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处死成济:杀了皇帝曹髦,他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

司马昭处死成济:杀了皇帝曹髦,他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3/12/7 22:34:13

成济,太子舍人,司马昭亲信,却成为杀害皇帝曹髦的替罪羊,被贾充坑死了。

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铲除曹爽集团,掌握大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曹魏江山走到了尽头。

曹髦,曹丕孙子,年少有为,志向远大,以夏朝少康为偶像,立志重振魏国。少康,夏朝帝王,铲除权臣,重建王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不愿意屈辱地活着,不想在“禅让”典礼上成为笑柄,宁可高贵赴死,与司马昭决一死战。

260年,曹髦率数百宫中卫士,准备突袭司马昭。可惜,王沈告密,出卖了皇上,让司马昭有了准备。

曹髦亲自拼杀,手持长剑,司马昭派来抵挡的司马伷一触即溃,士兵纷纷退缩。皇帝亲自上阵,气场强大,故而士兵不敢打。

贾充率兵来拦截,与皇帝拼杀,士兵也没作战积极性,不断后撤。一旦突破贾充这关,曹髦就能杀入司马昭府上,结果大不一样。

局势万分危急,成济犯了错误,他问贾充:“局势很糟糕,情况危险,应该怎么办?”

贾充是司马昭死党,且为人有心机,便说:“主公养你们这么久,就是为了今天,还犹豫什么呢?”

成济不再犹豫,拿着长矛上阵,直接将曹髦穿透,兵刃从背后穿出来。史载:“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听说曹髦被杀,司马昭很高兴,但样子还是要做,把戏演好。司马昭跪地痛哭,“昭闻之,大惊,自投于地。”直言有罪。

司马昭想当皇帝,连路人都知道,但曹髦不会轻易屈服,问题比较棘手。此时,成济这个“二愣子”干掉了曹髦,无异于解决了司马昭的心头之患。

但是,曹髦毕竟是皇帝,且南北朝之前,即便君王失去江山,也可以得到优待。所谓“灭国而不绝其祀”,就是这意思。

曹髦被杀,司马昭担不起这个责任,不想沦为罪人,背负骂名。如此,杀害皇帝的替罪羊必须得有,成济、成倅兄弟难逃一劫。

成济直接杀了曹髦,士兵们都看见,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大家都不愿意上去,成济自己没脑子,自然难逃一死了。

司马衷找替罪羊,派兵包围成家。成济、成倅兄弟不服,光着膀子爬上屋顶,痛骂司马衷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被乱箭射死。

《魏氏春秋》记载:“成济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成济、成倅殒命,他们的家人结局如何呢?史料记载有出入,有些说被夷灭三族,有些说司马昭没有把事情做绝,不一而论。

《晋书荀勖传》记载:“今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乃免佑为庶人。”成家人没有被杀光。

《晋书文帝纪》记载:“济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收济家属,付廷尉。太后从之,夷济三族。”

同样是《晋书》,对同一件事的说法都不一样,着实有意思。不过,成济、成倅当替罪羊则毫无疑问。

成济、成倅都拥戴司马昭,却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可悲。但是,就当时局势而言,无论成济怎么做,都难逃一死。在此,我们可以模拟3种情景。

第一种:成济上去与皇帝格斗,假装打不赢,被刺伤,跑回来,让贾充看着办。曹髦武力值一般,成济居然输了,司马昭肯定不相信,怀疑他耍小聪明,也会杀了他。

第二种:成济倒戈,拥戴曹髦,杀死贾充,然后跟着皇帝一起杀入府上,处死司马昭。

问题是,司马昭羽翼丰满,即便此举成功,也只是提前上演“孝庄帝刺死尔朱荣”的故事罢了。

没有司马昭,司马家族也能武力对抗,曹髦没有直属武装,一样战败,成济也活不了。

第三种:打伤曹髦,将其俘虏,送给司马昭处理。从难度上看,成济可以做到,但司马昭也会杀了他。打伤、俘虏皇帝,也属于“犯驾”,罪不容诛。

可以说,成济难逃一死,无论他怎么做都不行,司马昭都会杀了他。司马家族夺取曹魏江山的路上,成济只是一块垫脚石而已。

杀害曹髦,成济是直接操刀者,贾充是怂恿者,司马昭则是幕后玩家。结果,成济沦为替罪羊,司马昭、贾充则“逍遥法外”,成为赢家。

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服,认为至少应该处死贾充才能向天下谢罪。司马昭舍不得,贾充对他而言太重要了,殊不知就是贾充的女儿坑惨了晋朝。

265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接班,顺利取代曹魏,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后,为了感谢贾充,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太子司马衷(晋惠帝),迎娶贾充女儿贾南风,这是晋朝的不幸,也是华夏的悲哀。

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贾南风专权,成为“八王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王之乱”时,游牧骑兵纷纷南下,中原乱成一锅粥,生灵涂炭。317年,西晋灭亡,司马家族也是损失惨重。

参考书目:《晋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世人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但很少人知道长平之战之后廉与蔺两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秦赵长平之战历史讲解,长平战役

    《将相和》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廉颇的“败北荆请罪”。它是很多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启蒙故事,传承千年而不衰。[var1]遗憾的是世人都知道“败北荆请罪”这一正面典故,但鲜有人注意到长平局之战结束之后,故事中的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结局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西周的覆

  • 从宋襄公的君子之战到中美之间的生死搏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襄公简介,宋襄公高光时刻,宋襄公为何在后世沦为笑柄

    对敌战争,与敌人讲规则,讲道理,按规矩出牌,无异于自缚手脚,自设鸡笼,让敌人笼中捉鸡!和敌人讲规则,讲道理,让人想到史上先秦左丘明《子鱼论战》中的宋襄公君子之战典故:宋、楚两国在泓水交战,楚強宋弱,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作不道德,不符合君子规则,不同意子鱼的做法。待強大的楚军渡过河列

  • 王莽追问,“刚才那骑白马的逃往何方”只见老农往远处房头一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刘秀被王莽的追兵追得很紧,仓惶逃命。他见到地里有一个老农正在田里锄地,连忙跑过来施礼说:“请恩公救命!我是汉室宗亲刘秀,正被奸人追杀 ,请问往那个方向可逃?”老农忙给他指了一条路,说,顺着这条路一直下去,前面不远就是一片树林,可以藏身。刘秀谢过老农,骑马飞奔而去。刘秀刚走一会儿,王莽的追兵就

  • 勇冠三军的千古名将-白起:军功无数未尝一败的秦国“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名将白起简介,白起军功,古代十大名将之白起

    虽说秦始皇嬴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赞颂他功绩的人说他“千古一帝,功大于过”,丑化他的人认为他“残苛暴政,不逊于民”,但是总的而言,他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世所公认的。[var1]不过,历史研究讲究客观分析,据实说话,就实而论,秦始皇功业虽然伟大,但是他的功绩其实并不归属于他个人。嬴政虽然

  • 汉武帝用阳谋进行削藩的推恩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如何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成为了皇帝头疼的难题。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是第一个起兵反叛朝廷的刘姓诸侯王。吕后的养子淮南王刘长,不遵汉法,自作法令,藏匿亡命之徒。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发动叛乱。两次叛乱的发生,对西汉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时任梁怀王太傅的贾谊,

  • 战国初期魏国称霸,为何不趁机灭了秦国?真的是因为魏王短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一年,赵国出兵,进攻小国卫国。卫国的历史很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但遗憾的是,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已经衰落了。在强大的赵国面前,卫国根本就不是对手。不过好在,作为小国的卫国,也有自己的生存办法。早在历史刚刚进入战国时期的时候,卫国就倒向了战国七雄的那个魏国,认魏国做了大哥。而在战国

  • 对于外戚的扶持和打压,让汉武帝最终走上了人生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史记·外戚世家》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个很懂得因势利导的能人,他利用长公主刘嫖的势力,加上栗姬自己不争气,后来居上鸠占鹊巢。不仅让儿子胶东王刘彻成为了太子,还一不做二不休,干

  • 韩貂寺不是大内第一高手,原来还有一人比他强,此人可战王仙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泥大战王仙芝,一剑开天门为什么输给王仙芝,韩貂寺什么实力

    韩生宣人猫韩貂寺作为太安城十万宦官之首,春秋三大魔头之一,离阳一统中原后,离阳皇帝开始整治江湖。明面上有徐骁率领铁骑马踏江湖,暗地也有人猫韩貂寺虐杀江湖一品高手。死在人猫手上的一品高手竟有十数位之多!而且死相都极为凄惨。人猫指玄境巅峰,指玄感悟只在桃花剑神邓太阿之下!擅长指玄杀天象,指叩断敌人天象感

  • 阅读《资治通鉴》:李陵降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大帝李陵叛汉反击匈奴,资治通鉴对李陵事件记载有何不同,资治通鉴武帝伐匈奴全文及译文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曾经担任侍中。他不仅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对待手下的士兵也非常好,所以军士们非常拥护他。汉武帝认为他有老将军李广的风范,就任命他做了骑都尉,让他带领丹阳(今江苏丹阳)和楚地的5000人马驻守在酒泉和张掖一带,从而防备匈奴的进攻。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3

  • 墨子是真正的军事家吗?墨子在军事上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对墨子的历史评价,墨子有什么著名事件,墨子简介墨子生平资料

    原来,汉代皇家图书馆把图书分为七类,称“七略”;以上十家都包含在“诸子略”中;而兵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则归入“兵书略”中。那么回头看,诸子中就没有懂军事的吗?有,恰恰便是那位提倡仁爱、反对战争的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翟)。[var1]侵删墨子是位实干家,他不满足坐而论道,更主张起而行之。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