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可与白起匹敌的名将所向无敌,攻灭六国的王翦遇他就当缩头乌龟

可与白起匹敌的名将所向无敌,攻灭六国的王翦遇他就当缩头乌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60 更新时间:2024/2/8 4:13:59

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国名将迭出,先是老将廉颇守住了基本盘,稳定了局势,后是李牧力挽狂澜,在战国后期非常罕见的,两次在野战中正面击败了入侵的秦军,保住了赵国的疆土。李牧是赵国人,据说与秦、赵两国王族同宗,都姓赢,属于嬴姓的一个分支:李氏。李牧在两次大胜秦军之后,获得了与战神白起同样的封号“武安君”,收获了那个时代武将的最高荣誉。

[var1]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在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后,军力大增,吞并了中山国,并将北部边境推进到了草原地带,虽然拓展了疆域,却也让边界直接面对了游牧民族的威胁。赵武灵王时,赵军战力正处于巅峰状态,草原人自然不敢乱来,但赵惠文王时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就开始经常骚扰赵国,到了赵孝成王时期,匈奴人更是变本加厉,动不动就来掳掠一番,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开始担负起守卫北部边疆的重任。

上任之后,李牧展现出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宏观视角,在仔细分析了形势之后,他认为:匈奴人皆是骑兵,机动性强,难以捕捉,而赵国北部边界土地荒凉漫长,无法长期供应大军驻扎,而匈奴人可以在漫长的边界线上随时选择一个地点发起进攻,赵军如果被牵着鼻子走,难以获胜,即使偶尔获胜,也难以扩大成果,于大局无益,徒损兵力和军费。

在这种情况下,李牧并没有急着率军出征,而是搞起了热火朝天的边疆建设。李牧首先挑选强悍的边民进行军事训练,提高赵军的后备力量,同时让赵军士兵帮助边民生产,既融洽了军民关系,又增强了经济实力,扩充了军费来源。同时大力加强军备建设,特别是大规模的扩编了骑兵部队,还选调大批精干人员深入草原,进行间谍侦察,逐渐掌握了匈奴人的动向。

[var1]

李牧这一搞就是好几年,匈奴人虽然还是经常来骚扰,但由于赵军总是提前得到情报,加上赵国军民齐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匈奴人的掳掠非常有限;而面对来犯的匈奴人,李牧总是极力避战,也就没有什么损失,加上军备建设得力,军事实力还有所增长,但他也没有什么战功,与其他将领相比,总显得有点默默无闻。

时间一长,赵王认为李牧是无能怯战,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于是任命其他将领接替了李牧。新将领到任后,一反李牧之前的做法,屡次出兵与匈奴人交战,由于匈奴骑兵特有的机动性,赵军非得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损失惨重,边界的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自给自足都出现了问题。在血的事实面前,赵王认识到还是李牧的方法管用,即使不打胜仗,起码可以不用国家操心和支援。

但面对赵王的再次重用,李牧却不肯上任,直到得到赵王绝不干涉其用兵理政的方法后,才接受了任命。李牧回到雁门后,继续采取息兵养民、安心建设的举措,几年时间,又把雁门一带的生产和军备发展越来,而匈奴人也越来越轻视李牧,认为他就是胆小鬼而已。直到此时,李牧才认为决战的时机到了,精心挑选了1300辆战车、3000匹战马、50000名勇士、10000名弓弩手,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军团,并严格的进行战前训练。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牧精心选择了伏击战场,然后安排老百姓在此放牧大批牛羊,匈奴人本来就不把李牧放在眼里,加上好几年都没有什么掠获,于是倾巢而出前来抢夺。李牧见匈奴人中计,并没有着急出击,只是派出少量兵马伪装成守卫力量,与其交锋,并且很快败下阵来,匈奴人心想,李牧这个废物把赵军都变成软蛋了,放心的大举追来。

当匈奴主力进入预设战场时,李牧命令早已埋伏在此赵军士兵万箭齐发,将匈奴人射的人仰马翻,然后全线出击,一战歼敌10余万,消灭了匈奴主力。趁你病要你命,李牧不给匈奴人喘息之机,立刻挥师北上草原,追剿匈奴人的同时,又收服了许多小部落,巩固了赵国的北部边疆。雁门大捷之后十几年,匈奴人都不敢南下牧马,李牧开始声名远扬。

公元前244年,新继位的赵悼襄王自毁长城,解除了老将廉颇的职务,廉颇被迫投奔魏国。公元前236年,秦国认为赵国没有良将,于是分南北两路直取赵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无奈之下,将镇守北疆的李牧调回,让他全权指挥抗秦时宜。李牧到任后仔细分析了形势,认为南路秦军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地形利于赵军防守,因此这路人马是偏师,用来牵制赵军的,而北路秦军虽然平静无声,但由于控制了太行山,所以很可能是攻赵的主力。

[var1]

面对险情,李牧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针,先率赵军主力急行至肥下攻打在此的南路秦军,当地秦军只是负责牵制任务,认为当面的赵军肯定会利用有利地形防守,根本没想到赵军主力会突然出现并向自己发起攻击,猝不及防之下,被一击而溃。指挥北部秦军的名将王翦得知南路失败的消息后,害怕自己孤掌难鸣,被迫停止进攻。

赵王为了表彰李牧一战击败强秦,保住赵国的功劳,将那个时代武将的最高荣誉武安君封给了他(白起也是这个封号)。公元前233年,不甘心失败的秦军再次大举来犯,除了仍然是南、北对进外,秦王还亲自指挥主力前来增援。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秦军,李牧决定在秦军援军到达前解决战斗,他命令大将司马尚镇守南方,利用地形阻挡南路秦军。

李牧亲率主力急行至太行山一带,主动向驻守在此的北路秦军发动强攻,秦军根本没料到赵军竟然还敢主动前来进攻,又被李牧击败,得胜之后的李牧迅速扫荡各处关隘,控制了太行山的出入口。等到秦国援军到达时,只好向凭险而守的赵军发起强攻,结果徒损兵将,秦王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

秦王见国内诸将都不是李牧的对手(此时白起已死),就使出了看家本事,派人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诬陷李牧和司马尚拥兵自重,赵王虽然未必全信,但也担心李牧军功太盛,于是命令赵葱、颜聚代替李牧和司马尚。李牧明白自己一旦离开,赵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于是拒不受命,结果被赵王下令斩于军中。

秦国见李牧已死,于第二年再次发兵攻赵,赵军大败,主将赵葱、颜聚一死一逃,秦军会师邯郸,并且很快攻入城内,俘虏了赵王,彻底吞并了赵国。

即使在名将如云的战国时代,李牧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才能完全可以与白起相提并论,如果不是被冤杀,秦国的一统之路必然要曲折的多,甚至可能会生出变数。李牧也当之无愧的被后人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不过李牧在为人上太梗直,过于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不考虑上位者的感受,在雁门时如此,抗秦时也是如此,遇到了昏君,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改变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楚霸王项羽历史评价,项羽过了江东有翻盘的可能吗,项羽在东楚还是西楚

    项羽的“西天帝王”广为人知,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他对虞姬双亡的各种改写,以及对项羽褒奖的深情厚意。出江东渡口。一个永远被历史铭记的人,如果他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如此浓烈多彩的印记,那么他就是一个天才英雄,也是一个悲剧。比如楚熙店长就夸了好几个角色。之谜,至今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那就是如果他没有

  • 孔子的兵家素养:战必有备,谋于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告诉鲁定公: “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会盟一定要做好武力的准备,才能保障会盟是文会,否则文会就可能变成了武力征服。这和现在的国家之间的外交交锋没有区别,一场没有硝烟的谈判,背后是军事、经济实力在主导结果。谈判桌下的实力往往决定了谈判桌上的结果。在与齐国会盟过程中,

  •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商鞅:为理想鞠躬尽瘁,最后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秦国最初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国家经济很弱,虽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但是兵力仍然很弱,被敌对的魏国欺负得很惨。[var1]但是后来秦国经过十几年的变法,彻底蜕变成了一大强国,并且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而缔造出这段堪称大国崛起的浩瀚史诗的那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商鞅。商鞅入秦,得

  • 司马昭处死成济:杀了皇帝曹髦,他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成济,太子舍人,司马昭亲信,却成为杀害皇帝曹髦的替罪羊,被贾充坑死了。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铲除曹爽集团,掌握大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曹魏江山走到了尽头。曹髦,曹丕的孙子,年少有为,志向远大,以夏朝少康为偶像,立志重振魏国。少康,夏朝帝王,铲除权臣,重建王朝。司马昭之心,路

  • 世人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但很少人知道长平之战之后廉与蔺两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秦赵长平之战历史讲解,长平战役

    《将相和》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廉颇的“败北荆请罪”。它是很多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启蒙故事,传承千年而不衰。[var1]遗憾的是世人都知道“败北荆请罪”这一正面典故,但鲜有人注意到长平局之战结束之后,故事中的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结局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西周的覆

  • 从宋襄公的君子之战到中美之间的生死搏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襄公简介,宋襄公高光时刻,宋襄公为何在后世沦为笑柄

    对敌战争,与敌人讲规则,讲道理,按规矩出牌,无异于自缚手脚,自设鸡笼,让敌人笼中捉鸡!和敌人讲规则,讲道理,让人想到史上先秦左丘明《子鱼论战》中的宋襄公君子之战典故:宋、楚两国在泓水交战,楚強宋弱,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作不道德,不符合君子规则,不同意子鱼的做法。待強大的楚军渡过河列

  • 王莽追问,“刚才那骑白马的逃往何方”只见老农往远处房头一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刘秀被王莽的追兵追得很紧,仓惶逃命。他见到地里有一个老农正在田里锄地,连忙跑过来施礼说:“请恩公救命!我是汉室宗亲刘秀,正被奸人追杀 ,请问往那个方向可逃?”老农忙给他指了一条路,说,顺着这条路一直下去,前面不远就是一片树林,可以藏身。刘秀谢过老农,骑马飞奔而去。刘秀刚走一会儿,王莽的追兵就

  • 勇冠三军的千古名将-白起:军功无数未尝一败的秦国“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名将白起简介,白起军功,古代十大名将之白起

    虽说秦始皇嬴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赞颂他功绩的人说他“千古一帝,功大于过”,丑化他的人认为他“残苛暴政,不逊于民”,但是总的而言,他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世所公认的。[var1]不过,历史研究讲究客观分析,据实说话,就实而论,秦始皇功业虽然伟大,但是他的功绩其实并不归属于他个人。嬴政虽然

  • 汉武帝用阳谋进行削藩的推恩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如何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成为了皇帝头疼的难题。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是第一个起兵反叛朝廷的刘姓诸侯王。吕后的养子淮南王刘长,不遵汉法,自作法令,藏匿亡命之徒。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发动叛乱。两次叛乱的发生,对西汉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时任梁怀王太傅的贾谊,

  • 战国初期魏国称霸,为何不趁机灭了秦国?真的是因为魏王短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一年,赵国出兵,进攻小国卫国。卫国的历史很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但遗憾的是,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已经衰落了。在强大的赵国面前,卫国根本就不是对手。不过好在,作为小国的卫国,也有自己的生存办法。早在历史刚刚进入战国时期的时候,卫国就倒向了战国七雄的那个魏国,认魏国做了大哥。而在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