,皇十四子胤禵一跃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在决定康熙皇权传承的关键时刻,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