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战国七杰,为何只有地处大西北的秦统一了华夏?

春秋五霸、战国七杰,为何只有地处大西北的秦统一了华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99 更新时间:2024/1/20 8:55:29

从东周开始,周平王被废黜之后,周王室的权利就开始衰落,失去了能有效控制诸侯的能力。

春秋时期的争霸,给了各国变强的机,当然这也是秦国的机会。

[var1]

秦国的地理优势就是秦国位于遥远的西北,远离中原。虽然被诸侯疏远,当作蛮夷对待,但也正是因为地处偏僻,为秦国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比如战国时期的韩国,虽然地处中原,但是被强国包围,阻碍了它的发展空间,所以韩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诸侯国,也成为了第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相对其他诸侯国的君主来说,秦国的君主可以说都是明君了。虽然自秦穆公建立秦国霸权之后,秦国便逐渐开始进入了持续衰弱的阶段,但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吞并六国,完成一统大业,秦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一直没有昏君。从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武王、孝文王、庄襄王一直在为秦国积累做着不遗余力的奋斗,也因此秦国也逐步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这得了天时,地利以及人和,再加上君民和睦,导致秦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一直处于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秦穆公称霸西戎,稳固后方,使秦国、晋国、楚国、齐国并称春秋四大强国。后来战国时期,秦献公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变法,为他儿子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华夏做了坚实的基础。

[var1]

自秦穆公以来,秦国首创了客卿制度。其中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公孙鞅、公孙衍、张仪、魏冉、范雎、蒙骜、吕不韦、尉缭、李斯等人都是秦国吸纳的外来人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外来人才,才使得秦国不断强大起来。

虽然客卿制度并非秦国所独有,同为战国七杰的其他诸侯国也同样吸纳了外来人才。但这些诸侯国并不能和秦国一样重视和信任他国人才。导致客卿制度,不能再其他几家诸侯真正的利用起来,也导致他们吸引的人才,没有真正的用到地方,甚至导致一些人才,最终流入了秦国,就好比张仪。

当然除了客卿制度 ,秦国还认真落实了军功制度,提拔重用平民人才。正因如此,杀神白起才有了机会出现在了秦国的历史舞台上。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可谓历历在目。

[var1]

自从秦献公即位之后,几乎所有的明主雄主都开始逐渐踏上了秦国的历史舞台。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改革。秦文王不断开疆拓土,霸权打败巴蜀,让秦国成为战国七杰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也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为秦王的君主。秦昭宣王即位后,继续推行秦朝霸权,任命白起为大将,先后打败了齐、楚两大强国。又通过长平之战,坑杀赵国60万降军,让七杰之一的赵国元气大伤,为秦国在统一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对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也就是只剩时间问题了。

虽然秦武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都很短。但他们对秦国的贡献之大远非其他在位诸侯国的君主可比。

在秦始皇即位之后,当时的秦国已然成为了战国七国之中最强大的诸侯国,六国虽然没有灭亡,但已经几乎沦为秦国的附属,他们都需要仰视秦国的鼻息。齐楚二强已无大勇;赵国也因长平之战元气大伤;韩国和魏国也都已经献媚秦国,剩下的燕国也只比韩国稍稍强大一点,但也需听从秦国。

[var1]

秦国虽然地处遥远的西部,却凭借着强大的势力,吞并了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而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天下,是因为在秦孝公时期的变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富强,同时造就了一支可以灭六国的无敌大军.一支强大的铁军。同时,商鞅还在农业、商业等其他行业,以刑罚来逼迫,以赏赐类驱来使百姓,只要去打仗或是耕田或是利于国家发展的,导致秦国在这段时间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秦国也迅速富强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秦国不仅成为战国后期最繁荣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还创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强大铁军,最终秦始焕以强大的力量统一了中国.

[var1]

秦国最终能够统一天下,主要有五个原因:周王室的没落给了秦国机会;秦国地处遥远的西北,具有良好的发展亲历;秦主英明,发奋图强,为后世打下坚实的基础;秦国重视外来人才,客卿制度确立了秦国人才制度;商鞅变法改革,为秦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提供必不可少的铁军以及农业经济。

更多文章

  • 《汉武大帝》讲解1:匈奴猖獗,汉武帝的御车去往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揭开2000多年前汉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看看汉武帝是如何把达汗王朝带到巅峰的。公元前87年,垂死的汉朝皇帝刘彻在临死前召见了中央令的司马迁。要问为何召见,那要从众所周知的史记说起。汉武帝刘彻:做事果断,很有谋略,敢爱敢恨,能诗善赋,视江山大于一切。他一上任便开始广招贤士,重用董仲舒、东方朔等谋士。

  • 屡战屡败的燕国建议它何以仍名列战国七雄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列国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屡战屡败的燕国就是这样,燕国虽然不是好战之国,却能够名列战国七雄,荣享八百二十二年国祚,这里面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立世之道。[var1]从历史上看,从古到今,每遇战争,各割据势力为争夺对己方有利的战争条件而首当其冲地进行攻伐,这势必成为地形险要兵家必争之地。夺得如此之地,在冷兵器

  • 《三国志》中只有华佗,为何没有医圣张仲景?医圣难道是假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佗和张仲景谁成就大,华佗和张仲景见过面吗,华佗和张仲景是一个朝代的吗

    说起东汉末年的名医,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华佗,毕竟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可有不少戏份,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也有着专门的记载。而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名气就比较小了,不但《三国演义》中张仲景并未出场,就连《三国志》中都没有对于张仲景的任何记载。因此有人提出了疑问,张仲景真的存在吗?如果他真的

  • 有实力却最终未能完成统一的战国四雄,各有各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38年,刚满20岁的秦王嬴政,终于消灭了吕不韦集团,平定了嫪毐叛乱,彻底掌控住了国内的局势,正式开始亲政。大权在握,嬴政的雄心壮志也开始显露出来。放在他面前的,是对统一六国的强烈渴望,对成为“千古一帝”的迫切追求。于是,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嬴政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

  • 鸿门宴之后,项羽的三个骚操作,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见识到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气就不打一处来,秦二世骄奢淫逸,搜刮天下,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是为了报家仇国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项羽也的确是一个大英雄。不过他后来的三个骚操作却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第一件事情就是项羽烧了阿房宫,大火烧了接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靠什么为相数十年却没有灾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国有个人叫冯谖,这个人家里很贫穷过活不下去了,因此找到孟尝君,说要当孟尝君的一位食客.孟尝君打量着身前这个人,问他有什么擅长的?冯谖说没有,问他有什么才能?他也说没有,身边管事的人都瞧不起眼前这个人,然而孟尝君还是把他留了下来,但是只给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过了许久,这个人坐不住了,靠着

  • 汉朝历代帝王(西汉)历史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历代帝王一览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汉朝,汉朝的历代帝王关系表

    到了两汉时期,东到朝鲜,南到越南,西到葱岭,北到蒙古,连罗马帝国都会派使者来朝。本期让我们一口气了解汉朝,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国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共有29位皇帝,建国到灭国共有405年。史学上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夹着王莽篡汉的小故事。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朝虽然与

  • 长平之战是如何发生的?从平原君分析赵国败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秦、赵因争夺上党引发的战争,从韩割上党至秦国获胜消耗的时间长达三年,但是长平之战仅五个月就结束了。这场战役以赵国惨败告终,秦国斩杀降兵百姓多达四十五万。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决战之役,也是秦统一六国进程中的关键战役,赵国的失败极大加速了秦国一统的步伐。司马迁评说平原君“利令智昏”导致长平之战

  • 难怪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没打过胜仗,你看他面对张郃时,说了句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有种说法是: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再没打过胜仗。此话虽有失偏颇——征伐南中之战(七擒孟获)是不是胜仗?但若细想却也算是事实。恐怕这句强调的是,对曹魏之战,至于南中的孟获,实在不值一提。哪怕《三国演义》中,再渲染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多神乎其神,也难掩诸葛亮是从一个败仗,走向另一个败仗的窘迫现实。比如都说

  • 刘秀河北历险记:危机四伏、九死一生,却总有贵人相助,逢凶化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新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这样的民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这句谶言再次准确的揭示了未来:天下坐不坐的稳,要看赤眉军;天下得不得的到,关键在河北!遗憾的是,更始皇帝刘玄在这两点上都做错了。刘玄对主动示好的赤眉军摆出了一副胜利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引起了赤眉军的极大反感,最后与玄汉政权决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