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实力却最终未能完成统一的战国四雄,各有各的无奈

有实力却最终未能完成统一的战国四雄,各有各的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25 更新时间:2024/1/23 13:51:21

公元前238年,刚满20岁的秦王

嬴政

,终于消灭了

吕不韦

集团,平定了

嫪毐

叛乱,彻底掌控住了国内的局势,正式开始亲政。

大权在握,嬴政的雄心壮志也开始显露出来。

放在他面前的,是对统一六国的强烈渴望,对成为“千古一帝”的迫切追求。

于是,在

李斯

尉缭

等人的协助下,嬴政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掉齐国结束,嬴政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终于扫除六国,统一天下。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也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大秦帝国。

而“秦王嬴政”, 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功盖三皇五帝”的“始皇帝”。

就此,中国进入了封建统一王朝的时代。

不过,世人皆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战国时期,另外有着其他四位君主,也曾有着绝佳的机会,完成这番雄壮的事业。

那么,这四人究竟都是谁?他们又为何纷纷失败了呢?

[var1]

战国七雄

最先称王的魏惠王

在春秋时期,以一己之力将国家带到诸国之顶的君主被尊为“霸主”。

这便是“春秋五霸”的由来。

而到了战国时期,能力出众,颇具实力,傲视群雄的君主,则被誉称为“王”。

而魏惠王,就是第一个在战国时期被各国诸侯共尊为“王”的人。

魏惠王名叫“魏罃(yīng)”,是“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第三代国君。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在魏罃登基的时候,魏国正处于实力最巅峰的时候。

当时的魏国,占有了“三晋”当中最大的土地和资源,同时也是其中的“最强者”。

更被公认为是晋国的继承人。

而经过魏文侯的治理和魏武侯的南征北战,魏国的实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除了南方的楚国和东方的齐国之外,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与其抗衡。

而相比于这两个国家,魏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楚国位于南方蛮夷之地,虽然面积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大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尚未被开发的荒地。

这让他们的生存条件很差,周围还遍布着蠢蠢欲动的外族部落。

无论是从国防巩固,还是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来看,楚国都面临着极大的阻碍。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不被华夏各国所承认。

而齐国虽然位于渤海之滨,物产丰富。

但是却远离中原腹地,难以插手其他国家的战略事务。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而魏国则位于华夏中心地区,临近周王室,不论是发展还是外交,亦或是对外征战,都具有先发优势。

所以,在那个时候,大部分人才都会选择魏国作为栖息之地,争相前来投奔。

襄陵之战后,齐国眼看无法对魏国形成威胁,只好承认魏惠王的地位。

而赵、宋、卫等国,也是极为畏惧魏国的实力,纷纷效仿春秋将魏惠王尊为“霸主”。

利用这股势头,魏惠王迫使赵国在漳水之上结盟,又强迫泗上宋、鲁等十二诸侯国来朝。

自己则被与齐威王在徐州“相王”。

这让魏惠王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第一个“王”。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重用人才,潜心发展国家实力,那么魏国就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霸主。

可没想到魏惠王称王之后,开始利令智昏,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他接连放走

商鞅

孙膑

,又轻信心胸狭窄的

庞涓

结果这导致魏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先后被击败。

刹那间,魏国军事实力大幅下滑。

而趁魏国虚弱之际,秦国和楚国又先后发动突袭。

最终,在魏惠王发出“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的哀叹声中,魏国也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黄帝之后的第一雄主”——赵武灵王

第二位有过统一六国机会的,是同样出身于“三晋”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出生于公元前340年,是赵国的第六位君主。

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与魏惠王所面对的大好局面不同的是,赵武灵王在登基的时候,所要面临的,是国家的内忧外患。

由于赵国的位置靠近北方,所以经常受到中山国威胁和游牧民族骑兵骚扰。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当时赵武灵王继位时只有15岁,所以也要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内部危机.

然而,年少的赵武灵王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压垮。

从他上任之后,便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政务上,信任国内的贤臣博闻之师三人和左右司过三人,并且重用富有才干的前朝重臣肥义

这让他成功渡过了初登王位的不安定阶段。

到了20岁开始全面掌管政权之后,他又从军事方面下手,观察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势来提倡“胡服骑射”。

[var1]

赵武灵王雕塑

这个政策将步兵和车兵改编为便于机动作战的骑兵,推动了赵军作战方式的变化。

在完成内部改革之后,赵国果然实力大增。

先后击败北方诸戎,成功灭掉中山国,吞并了西北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筑“赵长城”于阴山下,赵国国势为之一振。

这番功绩,也让赵武灵王被梁超称为:自黄帝以后的“中国第一雄主”。

当时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国家都处于下滑阶段。

如果赵国按照这样的节奏发展下去,那超过秦国,成为天下霸主继而一同六国并非毫无可能。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可赵武灵王却过度痴迷于军事,而对其他地方逐渐产生疏忽。

甚至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把王位让给儿子

赵何

,自称为“主父”

这让他失去了对权力控制。

没过几年,赵国的国力发展出现了极度不平衡,内部又产生了叛乱。

最终,年仅45岁的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而赵国也从此步入其余五国的后尘,开始走向下坡路。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大破五国的秦昭襄王

在《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被贾谊认为是“奋六世之余烈”。

而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一定是“六世”里面最为重要的那一个。

秦国的崛起源于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

而到了秦昭襄王嬴稷上位的时候,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人的发展,秦国的综合实力已经纵身一跃成为了七国之首。

与自己的父亲和祖父相比,秦昭襄王也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明主。

[var1]

秦昭襄王剧照

他没有辜负先辈所建立的王业,重用魏冉、白起、司马错、范睢等人,大肆发展政治和军事。

秦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又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他诸国感受到了秦国所带来的威胁,于是采取合纵策略,联合五国进行伐秦。

结果却被秦国名将白起一举击溃。

从此,六国再也无法阻挡秦国的扩张和兼并。

后来,秦国又在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当中接连取得大胜。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甚至还一举攻克了东周国都洛邑,俘虏了周赧王,将九鼎迁于咸阳,从此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

如此看来,秦昭襄王几乎完全具备了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实力。

可是正所谓“功高震主”,手底下的贤臣太多对君主也不是一件好事。

晚年的秦昭襄王开始变得多疑起来。

他先后罢免

魏冉

、赐死

白起

这导致秦国再次陷入到了内乱当中,也让其他国家得以重获生机。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四面树敌的齐湣王

齐国是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国家。

而在“田氏代齐”之后,国家经过几番改革,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齐湣王田地是田齐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

与魏惠王、秦昭襄王一样,齐湣王上位的时候,也继承了父辈留下来的极为强盛的国家。

而他也具备一代雄主所拥有的抱负。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在刚刚登基不久,齐湣王就利用齐国强大的军事能力,四处发动对外战争。

结果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齐国就先后大败楚国、吞并宋国、侵入三晋领土。

刹那间,齐国的威势陡然剧增,也让齐湣王得以与当时刚刚起势的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

而战争的接连胜利,也让齐湣王的野心愈发膨胀,甚至还想要吞并周王朝政权,彻底成为天下雄主。

这个宏大的目标也让他变得操之过急,发动战争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最终四面树敌的齐国被其余诸国所反感。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合起来,以名将

乐毅

为总指挥,大举进攻齐国。

恰逢这个时候,齐国内部又因为连年的战事而搞得民不聊生,爆发了内乱。

在这内忧外患的局势下,齐国接连被攻破70余城,差一点走上亡国之路。

而齐湣王也在出逃莒城的时候,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与他的雄心大略一起,化为了冢中枯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鸿门宴之后,项羽的三个骚操作,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见识到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气就不打一处来,秦二世骄奢淫逸,搜刮天下,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是为了报家仇国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项羽也的确是一个大英雄。不过他后来的三个骚操作却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第一件事情就是项羽烧了阿房宫,大火烧了接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靠什么为相数十年却没有灾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国有个人叫冯谖,这个人家里很贫穷过活不下去了,因此找到孟尝君,说要当孟尝君的一位食客.孟尝君打量着身前这个人,问他有什么擅长的?冯谖说没有,问他有什么才能?他也说没有,身边管事的人都瞧不起眼前这个人,然而孟尝君还是把他留了下来,但是只给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过了许久,这个人坐不住了,靠着

  • 汉朝历代帝王(西汉)历史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历代帝王一览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汉朝,汉朝的历代帝王关系表

    到了两汉时期,东到朝鲜,南到越南,西到葱岭,北到蒙古,连罗马帝国都会派使者来朝。本期让我们一口气了解汉朝,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国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共有29位皇帝,建国到灭国共有405年。史学上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夹着王莽篡汉的小故事。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朝虽然与

  • 长平之战是如何发生的?从平原君分析赵国败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秦、赵因争夺上党引发的战争,从韩割上党至秦国获胜消耗的时间长达三年,但是长平之战仅五个月就结束了。这场战役以赵国惨败告终,秦国斩杀降兵百姓多达四十五万。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决战之役,也是秦统一六国进程中的关键战役,赵国的失败极大加速了秦国一统的步伐。司马迁评说平原君“利令智昏”导致长平之战

  • 难怪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没打过胜仗,你看他面对张郃时,说了句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有种说法是: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再没打过胜仗。此话虽有失偏颇——征伐南中之战(七擒孟获)是不是胜仗?但若细想却也算是事实。恐怕这句强调的是,对曹魏之战,至于南中的孟获,实在不值一提。哪怕《三国演义》中,再渲染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多神乎其神,也难掩诸葛亮是从一个败仗,走向另一个败仗的窘迫现实。比如都说

  • 刘秀河北历险记:危机四伏、九死一生,却总有贵人相助,逢凶化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新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这样的民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这句谶言再次准确的揭示了未来:天下坐不坐的稳,要看赤眉军;天下得不得的到,关键在河北!遗憾的是,更始皇帝刘玄在这两点上都做错了。刘玄对主动示好的赤眉军摆出了一副胜利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引起了赤眉军的极大反感,最后与玄汉政权决裂,使

  • 秦国与楚国大战,三普为什么会战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和楚国的大战,楚国怎么败给秦国,秦国与楚国发生的所有战争

    楚国有很多人反对楚怀王的决定,认为楚国打不过秦国,所以只能贸然出兵,自取其辱。历史上由于晋魏的存在,秦楚关系一直很好。然而,在楚怀王时代,晋国已经灭亡,而魏国还活着。秦楚只维持表面友谊,地缘政治矛盾一触即发。因此,楚怀王决定追随潮流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楚国要真正威胁到秦国,还需要一点运气。秦国最

  • 诸葛亮的八卦阵为何如此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八卦阵被谁所破,诸葛亮奇门八卦阵视频,诸葛亮八卦阵怎么摆

    八卦阵真的存在吗?难道它真的有神秘力量吗吗?从科学上来讲,八卦阵究竟使用了什么原理呢?据《易经》所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窑,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诸葛亮从中受到启发,从九宫八卦(又名奇门遁甲)推演出八卦阵,并应用于战争中大发特效。在历史上,奇门遁甲可是一门奇门绝

  • 春秋战国故事:“大义灭亲”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40个典故,大义灭亲的故事,古代大义灭亲要受罚吗

    [var1]图片来自于网络当时卫国君主卫庄公有三个儿子,老大是太子卫完,老幺是公子州吁。卫完虽然是太子,但并不太受卫庄公的喜爱,反倒是公子州吁深受卫庄公的溺爱。州吁仗着受卫庄公的宠爱,在卫国内肆意横行,做事傲娇,而且私养甲士。卫国大夫石碏觉得长期以往必然会酿成大祸,就向卫庄公进言:既然卫庄公如此宠溺

  • 深剖蜀汉何以失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前言赤壁之战后,刘备乘胜追击,先后攻占荆州和益州,为建立蜀汉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使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也是他戎马生涯的巅峰。而后来接踵而至的失荆州、关羽丧命,则成为了他一生霸业中的转折与衰落点。失荆州给蜀汉的事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第一,赤壁之战及其之后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