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为什么被赵匡胤移出武庙,原因很现实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为什么被赵匡胤移出武庙,原因很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2/7 22:10:35

《大秦赋》的热播,带火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同时连带着《大秦帝国》前面几部也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很多人都直呼,原来还有这么良心的历史剧。

作为《大秦帝国》的最后一部,《大秦赋》开始的时候,秦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已经超越了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也把秦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东方六国中,又以赵国抗秦意愿和实力都很强,毕竟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的骑兵一直都是秦国非常忌惮的存在。

而赵国尽管拥有当时最强悍的骑兵,但最终还是败给了秦国,这里面就必须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赵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正是白起在昭襄王时期的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军四十万人,彻底削弱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从此赵国退出了争霸天下的历史舞台。

白起这个战国四大名将可是实实在在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在秦昭襄王时代,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百战百胜,不仅攻城掠地,还斩首无数,让东方六国闻风丧当。

粗略统计了一下,白起的主要战功如下,伊阙之战消灭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破楚国都城淹杀军民数十万;华阳之战斩首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15万;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长平之战斩首坑杀赵军40万。

这还只是主要的战役,再加上日常的作战,粗略估计白起至少杀敌超过100万,这样的战绩对于秦国彻底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白起也被秦国封为武安君。

以此战功,唐高宗李治时期,初设武庙,祭祀姜太公,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列于右,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列于左,以良为配。

这就是著名的武庙十哲,白起因为战功被封为十哲之一,位列左起第一,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但就是这么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优秀将领,宋朝时期居然被移出了武庙,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白起被移出武庙,见于《续资治通鉴》,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

“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

乍一看,这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赵匡胤同样是出身行伍,最能了解打仗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太祖本人大小战役无数,也算是杀人无算,为什么对白起却如此反感呢。

乍看上去,是因为白起杀降,这事主要指的是,白起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这个事儿不能用后人的眼光去评价,说杀降不祥。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四十万人真的很难处理,另外有人提出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四十万人听起来确实有点多,但无论采取哪种说法,白起这次坑杀的,绝对是超出了以往所有的战役,因此才会被记做是四十万,任何夸大的记录都是有基础数据说为支撑的。

如果没有这次坑杀,秦国不可能彻底拖垮赵国,秦国更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中国更不可能实现书同文车同轨,因为白起做的事,是功在千秋的事业。

杀降不祥,移出武庙,如果说是一个腐儒说的话,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儒家到了宋朝,已经彻底的思想僵化,固守道德教化,已经彻底丧失了先秦时代的进取精神。

但是这话偏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领说出来的话,赵匡胤作为军人出身的优秀将领,不知道杀过多少人,战场无情那有半点妇人之仁,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会说出这样看起来很迂腐的话呢?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武庙是干什么用的,明白了这个问题,赵匡胤的心思你也就明白了。

武庙嘛,不就是跟其他的庙一样,弄几个历代的牛人供人跪拜啥的,文庙武庙相对而存,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这个只是表面现象,武庙跟其他所有庙最大的区别就是,里面供奉的全部都是战将,对于君王来说,他们都是极其危险的人。

说白了,建武庙大家排排座,为的就是要安抚人心,给那些在世的将领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战功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忠心耿耿才是最核心的指标,当然了战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系数。

白起是怎么死的,白起是被秦王赐死的,不管是什么原因赐死的,白起就是一个坏榜样,一个武将不听话的坏榜样。

唐朝尚有尚武的风气,对白起还能包容,但是到了赵匡胤这里,他自己就是通过兵变上位的,所以在他的眼里,武将听话才是唯一的指标。

而白起作为一个不听话而被赐死的典型,宋太祖是没有雅量让他继续留在武庙的,要不然每次将领过来朝拜,都看到如此显眼的白起,他心里是不是会泛起一点不一样的想法呢。

说什么杀降不祥,这都是借口,赵匡胤真正在意的是白起的不听话,对于不听话的将领,赵匡胤是不可能让他留在武庙的,更不要说摆在那么显眼的位置。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整个宋代都是这个样子,武将不在乎你是不是能打仗,而是在乎你是不是百分之百听话,狄青不太听话,下场很惨,岳飞功劳巨大,但就是有点不合皇帝心意,于是咔嚓一刀结束姓名。

这才是宋代把白起移出武庙的现实原因,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原因,很多人动不动争论白起该不该杀那么多人,这都是次要的,白起的现实悲剧和后世悲剧,本质上都是他不听话造成的,跟他杀不杀降,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于白起,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陆游的母亲为什么不喜欢唐婉,答案是因为夫妻过于恩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普陀山小庄导游讲陆游和唐婉,陆游与唐婉电影正片,风流千古陆游与唐婉

    晚清的时候,经常有人说,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人都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以为这只是朝廷失败后,文人的一些过激之词。但事实上,中原王朝被外族所打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不管被什么样的敌人打败,都是以儒家为核心的农耕文明,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你可以征服我的肉体,但我终将征服你的灵魂,你的先辈们

  • 魏忠贤打击东林党,抱皇帝大腿,其实他只是想当一个“好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拿东林点将录,太监魏忠贤穿龙袍,刘威主演太监魏忠贤电视剧

    先说说他对待他的反对者。魏忠贤作为当时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太监,自己身上肯定不干净,吃拿卡要的事没少干。这就让当时自诩于天下读书人之楷模的东林党一干人等看不惯了。你说你平时鼓捣皇帝就算了,还要干涉朝政,看不惯就要弹劾死磕到底嘛。可魏忠贤也不是好惹的,一个本身身体有缺陷的人,发起疯来连自己都害怕,你不是要

  • 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封建时代帝王的黑化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明风华景泰皇后,大明景泰,大明景泰二年瓷器底款图片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正月十六,民间祭祖之日,大将石亨率部千余人,披甲执刀,径入禁宫,救出了被囚禁在南宫长达七年之久的朱祁镇,次日朱祁镇再次登基,改元“天顺元年”,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登基之时,患病已久的明代宗朱祁钰正在梳洗,准备临朝,却听见钟鼓之声!杨瑄所作的《复辟录》是这样记录朱祁镇的

  • 这个国家虽小,却让明朝头疼了20年,是拖垮明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的血泪史有多严重,历史上的明朝抗争史,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秘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了政权之后,为了巩固皇权地位,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朱元璋很贪心,想把大明政权紧紧地攥在朱家人的手里,但是他忘了一个事实。一个人越是想扎住一把沙子,沙子流失的就会越快。于是,朱元璋废丞相、禁止宦官干预政权,并严惩或废除一些高官贪吏。起初,这一系列的措施确实

  • 历史上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去哪了?并未消失,还曾建立更庞大的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金朝女真人口数量,女真美女图片,后金与金朝是同一族吗

    其实,在历史上像契丹族一样消失的民族不在少数,像匈奴、柔然、羯等,他们要么被新的政权赶尽杀绝,要么被其他民族同化失去了自己很多民族传统,导致民族的消失,而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却并没有消失。女真族最早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肃慎,这个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名字也不相同,例如在汉朝至晋朝时期,它被称为挹娄,而在南

  • 李自成进京前兢兢业业,为何进京后烧杀抢掠?专家:农民就是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是怎么进京,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京,大明末年李自成进京

    在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案例可以说是多的数不过来,但是真正成功的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而李自成差一点就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最后却导致了失败,而很多的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最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还是那刻在骨子里的“小农想法”,对比一下打江山的时候,在看看的守江山的时候,简直是判若两人!要说李自成也算

  • 宋朝的为官思想表现在什么方面,用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为官最新政策,宋朝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宋朝思想文化思维导图

    宋朝的为官思想表现在什么方面,用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首先,先以提点刑狱公事宋慈举例,宋慈幼时师从朱熹弟子,进入太学后拜如理学家真德秀门下,悉知理学理论,并继承弘扬理学思想,在历任工作中将理学与为官之道结合。宋慈年至不惑才踏上仕途,不到七旬便去世。任信丰主簿、陈韡幕僚时,凭借其足智多谋,安定

  • 他才是明朝真正仙人,刘伯温都差一点,朱元璋杀了三次都安然无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啥对刘伯温那么狠,传奇皇帝朱元璋刘伯温扮演者,朱元璋替刘伯温报仇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本身的文化程度是非常低的。而他能够成为明朝的皇帝,除了有敢打敢拼的想法之外,还有就是他手下的第一谋臣刘伯温了。说到刘伯温最熟悉的莫过于是“斩龙脉”以及“烧饼歌”了。但是就算是如此的神通广大,朱元璋要杀他的时候,他也只能是脚底抹油。但是在朱元璋的晚年却是发

  • 法律和皇权谁更强?北宋少女杀夫未遂被赦免,几年后又被抓回砍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皇权,北宋皇权视频完整版,北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公元627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在亲自审核部分案件的卷宗时做了一个颇具魄力的决定:他一次性推迟了当年秋末被判死刑的390名囚犯的刑期,让他们先回家跟亲人过个年,来年再回来受刑。 此决定一出,不少大臣第一反应就是拼命阻拦。朝臣们认为唐太宗应当先以严法立威,而不是过早地施行仁政。虽然大臣们对释放这些囚

  • 为什么国人对宋朝评价较低,而外国对宋朝评价却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真的很弱吗宋朝不弱,宋朝服饰宋朝鞋履,对于宋朝的评价

    一部分认为辽国(契丹政权)是正宗的中国文明,这是因为辽国军力强盛,一度击败北宋和西域诸国,疆域面积和地区影响力远超北宋,因此在唐朝灭亡后,西欧、中亚等地的外国人普遍只认可中国是辽国契丹政权。另一部分则是认为北宋农耕文化为正宗的中国文明,因为宋朝虽然疆域和地区影响力不及辽国,但是生产力水平更为先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