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三国蔫坏派的代表:韩馥

汉末三国蔫坏派的代表:韩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68 更新时间:2024/1/11 7:28:34

[var1]

上将道哥

一、出身大族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韩馥的出身相当不凡,他出自颍川四大家族的舞阳韩氏。

颍川是豫州八郡之一,地处中原腹地,人文荟萃,文化鼎盛,两汉魏晋时期,这里人才辈出,影响至远,其中最著名的是颍川四大家族。

[var1]

荀彧

颍川四大家族指的是:颍阴荀氏、许县陈氏、长社钟氏、舞阳韩氏。荀氏的代表人物有荀淑、荀彧、荀攸,陈氏的代表人物有陈寔、陈群、陈泰,钟氏的代表人物有钟皓、钟繇、钟会,韩氏的代表人物有韩韶、韩融、韩馥。

韩韶是桓帝时人,曾入征司徒府,继任嬴县长,在任颇具政声。其子韩融在献帝时为大鸿胪,曾奉命与执金吾胡母班等出使关东。而韩氏最知名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韩馥。

二、举任冀州

韩馥是袁氏门生,曾任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台仅次于御史大夫的长官,外督诸州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有纠察百官的巨大权利。

[var1]

韩馥

董卓进京后,为收揽人心,大封清流中人,韩馥于此时被任为冀州牧。袁绍逃离京城后,跑到渤海为太守,实际上是韩馥的手下。

冀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北联幽燕,南接中原,下辖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地广物丰,为群州之首。韩馥司牧冀州,为一生最高光时刻。

三、讨董心机

关东诸侯欲讨伐董卓,袁绍因为汝南袁氏的缘故,被推为盟主。作为上司的韩馥,这时动起了小心思。

[var1]

董卓

他觉得袁绍作为下属,居然声望比自己要高,这还了得?于是,他派人在袁绍府门前盯梢,以此限制袁绍的行动。

东郡太守桥瑁假作诏书,号召群雄共赴国难。诏书到达冀州,韩馥接书后,犹豫不决,于是召集群下商协是助董还是助袁。冀州从事刘惠当庭予以痛斥:“举兵讨贼是为国家,说什么助董还是助袁?这有什么可商量的?”说得韩馥面有愧色,于是不情不愿地出兵表示支持袁绍。

关东联军成立后,韩馥留邺城,为前方提供军粮。他怕袁绍进一步坐大,于是时不时克扣一下军粮,动摇一下军心。

[var1]

江湖盟主袁绍

后联军各怀鬼胎,不了了之。韩馥一看袁绍当不成盟主了,心里那叫一高兴。

四、谋立刘虞

联军失败后,袁绍和韩馥又动起了拥立刘虞的念头。

刘虞是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曾任博平令、甘陵相、幽州刺史、幽州牧、宗正、大司马,为官颇有政声,而且贤名远著。贤到哪种程度呢?据说他任博平令时,邻县发生蝗灾,蝗虫飞到博平边境,就绕过而去。别笑,史书真就是这样记的,可信度有多高就由诸位自己判断了。

[var1]

刘大善人

刘虞主理幽州,对边境胡人持怀柔政策,也受到胡人欢迎。总之吧,刘虞的名声、政声在宗室里都称得上翘楚。

当时袁绍和韩馥就打主意,抛开董卓主理的朝廷,另立刘虞分庭抗礼。

韩馥当时上蹿下跳,先是写信给袁术,说刘协不是灵帝亲子,如今立刘虞恰逢其时。而且制造舆论说,汉长沙定王刘发五世后有光武帝刘秀,今恭王刘彊后五世恰好是刘虞,说明刘幽州也当为帝。还说,四星会于箕尾,谶语说,神人将在燕分,也说明刘虞当称尊。又说,济阴人王定拾得一枚玉印,上面写着“虞为天子”。更说,人们曾见两日出于代郡,说明刘虞当代为帝……

[var1]

袁绍还想拉曹操下水

袁绍也找曹操商量此事,曹操断然予以拒绝。他再找袁术商议,袁术当时正想自立为尊,便也假托公义予以否决。

于是袁绍和韩馥找到乐浪太守张岐,到达幽州,把欲立刘虞为帝的想法说了。刘虞一听,厉声呵止,坚决予以拒绝,甚至说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宁可跑到匈奴流浪,袁绍、韩馥这才罢休。

在这件事上,袁绍是真动了孬点子,想另立中央。而韩馥,实际上就是在起哄。

接下来,袁绍蛇吞象的好戏开始上演了。

五、被让冀州

袁绍忽悠刘虞不成,变换目标,开始把枪口对准韩馥。

[var1]

公孙瓒

当时袁绍是这样玩的:他先写信给公孙瓒,说我们南北夹击冀州,取冀州后平分。然后让荀谌、辛评、郭图、高干轮番给韩馥上眼药水:“使君,公孙瓒要来取冀州了,你知道么?”

韩馥一听,搞小动作我行,干仗我不行啊,就急忙问老乡颍阴荀氏的荀谌:“这该咋办?”

荀谌倒也不客气,老乡坑老乡,坑得泪汪汪:“使君您自己看,声望、智谋、仁厚、武勇甚至外貌都不如袁太守。这样吧,你把冀州让给袁公子,让他们两强互杠。这样袁太守对您感恩戴德,公孙瓒也搞不到你头上,岂不美哉?”

[var1]

郭图

经荀谌这三绕两绕,加上辛评、郭图等人在一旁连哄带吓,韩馥没主意了,真就谁劝也不听,把冀州给让了!

这样,袁绍仅凭一张破嘴,就把冀州给忽悠到手。附带着,韩馥手下的沮授田丰这样的牛人也归了袁绍。

六、忧惧自裁

袁绍得冀州后,任韩馥为奋武将军,但只是个空壳,既无兵也无权。

不但如此,人走茶凉。当年韩馥手下的朱汉,不受重用。如今归了袁绍,就巴结新主,派兵包围韩馥府邸,韩馥吓得跑到楼上。朱汉抓住韩馥儿子,把他两条腿都打断了。

袁绍这时又出来装好人,抓捕朱汉并将其处死。不过韩馥吓得够呛,死活不在冀州呆了,要求离去。袁绍也同意,于是韩馥又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张邈是汉末三国时有名的大侠,就收留了他。

[var1]

三国小孟尝张邈

但韩馥在张邈处,还是邻人疑斧,觉得袁绍不会放过自己。有一次,袁绍派人见张邈,二人一阵耳语。韩馥恰好看到了,就怀疑袁绍这是要秋后算账,找张邈害自己。

他越想越不对味,干脆走到厕所,用裁书刀自杀了事。

可怜,可悲,可叹!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名资深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八百诸侯国”名单,诸侯国列国主要信息(齐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西周:居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成周洛邑(河南省洛阳市)及周边广大地区。姬姓王国。爵位,天子。前771年,被申国、犬戎所灭。2.东周:居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周围较小地区。姬姓王国。爵位,天子。前256年,被秦国所灭。3.鲁国:居今山东省的鲁中、鲁南,国都奄(今山东曲阜)。周武王封弟弟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

  • 灭六国兼天下!号称战国最强战力的秦锐士,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真正的秦国四大猛将,战国风云秦灭六国,战国时期秦灭六国排名

    编辑丨古书奇谭前言提到中国古代最强“特种兵”,非战国时期秦国的秦锐士莫属,这是一支经过严格选拔且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从秦锐士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昭示着其他六国的结局。最终秦国靠着这样一个“战争机器”,一举灭掉六国统一天下。那么战国最强战力的秦锐士到底有多么可怕?[var1]战功赫赫的秦锐士秦惠文王时

  • 羌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商朝抓到羌人都要处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羌族的历史究竟有多远?这一点,史书上倒是没有明确的记载。当然,其中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这个民族,在历史上过于渺小从而不值得被记载,而是实在是历史太过久远,已经远远超出了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年份。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资料文物中可以得出,羌族最早出现在大名鼎鼎的商朝“甲骨文”中,并且十分频繁,那就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

  • 吴国国君拜访周王室,为何会将战火引向东南?间接导致吴越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死后为何张辽这么恨吴国,邓州吴国战,吴国灭亡时有多惨烈

    [var1]这位客人,来自于东南地区,是东南地区吴国的君主,名叫姬寿梦。在之前几百年的历史上,吴国这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太过偏僻,所以和中原诸侯国很少来往。而且,吴国的国君,也从来都没有来朝见过周天子。即便是当年西周时期,周王室鼎盛的时候,吴国都没来过。这倒也不能怨人家吴国的历代先祖,实在是在当时那

  • 大禹治水的大禹竟然是入赘的,夫从妇居,第一任上门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禹治水大禹是哪里人,大禹治水成功后他去哪了,大禹当年治水过程

    尧下令让鲧负责治水的事情可他花了九年时间,不仅没有把洪水治好,反而更严重了,这一下尧有些生气了,于是下令把人杀了。把老子杀了以后,有人就推荐了他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的父亲死前交代道“一定要把水治好,这样族人才能过好日子…”有尧的命令和父亲的临终遗言,因此禹一直忙着治水,到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后来禹想到

  • 斗垮六国的霸气秦王,为什么对楚国低头反复示好·老烟枪读史记·17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秦国为什么只扫了六国,楚汉争霸秦国,西楚霸王怎么灭秦国

    [var1]秦昭襄王亲政之初面对的列国局势是:西北义渠大势已去,但并未完全灭亡;东方赵魏韩三晋一体,尤其以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实力最盛;南方的楚国大大削弱,并且深受越国牵制;齐国与燕国矛盾深化,大战不可避免。[var1]此时,山东列国强国此起彼伏,秦国虽吞并巴蜀,觊觎天下,但远没有并吞天下的实力。削弱

  • 封神中,纣王只是个凡人,为何却敢让神仙称臣?究竟谁给他的底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纣王十大猛将排名,妲己水池迷惑纣王,闻太师回朝怒骂纣王

    云中子是仙界公认的福德之仙,其修为已经达到了大罗金仙境界,按理说,对于如此修为的仙人,纣王应该以礼相待,待若上宾才对,然而,在初见云中子时,纣王却因为云中子没向他行跪拜礼,所以对云中子的态度也是十分傲慢。之后,在得知云中子是专为除妖而来时,纣王便向云中子投去了橄榄枝,也就是欲让云中子对他称臣,封神原

  • 历史上的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是因为楚国败了还是对楚失望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尽,屈原投江故事简单概括,屈原投江是哪条江

    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丹阳栀归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人,闵姓 屈氏 名平 字原,后世也称他为屈平或屈子。他是春秋初期楚武王雄通之子屈霞的后代。回顾屈原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变法失败。罢官左徒。在周慎靖王四年即公元前317年,23岁的屈原,怀揣着生命的梦想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 历史上荆轲刺秦王,荆轲一个奇怪姿势,引起后世议论和衣着的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朱玉林[var1]提起荆轲,大家都知道他是刺客。但是,刺秦王失败后的一个奇怪姿势,引起了后世的议论和衣着上的改进。说到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事件,还要从公元前246年说起。那年,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即害病而亡,年仅十三岁的赢政即位为秦王。相邻国的燕国太子丹被迫送往秦国做人质。他为替燕国报仇,偷偷化装逃回

  • 诸葛亮为什么数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呢?难道仅仅是魏国太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点就是国力上的差距,被逼无奈,在当时蜀汉与曹魏,不管是军事经济人员,都是差距明显,而这些原因也是决定了蜀汉想,从平稳的发展中摧毁曹魏基本无望,而且蜀汉还是三方最弱的一方,统领的人口仅有90多万,而曹魏的人口则多达400万左右,在军队方面蜀汉全部人马也就十万出头,而曹魏仅仅在作战一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