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争霸赛:强大的诸侯,为何只争霸,而不是直接取代天子

春秋争霸赛:强大的诸侯,为何只争霸,而不是直接取代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21 更新时间:2024/1/18 21:40:14

春秋时期开诸侯争霸的时代,为何强大的诸侯国,没有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进而重新建立新秩序,成为新的天子呢?这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中,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诸侯能够制衡的。

周朝建立到平东迁洛邑,建立成周政权。开始东周时代的新秩序重建,而这时的诸侯国形势已经不是周初建立的情况。经过近三百年的经营,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的实力,都有相应的提升基础。国力比紧靠洛邑一城之地的东周天子强上不止一筹。

为何还是要保留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取代,不是诸侯不想,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就这样在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开启春秋时代的游戏规则,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天子成为霸主地位的法理授权人,从而维持自身的安稳地位。

[var1]

一、过渡阶段的天子制衡

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何周天子已经不具备现实的压力,难以对其他诸侯国进行掌控,还是能够维持自身的地位。甚至赢得诸国的认可与维护,这是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是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需要,更是过渡阶段的一种微妙妥协。

东周的开始,是周朝统治力的虚弱,与对诸侯掌控的失控。但是其威慑力与正统性还是存在的,虽然势力根基已经不存在,但是近三百年的政治认同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而新秩序的形成与稳定,还是需要代言人进行授权的。周天子作为天下诸侯共主,还是有着其自身身份作用。

权威仍在

首先就是周天子自身的实力问题。虽然西周因为犬戎问题,而丢失镐京根基之地。被迫被赶往关东洛邑之地,进行重建工作。而自身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难以有太大的作为,号令天下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var1]

但是其从建国到迁都,这期间已经经历276年的统治经营。对于诸侯国的法理压力还是有的,且诸侯的权力与地位,也是天子册封的。从本质上来讲,是同一利益共享者。属于同一群体的中间受益人,对于天子还是有着情感认同。

且即使周天子失去掌控力,但其还是有着大量的本宗诸侯势力的亲戚,不可能坐视天子被取代,而自身不理。他们还是支持天子的地位,并相对维持周王室的利益。这里就有晋国、鲁国、卫国,还有其他原宗室之诸侯。这些力量也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合法性地位

其次就是合法性问题,周天子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天然的身份牌。而其他诸侯国,很难有这样的天然优势地位,能够取代天子的威力。且民心认同的归属感,也不是任何诸侯能够与其相比的。最主要的就是,诸侯存在的基础,就是周王室设立的宗法制。

[var1]

还有分封制的特权,这些都是源于天子的授权,导致自己获得巨大的势力根基。否认周王室就是否定自己的地位与特权,这些都是有实力颠覆天子地位的诸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统治秩序

再次就是新秩序的维稳需要,打破一个旧秩序很简单,但如何维持稳定的新秩序,这个过渡就是要平衡好的关键。当前的环境压力下,唯有天子是最佳的挡箭牌。利用天子天然的身份,运用他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地位,进行自己的政治利益互换,维持现在的稳定秩序。

任何新秩序的稳定过渡,都需要一定人物的把控。才能使大家在一定公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需要的有利局面。而诸侯争霸的新规则,就是需要天子的平衡与授权认可,这样能够减少外部反应的剧烈冲击。

[var1]

可以说当前环境下,只有天子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且还能获得各方的认同,还没有任何的排他性。因为天子只有身份与名义优势,而没有实力保障,对任何诸侯没有威胁与压力。能够成为各方争霸的利益协调人,是一个明面上的监督者。

二、诸侯实力有限,难以独力掌控

这些都是天子身份所能给予的政治利益回报,而最重要的还是诸侯自身的实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问题,制约彼此的失控。毕竟能够成为中原之王,天下共主的诱惑与野心,是每一个诸侯的梦想。

只是受限于自身的实力问题,难以掌控当前的局势,只能被动退而求其次,进行隐性控制与制衡。既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扩张,又能防止失势后的颠覆危机。而通过天子这个裁判者,能够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实现双保险,是各方诸侯都需要的。

[var1]

一国之力难以维持持久性

春秋时期毕竟是刚开始,秩序破坏的一种有限挑战,双方都注意这种变化的控制范围。单独一国的实力还是难以挑战诸国的共同打击,一旦因为推翻周天子,而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又没有对抗天下的本钱,那么最后遭到天下诸侯的攻击,自身的处境就会更加被动,甚至亡国的祸患。

这种打击不是每个诸侯国能够承受的。而且春秋时期五霸格局,没有哪一国能够维持长久优势的。无论是最先称霸的齐国,最终也是依靠周天子的名义进行称霸,主持诸国事宜。但是没多久就开始国力衰弱,退出争霸势力。

而随后的晋文公引领晋国争霸,最终优势也只是维持几十年。最后还是被楚国夺得霸主地位,这都是公认的中原霸主势力。而后起的吴越双强是春秋后期的后起之秀,实力甚至比当时的齐楚晋三国势力都强,但是吴国因为太过霸道,遭到诸国反制,最终自己被越国灭国。

[var1]

从这能够看出,即使称霸都难以维持长久的胜势。甚至因为交恶太过,面对多国的压制,都有亡国的危险。这还是没有推翻周天子就已经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推翻周天子,而变为天下公敌时,那处境更会变得严重。

外部威胁仍在

这就是说诸国互相制衡,难有超级大国能够力压其他所有的诸侯实力总和。而还有一个外部威胁的存在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边疆地区的游牧民族的侵袭。相对于中原诸国的争斗只是内部问题,是自己家的内部事务。都是同文同宗,没有太大的生死仇恨,是同一文明体的一员,文化认同度一致。

但是异族的形势却是不同,是对自身文明的颠覆。为此必须得进行一定的反制手段,而单靠各诸侯国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且分散。当时根据这一情况,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赢得众诸国的认同。

[var1]

而通过这一战也奠定其霸主的地位,赢得各国的尊重。最关键的是周王室的授权处理诸国事宜的权力与合法地位。这也为其他称霸的诸侯提供一个新思路,那就是获得周王室的政治授权,进行实质性的争霸行动。

三、理性调控制约

正是因为天子还有用,废除弊端太大,且还能有效平衡诸侯外交事务的分歧。这就使得其他诸侯霸主为自身的利益需要,而进行有节制的争斗范围,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付出与压力。

周天子的重要性,就显得很突出。是为自己的后路做准备的筹码,因此天子存在的利益,远大于被取代的危险性。就是为了防止战争失控的可怕性,需要周天子这个名义上的共主,进行一定的协调。

[var1]

战争的强烈度约束

春秋前期的争斗,经常是以战为主,讲究公平对决。这就是那个时代,因为周礼的约束,双方的争斗只是为了谋取政治谈判的主动,没有上升到灭国危险程度。中期形势开始转变,尤其是楚庄王的问鼎事件,开启乱斗模式。但还是在可控阶段,战争烈度开始上升。

直到春秋后期,秩序开始崩溃,周天子的威力已经形同虚设。尤其是后来的本家近支晋国的覆灭,田氏代齐,这样支持周天子正统地位的诸侯失势,周天子的地位已经没有自身的价值,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制度过渡的制衡

周天子的存在只是过渡时期,双方利益平衡过渡的需要。并不是周天子真的很有实力与影响力。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新秩序已经成型,那他的存在就已经可有可无。但其存在的时间,还是起到一定的维稳局面。

[var1]

起码控制诸侯征战的烈度,维持起码相对的稳定。而不是战国时期完全是你死我活的灭国兼并战争。这时期可没有理性战争控制约束,而是为了胜利,手段进出。战争的规模与残酷度,不是春秋时期所能比拟的。

结语

通过这些背后的筹码,可以看出周天子的存在,是解决各方利益诉求的最佳方式。在同一框架内,利用天子的授权进行实质性的称霸事宜。既能解决外部威胁,又能进行理性的战争争夺。

[var1]

在烈度不大,可控的争斗中,完成自身的利益收割。甚至在面临危机情况,还能利用天子的身份进行调节,避免亡国之事的出现。既能参与争霸,又能稳定最次情况的发生。自然要维持天子的名义地位。

而要是废除天子,这其中不仅风险性高,还处于孤立敌对情况,甚至是亡国的危险。这些代价,不是哪一强国能够抵挡的。还不如维持原状,保持自身安稳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无危险的争霸模式,岂不是更加有安全感。

更多文章

  • 他是春秋战国名将,通晓兵法创建武卒战队,还是一名常胜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战国武卒,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军事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为了当初离家时许下的诺言,他背负不忠不孝的骂名,历任三个国家军事统帅,不仅通晓兵法始创特种兵,还是一名常胜将军。这样一名战将会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出生于春秋卫国的吴起,自幼家庭富足,是当地有名的富二代。但吴起从小就是个官迷,父母也倾其所有为他上下

  • 战国时期的赵国尚能痛击匈奴,为何汉朝初期却被匈奴压着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国和秦国一起打匈奴,匈奴给赵国认错的动画,秦国打开国门与赵国追击匈奴

    [var1]辩证唯物论中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因此,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却看待问题。研究历史问题,尤其要做到以发展的眼光,去洞察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具体到汉朝与赵国面对匈奴之时不同表现的问题,需要厘清两个基本的方面:汉朝与春秋战国时期有何不同;赵国面对的匈奴,和汉帝

  • 扁鹊晚年遭人嫉妒被杀,他发明了云南白药,却也落得凄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扁鹊治病四年级课文,扁鹊变成女生,扁鹊打针

    一个好医生能救无数条人命,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了许多患者的医者,该有多少功德呢?但历史上有多少名医落得过好下场呢?医者的起源大概就是神农氏了吧,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最后神农因为尝了断肠草之后死去;三国时期著名的名医华佗,扁鹊,哪个得到了好下场呢?华佗因为被曹操疑心被拷问致

  • 此人能力不输白起,曾攻破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却难列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起函谷关之战,秦国函谷关被攻破几次,白起坑杀40万赵军历史评价

    “战国四大名将”出自何处?要确定战国时期是否有其他国家的将领能与“四大名将”并驾齐驱,必须明确“四大名将”一词背后的评定标准。因此,我们首先要去追溯“四大名将”这个提法的渊源,它究竟出自何处,由何人提出,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解构其背后的评判体系。遗憾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战国四大名将”的提法,这个词

  • 韩学者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晒出了“3大铁证”,中方霸气回复2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韩孔子,韩国网友对孔子评价,韩国如何看待孔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2000多年前的人物,但是对于今天世界各国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使用,他也被我们称为“孔圣人”,在我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还有专门供奉的孔庙,这都可以看出孔子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且如今在世界各地,我们到处都能看到

  • 跟对老板有多重要?看看战国四大名将中,只有一人善终便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十大顶级谋士,战国四大名将拼音,战国时期四大战将

    白起征战一生,被他歼灭的六国军队高达145万,自己更是被冠以“杀神”称号。李牧抗击匈奴、抵御强秦,多次以少胜多,强行为赵国续命多年。王翦灭赵、魏、楚、燕、齐五国,可以说秦始皇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廉颇多次打败战国诸雄,七十岁仍不忘为国征战。[var1]即便放到现在,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

  • 宋国、南朝宋、北宋、南宋、韩宋,这5个宋氏政权,你分得清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刘宋和赵宋有什么关系吗,宋朝和宋国关系,历史上为何有刘宋和赵宋两个宋朝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以“宋”作为国号的政权,都有哪几个呢?[var1]一,周朝时期的宋国周朝建立后,按照当时的礼法制度,胜利者是不能对失败者赶尽杀绝的,因此商纣王的侄子微子启,便被分封到商朝的旧都商丘,成为诸侯国宋国的第一代国君。宋国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因为在他的地盘上是可以继续使用商朝的各种礼仪制度

  • 春秋战国公子虔,主动让贤代人受过,辅佐三位国君甘当人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甘当人梯,甘为人梯的例子,赞扬别人甘当人梯的话

    在大秦帝国崛起之路上,涌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国君和历史名人,其中秦献公的儿子公子虔算得上是位无名英雄,他不仅辅佐秦献公、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三位明君,而且还战功显赫,为大秦帝国的崛起忍辱负重牺牲自我,他这种甘当人梯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子虔都做了哪些值得称道的事情。秦公子虔,嬴姓名虔,秦

  • 从摆地摊做到春秋战国名相,他证明是金子到哪都发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十大名相,战国时期金子是黄金吗,战国金子很多吗

    管仲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是有名的治国将才,但很多人却对他管理经济的能力知之甚少,小编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他是如何帮助齐桓公富起来,又打败对手称霸的。管仲从小比较贫困,穷则思变,就变着法儿摆地摊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后来遇到了鲍叔牙,才让他出人头地。当上齐桓公的辅相后,他在摆地摊时积累的经商才能更加有了用武之

  • 战场环境稍纵即逝,春秋战国三晋内斗错失灭秦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灭秦,楚汉灭秦完整版,关于赵高的诗说赵高一人灭秦

    一部春秋史,半部说秦晋。这句话的意思是,秦晋两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魏赵韩灭晋以后,却仍然没有改变秦国与三晋交恶的状况。一方面,说明秦国自始至终把向东发展作为建国方针;另一方面,也说明自晋国到三晋都感到来自西秦的潜在威胁。既然秦国跟三晋这么不对付,为什么三个国家对付不了一个秦国呢?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