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明明比吴国强大,但为什么吴国只有三万人就差点灭了楚国呢?

楚国明明比吴国强大,但为什么吴国只有三万人就差点灭了楚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18 更新时间:2024/1/18 19:46:37

然后,楚庄王利用骄兵之计,击退了以庸国为首的来犯之敌,同样,楚庄王也因此在楚国的声望一高再高,一改颓势,从此开了春秋的争霸之路。

[var1]

1、楚吴两国积怨由来已久

在楚国强大之后,晋国也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坐看楚国强盛做大。于是便开始联合楚国的邻国吴国打压楚国。当时吴国的势力并不强大,但一人的出现打破了局面。这个人杀死了他的叔叔,成为了吴国的君王。在他的领导下,吴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此人就是吴王阖闾。

楚国与吴国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那么“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为何又要与小小的吴国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楚吴之间祖上就遗留着极大的恩怨纷争。

[var1]

正如前面提到的晋国曾经联合吴国限制楚国的发展一样,楚国也曾联合齐国和越国限制吴国的发展。久而久之,吴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2、楚国地理位置偏远,远离中原

再一个就是楚国对周王室的态度。周朝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王朝,分封制度是以礼制为基础的。其中吴楚两国的发展史天差地别,因此两者对周王室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当时周朝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中原国家的文明和制度更为先进。南方的楚国远离中原,交通不便,楚国始祖起源于南夷,久而久之,其他诸侯国自然视之为蛮夷。

[var1]

春秋时期,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就是爵位等级不同的一种爵位顺序。当时晋、齐王的爵位都是侯爵,仅次于公爵,为中原其他诸侯国所承认。

与上述两国相比,楚国国君的封号只是子爵,自然会被其他诸侯国鄙视。不仅如此,楚国曾经也为周王室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尽管如此,楚国君王也依旧不断努力地融入中原文化。其实,楚国也很重视礼仪,会定期祭祀周天子。楚国的始祖熊绎一直对周王室十分尊崇。

[var1]

直到熊绎去世,熊通即位。有一次,熊通替周天子平息了战乱,然后向周天子要了一枚印章,没想到周天子直接拒绝了。也就是这一次开始,被拒绝的熊桐,失去了原本对周天子的尊崇。

公元前704年,熊通摆脱周天子的统治,自立为楚武王。从此,楚国再也没有了来自周天子的约束。

当然,吴国的建立得到了周武王的支持,殷商灭亡后,武王为了报答吴太伯的恩情,册封了吴太伯的三世孙为侯,封国为吴国。由此可见,吴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自然不能与楚国相提并论。楚国不尊崇周天子,但吴国却十分尊崇周天子,两国反目也就顺理成章了。

3、江淮两地对楚吴非常重要

第三个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也就是争夺地盘。为了追随中原的先进文明,南方的楚国人民积极开拓地盘。为此,楚国不断地向周边国家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楚国所面对,如果想要实现出兵北方的愿望。在地理上,晋国首当其冲,然而,楚国虽然逐渐富强,但晋国却是在黄河流域长期发展历史悠久的强国。双方也曾不断地爆发过局部战争,然而在数次交锋中,楚国却只赢了一场。

[var1]

由此看来,北上是行不通的。当时的楚国南部是公认的落后蛮夷之地,没有战略意义,只有东、西两个选项。当时,楚国在西部建立了防御关隘。于是,东边的淮河就成了楚国扩张的突破口,楚吴之争似乎就成了定局。

楚国以东正是吴国。当时,吴国也有野心,吴国以南的地区,已经被开发到了极限。西边有楚国设防区,不适合吴军作战。东边是看不见的大海。因此,吴国将目标定在了北方的江淮。

江淮地区成为楚吴双方都渴望的宝地,不仅在政治上,更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国土,已经到了寸土必争的地步。吴国善于制造兵器,军队勇猛善战;楚国人好斗,双方的战争在所难免。

春秋末年间,楚吴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最后,吴王阖闾率军攻打楚都,楚昭王被迫逃亡。为防止晋国进一步扩张疆域威胁秦国地位,西邻楚国的秦国挺身而出帮助楚国复国。

[var1]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最后的下场比楚国还要悲惨!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野心勃勃的夫差一举歼灭了吴国的老对手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

但被胜利蒙蔽了双眼的夫差,冲昏了头脑,杀死了好汉伍子胥孙武一怒之下辞职,吴国的命运也随之走下坡路。后来夫差看上了西施这个越国进贡的美女,放走了勾践,也就是被我们后世所熟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几年后,勾践率军攻破吴国都城,吴国就这样消失了,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后来勾践病死,楚国灭越国。与楚国交战了几十年的吴国,终于被楚国占领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作恶多端的董卓最后被点了天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一生作恶无数,一辈子除了私欲就是野心,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玩弄权术,糟蹋百姓,做过的惨绝人寰的事情更是数不过来。其中最招人唾骂的无非就是掘坟挖墓,鞭尸虐尸了。西汉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的陵墓就被董卓掘开了。其实说起盗墓,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注明的曹操曾经盗墓以充军饷,但董卓做的属实有点过分,用

  • 春秋五霸、战国七杰,为何只有地处大西北的秦统一了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的区别,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谁最厉害

    从东周开始,周平王被废黜之后,周王室的权利就开始衰落,失去了能有效控制诸侯的能力。春秋时期的争霸,给了各国变强的机,当然这也是秦国的机会。[var1]秦国的地理优势就是秦国位于遥远的西北,远离中原。虽然被诸侯疏远,当作蛮夷对待,但也正是因为地处偏僻,为秦国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比如战国时期的韩

  • 《汉武大帝》讲解1:匈奴猖獗,汉武帝的御车去往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揭开2000多年前汉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看看汉武帝是如何把达汗王朝带到巅峰的。公元前87年,垂死的汉朝皇帝刘彻在临死前召见了中央令的司马迁。要问为何召见,那要从众所周知的史记说起。汉武帝刘彻:做事果断,很有谋略,敢爱敢恨,能诗善赋,视江山大于一切。他一上任便开始广招贤士,重用董仲舒、东方朔等谋士。

  • 屡战屡败的燕国建议它何以仍名列战国七雄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列国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屡战屡败的燕国就是这样,燕国虽然不是好战之国,却能够名列战国七雄,荣享八百二十二年国祚,这里面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立世之道。[var1]从历史上看,从古到今,每遇战争,各割据势力为争夺对己方有利的战争条件而首当其冲地进行攻伐,这势必成为地形险要兵家必争之地。夺得如此之地,在冷兵器

  • 《三国志》中只有华佗,为何没有医圣张仲景?医圣难道是假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佗和张仲景谁成就大,华佗和张仲景见过面吗,华佗和张仲景是一个朝代的吗

    说起东汉末年的名医,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华佗,毕竟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可有不少戏份,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也有着专门的记载。而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名气就比较小了,不但《三国演义》中张仲景并未出场,就连《三国志》中都没有对于张仲景的任何记载。因此有人提出了疑问,张仲景真的存在吗?如果他真的

  • 有实力却最终未能完成统一的战国四雄,各有各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38年,刚满20岁的秦王嬴政,终于消灭了吕不韦集团,平定了嫪毐叛乱,彻底掌控住了国内的局势,正式开始亲政。大权在握,嬴政的雄心壮志也开始显露出来。放在他面前的,是对统一六国的强烈渴望,对成为“千古一帝”的迫切追求。于是,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嬴政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

  • 鸿门宴之后,项羽的三个骚操作,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见识到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气就不打一处来,秦二世骄奢淫逸,搜刮天下,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是为了报家仇国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项羽也的确是一个大英雄。不过他后来的三个骚操作却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第一件事情就是项羽烧了阿房宫,大火烧了接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靠什么为相数十年却没有灾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国有个人叫冯谖,这个人家里很贫穷过活不下去了,因此找到孟尝君,说要当孟尝君的一位食客.孟尝君打量着身前这个人,问他有什么擅长的?冯谖说没有,问他有什么才能?他也说没有,身边管事的人都瞧不起眼前这个人,然而孟尝君还是把他留了下来,但是只给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过了许久,这个人坐不住了,靠着

  • 汉朝历代帝王(西汉)历史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历代帝王一览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汉朝,汉朝的历代帝王关系表

    到了两汉时期,东到朝鲜,南到越南,西到葱岭,北到蒙古,连罗马帝国都会派使者来朝。本期让我们一口气了解汉朝,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国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共有29位皇帝,建国到灭国共有405年。史学上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夹着王莽篡汉的小故事。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朝虽然与

  • 长平之战是如何发生的?从平原君分析赵国败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秦、赵因争夺上党引发的战争,从韩割上党至秦国获胜消耗的时间长达三年,但是长平之战仅五个月就结束了。这场战役以赵国惨败告终,秦国斩杀降兵百姓多达四十五万。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决战之役,也是秦统一六国进程中的关键战役,赵国的失败极大加速了秦国一统的步伐。司马迁评说平原君“利令智昏”导致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