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中期,燕国几乎占领齐国全境,为何最后还是没能吞并齐国?

战国中期,燕国几乎占领齐国全境,为何最后还是没能吞并齐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4/2/7 10:12:19

[var1]

第三,最重要的是,其他国家不可能允许燕国直接吞并齐国。到了战争后期,其他国家不光撤走了主力军队,而且还在暗中给燕国拖后腿,各种下绊子。

在这种条件下,燕国要是还能吞并齐国,那才是一个奇迹呢!

想要更好的了解当时燕国和齐国的处境,我们不妨来简单复盘一下,那场齐国被围殴的战争,到底都是怎么进行的。

战国中期,齐国和秦国国力最强。而且,两国一东一西,同时中原腹地扩张,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战国后期的合纵,确实是各国联合阻击秦国的计划。但是在战国中期,合纵各国除了要阻击秦国之外,其实还要阻击齐国。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公元前288年,在秦国的邀请下,秦国和齐国的国君,正式舍弃号,开始称帝。秦国自称西帝,齐国自称东帝。当时秦国之所以要做这种事情,主要是就是想让齐国替自己分担一部分压力。

但没想到的是,在这不久之后,齐国就主动放弃了这个称号,然后以此为理由,联合其他国家,一起进攻秦国。在齐国的大力支持下,当时攻秦联军声势极为浩大,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接下来,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双方交战期间,齐国却突然从背后下手,派出另外一支精锐,直接灭了宋国。

[var1]

消灭宋国这件事,瞬间引起了所有诸侯国的不满。宋国在战国时期,已经是一个二流小国了,但是整体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之前宋国因为犯了众怒,被齐、楚、魏三大强国围殴,已经到了灭国的边缘。

但是如今,齐国却主动跳出来,自己摘取了全部的胜利果实。而对于楚国和魏国来说,这不光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努力,全都成了泡影,更意味着齐国占领宋国之后,可以轻松进攻他们各自的领土核心。

所以,在这之后,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秦国战场,瞬间就冷静下来了。

而接下来,秦国则是因势利导,迅速派人联合韩赵魏三国,北方的燕国也从中调停。不久之后,这五大强国直接组成了联军,由燕国名将乐毅居中统领,转而进攻齐国。

[var1]

至于楚国,则是考虑战争平衡的问题,暂时没参战。但同时,楚国那边也在集结重兵,随时准备插手这场战争。

因为当时的齐国,刚刚和秦国打了一场,又和宋国打了一场,自身国力损耗严重。所以接下来,当齐国同时面对五国联军的时候,自然就开始处于弱势了。在这种状态下,齐国主帅触子,本来想以济水为防线,和五国联军进行对耗。

然而,当时的齐国高层,考虑到国内补给不足,自己又是本土作战,所以强令前线齐军主动出击,不得固守。结果,齐国军队出动之后,很快就被五国联军击溃。再之后,整个齐国就开始了大溃败。

[var1]

在五国联军的迅速横推下,很快,大半个齐国就彻底沦陷。此时的齐国高层,只能寄希望于还没参战的楚国,希望楚国能够出兵救援齐国。但没想到的是,楚国出兵之后,却并没有直接帮齐国打仗,而是向齐国索要了淮北地区。因为齐国国君齐湣王不给,楚国这边还直接杀了他。

到了这一步,整个齐国,基本上已经被六国给瓜分了。偌大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大城,依然还在坚守。

如果这个时候,六国铁了心要瓜分齐国,齐国绝对是必亡无疑,这一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但问题就在于,在如处置齐国的问题上,六国存在很大的争议。

[var1]

首先是燕国。作为此次伐齐行动的发起国,燕国肯定是最想彻底消灭齐国的。因为在以往的历史上,燕国和齐国常年开战,而且基本上是被齐国压着打。所以,燕国和齐国之间,早就成了世仇。

而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燕国如果想要扩张,最好的方向,也就是齐国这边。燕国再往北,就是草原和东北地区。以当时的生产能力来说,燕国还不足以开发这两块地方。而向西扩张,则会遇到强大的赵国。就算燕国能打赢赵国,事后还会遇上更强的秦国,得不偿失。

[var1]

唯有齐国,拿下齐国之后,燕国可以得到一块更稳固的地盘,领土面积大大提升,可以一跃成为最强的国家。

同样,和齐国接壤的魏国、楚国等国家,也都想要瓜分齐国。但同时,他们在如何瓜分齐国这个问题上,却存在很大的分歧。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他们自己独吞了整个齐国。但问题是,一旦有国家敢独吞齐国,势必会引起众怒。

之前齐国只是吞并了一个宋国,就已经被所有强国围攻。如果此时有一个国家,独吞了齐国,那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和齐国接壤较小的赵国,以及完全没有接壤范围的秦国,可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接壤范围较小,或者没有接壤空间。所以,就算齐国倒下,对他们也没多大好处,反倒是会让他们的对手,来一波史诗级的提升。

[var1]

尤其是对于秦国来说,一旦齐国被瓜分,楚国、魏国等几个国家,国力一定会大幅提升。要是那个局面出现的话,秦国以后再想东出,再想打垮他们,就真的是难如登天了。

所以,从秦国的角度出发,秦国希望齐国衰落,但却不希望齐国就此垮掉。

正是因为各国之间的利益不同。所以,就在齐国被攻占了大片领土之后,各国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动向。

[var1]

几大强国之中,楚国拿下了淮北地区之后,暂时按兵不动,颇有一点落袋为安的感觉。对于楚国来说,只要占领了淮北,这次战争就算是有了保底的收获。就算无法瓜分齐国,楚国得到的好处也够大的了。

而秦国这边,在这之后,则是迅速撤回了全部军队。然后,又过了几个月之后,秦国马上掉过头去打魏国,这就使得魏国也不得不撤回主力,和秦国去对抗。同时,秦国还和赵国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过程当中,向赵国索要和氏璧。

完璧归赵的故事,其实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var1]

因为秦国的这些动作,导致魏国和赵国,都不得不撤回了主力军队。至于韩国,国力本就不强,之前本来也没派出多少军队去进攻齐国,如今秦国来犯,韩国自然也得调回主力军队防备秦国。

如此一来,秦国反戈一击,韩赵魏三国都撤回了主力,楚国在淮北按兵不动。唯一还能留下主力军队的,自然就只有燕国了。

此时的燕国大军,完全由那位名将乐毅控制。单凭乐毅的能力,如果想要对齐国仅剩下的那两座城,发起致命一击,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打赢战争。但问题是,一旦那两座城也被燕国占领,就意味着齐国彻底亡国了。而接下来,燕国也将作为一个吃独食的国家,被其他所有国家针对。

[var1]

燕国的国力,本来就不强,根本没有吃独食的能力。尤其是在刚刚占领齐国,齐国内部反抗激烈,燕国自身国力又损耗严重的时候。一旦燕国被其他国家针对,基本上就要面对亡国之祸了。

所以,占领齐国大部分地区的乐毅,之后并没有继续进攻,反倒是开始就地驻扎,并且积极和当地的齐国贵族搞好关系,宣传燕国的各种政策,争取人心。

不管是从战略还是战术的角度来说,乐毅这一招,都非常高明。因为这样一来,燕国既能避免被其他国家针对,自身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完成对齐国的渗透和融合。

当然,除了这一招之外,燕国其实还有另一招可以用,那就是直接从燕国征调百姓,大规模进行移民,利用人数优势对齐国进行同化,以达到彻底占领的目的。

这一招在战国时期,秦国用的比较多。之前秦国占领巴蜀和义渠,都是用的这一招。先通过战争,大量消灭敌国的人口,然后再大量移民,用人口优势融合对方,最后达到吞并的目的。但这一招对于燕国来说,其实并不太好用,因为齐国体量太大,如果单论人口数量,燕国估计还没有齐国多!

[var1]

而且,大规模的移民,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要是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反倒是这种单纯的驻军状态,最为明智。从名义上来说,燕国占领的这块地盘,其实并不是燕国占领的,而是五国联军占领的。而且,这些被占领的地方,实际上也没有被其他国家吞并,只是暂时属于交战区而已。

在这种状态下,其他国家就算想找燕国的病,也找不出来。因为燕国本身驻军,其实是在替其他国家驻军,是在帮其他国家出力。再加上其他几个国家,利益分配不均,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联手来为难燕国。

所以,只要这个状态拖得时间长了,燕国就能在潜移默化的状态当中,完成对齐国的消化。这种时间越长,燕国得到的好处就越大。如果能拖二十年,那整个齐国,就都是燕国的了。

[var1]

然而可惜的是,这种状态仅仅持续了五年之后,就出现了变化。首先,燕国那边,老国王燕昭王去世,新即位的燕国国君,不信任乐毅,害怕乐毅占领燕国之后,直接自行独立。同时,其他几大强国,也逐渐开始重视燕国的这种策略,所以开始从背后给燕国施压。

最关键的是,被占领的齐国,也开始反击了。经过之前燕国的驻军之后,齐国的底层百姓,或许开始接受燕国。但是那些齐国高层贵族,却反倒开始警醒,私下开始纷纷串联,打算联合起来反抗燕国。

[var1]

之前面对五国联军,齐国或许打不赢。但是如果只针对燕国一家,那就截然不同了。以齐国的国力来说,只要反抗,绝对够燕国喝一壶的。

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那位新燕王,因为猜疑的原因,又直接临阵换帅,换掉了乐毅。而那位被换过来的骑劫,上任之后又急于求成,直接进攻齐国剩下的那两座大城。

如此一来,所有矛盾,都被引爆了。其他几大强国,因为害怕燕国独吞齐国,开始同时给燕国施压拖后腿。同时,齐国高层贵族,也趁势开始反击。

所以,在这之后,没过多久,齐国复国派就大获全胜,直接把所有驻扎在齐国的燕国军队,都给赶走了。至于韩赵魏楚这几大强国,虽然想趁着这个机会,瓜分齐国。但是奈何在这几年当中,秦国一直在不断给他们施压,直接从正面战场上,拖住了他们的主力,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最终,已经接近亡国的齐国,还是彻底赶走了燕国军队,顺利复国了。除了淮北地区,以及之前齐国独吞的宋国之外,其他大部分齐国土地,都被齐国重新拿了回来。但同时,这场战争,也导致齐国国力暴跌。自此之后,齐国人在对外战争上,就有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愿意参与对外战争了。

[var1]

所以,当时的燕国,虽然看似是占领了齐国的大部分领土,但实际上,隐患确实也比较多。如果能多给乐毅十年时间,乐毅说不定真的能彻底消化齐国。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时间而已。

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白帝城托孤,其实是“一箭三雕”的阴谋,刘备最对不起的就是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赵云说的话,白帝城托孤,白帝城托孤全文及译文

    刘备最对不住的人当属赵云。赵云自公元200年追随刘备至公元229年病逝。这近三十年的时间,对刘家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劳苦功高,官职和地位却很低,这对赵云来说太不公平。 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也,蜀汉五虎将之一。忠心耿耿,战功卓著,追随刘备近三十载。舍生忘死,两次救后主刘禅于危难之中。 刘备却在

  • 不为人知的史实:赵括也曾完胜对手,其军事理论超强且诡计多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实力有多强,白起战后对赵括的评价,赵括真的是无能的将军吗

    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损失四十多万人,令大家熟悉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但赵括不为人知的一面,也确实令人吃惊:他曾用巧计打赢过战国时期最难打的攻坚战,用极少的损失攻陷齐国坚固的城池——麦丘。麦丘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理论之精深、思路之巧妙,令其父赵奢也比之不及。赵国围攻麦丘公元前280年,赵惠文王决心拿下齐

  • 伴君如伴虎,探究张良的劝谏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劝谏的故事,谋士张良的性格,古人劝谏的方式

    古代向君王献计献策和进谏劝谏都非常重要,两者都是向君主提议,但仍存在差别。献计、出谋划策一般是对敌而言,即是对外,只要所献计谋合情合理,有可用之处,君主就有几率采纳,谋士来说风险较小。而向君主进言则是对内了,即是所谓“克己”,相比“制敌”,“克己”更难,风险也更大,历史上因劝谏遭受横祸的臣子不计其数

  • 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赢政,没有吕不韦秦朝历史可能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和秦始皇的真实历史,秦始皇是怎么对待吕不韦的,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吕不韦的

    赵姬原名是什么,己无从考证,只知道她是赵国人,因为长的绝色美貌,被大商人吕不韦纳为小妾!吕不韦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精明的商人。他的精明并不完全在投资赚钱的买卖上,他的目光更远大更有见识。他知道再有钱的商人,社会地位也是很低的,在当时人们通常称吕不韦这类商人为贱商,可见吕不韦是绝不满足做一个大商人!他得

  •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劝刘备处死刘封?只因刘封坏了诸葛亮的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封不救关羽,刘封和关羽有什么矛盾,刘封穿越到麦城救关羽

    可为什么诸葛亮三言两语一说,刘备立马就动了杀心呢?这件事,一方面是刘备出于蜀汉政局的稳定性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刘封坏了诸葛亮的大事。刘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话说刘备虽然娶了三个老婆,却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而刘备本人已经年过40,这实在是令人感到焦虑。正好在刘备投靠刘表后,驻扎在新野时,长沙

  • 秦王嬴政华夏祖龙,历史贡献被严重低估,后人需要有气魄才能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华夏祖龙的历史贡献被严重低估,这个世上没有仙,他把仙才能做的事,都做了一遍。怎么评价人才算合理?按照近现代的西方模式评价咱们的古人,算咱们不学无术羞辱老祖宗。纯东方的方式是咱们没格局。东方多一点西方的也用用。一句话,真正伟大的功绩,怎么说都算差点意思,当我们的血脉觉醒,精神共鸣以后才能走进古人的精神

  • 被吕后强迫娶外甥女的汉惠帝刘盈最后吓疯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中的汉惠帝刘盈(创作不易,不足之处欢迎提出宝贵建议以便修改)刘盈,汉惠帝,生于公元前211年,病逝于公元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他是汉朝开国皇帝高祖刘邦的儿子。汉高祖在位时被立为太子,他生性懦弱,刘邦曾想把他的太子位给废除掉,改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因遭到张良等大臣的反对作罢,汉惠四年

  • 楚国明明比吴国强大,但为什么吴国只有三万人就差点灭了楚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楚庄王利用骄兵之计,击退了以庸国为首的来犯之敌,同样,楚庄王也因此在楚国的声望一高再高,一改颓势,从此开启了春秋的争霸之路。[var1]1、楚吴两国积怨由来已久在楚国强大之后,晋国也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坐看楚国强盛做大。于是便开始联合楚国的邻国吴国打压楚国。当时吴国的势力并不强大,但一人的出现打

  • 作恶多端的董卓最后被点了天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一生作恶无数,一辈子除了私欲就是野心,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玩弄权术,糟蹋百姓,做过的惨绝人寰的事情更是数不过来。其中最招人唾骂的无非就是掘坟挖墓,鞭尸虐尸了。西汉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的陵墓就被董卓掘开了。其实说起盗墓,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注明的曹操曾经盗墓以充军饷,但董卓做的属实有点过分,用

  • 春秋五霸、战国七杰,为何只有地处大西北的秦统一了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的区别,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谁最厉害

    从东周开始,周平王被废黜之后,周王室的权利就开始衰落,失去了能有效控制诸侯的能力。春秋时期的争霸,给了各国变强的机,当然这也是秦国的机会。[var1]秦国的地理优势就是秦国位于遥远的西北,远离中原。虽然被诸侯疏远,当作蛮夷对待,但也正是因为地处偏僻,为秦国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比如战国时期的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