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哪种更可信?

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哪种更可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77 更新时间:2024/1/24 7:35:02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由于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历次战斗中都能险中取胜,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到了现在,人们谈起李牧,不仅为他的军事才能折服,还为他的冤死感到惋惜。而对于李牧的死,《史记》和《战国策》都有记载,虽然结果都是以死为终,但过程却大相径庭,到底哪种说法更确切一些呢?

按《史记》的记载,李牧的死是因为秦国攻打赵国,屡被李牧所阻,秦国没有办法,重新照葫芦画瓢,把长平之战使用过的离间计又搬了出来,秦王派人带着大批礼物送给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说李牧要谋反的坏话,赵王迁也不思考,马上就信以为真,就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前线作战的李牧和司马尚。

[var1]

但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这次调整命令,从而惹来杀身之祸。赵王于是暗中派出杀手,趁李牧不注意把他杀死,司马尚也被撤职查办。

而在《战国策》文信侯出走一文中,关于李牧之死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吕不韦的死党司马空从秦国逃到赵国后,赵王问他计谋,他提出赵国可以用割让城池作条件,以换来赵国的暂时安全。可赵王却说这个计谋已经用过了,但秦国还不满足。司马空只好失望而走,在路上有人问他赵国在这次秦赵交战中结果会咋样?他回答说,赵国目前还有李牧在,秦军惧怕他的军事才能,所以还能坚持一年。但赵王宠信韩仓,只要韩仓向赵王进谗言,李牧必死无疑,那样的话,赵国最多只能存续半年。

[var1]

结果,这个叫韩仓的真就在赵王迁面前说李牧的坏话,赵王就命令李牧返回邯郸。在路上,韩仓百般侮辱李牧,说他有次在晋见赵王时不礼貌,赵王向他敬酒,李牧却手握匕首,这是犯了欺君大罪。李牧赶忙撸起袖子说,我当时胳膊坏了,由于我身体太高,胳膊又坏了,所以不能双手跪拜着地,就差人做了副假肢戴在胳膊上,请你拿给赵王看并替我解释一番。可韩仓不仅不帮忙,反而传达赵王的命令,要赐死李牧。

见求助无望,李牧只好向赵王方向遥叩知遇之恩,准备拔剑自刎,看到这是宫中,又走到宫门外面,以嘴含剑,剑柄抵在柱子上自杀而亡。

[var1]

两个不同的版本,结局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李牧都是被秦国收买的坏人谗言所致,而郭开和韩仓又都是赵王迁的宠臣,只能说太史公司马迁和《战国策》作者刘向搜集的原始资料有出入。但我们从李牧的死应该有这样几个示。

首先,在秦国两路大军打击之下,赵国已经风雨飘摇,赵王迁是否真心要跟秦国作对呢?纵观战国七雄之战,就算秦国与赵国打的最厉害,其它不说,就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战两席,足见两国交兵无数,战况惨烈。

当司马空面见赵王迁提出折中方案时,赵王让他对比一下秦赵两国实力,结果赵国都处下风,从这时起,赵王基本上对能不能守住王位失去了信心,以至后续所做的事一件比一件荒唐,最终投降被贬到房山深山里。秦王没有杀他,可能也有赵王迁配合冤杀李牧的原因吧。

[var1]

其次,要致李牧于死地的不仅仅秦王嬴政。在春秋战国历史上,大凡有些功劳者,都会引起他人妒忌,李牧也一样,在他出道成名的时候,就和赵王迁的母亲发生矛盾,因为赵悼倡后本身就是名妓女,但赵悼襄王爱其美貌非要纳为爱妾,李牧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试想在赵王迁昏庸这个状态下,旁边有妒忌能人的郭开韩仓谗言,身后又有打击报复的太后盯着,李牧除了战功还有什么?

第三,李牧的死,可能也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李牧是在秦赵大战中唯一取得不败战绩的人,也是迫使秦国多次退兵的大将,为赵国打击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终因为一句谗言,就能让赵王迁临阵换将,说明赵王一直对他都不信任,象这样的昏君,李牧也是缺乏基本的认知学习。同时,面对强秦虎狼之师打击,李牧仅靠自己一腔热血又能抵挡何时?

[var1]

秦赵最后一战,赵国退无险可守,进无兵可派,守无将可用,此时李牧仍然对赵王感恩有加,实在愚忠之致。

第四,既然赵王已经失去了信任,为什么还要临阵抗命,这可能也是导致李牧被杀的原因之一,毕竟个中原因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

综上所述,无论上面两种说法哪种正确,李牧之死已经是事实,也没有纠结的必要了。李牧的死固然让人惋惜,可带来的教训却是让人难忘的。作为一名武将,光顾着在前方拼杀征战,背后有人暗中捣鬼还蒙在鼓里,这样的冤情史上有之,现实中也有不少。(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新鲜的历史资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别人家的孩子,17岁营救隋炀帝,20岁封秦王,28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成为李渊的次子。自幼就十分聪明的他,什么博览全书、学习武艺都是他的基本功,可以说李世民能有后来的成就,跟他从小的勤奋是离不开的。就这么的,打小就优秀、努力的李世民,便受到许多长辈们的喜爱,尤其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在李世民不过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仅仅13岁的女儿许配给了李世

  • “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永乐皇帝第二子汉王朱高煦传记1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的盛世局面,汉王朱高煦正史,唐太宗打造了什么盛世

    [var1]永乐皇帝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人乃一母同胞,皆为常皇后所生。与其余二人不同,朱高煦长相英武,颇类朱棣。他身长七尺余,行动敏捷,善长骑射,且诡诈多智,常以材武自称。据说,他两腋生有若龙鳞者数片,因而自命不凡。朱高煦自小便为人狡黠狠愎。太祖皇帝时召集秦、晋、周、

  • 春秋争霸赛:强大的诸侯,为何只争霸,而不是直接取代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诸侯争霸实力排名,天子和诸侯,史记天子与诸侯的思维导图

    春秋时期开启诸侯争霸的时代,为何强大的诸侯国,没有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进而重新建立新秩序,成为新的天子呢?这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中,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诸侯能够制衡的。周朝建立到平王东迁洛邑,建立成周政权。开始东周时代的新秩序重建,而这时的诸侯国形势已经不是周初建立的情况

  • 他是春秋战国名将,通晓兵法创建武卒战队,还是一名常胜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战国武卒,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军事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为了当初离家时许下的诺言,他背负不忠不孝的骂名,历任三个国家军事统帅,不仅通晓兵法始创特种兵,还是一名常胜将军。这样一名战将会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出生于春秋卫国的吴起,自幼家庭富足,是当地有名的富二代。但吴起从小就是个官迷,父母也倾其所有为他上下

  • 战国时期的赵国尚能痛击匈奴,为何汉朝初期却被匈奴压着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国和秦国一起打匈奴,匈奴给赵国认错的动画,秦国打开国门与赵国追击匈奴

    [var1]辩证唯物论中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因此,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却看待问题。研究历史问题,尤其要做到以发展的眼光,去洞察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具体到汉朝与赵国面对匈奴之时不同表现的问题,需要厘清两个基本的方面:汉朝与春秋战国时期有何不同;赵国面对的匈奴,和汉帝

  • 扁鹊晚年遭人嫉妒被杀,他发明了云南白药,却也落得凄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扁鹊治病四年级课文,扁鹊变成女生,扁鹊打针

    一个好医生能救无数条人命,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了许多患者的医者,该有多少功德呢?但历史上有多少名医落得过好下场呢?医者的起源大概就是神农氏了吧,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最后神农因为尝了断肠草之后死去;三国时期著名的名医华佗,扁鹊,哪个得到了好下场呢?华佗因为被曹操疑心被拷问致

  • 此人能力不输白起,曾攻破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却难列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起函谷关之战,秦国函谷关被攻破几次,白起坑杀40万赵军历史评价

    “战国四大名将”出自何处?要确定战国时期是否有其他国家的将领能与“四大名将”并驾齐驱,必须明确“四大名将”一词背后的评定标准。因此,我们首先要去追溯“四大名将”这个提法的渊源,它究竟出自何处,由何人提出,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解构其背后的评判体系。遗憾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战国四大名将”的提法,这个词

  • 韩学者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晒出了“3大铁证”,中方霸气回复2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韩孔子,韩国网友对孔子评价,韩国如何看待孔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2000多年前的人物,但是对于今天世界各国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使用,他也被我们称为“孔圣人”,在我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还有专门供奉的孔庙,这都可以看出孔子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且如今在世界各地,我们到处都能看到

  • 跟对老板有多重要?看看战国四大名将中,只有一人善终便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十大顶级谋士,战国四大名将拼音,战国时期四大战将

    白起征战一生,被他歼灭的六国军队高达145万,自己更是被冠以“杀神”称号。李牧抗击匈奴、抵御强秦,多次以少胜多,强行为赵国续命多年。王翦灭赵、魏、楚、燕、齐五国,可以说秦始皇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廉颇多次打败战国诸雄,七十岁仍不忘为国征战。[var1]即便放到现在,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

  • 宋国、南朝宋、北宋、南宋、韩宋,这5个宋氏政权,你分得清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刘宋和赵宋有什么关系吗,宋朝和宋国关系,历史上为何有刘宋和赵宋两个宋朝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以“宋”作为国号的政权,都有哪几个呢?[var1]一,周朝时期的宋国周朝建立后,按照当时的礼法制度,胜利者是不能对失败者赶尽杀绝的,因此商纣王的侄子微子启,便被分封到商朝的旧都商丘,成为诸侯国宋国的第一代国君。宋国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因为在他的地盘上是可以继续使用商朝的各种礼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