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主要领土在山西,为什么却将国都迁至山西以外的邯郸?

赵国主要领土在山西,为什么却将国都迁至山西以外的邯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73 更新时间:2024/2/4 12:28:27

[var1]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由于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以及为了安置殷商遗民,为此开始实行分封制,将商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地,建立邶国,以继续管理殷商余民,此举使殷民大悦,暂时接受了新建立起来的周朝。而邯郸邑此时被划于邶国,属于武庚的封地。

不过周武王也担心武庚还未心悦诚服,为了防止叛乱,以及加强对殷商遗民的控制和统治,于是便在殷都朝歌附近又分封了三个诸侯国,并派遣自己的兄弟去管理。为此封三弟管叔于朝歌以东建立卫国(管国)、五弟蔡叔于朝歌西南建立鄘国(蔡国)、八弟霍叔于朝歌以北建立北邶国(霍国),让他们共同监视武庚和朝歌殷商遗民,称之为“三监”。

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史记》

后来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兄弟几人不满老四周公旦摄政,于是便挟持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但叛乱不久后就被老四周公旦率军东征平定,兄弟三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或是贬为庶民,商王之子武庚也因兵败被杀。原来的邶、鄘、卫三监之国被取消,三国封地和朝歌附近的土地都被划归康叔封(周武王九弟)建立的卫国所属,其中就包括原属于武庚封地的邯郸邑。

[var1]

“懿公即位九年(公元前660年),翟伐卫,杀懿公。”“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河西之地)之间,号曰赤翟、白翟。”《史记》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卫国由于内部腐烂,内乱不止,包括邯郸邑在内大片土地被黄河中上游逐渐强势起来的戎狄所占据,一度统治了该地40余年。之后直到晋国逐渐强盛,称霸中原,击败戎狄后,邯郸邑才重归中原诸侯,并入晋国的版图,并逐渐发展成为晋国的重镇要地。

此时晋国赵氏大宗居住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中牟一带,根据《吕氏春秋》记载,晋国赵氏第七任宗主首领赵襄子就曾担任过中牟令。而《韩非子》中便记载晋平公曾经说过:“中牟,晋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为此对中牟和邯郸的县令人选很慎重,可以说中牟和邯郸两邑对于晋国的重要程度可以排进前五。

而这两处重要城邑都被赵氏把持,邯郸邑在赵襄子的父亲赵简子时就成为赵氏的私邑,并委派赵氏小宗,旁支族人赵午担任了邯郸大夫,也是邯郸历史上最早有史料记载的地方官。不过相比起赵氏大宗控制的中牟邑也能看出,中牟在当时的重要程度还在邯郸之上。

[var1]

那么赵氏正式成为诸侯不久后,为何放弃更为安全的故都中牟,迁都至靠近魏国边境的邯郸呢?

关键原因是赵国想要参与中原争霸,而邯郸地处中原,又是战略要地,可以说是赵国迁都图谋中原的不二之选。于是经过发展改革逐渐强盛的起来赵国将都城迁至中原战略要地邯郸,标志着赵国也要在中原大地上分一杯属于自己的“肉羹”!

其次赵国将都城从中牟迁出也是迫不得已,是被同为三晋之一的魏国压迫所导致。当时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进行变法改革的诸侯,强盛起来的魏国便开始向外扩张,并抑制赵国。自魏文侯攻打齐国,占领一部分齐地与殷商故都朝歌及附近土地相连后,魏国便在赵都中牟附近不远处拥有了一大块土地,极大地威胁着中牟的安全。

最后则是魏文侯联合三晋一致对外,实际上是以魏国为中心,笼络韩国。三晋获得的好处大多落入魏国手中,其次是韩国,而赵国付出很大代价后,最终得到的好处却是最少的,相当于赵国给魏国打了几十年的长工。总是占不到好处的赵国自然会对魏国产生不满,故而在逐渐强盛后不想再受魏国压制,也要参与中原争霸。

[var1]

不过在迁都邯郸之前,赵国还有几次迁都的经历,先后迁都至晋阳(今山西太原)与邢地(称信都,为赵都陪都,位于现今河北邢台),期间还从晋阳重新迁回了中牟。在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即位元年才正式迁都至邯郸邑,之后邯郸作为赵都长达150余年,直到被秦国攻克灭亡为止。

晋阳,晋国赵氏(赵国)的最后退路

晋阳是古代著名的北方大城邑,最早史料记载出现于公元前497年。在晋国赵氏第六任宗主赵简子时修建与扩建,位于现今太原与晋中一带。

在赵简子废掉太子赵伯鲁,改立庶子赵毋恤的第三年时,曾让小宗分支时任邯郸大夫的赵武将卫国进贡的五百户人口从邯郸安置到晋阳。可见赵简子对晋阳还是很看重的,是想将此地作为赵氏的后盾。

赵午本应遵从赵氏大宗宗主的命令,但他返回邯郸处理时却遭到了家臣们的反对,于是便没有照办此事。结果闻讯后的赵简子大怒,以为赵午一支要反叛赵氏,因为赵午与中行氏和范氏的关系很好,是中行氏的外甥,当即便以赵氏大宗宗主之命传唤赵午至晋阳,不久后将其处死。

[var1]

“简子谓邯郸大夫午曰:“归我卫士五百家,吾将置之晋阳。”午许诺,归而其父兄不听,倍言。赵鞅捕午,囚之晋阳,遂杀午。赵稷邯郸反。荀寅、范吉射与午善,伐赵鞅,鞅奔晋阳。”《史记》

此举导致赵午之子赵稷在邯郸发动叛乱,随后中行氏和范氏也参与了进来,帮助赵稷讨伐赵简子。赵简子不敌,只好仓皇撤回赵氏的大后方晋阳。面对墙高城坚的晋阳城,邯郸赵氏分支和范氏与中行氏始终无法攻下。之后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各自率军攻打范氏、中行氏,才解除了晋阳之围。

赵简子也凭借坚固的晋阳城保住了赵氏大宗,并且在临终前给儿子赵毋恤留下遗言:“他日若是有难,就退守晋阳”。结果在赵毋恤在位时就发生了晋阳大战,由于智伯瑶仅剩的四大卿大夫家族献万户封邑,而赵毋恤拒绝献地,导致智伯瑶胁韩、魏两家攻打赵氏,赵氏不敌,再次退守晋阳。

凭借地利之险,赵氏在晋阳城坚守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赵毋恤暗中联合韩、魏两家反水,共同攻灭了智氏,随后三家瓜分了晋国。两次保住赵氏的晋阳也成为赵国都城,也是赵国最为坚强的后盾和最后退路。

[var1]

“献侯少即位,治中牟。”《史记》

赵襄子(赵毋恤)临终前,并没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而是还位给兄长赵伯鲁一系,最终传位于赵伯鲁之孙赵浣,是为赵献子(后被其子赵烈侯追封为赵献侯)。赵献侯即位后(公元前423年),便又将都城迁回了军事重镇、战略要地中牟。

赵国重新迁回中牟的目的是为了逐鹿中原,虽然此时赵、韩、魏三家还没有正式成为诸侯,但晋国已经名存实亡,因此三家都开始为各国今后的发展做准备。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一带)可以向东与齐国,以及相邻的魏国争取战略基础,为赵国以后攻灭中山国,进取河北平原做准备。

虽然中牟在赵国正式成为诸侯后的建都时间不长,但却是赵国正处于国力上升的阶段,也是赵国逐渐增强,反抗抵制魏国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为之后迁都邯郸打下了坚实基础。

[var1]

邯郸地处中原,为战略要地,是赵国参与中原争霸的首选

赵国迁都邯郸是在赵敬侯赵章即位初年完成的,同年赵国还发生了一起叛乱,发动叛乱的人还是赵敬侯的堂兄弟赵朝。原因是赵章的父亲赵烈侯去世时他还太小,群臣便拥立其父之弟赵武即位,等赵武侯去世后,赵章也长大了,群臣就拥立原太子赵章即位,这下叔父赵武候之子赵朝不干了,于是开始作乱。

“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赵始都邯郸。”《史记》

赵朝失败后,就投奔了魏国。魏武侯见此,便想帮助赵朝回国即位,从而操纵赵国朝政,为此出兵帮助赵朝攻打邯郸,结果失败而回。同年赵敬侯便将都城从中牟迁到了同为战略要地的邯郸,那么赵国为什么迁都邯郸呢?

其实赵国早就想将都城迁到更适合参与中原争霸的邯郸,只不过由于魏国实力强大,赵国之前还没有与魏国决裂的勇气。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改革后,便开始了扩张战争,攻灭中山,击败秦、齐、楚等诸侯,打下了大片疆土,实力大大增强的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

[var1]

而且魏文侯还将赵国和齐国一直争夺漳水南岸土地直接划入魏国,此举不仅让赵国多年辛苦付出化为泡影,还牵制了赵国南进中原的战略构想。因为漳水南岸附近便是赵都中牟,魏文侯却在南岸最突出的地方前面设立了邺县(首任邺令为西门豹),在赵都中牟的侧后方,使中牟更加孤立突出。

魏文侯设立的邺县不仅抑制了赵都中牟,同时又抵在了同为战略要地邯郸的正前方,可谓是一箭双雕,直接封锁了赵国的南进中原的去路。但面对实力强大的魏国,国力没有得到大幅增强的赵国只能忍气吞声,即便魏文侯借着三晋联合发展为由巧取豪夺,削弱赵国,并拒绝其参与插手中原事务,赵敬侯之前的几任君主也只能将不满压制在心中。

当然赵国也在积极发展增强实力,在赵敬侯父亲赵烈侯在位时,他为了使赵国壮大变强,便重用公仲连为相,以及牛畜、荀欣、徐越大臣进行变法改革,为此赵国国力开始逐渐上升。

经历赵烈侯和赵武侯两代发展后,赵国羽翼渐丰,赵敬侯即位后便不再容忍魏国的压制,而中牟靠近魏国邺县,十分危险,已经不再适合做赵国的都城,于是赵敬侯将都城迁到中牟侧后方的战略要地邯郸,决定走出魏国的阴影,标志着赵国也要参与中原争霸,同时也能为北向战略打下基础。

[var1]

至此,邯郸成为赵国最后一个国都,存在了158年,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军攻克邯郸,灭亡赵国。

结语:

赵敬侯迁都邯郸同年,由于魏武侯帮助赵敬侯的堂兄弟赵朝攻打赵都邯郸,而这次事件成为魏、赵关系破裂的起点,也预示着三晋联盟走到了尽头。随后赵国进攻齐国,卫国,进一步巩固了邯郸的地位,又与秦、齐、楚等诸侯不断夹攻魏国,最终在魏惠王时期推翻了魏国的霸主地位。之后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逐渐发展成为北方的超级强国,实力位居山东六国之首,开始与秦国争霸。

晋阳虽有山河地利之险,但却远离中原中心,成就不了赵国的雄心壮志。而邯郸虽紧邻魏国,没有晋阳那么安全,却可让赵国参与中原争霸。比如秦国从雍城向东迁都至咸阳也是为了成就霸业。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吕布一生仅斩杀两个菜鸟!为何被誉为三国第一?这项纪录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布容貌3d复原图,赵子龙大战吕布,吕布个人资料

    都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可纵观演义,吕布在单挑中斩杀的也只有方悦、穆顺,相较于其他猛将的战绩,要逊色不少,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赵云挑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黄忠斩杀下夏侯渊等。那么问题来了,吕布何德何能霸占天下第一的宝座?这就得按武力标准来看,斩将记录只是一方面,重点是吕布是各方围攻

  • 韩信长啥样?跑马的汉子,威武雄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信长啥样,韩信长什么样子呀,韩信是怎么成为一代名将

    韩信能成为战神,对他帮助最大的人,是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个特别著名的典故。说韩信跟着刘邦到了汉中之后,刘邦对韩信带搭不惜理的,韩信觉得没前途,就当了逃兵。韩信这一走,萧何着急了,也忘了告诉刘邦一声,拍马就去追。萧何追韩信去了,别人也不知道他干啥去啊,一看萧何骑马走了,立刻有人向刘邦打小报告,陛下

  • 五虎上将武艺超群,枭雄曹操最想得到的又是谁?你绝对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蜀汉的五虎上将,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他们的武力,那都是仅次于吕布的存在,张飞曾多次战平吕布,是演义中让吕布唯一忌惮的狠人,而马超不仅在潼关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在民间更是有金吕布银马超的说法,可见人们对马超的喜爱。这里出现个问题,既然五虎上将如此勇猛,一向爱惜人才的曹操最想得到的又是谁?

  • 春秋首霸齐桓公任用贤臣—尊王攘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威望越来越衰,天下诸侯不来朝拜上供,不听周天子的旨令,天下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各路诸侯争权夺霸,根本就没有人把周朝天子放在眼里。周王朝就是一个空架子。这时的齐国内部一直很稳定,一百多年没发生过内战,几代君王又是明君,这就更加巩固了齐国在各诸侯国的地位,齐国甚至被称为“春秋小霸”。当

  • 一场堪比温酒斩华雄的绵竹之战,赵云与马超两大虎将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祸从口出的马超】 作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无论是形象气质还是实力,他在羌人的眼中就是一位天神,勇武的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曹军第一勇将许褚也占不到上风,这位被称为与吕布相提并论的人物,又在葭萌关与猛张飞大战一场,马超的威望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当他投到了刘备帐下之时,这位与马腾衣带诏结盟的刘备,对

  • 范蠡辅助勾践打败了吴国,庆功宴当晚,他留下赏赐的钱财不辞而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勾践灭吴后范蠡的下场,和范蠡一起辅佐勾践的是谁,范蠡对勾践评价

    将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晋文公充饥的介之推,最后被大火烧死在山上;帮助夫差成就大业的伍子胥,却因他轻信谗言而被赐自尽;曾率齐兵击退晋、燕入侵之军的司马穰苴,却因齐景公忌惮能力将其辞退之后,抑郁而终。一个好的君主,必定擅长用人,身为贤臣,却大多无法得到一个善终的结局。可偏偏,有人逆流而上,“事了拂衣去,深

  • 诸葛亮为什么要多次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诸葛亮北伐详细路线图,诸葛亮几次北伐中原

    在刘备离世以后,诸葛亮组织主持了多次起兵北伐,但最后的结果却一直不怎么理想,屡败屡战。但诸葛亮明知道自己北伐不会成功还一次次去尝试,使得蜀国国力不断被消耗,而他自己也是心力交瘁而死。在后世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的北伐决定是他这辈子做的最为错误的决定,那么作为顶级谋士的诸葛亮为什么会一直北伐那?这真的是一

  • 赵国简史:东方六国最后的守护神,它不衰亡,秦国不敢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都知道,赵国和秦国是战国中后期的“死对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赵国和秦国王族竟然是同一个祖先,他们都是商朝人蜚廉的后代,并且,他们都是“嬴姓赵氏”。而且,赵国与魏国、韩国一样,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的,并与魏国、韩国合称为“三晋”。在赵国前期,赵国采取了与魏国、韩国结成“三晋联盟”的措施,并发动了

  • 名声不显的曹参,为什么在论功时排到了韩信前面高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手下的第一大将是谁相信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韩信,的确韩信是初汉三杰之一更是初汉三雄之首。可是你知道吗?在刘邦论功排名之时韩信只排在了二十一位,而武将排名最高之人则是排名第二的曹参。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他既不是三雄之一,也不是樊哙、周勃等知名将领,他凭什么排第二那?下面就让我带你仔细了解

  • 刘邦最为推崇的张良为什么封功时只排到了六十二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初汉三杰是汉初刘邦手下最著名的三个臣子,刘邦曾经给予了他们极高的评价,他们三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三人是刘邦夺得天下的关键。可是你知道吗在刘邦称帝论功排名的时候,初汉三杰只有萧何排在了第一位,韩信只排到了二十一位,而张良更是排在了六十二位,要知道刘邦对张良可是格外的推崇,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