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授大理评事,为建康县知县,但因父母年事已高,包拯没有前往建康而是在家附近任职监税,后索性辞官回家赡养父母。当父母去世后,包拯在丧期满后才被村民劝说前往京城任职。任职期间,包拯始终以廉洁著称,从不畏惧权贵,一时间,朝中权贵可谓是非常忌惮包拯。
也就此,包拯的名字后来成为官员廉洁的象征,包拯自此为后世所敬仰,其事迹代代相传。
不过,我们很少听说过包拯的后人,其后世在做什么呢?资料记载,包拯为官刚正不阿虽然让朝中权贵十分忌惮,但也不乏会得罪朝中之人,大多数人以为,包拯后世已经被仇人迫害。
其实,包拯的后世一直都在,并且为世界级富豪。他就是被称为华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1918年11月19日,包玉刚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商人家庭,因为家庭富豪,包玉刚从小就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或许是父亲包兆龙常年下海经商的缘故,包玉刚从小就喜欢看海,后来在家人的不解中辞去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的职位,1949年,和父亲一起前往香港下海经商。
初到香港时,包玉刚和父亲只是做了点小生意,后来在包玉刚的坚持下,包玉刚父子做起了海运。在父亲包兆龙看来,香港当时的海运已经十分发达,竞争者非常激烈,再加上当时包玉刚并没有多少钱,怎么在香港海运立足呢?虽然知道海运难做,但包兆龙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说服父亲和家人,事实证明,包玉刚的选择是对的。在海运初期,他就看准了其他海运公司短期高价租借他人船只的弊端,自己则利用长期租借船只,以及降低价钱给别人这一稳打稳扎的商场策略,让自己的海运公司成为世界船王。
于包玉刚而言,他的成功不只是个人的成功,毕竟,于当时而言,华人企业家很少有人从事海运,而他却成为了华为企业家在海运上的世界船王,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而这位世界船王,也会偶尔怀念家乡。1984年,包玉刚回到了家乡浙江宁波,期间,参观了古老的藏书阁“天一阁”,正巧有记者拿出了包氏族谱给自己看,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这本族谱中时,他才知道自己竟然是包拯的第29代后裔。基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以及对包拯后世身份的感触,包玉刚拿着族谱高兴的大喊:我是包青天的子孙,随后喜极而泣。
同年,包玉刚出资实现了宁波办大学的愿望,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