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威望越来越衰,天下诸侯不来朝拜上供,不听周天子的旨令,天下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各路诸侯争权夺霸,根本就没有人把周朝天子放在眼里。周王朝就是一个空架子。
这时的齐国内部一直很稳定,一百多年没发生过内战,几代君王又是明君,这就更加巩固了齐国在各诸侯国的地位,齐国甚至被称为“春秋小霸”。当时也能拉得起几个小国家和联盟了。
齐僖公在世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姜诸儿,二儿子姜纠,三儿子姜小白,大女儿宣姜,二女儿文姜。那个朝代继承王位的是嫡长子,所以三儿子姜小白即不是嫡长子又不是大儿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继承王位,可是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无常不定,齐僖公死后,王位自然而然由大儿子姜诸儿继承即齐襄公,这齐襄公也是自作孽不可活,竟然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玩起了不讲人伦的感情游戏,他俩不知怎么就对上眼了,文姜这时已是鲁国国君的王后,可是齐襄公还是不放过她,搞得齐襄公也不管国事了,后来被大臣公孙无知带兵策反把齐襄公给杀了,公孙无知自己做起了君王,后来,又有人把公孙无知也给干掉了。
[var1]
齐国那些老臣们还是拥护齐国的另外两位先王子继承王位,即姜纠和姜小白,当时他们两个都不在齐国,一个在莒国,一个去了鲁国。当他俩得知消息后,都各自快马加鞭返回齐国争夺王位,老二姜纠在火速回程的路上,为了阻止老三姜小白,便派自己麾下的得力干将管仲在半路上截杀姜小白,在截杀过程中,姜小白被管仲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一箭射死了姜小白,便赶快回去复命。姜纠在得知管仲射杀了姜小白,便慢了回程的路。
姜小白的确吃了管仲一箭,不过没有致命要害,箭正好射在了头盔上,因此躲过了一劫,最后姜小白先到了齐国,继承了王位,就是后来的春秋霸主齐桓公。
[var1]
齐桓公上位之后,他要杀管仲报一箭之仇,大臣鲍叔牙劝谏齐桓公不要杀管仲,管仲不是普通之辈,是一国难求的栋梁之材,齐桓公相信了鲍叔牙,请来管仲和他彻夜长谈,觉得管仲真是旷世奇才,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于是封他为大夫,后又封他为相国。
齐桓公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仗,征服其他国家,可是管仲坚决阻止,他觉得现在的齐国不应该发动战争,而是要实行国内改革,打出一面“尊王攘夷”的大旗, 周朝当时虽然手里没有实权,但是空壳还在,管仲要齐桓公以忠心护主的旗帜来保护周朝、和各国同化联盟。在国内“内修德政”, 利用天子的名号来以德服人,同时垄断经济,一是垄断了天下市场的盐和铁,当时的盐和铁可是老百姓的生计,现在把它全部收为国有,二是垄断货币,把货币划为国有,田地凭多少税收,多种多收税,少种少收税。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治国方针,齐国当时强大的无国可敌,齐桓公应燕国的求助,带兵攻打山戎,这一仗就把山戎打趴下了,齐桓公扶起了燕国,还把打仗得来的大面积土地都赠予燕国,使燕国成为了桥头堡,谁也不敢欺负他们了。
齐桓公救燕得胜,班师回朝,燕王送齐桓公送至齐国境内五十里外,齐桓公就把齐国这五十里土地赠送燕国。齐桓公救燕之后,转身又去救卫国攻打狄人,保住了卫国,齐桓公又帮助徐国攻打楚国,阻止了楚国进攻徐国。
这时,周天子去世,齐桓公又带着大家拥立新天子继位,如此一来,连周朝的天子都是由齐桓公拥立,齐国的声势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庞大。齐国首当其冲成为一世霸主。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