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商鞅:为理想鞠躬尽瘁,最后车裂而死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商鞅:为理想鞠躬尽瘁,最后车裂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48 更新时间:2024/1/8 13:35:27

历史上,秦国最初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国家经济很弱,虽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但是兵力仍然很弱,被敌对的魏国欺负得很惨。

[var1]

但是后来秦国经过十几年的变法,彻底蜕变成了一大强国,并且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而缔造出这段堪称大国崛起的浩瀚史诗的那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商鞅

商鞅入秦,得秦孝公赏识,亲自抓起秦国变法,将这个古老而落后的国家,彻底打造成了一支争霸劲旅。

[var1]

然而,为了秦国变法鞠躬尽瘁的商鞅,最后却是被车裂而死,而下达这个命令的人,正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不得赏识,被迫入秦

商鞅之名,其实是史称,是结合了秦孝公给商鞅的封号“商君”,以及他的名字,固化下来的一种称呼,商鞅本不姓商,而姓卫,也就是说,商鞅本名卫鞅。

卫鞅是卫国人,而且还是地道的老卫国人,祖上还曾经是卫国的王族,他是一个落魄的王族后裔。

[var1]

卫鞅青年时期,卫国虽然破败落后,乃至于在战国时期都不能名列大国之列,但是仍有一息残存。

卫鞅出生的时候,已经不在王室之列,而成为庶民,他的父亲靠经商为生,但并不是固守一地的“坐贾”而是常常往来列国,经验丰富的“行商”。

跟着父亲行商,卫鞅自小就精通心算,通晓列国民风民情,但他并不想成为父亲一样的商人,而是渴望成为经邦济世的大才。

[var1]

因此,卫鞅拜入法家门下,以李悝吴起等法家变法大师为偶像,喜欢钻研刑名与法制,后来,卫鞅学业有成,准备出山,大展宏图。

然而卫鞅时运不济,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桶金,就没有挖对地方。

当时其实是初入战国时代,天下间主要有七大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大战国中,秦国最落后弱小,魏国最富庶强大,而且魏国对待士子的态度也很好,虽然魏国没有齐国的稷下学宫那样,专门供养士子的高等学府,但是魏国也渴望强大,对待士子的待遇也很好。

[var1]

最重要的是,卫鞅的偶像李悝、吴起都曾在魏国为官,操持改革变法的大业,而也正是因为李悝、吴起先后执掌魏国变法大业,所以魏国才会一跃而起,超过老牌战国韩国、燕国,成为与齐国、楚国等实力相当的大国。

基于以上原因,年轻气盛的卫鞅,便来到了繁华热闹的魏国,准备一展抱负。

来到魏国后,卫鞅的卓越才能与远见卓识,很是受到魏国丞相公叔痤的赏识,公叔痤也是士子出身,而且他身为魏国丞相,又娶了魏国公主为妻,可谓权力巨大,名望高深。

[var1]

等得到公叔痤的赏识,卫鞅的前途本该一片光明才是,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的前程并没有因此变得光明顺遂,反而还变得磕磕绊绊,危机重重。

原来,魏国当时的掌权者魏惠王,是个胸无大志的君王,由于李悝、吴起变法的成功,魏国变得富庶而强大,魏惠王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接掌王位,自然没有什么斗志。

而且魏国承平已久,且变法基本完善,魏惠王只想当一个承平天子,守成君王,完全没有让国家更上一层楼的远大志向。

[var1]

于是,卫鞅虽然经过公叔痤的推荐,让他以一介白身,出任中庶子(相当于秘书官)的官职,但是却并未得到魏惠王的重视。

后来,公叔痤病重将死,于是公叔痤便对魏惠王说,“卫鞅大才,不用就杀掉。”

在公叔痤看来,卫鞅是有能力改变一个国家的,这样的大才,如果不能为魏国所用,迟早会变成大患。

[var1]

虽然魏惠王并没有在意公叔痤的话,但是卫鞅认为君王之心,最是无情不可猜度,于是便做好了逃命的打算,而他这一逃,便来到了魏国以西的秦国。

君臣笃逆,商鞅变法

公元前362年,秦国刚刚完成了新的权力更迭,秦孝公接过秦献公的王权,成为了新的秦国领袖。

其实说起来秦孝公,他与卫鞅还真的是颇有渊源,因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就是在领兵作战的时候,被公叔痤的一支毒箭给射死的,公叔痤对于秦孝公而言,就是一个仇敌。

[var1]

秦孝公即位的时候,就把杀死公叔痤为父报仇,列为自己的目标之一。

秦献公是突然战死的,秦孝公是匆匆继位,新君初立,举国皆疑,秦孝公身边正是缺人之际,卫鞅来到了秦国。

卫鞅来到秦国的时候,正好赶上秦孝公为了寻求强国之法,而颁布《求贤令》的时候,他看到秦孝公在《求贤令》中提到了“六国卑秦”而要分秦,感叹秦国新君不惜国耻,也要强国的决心,便决定襄助秦孝公,变法强秦。

[var1]

但是为了测试秦孝公的变法决心,卫鞅还是用了三次见面的试探方法,才最终确认了秦孝公的决心。

而且经过三次试探,秦孝公对卫鞅的才能,也有了充分的认识,认为自己缺的,秦国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变法人才。

于是秦孝公与卫鞅之间再无裂隙,君臣互相信任,精诚合作,为秦国变法列定大纲,然后一一实施。

[var1]

在政治制度上,秦国施行新的户籍制度,行政制度上采用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农业上鼓励生产。

而在军事改革上,卫鞅推行军功爵位制,把秦国官兵的军功,与爵位奖励挂钩,立功就有爵位,有爵位才有前途,如此一来,秦国军人以杀敌为荣,立功为熔,秦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

而在法制上,卫鞅同样严格,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使秦国的社会风气、民生吏治等,都逐渐变好。

[var1]

但是这样的举措,也导致卫鞅受到了很大的攻击,尤其是以甘龙、杜挚等为首的老牌权贵,最为反对。

而且,后来秦惠文王嬴驷,与秦国大将嬴虔对卫鞅的攻讦,也是因为曾经受到过法令的惩罚,而怀恨在心。

不过,秦国在卫鞅变法的改革下,一点点强大,也是客观事实,后来在卫鞅的主持下,秦国新军打败了魏国,收回了河西失地,秦孝公便赐予卫鞅爵位与封地,以示嘉奖。

[var1]

卫鞅的封地在商县,他便被称为“商君”,史称商鞅。

商县的百姓对成为商鞅的属民,而感到自豪,商鞅在封地里,拥有很大的名望。

后来秦惠文王要杀商鞅,封地里的百姓还拼死保护过卫鞅。

秦王猜忌,兵败车裂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嬴驷即位。

[var1]

秦孝公死前,将卫鞅委任为顾命大臣,辅助嬴驷继续进行变法。

但是嬴驷是一个很叛逆的君王,他很讨厌商鞅这样的旧臣,而且对商鞅的威望、能力比自己还强而感到深深的忌惮。

再加上自己曾经因为犯错,而差点受到商鞅法令的惩罚,还是自己的叔叔,公子嬴虔保了自己一命,才免于性命之危。

[var1]

但正因如此,嬴驷对商鞅很是忌恨,即位之后最大的想法,就是除掉商鞅。

对于秦惠文王嬴驷这样,继承了实力雄厚的国家,自当更有雄才大略,渴望将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而对于他而言,最应该倚重的,就是商鞅这样,既有名望,又有实力的大臣。

可是公元前338年,嬴驷即位,成为秦惠文王以后准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公子虔准备除掉商鞅。

[var1]

历史上,对于商鞅之死具体的死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其中最靠谱的一种观点,则来自史学大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认为,于治理国家,主持变法而言,商鞅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所拥有的名望,也确实可以令得律令与政法的施行,可以更有效率。

但是商鞅最后被嬴驷忌恨而欲除之,也恰恰就是因为商鞅所拥有的民望实在太大,大到嬴驷这个秦国国君都心惊忌惮的地步,说白了就是功高震主。

[var1]

虽然商鞅问心无愧,坦坦荡荡,用之后的秦国丞相应侯范雎的话说,就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然而嬴驷从君王的角度考虑,他是容不下商鞅这样的臣子的。

而且再往深了说,嬴驷想要靠自己的意志主政,除了要迈过商鞅这座大山以外,还要迈过旧氏族这座大山。

其实,秦孝公时期,在新法的持续发威下,秦国的旧氏族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但是仍有复辟的可能,所以嬴驷要想走得长远,他就得除掉旧氏族残余,而除掉商鞅,就是除掉旧氏族的一个诱饵。

[var1]

因为商鞅若死,则秦国变法的精神旗帜就算倒了,到时候,旧氏族的蛛丝马迹必然会出现,对于嬴驷,这是一石二鸟的局面,所以嬴驷毫不犹豫地出手了。

对于嬴驷的杀机,商鞅虽然在自己封地里起兵自卫,但是奈何准备太仓促,最后还是兵败。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擒回咸阳,嬴驷下令,以谋反罪车裂商鞅,一代商君,就此落得个死无全尸之下场。

[var1]

结语:

虽然商君死了,但他为秦国变法打下的根基,嬴驷还是认可的,商鞅变法在秦国一刻不停地进行,最终打造出了一个可与天下争雄的强大秦国,并最终一扫六国,统一天下。

说到底,还是在受到商鞅的影响,享受商鞅的福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昭处死成济:杀了皇帝曹髦,他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成济,太子舍人,司马昭亲信,却成为杀害皇帝曹髦的替罪羊,被贾充坑死了。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铲除曹爽集团,掌握大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曹魏江山走到了尽头。曹髦,曹丕的孙子,年少有为,志向远大,以夏朝少康为偶像,立志重振魏国。少康,夏朝帝王,铲除权臣,重建王朝。司马昭之心,路

  • 世人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但很少人知道长平之战之后廉与蔺两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秦赵长平之战历史讲解,长平战役

    《将相和》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廉颇的“败北荆请罪”。它是很多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启蒙故事,传承千年而不衰。[var1]遗憾的是世人都知道“败北荆请罪”这一正面典故,但鲜有人注意到长平局之战结束之后,故事中的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结局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西周的覆

  • 从宋襄公的君子之战到中美之间的生死搏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襄公简介,宋襄公高光时刻,宋襄公为何在后世沦为笑柄

    对敌战争,与敌人讲规则,讲道理,按规矩出牌,无异于自缚手脚,自设鸡笼,让敌人笼中捉鸡!和敌人讲规则,讲道理,让人想到史上先秦左丘明《子鱼论战》中的宋襄公君子之战典故:宋、楚两国在泓水交战,楚強宋弱,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作不道德,不符合君子规则,不同意子鱼的做法。待強大的楚军渡过河列

  • 王莽追问,“刚才那骑白马的逃往何方”只见老农往远处房头一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刘秀被王莽的追兵追得很紧,仓惶逃命。他见到地里有一个老农正在田里锄地,连忙跑过来施礼说:“请恩公救命!我是汉室宗亲刘秀,正被奸人追杀 ,请问往那个方向可逃?”老农忙给他指了一条路,说,顺着这条路一直下去,前面不远就是一片树林,可以藏身。刘秀谢过老农,骑马飞奔而去。刘秀刚走一会儿,王莽的追兵就

  • 勇冠三军的千古名将-白起:军功无数未尝一败的秦国“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名将白起简介,白起军功,古代十大名将之白起

    虽说秦始皇嬴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赞颂他功绩的人说他“千古一帝,功大于过”,丑化他的人认为他“残苛暴政,不逊于民”,但是总的而言,他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世所公认的。[var1]不过,历史研究讲究客观分析,据实说话,就实而论,秦始皇功业虽然伟大,但是他的功绩其实并不归属于他个人。嬴政虽然

  • 汉武帝用阳谋进行削藩的推恩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如何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成为了皇帝头疼的难题。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是第一个起兵反叛朝廷的刘姓诸侯王。吕后的养子淮南王刘长,不遵汉法,自作法令,藏匿亡命之徒。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发动叛乱。两次叛乱的发生,对西汉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时任梁怀王太傅的贾谊,

  • 战国初期魏国称霸,为何不趁机灭了秦国?真的是因为魏王短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一年,赵国出兵,进攻小国卫国。卫国的历史很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但遗憾的是,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已经衰落了。在强大的赵国面前,卫国根本就不是对手。不过好在,作为小国的卫国,也有自己的生存办法。早在历史刚刚进入战国时期的时候,卫国就倒向了战国七雄的那个魏国,认魏国做了大哥。而在战国

  • 对于外戚的扶持和打压,让汉武帝最终走上了人生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史记·外戚世家》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个很懂得因势利导的能人,他利用长公主刘嫖的势力,加上栗姬自己不争气,后来居上鸠占鹊巢。不仅让儿子胶东王刘彻成为了太子,还一不做二不休,干

  • 韩貂寺不是大内第一高手,原来还有一人比他强,此人可战王仙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泥大战王仙芝,一剑开天门为什么输给王仙芝,韩貂寺什么实力

    韩生宣人猫韩貂寺作为太安城十万宦官之首,春秋三大魔头之一,离阳一统中原后,离阳皇帝开始整治江湖。明面上有徐骁率领铁骑马踏江湖,暗地也有人猫韩貂寺虐杀江湖一品高手。死在人猫手上的一品高手竟有十数位之多!而且死相都极为凄惨。人猫指玄境巅峰,指玄感悟只在桃花剑神邓太阿之下!擅长指玄杀天象,指叩断敌人天象感

  • 阅读《资治通鉴》:李陵降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大帝李陵叛汉反击匈奴,资治通鉴对李陵事件记载有何不同,资治通鉴武帝伐匈奴全文及译文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曾经担任侍中。他不仅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对待手下的士兵也非常好,所以军士们非常拥护他。汉武帝认为他有老将军李广的风范,就任命他做了骑都尉,让他带领丹阳(今江苏丹阳)和楚地的5000人马驻守在酒泉和张掖一带,从而防备匈奴的进攻。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