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国强兵,浅论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

富国强兵,浅论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3/12/24 14:15:43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不同程度的变法,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实现富国强兵,最终并吞其他各国,成为完成统一的王者。

这一时期出名的变法活动有很多,不得不提的便是名气最大的商鞅变法。

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变法前后秦国具体的变化。

一、 国力变化——军队方面

先来看秦国军队方面的变化。进入战国初年的秦国,从秦厉共公开始直到秦献公继位前,经历了近百年的内乱。

这一时期君主继承不稳,群臣乖乱,统治者上层混乱,自然无法持续有效地治理国家,秦国的国力被极大削弱。

接下来,我们从公元前389年发生的秦魏阴晋之战,来看一下当时秦国的军事实力。

[var1]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由于秦国久久从魏国手中抢不回被夺取的河西之地,秦惠公决定殊死一搏,他下令在全国招募约五十万丁壮参军,向东进攻,夺回河西。

与此同时,魏国派出士兵五万迎战,单从数量上来看,秦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其军队的数量约为魏军的十倍,似乎秦国的胜利已为定局。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接下来就让我们稍作分析。

首先,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多为临时招募的农民,他们平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并不具备专业的军人素养,在战场上面对职业兵士,很容易被击溃。

再来看魏国,魏国虽只有五万士兵,但他们是吴起通过武卒制选拔出来的精英。

他们本就具备高于常人的体能和军事技术,被选拔出来后接受专业训练,而且各自在其擅长的分队中,可谓人尽其用。

[var1]

其次,秦国士兵出战并不能获取与自身相关的实际利益。战争胜利彰显的是国家的荣耀,但在战场上很可能有丢掉性命的风险,当时出战的士兵怕是不可能豁出性命与魏军拼搏。

而当时的魏国,战场上建立功勋,战后是可以得到实际性封赏的,而且吴起在军中积极宣传立功荣耀的思想,士兵们都有着昂扬的斗志,在战场上自然更加勇猛。

再次,魏国当时的出战将领是精于兵法的吴起,他能够根据具体的战争形势制定应对之策,可以准确把握敌方劣势所在,攻其要害。

而当时秦国并未派出能与吴起相匹敌的军事将领,自然难在战场上招架住。

虽然具体的战争情形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战场上秦军阵型一被冲破便溃散的情形还是可以想象到的。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秦败魏胜着实在情理之中。

[var1]

商鞅变法的首要目的是富国强兵,面对秦国兵力较弱,他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军功爵制。

按照军功大小分为二十等爵,授予相应的爵位、田宅等,激发子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欲望。

此外,还在社会上培养“勇于公斗,怯于私斗”的风气,激发全民的战斗力。

士兵的素质提上去了,再配备精良的兵器、招募杰出将领,自然兵强马壮。

经过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一改之前在战场上接连溃退的羸弱现象。

在对外作战中,十分勇猛,颇有当年秦穆公治理时的雄姿,令之前看不起秦国的其他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强秦,不敢再轻易对秦发动军事进攻。

秦国的军队也凭借自身的勇猛和常胜的战绩,被时人称作虎狼之师。

从这一称呼中,我们足以看出商鞅变法后秦国军队实力的显著变化。

二、 国力变化——经济方面

在战争年代,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队的强弱,是否有深厚的经济支撑也是起着决定作用的。

变法前的秦国,经济虽然不是特别弱,但与变法后魏国的经济实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

在与魏的作战中,秦国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敌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经济方面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

[var1]

商鞅首先彻底废除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制度下的经济基础——井田制,通过国家法令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农民对于耕种土地的使用权。

自耕农在耕地上的产出除了交纳租赋外,其余全归己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此后,秦国的耕地数大大增加,粮食产量也提高了,人民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此外商鞅还在全国推行小家庭政策。颁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也就是说平民百姓家有两个以上的男丁,就要分开立户,不然政府会加倍征收赋税。

此举既促进了秦国的人口增殖,有利于产出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秦国落后的习俗,更容易与中原诸国相融合。

[var1]

经过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增长。秦惠王时来秦游说自己连横之策的苏秦对当时秦国的盛况有所描述。

他指出,秦国田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国有“战车万乘”,士兵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称秦国为天下雄国。

此番言语虽颇多溢美之词,但足以反映出商鞅变法后秦国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此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秦国虽较之前强盛的多,但尚不具备吞并六国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正如秦惠王拒绝苏秦连横之策所说的那样:“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秦惠王能够清楚地认知当时秦国所处的境地,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正是因为后面几代秦王的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才能够很好地继承先王未竟的事业,最终统一天下。

三、 战国各国中地位的变化

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它在外部环境中的地位。变法前的秦国由于内乱,国家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在各国中的地位直线下降,这在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秦国的对外情况,也能够从中感受出为何秦孝公如此坚定地支持变法。

[var1]

战国初期,魏国首先开展变法,成功后的魏国国势强盛,在对外扩张中将秦国放到了首要位置。

秦灵公六年(公元前419年),魏国开始了西进行动,准备在少梁筑城,将之作为攻秦的军事据点。

秦国自然通晓魏国的意图,派兵击之,具体的战争经过我们已不得而知,最终结果为魏国在少梁筑城成功。

在经过系列准备后,魏国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粮草也已供应完毕,接下来就是对秦开战了。

公元前413年,魏国向秦发起进攻,一直打到了郑地附近,深入秦国腹地,大败秦军。公元前412年,魏国派公子击围攻秦国繁庞并占领该地;

公元前409年,魏军再次发动进攻,夺下临晋、元里二邑并建筑城池;公元前408年,魏军又夺下雒阴、合阳两座城池。至此魏国完全占有河西之地。

[var1]

再来看此时的秦国,被魏军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守至洛河,在洛河沿岸修筑防御工事。

后来的秦国为了夺回河西之地,与魏在阴晋大战,结果被魏军以少胜多,留下奇耻大辱。

阴晋之战后的秦国彻底处于“诸侯卑秦”的地位,被其他各国所轻视,他们不与秦盟交,将秦视为夷狄之国。

就连日益衰微的周王室都不将秦放在眼里,可见当时秦国的地位是多么的屈辱。

但是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已经完全不同于往日,此时的秦国国富兵强,跃居战国数一数二的强国。当然彰显国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战争。

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率兵攻魏,智擒魏公子卬,这对于秦魏战争中基本都处于优势的魏国而言,无疑是耻辱,反之秦国洗刷了多年的耻辱。

这也昭告天下,秦国不再是以前那个被打的接连败退的弱国了。

[var1]

秦惠王即新君位时,楚国、韩国、赵国等派人来朝,周天子遣人来贺,秦惠王四年的时候还派人致胙,足以彰显秦国在各国中地位的提升。

此后的秦国在几代优秀秦王的带领下,逐步蚕食他国国土,秦国的将士们在战场上尽展勇猛之姿,令各国闻风丧胆。这些与商鞅成功且彻底的变法是分不开的。

结语:

本文只是选取了几个方面来介绍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其实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变化。比如秦人适应并将遵守法令成为习惯、文明程度提高、新的中央集权制建立等等。

商鞅虽然最后车裂身死,悲惨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的功绩却被继承了下来,渗透到了所有秦人的骨子里。在经过数代秦人的不懈努力,至秦王政时,终于实现了吞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宏愿。

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史记·魏世家》《战国策·卷三》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刘彻,登基这天竟然也是去世的一天,他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彻画像“千古一帝”是后世对皇帝的最高评价,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屈指可数。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不能称之为千古一帝。为什么汉武帝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帝”?他有什么成就?年轻的刘彻四岁被任命为胶东王,七岁成为王储,十六岁继承帝位。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但对年轻的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权力仍然在

  • 府谷韩巨林:奖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巨林,宁夏审计厅韩巨林,府谷一等功

    韩巨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个非常崇尚荣誉的年代。那个时候,“劳动”是一个十分耀眼的词汇,一切荣誉都与劳动紧密联系着,而体现荣誉的主要形式就是奖状。可以说,奖状是对“劳动”二字最好诠释和褒奖。[var1]姐姐是生产队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员,但勤劳使她经常得到生产队、生产大队领导的表扬。后来,她被派去参加

  • 王莽的头颅竟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它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仓火,华惧所以成,私坚守,而后存之,故烦代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首级、孔子易等。华见宝剑飞进府中,不知往何处去。”——《晋书》公元295年,晋朝的武器库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记录在了《资治通鉴·晋纪四》中。具体烧毁的物品则在《晋书》当中有更加确切的记载,具体包括王莽的首级,孔子的鞋子以及不翼而飞的宝剑。

  • 楚国最惨的王,想换太子却被儿子领兵包围,临死前想吃熊掌被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威王时的楚国有多强,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兵圣吴王宠幸楚国王妃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而属于楚国的则是楚庄王熊旅,其实在楚庄王之前,楚国还有一位国君已经带领楚国成为事实上的霸主,他就是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熊恽。[var1]熊恽是楚文王的小儿子,楚文王去世后,楚国国君之位由哥哥熊艰继承,熊艰怀疑弟弟熊恽有不臣之心,便决定铲除熊恽这个威胁,谁曾想熊恽竟提前得知

  • 吕布的方天画戟和宇文成都的凤翅鎏金镋,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凤翅镏金镋和方天画戟哪个厉害,宇文成都与吕布谁厉害,吕布武器方天画戟

    在冷兵器时代,有不少名兵(指兵刃),比如鱼肠剑、龙泉剑、干将剑、莫邪剑、湛卢剑、巨阙剑等……但这些都是佩剑,属于自卫性质的短兵器。而武将冲锋陷阵所用的重兵刃,有青龙偃月刀、沥泉神枪、丈八蛇矛、水磨禅杖、擂鼓瓮金锤等。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还有两件非常有名,一个是吕布所使的方天画戟,另一个就是宇文成都所用

  • 韩国简史:“一部韩国史,半部挨揍史”,却跻身于“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韩国能够跻身于“战国七雄”的行列,它的实力应该不会太差。韩国前期,韩国通过瓜分晋国、以“术”治国、灭郑战争等一系列的事件以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了当时响当当的大国。但是,韩国一直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诸侯国,并长期在“战国七雄”之中处于垫底地位。加之,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韩国从被册封为诸侯国到灭

  • 春秋战国,秦国与东方各国怎样对待客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客卿对秦国的贡献,战国时期客卿制度,战国时期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大变革。在土地私有制代替公有制、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官学衰弱,私学兴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士阶层逐渐崛起,作为士阶层成员之一的客卿产生了。客卿的的形成有一个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客卿在出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等有很大不同。秦国与东方诸国的客卿制也存

  • 秦始皇至死都没灭掉的国家,为何能这么持久?谈秦与卫的历史羁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下葬全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40分钟完整视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由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荡平天下,第一次统一了中国。秦朝作为古代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灭掉了周朝的所有诸侯国,占据了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农耕区域。但是有这么一个国家,秦始皇至死都没有灭掉它,这个国家就是卫国。不仅秦始皇没灭掉这个地处中原腹地的小国家,列强环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其实这才是曹操的精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草船借箭完整版,草船借箭曹军为什么不射火箭,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

    那么曹操为何不下令军队向草船发射火箭呢?那样诸葛亮岂不是要全军覆没。曹操为何不这么做?其实,这也正是曹操精明之处,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讲讲这是为什么?朋友们,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向曹操“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而且也未没发生在“赤壁之战”时。罗贯中老先生借用东吴孙权的事迹,就是为了要颂扬诸

  • 孔子,真的没有“周游列国”,他是在“疲于奔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多少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有多大

    说起他的故事,大家总是会提到他“周游列国”。我不知道这个词是谁先提出来的,搞得好像孔子在游山玩水一样,甚至还有人说,孔子是在搞“全球巡演招生”。其实,真正的孔子,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潇洒,他在外漂泊了14年,辗转去了6个国家,中间3次遭到追杀和围捕,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重用。他不是天生的圣人,他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