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阅读《资治通鉴》:李陵降匈奴

阅读《资治通鉴》:李陵降匈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58 更新时间:2024/1/19 19:09:15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孙子,曾经担任侍中。他不仅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对待手下的士兵也非常好,所以军士们非常拥护他。汉武帝认为他有老将军李广的风范,就任命他做了骑都尉,让他带领丹阳(今江苏丹阳)和楚地的5000人马驻守在酒泉和张掖一带,从而防备匈奴的进攻。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3万大军攻打匈奴。这时,汉武帝下令让李陵为李广利押送辎重粮草。可是李陵不愿意做李广利的部下,就向汉武帝请命,说自己愿意带领5000步兵去攻打匈奴。汉武帝被李陵的胆魄和豪气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李陵的部队来到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的时候,正好碰见匈奴单于带领3万骑兵前来迎战。李陵见匈奴的人马多出自己好几倍,而且已经将自己的部队包围,就下令在两山之间安营扎寨,并在营寨的周围布满大车。李陵让前排的士兵手里拿着戟和盾,让后排的士兵拿着弓和箭,自己则亲自带领军士拒敌。

匈奴兵一见汉军人少,以为有大便宜可捡,就直接攻打汉军的营地。李陵见匈奴攻了过来,就带领着手下的士兵与匈奴展开了战斗。其实李陵在出战前就已经布置好了,他自己在前面与敌人进行肉搏战,后面的士兵则不停地向匈奴放箭,只见匈奴骑兵一个接一个地从马上掉了下来。这下匈奴人可乱了阵脚,慌忙向后逃窜。李陵乘胜追击,一下子就歼灭匈奴几千人。

匈奴的首领单于吓坏了,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数量那么少的汉军怎么就杀死了自己几千名勇士。为了对付李陵,单于居然又从其他地方调来5万骑兵,然后合兵一处,从左右两侧包抄汉军。李陵见匈奴的骑兵实在太多,只好边打边退,最后撤到了南方的一个山谷中。

这时的汉军损伤也很严重,很多士兵都身负箭伤,但是依然拼死作战。李陵动员全体士兵,连那些文员都参加了战斗,一口气歼灭了匈奴3000多人。之后,李陵又带着剩下的士兵从龙城旧道撤退,一直向东南方而去。单于气得哇哇乱叫,下令骑兵继续追赶。

几天后,李陵的部队退到了一个芦苇丛中。匈奴马上在上风的地方放火,想要烧死汉军。李陵识破了敌人的奸计,马上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先把自己周围的芦苇点着。匈奴见火攻没有奏效,就继续堵截汉军,结果又被汉军杀死了几千人。

这天,汉军捉到了一个匈奴俘虏。李陵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认为他们是汉朝的精兵,是汉武帝派来引诱匈奴进入边塞的诱饵,所以想要退兵。手下的大臣怕这样做会让别人耻笑,所以单于决定再进攻山谷一次,如果还不能取胜就退兵。

李陵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告诉士兵们再坚持几天就可以脱离危险了。可是,就在匈奴打算撤兵的时候,李陵的部队中却出现了一个叫管敢的“叛徒”。他因为受到都尉的欺辱,就跑去报告单于说:“李陵的部队现在是死撑,他们武器不多了,弓箭也用完了,更不会有什么援军。”

单于听后大喜,马上命令所有骑兵一起进攻,并且大喊:“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吧!”接着又派出很多骑兵截断了汉军的退路。李陵没办法,只好带领部下拼死抵抗,边打边往南面撤退。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惨烈,李陵只剩下3000多士兵了,而且50万只箭已经射没了,用于搏斗的武器也都打丢了。没办法,李陵只好丢下辎重粮草,让士兵拿车上的辐条做武器与敌人作战。

最后,由于匈奴军队的攻势太猛,李陵只好带领手下退到了一个峡谷中。这下可犯了兵家大忌,为了彻底打垮汉军,单于亲自带领骑兵堵截住汉军的退路,并让其他人在峡谷上方往下扔巨石。汉军在峡谷里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死伤惨重。

到了晚上,李陵穿着便衣走出了大营,对侍从说:“你们谁也不许跟着我,我要一人前往匈奴的营地,非要把单于活捉回来不可。”很长时间过去了,李陵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军营,对其他人说:“形势已经不可能发生改变了,如今我们已经彻底失败了,恐怕都要死在这个地方。”

手下人听到李陵这么说,也都非常伤心。李陵擦了擦眼泪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么能就这样白白送掉性命呢?我们把所有的旗子全部砍倒,然后把财宝全部埋入地下,不给匈奴人留下一点东西。”士兵们听后也都停止了哭泣,赶忙照着李陵的吩咐去做。接着,李陵又说:“如果再有几十支箭的话,我们就一定能够逃脱了。可是如今我们已经没有了武器,等到天亮的时候大家都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分头行动,说不定有谁能逃回长安,向皇上禀报一切!”

就这样,李陵发给每一位士兵一些干粮和一片冰,并和他们约定好在遮虏障(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会合。可是还没等他们出发,匈奴就开始了进攻,结果大多数人都被匈奴杀死,李陵无奈之下投降了匈奴。

当时,李陵手下有400多人逃回了长安,向汉武帝禀报了李陵投降的事情。汉武帝非常生气,并在第二年诛杀了李陵全家。就这样,李陵再也不能回到汉朝,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

更多文章

  • 墨子是真正的军事家吗?墨子在军事上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对墨子的历史评价,墨子有什么著名事件,墨子简介墨子生平资料

    原来,汉代皇家图书馆把图书分为七类,称“七略”;以上十家都包含在“诸子略”中;而兵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则归入“兵书略”中。那么回头看,诸子中就没有懂军事的吗?有,恰恰便是那位提倡仁爱、反对战争的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翟)。[var1]侵删墨子是位实干家,他不满足坐而论道,更主张起而行之。他听

  • 蜀国五虎将,他一直被人嘲为杂牌将军,但刘备背后其实最看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和张飞咱们自然不用说,刘备出生入死的好哥们儿,结义兄弟。首先关羽在早期的时候就跟随着刘备在各个地方辗转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这些战役都是出自关羽之手,以及在曹操生擒住关羽之后,关羽都对自己的大哥刘备念念不忘,无论给多少好处曹操都没能把关羽招至自己麾下

  • 「官场篇」郁郁不得志的孔子、被害死的华佗、被挖坑的唐伯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佗活了多少岁,孔子政坛失意的故事,赵云贾诩华佗

    要说孔子,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学识渊博,知书达理,一生想从政,颠沛流离到各国,但是不得各国国君重用,空有一身政治抱负,却难以伸展,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爱子、爱徒先他而去,晚年在弟子的协助下,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

  • 关羽墓被挖开,考古专家发现一物,百姓惊呼:我们错拜了1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墓发掘,关羽墓的真实历史,关羽的墓为何千百年无人敢盗

    比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司马懿这些军事领袖;还有曹操,刘备这些优秀的统治者。今天我们讲的主人公就是关羽。关羽是除了孔子之外的一个以圣为名号的人。我们之所以尊称他为“武圣人”,是因为他不仅在武力方面出类拔萃,著名的事迹就有温酒斩华雄等。还因为关羽非常讲义气,最著名的就是被曹军捕获后,因为曹操惜才,所以直

  • 一代名将成“人屠杀神”,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要坑杀40万赵国降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杰出军事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且位于四大名将之首。[var1]白起一生中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下城池七十余座,在作战中料事如神,屡能出奇制胜,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比比皆是,威名响彻六

  • 马岱杀掉魏延后,为何彻底消失了?马超临死前,曾对刘备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岱杀魏延后马岱去向,新三国马岱斩杀魏延,马岱和魏延正面对打能赢吗

    那么问题来了,马岱好歹也是马超的堂弟,西凉五马之一,怎么来到蜀汉之后没什么存在感宛如消失了一般?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形影不离,跟随马超马岱的经历史书上记载很少,甚至都没有单独的传。从只言片刻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岱一直跟随马超南征北战,马超在潼关和曹操打仗,马岱跟随,后来马超投靠张鲁,马岱继续跟随

  • 你不知道的春秋霸主,吴国到底凭什么登上历史舞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吴国历史讲解,春秋时期吴国历代国君,春秋越国和吴国是怎么来的

    吴国,历史上记载是周王朝的周王族诸侯国,相传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它位于如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其中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其国都前期位于梅里,后搬迁至吴,也就是如今的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的诸侯国之一。今天我们就讲讲吴国是如何登上这春秋的历史舞台的。[var1]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

  • 晚年的孙权,为何突然变了个人?陈寿:嫡庶不分,导致闺庭错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寿对孙权的评价,陈寿评赵云,陈寿万卷楼图片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他一生秉承父兄的遗志,招募江东贤人异士为己所用,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东吴的霸业,与同时期的曹操,刘备分庭抗礼,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秉承父兄的遗志孙权,是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的第二子,他的兄长是小霸王孙策,孩童时代的孙权才思敏捷,颇有慧根,因而被老父亲孙权寄予厚望,

  • “春秋第一影帝”郑厉公逃亡十七年后成功复国的一代枭雄(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第一影帝”郑厉公:逃亡十七年后成功复国的一代枭雄(上)君位之争——第五阶段,子亹被杀,子仪继位高渠弥的弑君事件,让两个人很兴奋,一个本国人,一个外国人。本国人是谁?自然是在栎邑等待机会的郑厉公子突。他在等着祭足回国后与高渠弥发生冲突,然而祭足回国之后风平浪静,他仿佛默认了既成事实,而高渠弥也很

  • 老艄公上联:鼻孔子,眼珠子,珠子高于孔子,秀才下联,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话说有一年,李调元要上京会试,四川人嘛,老话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路上带着书童,看着风光秀丽,郁郁葱葱的美景,心中甚是欢喜,每遇美景,总要停下来作诗一首,纪念自己到此一游的喜悦心情。[var1][var1]慢悠悠的着走,一天的傍晚,李调元跟书童就来到了一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