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上联是说西楚霸王项羽灭秦兵,下联是说越王勾践灭吴国。我们先姑且不谈上联项羽的事,单是说说下联越王勾践灭吴国。之前我也讲了勾践灭吴,但是我唯独没有讲孔子在这里起到了一点点的作用。为什么说吴国被灭,孔子却有责任呢?
[var1]
孔子
那还要从曾经的一件事情说起,那就是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战事。
在齐国有这么一个大夫,他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实力以及地位,就开始以发动战争来消耗其他内部家族的势力来达到自己在国内稳定的地位。如果自己用这种手段削弱其他家族的势力之后,那自己离一把手的位置那可是不远了。
这个鲁国与齐国是邻居,打仗也成了首选对象。【鲁国心里想,此时此刻我招谁惹谁了。】正碰巧,孔子是鲁国的。一听说齐国要攻打鲁国,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齐国就强,鲁国弱小,还要欺负。其次这件事本来就是齐国的内讧,可鲁国躺着就无缘无故被波及到。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孔子心里想,这可不行,得用点法子吧。孔老夫子弟子多多,可他偏偏选的弟子是子贡,让子贡当了一把“纵横家”。前去游说齐国等国家。
[var1]
子贡
这里提到一嘴,为什么孔子会选子贡前去化解鲁国危机。因为在司马迁史记中提到过子贡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善辩。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利口巧辩。
这种游说,全靠一张嘴,所以孔子他必须能挑出自己众多弟子之中,能够善于用语言来改变对方想法的人,其次,这也是表现了孔子对子贡的重视。
于是子贡“领旨”前去游说,上演一出“偷天换日”
演讲这一出好戏,取得圆满成功。听了子贡的话,胜读十年书啊。齐国也是放弃了攻打鲁国的念头,转战于攻打吴国。而吴国,子贡也去了,子贡告诉吴王要竭尽全力迎接齐国这猛烈的进攻,迎来的结果就是吴国胜利了,齐国战败了。这吴国可能是明白一鼓作气的含义,于是就兵鼓齐上阵,去攻打晋国。但是晋国呢,子贡也是去了,早早的就已经等候吴国的到来。不用想,吴国肯定败了。此时此刻,含恨已久的越国开始对吴国实行报复性打击。虚脱的吴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整个的局都是由子贡算计的,子贡把这个局操握的是信手捏来,恰到好处。唯独惨的,就是吴国。原本是鲁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瞬间被移花接木式的转移了。们也不得不佩服子贡这种外交能力,似乎已经做到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这种场面,只用一张嘴没有花半分钱就改变了战事的形式。
司马迁也在最后总结了这次子贡干预所带来的影响。
十年之中,使五国各有变
确实,变化之大,仅一人之力。最后让鲁国得以幸免,让齐国发生了混乱。让吴国灭了国家,让晋国和越国富强称霸了。
[var1]
春秋时期地图
该说不说,确实是有点不讲武德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外交的能力实在是令我们佩服。
好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关注,评论或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