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一帝”刘彻,登基这天竟然也是去世的一天,他到底做了什么

“千古一帝”刘彻,登基这天竟然也是去世的一天,他到底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73 更新时间:2024/1/25 8:43:55

刘彻画像

“千古一帝”是后世对皇帝的最高评价,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屈指可数。

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不能称之为千古一帝。为什么汉武帝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帝”?他有什么成就?年轻的刘彻四岁被任命为胶东王,七岁成为王储,十六岁继承帝位。

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但对年轻的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因为权力仍然在他的祖母窦太后手中,刘彻必须向她汇报一切。

窦太后

他的雄心壮志只能在老太太面前作罢。

对于16岁的刘彻来说,皇帝真的很憋屈,此时他选择了隐忍。

让我们看看千古一帝刘彻这一生做了什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走完了一生的历程。

汉武帝刘彻终于可以在朝廷上大展宏图了。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意识形态,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统一。

董仲舒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从此,儒家思想取代了法家、道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传统文化舞台两千多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太学的设立和人才的培养,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大学。

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正规高等学府。它建立于汉武时期,延续了2000多年。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长安创办商学院。

在帝国学院,博士被任命为教授。一开始设置五经博士,教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大夫,古代官名。

在秦汉时期,这是一个负责书籍、经典和历史事件的官方职位。后来成为学术专精或精通一门艺术的官职,从事教学和学徒。

如明初朱允炆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其他“博士弟子遴选”,内部遴选由太常,外部遴选由郡县。

汉武帝还下令天下各郡、各国设置校官,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体系。

太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也有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从小,刘彻就听说过曾祖父在邓白被匈奴围困,曾祖母被匈奴单于写的一封信侮辱,姑姑、姑母、姐妹被迫远离故土,与匈奴“联姻”的故事。

对于汉武帝刘彻来说,这是对其家族的羞辱,也是对汉朝的不敬!得益于“文化山水之治”,他的祖父和父亲留下了大量财富。

匈奴

这一刻,刘彻有了反击的决心。

于是就有了:北破匈奴,直抵阴山;消灭南越、闽越、东越、朝鲜;落车、楼兰、大湾、西羌、西南驿;汉武帝在位期间,共开发了19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大大降低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刘彻的一系列战争“造就了疆域,把优越、财富、文化、风景看重了几倍到一倍”,让中国“获益千年”。

真的“使我强大的人,虽远必诛”!至此,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威传遍天下。

因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没有人在晚年是完美的,包括汉武帝。

因为汉武帝大喜,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真是败家子);汉武帝迷信仙术,屡被欺骗。他收禅求仙(权力达到顶峰,都想求仙);他听信谗言,错用奸夫,使可怜的魏如昀和皇太子死于奸臣贼子之手,成为千古冤案;开疆拓土,征伐匈奴,赋税徭役繁重,大量农民破产流亡。

到处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了危机。

面对自己造成的危机,他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因此,刘彻写了一个反对他自己的法令,并停止了他40年的运动。

他开始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休养生息,成为第一个用罪恶来批判自己的有记载的皇帝。

公元前87年,70岁的刘彻去世,在位55年,葬于茂陵,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虽然他在统治后期犯了一些错误,但不可否认汉武帝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皇帝。总的来说,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的武功不仅让西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让达汗民族从此大放异彩,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当然,大汉的强大从来不是刘彻一个人的功劳。

卫青

如果没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等众多得力大臣的帮助,刘彻也只能是刘彻,不可能成为千古一帝。

霍去病

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公元前141年1月8日 汉武帝刘彻登基,公元前87年1月8日 汉武帝刘彻逝世,他的登基竟然和逝世是同一天。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刘彻可能会思考后人的评价。

但他不该想到,几千年后,后人会称他为“秦始皇汉武”,并赋予他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你认为汉武帝刘彻怎么样?

欢迎留言评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府谷韩巨林:奖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巨林,宁夏审计厅韩巨林,府谷一等功

    韩巨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个非常崇尚荣誉的年代。那个时候,“劳动”是一个十分耀眼的词汇,一切荣誉都与劳动紧密联系着,而体现荣誉的主要形式就是奖状。可以说,奖状是对“劳动”二字最好诠释和褒奖。[var1]姐姐是生产队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员,但勤劳使她经常得到生产队、生产大队领导的表扬。后来,她被派去参加

  • 王莽的头颅竟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它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仓火,华惧所以成,私坚守,而后存之,故烦代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首级、孔子易等。华见宝剑飞进府中,不知往何处去。”——《晋书》公元295年,晋朝的武器库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记录在了《资治通鉴·晋纪四》中。具体烧毁的物品则在《晋书》当中有更加确切的记载,具体包括王莽的首级,孔子的鞋子以及不翼而飞的宝剑。

  • 楚国最惨的王,想换太子却被儿子领兵包围,临死前想吃熊掌被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威王时的楚国有多强,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兵圣吴王宠幸楚国王妃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而属于楚国的则是楚庄王熊旅,其实在楚庄王之前,楚国还有一位国君已经带领楚国成为事实上的霸主,他就是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熊恽。[var1]熊恽是楚文王的小儿子,楚文王去世后,楚国国君之位由哥哥熊艰继承,熊艰怀疑弟弟熊恽有不臣之心,便决定铲除熊恽这个威胁,谁曾想熊恽竟提前得知

  • 吕布的方天画戟和宇文成都的凤翅鎏金镋,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凤翅镏金镋和方天画戟哪个厉害,宇文成都与吕布谁厉害,吕布武器方天画戟

    在冷兵器时代,有不少名兵(指兵刃),比如鱼肠剑、龙泉剑、干将剑、莫邪剑、湛卢剑、巨阙剑等……但这些都是佩剑,属于自卫性质的短兵器。而武将冲锋陷阵所用的重兵刃,有青龙偃月刀、沥泉神枪、丈八蛇矛、水磨禅杖、擂鼓瓮金锤等。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还有两件非常有名,一个是吕布所使的方天画戟,另一个就是宇文成都所用

  • 韩国简史:“一部韩国史,半部挨揍史”,却跻身于“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韩国能够跻身于“战国七雄”的行列,它的实力应该不会太差。韩国前期,韩国通过瓜分晋国、以“术”治国、灭郑战争等一系列的事件以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了当时响当当的大国。但是,韩国一直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诸侯国,并长期在“战国七雄”之中处于垫底地位。加之,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韩国从被册封为诸侯国到灭

  • 春秋战国,秦国与东方各国怎样对待客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客卿对秦国的贡献,战国时期客卿制度,战国时期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大变革。在土地私有制代替公有制、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官学衰弱,私学兴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士阶层逐渐崛起,作为士阶层成员之一的客卿产生了。客卿的的形成有一个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客卿在出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等有很大不同。秦国与东方诸国的客卿制也存

  • 秦始皇至死都没灭掉的国家,为何能这么持久?谈秦与卫的历史羁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下葬全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40分钟完整视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由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荡平天下,第一次统一了中国。秦朝作为古代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灭掉了周朝的所有诸侯国,占据了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农耕区域。但是有这么一个国家,秦始皇至死都没有灭掉它,这个国家就是卫国。不仅秦始皇没灭掉这个地处中原腹地的小国家,列强环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其实这才是曹操的精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草船借箭完整版,草船借箭曹军为什么不射火箭,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

    那么曹操为何不下令军队向草船发射火箭呢?那样诸葛亮岂不是要全军覆没。曹操为何不这么做?其实,这也正是曹操精明之处,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讲讲这是为什么?朋友们,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向曹操“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而且也未没发生在“赤壁之战”时。罗贯中老先生借用东吴孙权的事迹,就是为了要颂扬诸

  • 孔子,真的没有“周游列国”,他是在“疲于奔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多少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有多大

    说起他的故事,大家总是会提到他“周游列国”。我不知道这个词是谁先提出来的,搞得好像孔子在游山玩水一样,甚至还有人说,孔子是在搞“全球巡演招生”。其实,真正的孔子,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潇洒,他在外漂泊了14年,辗转去了6个国家,中间3次遭到追杀和围捕,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重用。他不是天生的圣人,他也曾

  • 创业学三国,治世靠关公:清廷为何把关帝庙修在了避暑山庄大门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帝庙是阴庙还是阳庙,三国十大经营智慧,三国背后真正的谋略

    1.清朝皇帝的时候,由西大街头牌楼到火神庙的这段儿御道,被称为十里长街,而从火神庙到丽正门,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中间,有一座关帝庙,与宫墙最近处仅20米,是一座少有的坐西朝东的庙宇。这座关帝庙始建于雍正十年,最初是热河厅邀集地方商民及百姓出资修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诏谕重修此庙,将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