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早期军功爵制-爵位名称背后的含义

秦国早期军功爵制-爵位名称背后的含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4/2/14 17:16:39

现在看到的秦国军功爵制是二十级,是经过秦朝数次修改后的版本。最早由商鞅制定的初始版本大概是十四级,这十四级爵制也大多保留在“二十级军功爵制”中。作为现代人看这“二十级爵位”名称,是相当难理解,不过探究这些爵位背后的含义,或许能令大家更容易理解些。

[var1]

“十四级”军功爵制

商鞅制定初始版本的“军功爵”制时,是相当不完备的,以《商君书》记载为主,最早的爵位有“十四级”,如下;

小夫——公士——上造——簪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大庶长——左更——“四更”——大良造。

主要原因在“大庶长”与“四更”这,大庶长在秦国历史有称“庶长,左庶长,右庶长”等,“四更”也有“左更,中更,右更”等。由于缺乏史料,在这方面的考证是相当糊涂。因此,商鞅最早制定的军功爵是否有“十四级”,也不确定。

不过对这些“爵位”名称介绍,大致能让大家明白秦国军功爵后的含义。

小夫

小夫,准确来说不是“爵位”,它是指参军且未立功的民夫。秦朝的军功授爵即鼓励当时的秦人参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但是初入军旅的普通士兵应该是没有爵位的,所以最初的民夫称为“小夫”。

这也是后面“二十级军功爵”没有它的原因。

公士

公士是一级爵位,公士是“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不同与“小夫”,但也只是有“爵位”的小兵,作战中还只能是跟在兵车后面跑的兵座。不过已经有爵位待遇了,得田“一顷”,宅基地“九亩”,外加一个仆人(即庶子)——“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上造

“上造”一词来源于《礼记》中的“造士”,原指学业有成就的士子,造即成也。上造作为二级爵,《汉官旧仪》中提到“上造乘兵车也”,即上造是可以乘坐兵车的。

簪褭

“簪褭,御驷马者。”即驾驭驷马战车的御手,如图。

[var1]

不更

秦制规定:男子长到十五岁为成年,每年在郡县服役一个月,称之为“更卒”,不更即每年可以不用到郡县服役一个月。不更,到战场上即为“主一车驷马”,不更一爵封于车右,管理着一车驷马。

大夫

《汉官旧仪》;“赐爵五级为大夫,主一车三十六人”。大夫就相当于一个小队长,管理一辆战车并战车后跟着的士卒,共有“三十六人”。

官大夫

《汉官旧仪》中写到,“赐爵六级为官大夫,官大夫领车马”,比大夫高一级,但并不能独立领兵。

公大夫

《汉官旧仪》记述,“公大夫领行伍兵”。秦制规定,五人为一伍,五伍即二十五人为一行。后来用行伍泛指军队。意思是公大夫可以带领一支军队,但军队规模无从考究。

公乘

公乘即“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获得公乘一爵就可以获得国家赐给的车辆,地位已经比较显赫了。

五大夫

《汉官旧仪》中写到,“赐爵九级,为五大夫,以上次年德者,为官长、将率。”五大夫即最高级别的中层军官,按古人的意思,公士到不更属于一个等级,这一级别属于“小兵”;大夫到五大夫又属于一个级别,属于中层军官,而五大夫是大夫级别中最高、最尊贵的一级。

到了五大夫这一级别,便是真可以独立领兵出征,如《史记》记载,昭襄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大庶长

大庶长来源于“庶长”,而专家对“庶长”解释又有多种说法;一种看法认为“庶长”为“庶族之长”,即庶长代表非王族的旁支代表;另一种解释为官职,即秦国在不断同其他诸侯国进行的战争中扩张领地,新拓展出的领地由统兵武官管理,他们要管理庶民,所以称之为庶长;第三种解释认为庶长前期为官称,后来伴随着商鞅变法的进行,逐渐变为爵名。

比如商鞅主持变法的初始“官职”为左庶长,可见左庶长在秦代的爵位中应该十分重要,其地位应该已经十分显赫。后面由“庶长”发展成“左、右庶长,大庶长”等等。

左更、中更、右更

“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类似前军、中军、后军等,也是领兵的主要将领,比如秦惠王八年,“爵樗(赢疾)里子右更”;秦昭王十三年、十四年,“白起为左更”;秦昭王十六年,“左更错(司马错)取轵及邓”,秦昭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阕与,不能取”。

只不过“左、中、右更”谁大谁小还无法判断。

大良造

《史记》中记述的大良造只有三人——商鞅、犀首(公孙衍)、白起。其中商鞅在获得大良造一爵后封为商君,白起自秦昭王十三年封为左庶长,历经两年便获得大良造一爵,但后经十数年直至秦昭王二十九年才被封为武安君,中间并无任何赐爵的记录。

也就是说大良造掌管泰秦国的军政大权,地位、职能都相当之高,在一段时期之内属于军功爵位中的最高级。

关内侯与列侯

商鞅变法时期,应该不存在“侯爵”,因为此时秦孝公还未称王,名义上秦国还是个诸侯国,归周天子管。公、侯属于同一级别,国君尚且称公,商鞅所立的最高爵位不可能是侯爵。

据三国时魏人刘劭在《爵制》介绍;“关内侯无国邑,特恩者乃得食邑,寄食在所县;至东汉其食邑者改领月俸。”即关内侯没有“封地”,其待遇均由朝廷指定“食邑”供应。而列侯是有封邑的,对封邑内的领民有治民权,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更多文章

  • 三国之中拥有很多优势的蜀国为什么第一个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蜀国可以说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真正白手起家的国家,刘备能够在夹缝中成功的生存下来并占据了一席之地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虽是白手起家刘备的蜀国却有着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首先是刘备的皇叔身份,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加上自己的仁义之名,收拢了一大批人才,刘备在位期间蜀国的能臣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国,

  • 韩貂寺救赵楷不及,徐渭熊阻陈芝豹受重伤,青衣儒圣战白衣儒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韩貂寺此次私自离京算是用掉了与赵家的最后一点情分,但他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他的新主子赵楷有危险。皇帝与徐骁对此都很默契,此次截杀不管最后是谁活了下来,双方都选择默默接受。韩貂寺自那女人死后,就把恩情还到她儿子赵楷身上。赵楷虽是皇帝私生子但身负大气运,此次入蜀封王捞取战功,未来争夺皇位可就有很大胜

  • 一向能容人的曹操为什么容不了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这个人是谁,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曹操作为三国中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开国君主身上有很多异于常人优点,而这其中善于容人的优点更是让世人所称赞。曹操这个人对有能力的人十分赏识,哪怕他身上有着很严重的缺点,只要不触及到他的底线他都可以接受并且善用这个人。曹操曾经优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更是

  • 难怪马岱杀掉魏延后就彻底消失,你看马超死前,曾对刘备说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魏延是个悲剧,但斩杀魏延的马岱,何尝不是如此呢?甚至比魏延还悲剧。毕竟魏延好歹有高光一刻。比如挤掉张飞,被刘备指定为汉中太守,搞得“一语皆惊”,让所有人大呼不科学。但刘备就认定了魏延。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果然厉害,魏延成为了西川屏障,把汉中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时,虽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总是被诸葛

  • 秦灭六国后,六国国君都是什么下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日益强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之下,用了十年的时间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王朝。[var1]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秦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嬴政登上皇位,那么被灭的六国诸侯都是什么下场呢?韩国韩国在三晋中实力最弱,是秦国首先攻打

  • 周瑜病逝,诸葛孔明运筹帷幄,一纸书信搅动天下,调马超,救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于情于理,马腾都推脱不掉,于是带领着次子马休、马铁,率领五千西凉兵来到许昌会师,结果没过多久,马腾父子三人就被杀害。解决了马腾的威胁后,曹操自认为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于是起兵三十万准备南下讨伐孙权,孙权闻讯之后大惊失色,急忙派鲁肃过江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知其来意后,微微一笑,回信孙权说:“吴候不必担心,

  • 楚庄王即位之初,为何三年不问朝政?原来背后有这样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个大臣,名叫伍举。后来那位著名的复仇者伍子胥,就是他的孙子。而伍举这次来到楚国王宫,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想要试探一下那位已经即位三年之久的楚王的真实想法。早在三年之前,楚国的老楚王楚穆王去世,然后楚穆王的嫡长子顺利登基,这就是后来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然而楚庄王即位之后,接下

  • 司马懿军帐来了一个白发老翁,诸葛亮突然失声痛哭:吾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逼魏军出战,他甚至放下名士的身段,给司马懿送去了女装,希望能够激怒对手,最后随着一位白发老翁出现在司马懿的军营中,他的计划化为泡影,不禁失声痛哭道:“吾命休矣!”司马懿诸葛亮的无奈早在第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奏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秦王朝为什么这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王朝存在多少年,秦短命而亡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

    秦国自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以来,历经了历代先王的奋斗,终于在秦始皇手里统一的六国,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可是秦始皇去世后仅仅数年,强大的秦王朝就土崩瓦解,成为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探讨。秦王朝为什么这么短命了。[var1]第一点.首先就是秦法太过于

  •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谊对汉朝的政治贡献,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分封制度

    西汉初年沿袭秦代制度,在地方上设置郡县,但没有像秦代那样彻底废除分封制度,而是试图学习西周的统治模式,分封藩国“以藩屏周”建立了很多封国。在西汉前期实行分封制确实有助于西汉刘氏政权的稳固。秦朝的前车之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桂林、象郡、南海四郡,全国共四十郡。以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