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一跃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朱元璋的成功不仅仅依靠他自己。他一路走来,身边的很多兄弟大臣给了他许多帮助。
但正是这样一群有功之臣,却最终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上。而这一切,其实早就被刘伯温看透了。
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准备的一场宴会说起。
君王宴请群臣本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尤其是朱元璋的大臣们,还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在这些人的心中,总是觉得,虽然朱元璋现在成了皇帝,但是他能当皇帝不正是因为兄弟们的舍命相助吗?朱元璋是不能够拿他们怎么办的,甚至还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才可以。
按理说,皇帝宴请开国功臣,饭菜必然要选择上等食材。可是众人看着摆在自己面前最为低贱的食物,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高兴。
尽管没人去说,但朱元璋明显地感觉到了。他说:大家不要着急,下面还有好东西。
朱元璋的这句话,让所有的开国功臣都放下心来。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食物,可都是曾经自己做梦都想吃到的一顿饱餐。
但今时可不同往日了,这些食物早已和他们的身份不相匹配。一开始,所有人都没有动筷子,直到朱元璋所说的好东西摆在众人面前时,大家才陆陆续续地吃了起来。
而看着这一切的朱元璋是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刘伯温察觉到了皇帝的表情变化。他看着自己桌前分两批次上来的佳肴,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他心想,看来皇上这是要不留活口啊。因为第二批次上来的所谓的好东西,其实就是兔肉、狗头和燕窝。有句话说,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刘伯温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两波菜品,他明白,朱元璋这是不满意这些开国功臣现在过着奢靡的生活。让他们由奢入俭,倒不如直接了结了他们的性命。
看出了皇帝的真实意图,刘伯温在这场宴席上只吃了第一波上来的粗茶淡饭。
没过几日,便传出在那天宴请过后,在场的沉迷于大鱼大肉的开国功臣一一被皇帝处死。而幸免于难的几位功臣,他们之后的生活也逐渐的由奢入俭。不在同之前的一般奢靡或是蛮不讲理,自以为是。
刘伯温此人极善于观察别人心思。朱元璋宴请群臣,而饭菜却是一些最为普通、清汤寡水的粗茶淡饭,而第二波又安排了兔肉、狗头与燕窝这些过度奢靡的大鱼大肉。前后的反差,不能让人觉得朱元璋这位皇帝的行为是有蹊跷的。
看着周围这些开国功臣们大快朵颐的模样,刘伯温便从朱元璋那里看到了来自君王的无法忍耐。他便知道,朱元璋的这次宴请就是一场鸿门宴。于是,他选择早早离开。
其实,朱元璋众多的开拓功臣的奢靡并非一日,只是朱元璋在很多次暗示之后,这些人仍然是我行我素,甚至是变本加厉。所以才有了这次宴请功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