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崛起之路上,涌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国君和历史名人,其中秦献公的儿子公子虔算得上是位无名英雄,他不仅辅佐秦献公、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三位明君,而且还战功显赫,为大秦帝国的崛起忍辱负重牺牲自我,他这种甘当人梯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子虔都做了哪些值得称道的事情。
秦公子虔,嬴姓名虔,秦献公庶子,秦孝公大哥,秦惠文王右傅(师傅),他的一生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即秦献公时期统兵征战的战将,秦孝公继位时期的主动让贤,商鞅变法时期的隐忍配合,秦惠文王时期的挺身护法。
东征河西,西平戎狄,公子虔一生横刀立马,为收复秦国失地屡立战功。
早在秦献公流落魏国之时,公子虔就随父忍受着魏国人的白眼,忍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离国之痛。所以,从小他就立誓要回国复仇。等秦献公继位以后,公子虔顺理成章成了秦国的主战大将军,在对魏国收复河西的历次战争中,都少不了公子虔的身影。
[var1]
在连年的征战中,公子虔通过身先士卒聚拢了一大批谋臣武士,手上的兵权也是无人能及。但他从小就尊重秦献公,对献公的话言听计从,也是深得献公喜爱。但是,公子虔能武却并不能文,这点与公子渠梁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每每一场大仗下来,秦献公都要找他商量如何治军的事,却对治国的事闭口不谈,这点,公子虔心里是清楚的。
在秦魏河西少梁那场大仗,由于秦献公在公子虔和一些主战派的坚持下,虽然活捉了魏国国相公叔痤,但秦献公本人也是中了箭毒,这件事对公子虔影响很大。因为当初没出发前,公子渠梁就建议冬歇春打,但公子虔坚持要出战,为此献公还撤掉了渠梁的副将军之职。为这,公子虔一直感到心里不舒服,要不是他坚持出战,秦献公也不会受伤。
临危受命,主动让贤,公子虔断指血书宣誓,为秦孝公顺利继位保驾护航。
从河西战场回来,秦献公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就着手安排接班人的事。可是,由于公子虔在战场上的功绩,秦国根本没人能比得了,在大臣们眼里,包括在贵族大夫眼里,公子虔是唯一接班的候选人,甚至李挚甘龙等大臣都为公子虔继位在做登基前的准备。
[var1]
但是,秦献公心里想的可不光是能打仗的事,他要考虑的是能够把秦国带向更长远的接班人,所以他把公子虔找到病榻前,直截了当地问他想不想当国君?但公子虔好象早就心里有数一样,只是谦虚地说,主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秦献公知道他还在犹豫,就开导他说,你认为渠梁怎么样?公子虔一下子明白了献公的想法,马上改口说渠梁更合适。
见目的达到,献公就以自己曾经五岁当太子后被叔父撵走的经历,要求公子虔写个东西表明心迹。没想到公子虔挥剑斩下自己手指写下血书,献公才放心把王位交给了秦孝公。
虽然公子虔让贤这件事非他本人所愿,但他主动断指表明心迹,给秦献公一个莫大的安慰,这件事让献公感动,更让他弟弟渠梁感动。而且在秦孝公继位以后,他仍然一如既往的支持工作,当西戎獂王与魏国联合两面夹击秦国时,公子虔还带兵围攻陕城,消灭了西戎的獂王,说明在他心里,秦国的利益还是第一位的。
[var1]
为人师长,代人受过,公子虔甘愿劓刑受罚,为商鞅变法起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秦孝公的继位,公子虔主动收藏自己的锋芒,进而在秦孝公要求下,他和公孙贾一起做了秦孝公儿子嬴驷的师傅,公孙贾为左傅他为右傅。按理,这是个不显山不显水的活儿,朝中有弟弟当政,辅佐的是下一任国君,他只需当好人梯做好铺路石就行。但随着商鞅变法的出现,公子虔无故受到牵连。
对于商鞅变法这件事,朝中大臣和旧贵族都是坚决反对的,原因就是触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但有秦孝公支持,商鞅坚持对秦国朝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而要求所有人对新法无条件的遵守,甚至对新法都不能私下议论。这样一来,秦国上下谈法色变。而商鞅又暗地里安排了密探四处搜集消息,发现私议新法者从严处罚,致使咸阳上下噤若寒蝉,相互见面都抿嘴不语。
[var1]
但朝中自有胆大者,自恃年迈官威,于是李挚私下到甘龙府上谈论新法的情况,不料被密探知晓,早朝就被孝公问罪。公子嬴驷自恃是太子,就找商鞅当面理论,结果也触犯了新法,商鞅看他是太子的面子,就将两个师傅代处刑罚,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
很多人认为,公子虔受此冤枉必然会起而反制,殊不知公子虔是个明事理的人,他知道秦孝公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秦国的崛起,因此,他忍辱负重甘愿沉寂二十多年,一直等到孝公去世,他再度复出护法。要说公子虔的功绩,在这一点上算得上比千军万马还重要。因为,连他都带头遵守新法,其它人还有什么不能遵守的呢?从一定程度上说,公子虔为商鞅变法的顺利推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见微知著,重出江湖,公子虔力排众议护法,为大秦帝国崛起再立新功。
秦孝公死后,他唯一的儿子嬴驷继位成了秦惠文王,但当时的环境也是比较复杂,让商鞅变法压制得抬不起头来的旧贵族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妄想秦惠文王推翻新法,恢复到从前贵族掌权时代。当孝公犹豫不决之时,公子虔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之所这时候挺身而出,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报商鞅劓刑之仇,一是挺身护法。
[var1]
对商鞅的死暂且不表,因为属于个人恩怨。单说公子虔出来护法,他力排众议,向大臣们述说秦孝公变法的重要意义,维护了秦国王室的尊严,更加维护了秦国的法制建设继续健康发展,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当秦惠文王车裂商鞅,贵族们以为新法也要废除时,文王严肃地说,商鞅功高盖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新法没有错,大家仍然要遵守。秦惠文王能做到这一点,也与他的叔父右傅公子虔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国公子虔在秦国崛起历史上,虽然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却是个值得纪念的王室公子,他一生辅佐三任国君,没有给他们出难题,更没有惹出什么麻烦。相反,他为了秦献公打天下受伤多处,为了秦孝公顺利继位自断手指,为了秦惠文王违犯新法而替他受过,这样的人历史上再无二人。而最让人敬佩的,还是他甘当人梯的精神,只要有了这种自甘奉献的精神,做人才是伟大高尚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春秋战国历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