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刘备和简装徐庶,演绎了一场动人的君臣别离

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刘备和简装徐庶,演绎了一场动人的君臣别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75 更新时间:2024/1/24 10:40:02

(南凉王朝)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一带有一个割据政权,名字叫做南凉。

南凉的都城,是在乐都。

时过境迁,我们已经不能知道乐都的具体位置,我们只能大概知道,乐都是在今天的青海省境内。

南凉虽小,但极盛时也有据有甘肃西部和宁夏的一部分,在西北,那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

南凉的开国皇帝,叫做秃发乌孤,是个地地道道的鲜卑拓跋人。

秃发乌孤这个名字很奇怪,但他并不是人如其名,要像契丹人或者党项人那样把头顶的一部分毛发剃光,而只是因为“秃发”是“拓跋”的音译。

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有很多,比如张轨的前凉,刘渊的前赵,石勒的后赵,李特的成汉,冉闵的冉魏等等。

然而,北方这边几个带“凉”字的政权,却基本上都脱胎于一个叫做后凉的王朝。

后凉的开国皇帝,叫做吕光。

(后凉太祖吕光 形象)

吕光手底下有几位将领,一曰段业,后来自己单干,建立了北凉,北凉朝廷里有个叫做李暠的官员,又建立了西凉。

而秃发乌孤当年也是吕光手下的名将,因为工资低,福利差,待遇不好,而选择自立门户,建立了南凉。

作为开国皇帝,秃发乌孤这个人的能力是可圈可点的,会领兵能打仗,在治国安邦这一块也很不错,皇帝大半辈子勤政有为,唯一的爱好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每天晚上造他二两小酒。

酒是无罪的,喝酒也没啥大毛病,但喝完酒之后你不老老实实的休息,反而一顿瞎折腾,那可就是你的错了。

古代没有汽车,马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秃发乌孤是游牧民族出身,擅长骑马,更时常在酒后纵马疾驰,到被皇家圈禁的园林中游猎。

结果,喝高了的秃发乌孤老马失蹄,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还把骨头给摔坏了,伤及肋骨,波及脏器,很快重病不治,领了便当。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逢年关将至,作者愿用秃发乌孤的亲身经历来提醒大家:开车(骑马)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骑马),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南凉烈祖秃发乌孤 形象)

秃发乌孤曾经幻想过很多种死法,宵衣旰食的累死在浩瀚如烟的朝政中,刀口舔血的死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无论怎么死,他都希望自己是为了这个王朝而死的,但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死在“酒驾”上。

临死之前,秃发乌孤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秃发利鹿孤。

这件事儿,倒是有点奇怪。

因为,秃发乌孤是有儿子的,不仅有,而且还有三个。

这三个儿子智力正常,眼睛不瞎腿不瘸,何必要搞兄终弟及呢?

要知道,所谓兄终弟及,一般是在老皇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你秃发乌孤子孙满堂,你干嘛把皇位传给弟弟呢?

你把皇位传给弟弟,你这仨儿子怎么想?以后他们会不会因为不满新皇帝的统治而图谋造反,到时候岂不是又是一场宫廷政变,血雨腥风?

有人可能会说,有可能是他这三个儿子岁数太小了,主少国疑,实在是不太适合即位。

(皇位传承)

的确,秃发乌孤这三个儿子岁数不大,但历史上并非没有岁数小当皇帝的先例。

皇帝小没有关系,你给留两个靠谱的大臣不就行了。

周成王年幼,但有周公召公辅佐,汉昭帝八岁,也有霍光金日磾辅弼。

传皇位这个事儿,还真不能按照年龄大小来说事儿。

如果老皇帝没有儿子,那也就算了,但如果老皇帝有儿子,却绕过儿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啊,侄子之类的,那就是纯纯要挑起子侄后代之间的矛盾。

当然,话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

宋宣公让出皇位名留《春秋》,孙策把吴国大业交给孙权,孙权后来也不负所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兄终弟及是殷汤的成法,是圣人的准则,更是一代一代的规律,所以这么来看,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弟弟秃发利鹿孤做了新帝,但他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

因为,南凉毕竟不是南梁,他甚至都算不上区域割据政权,只能算作是地方割据政权,所以秃发利鹿孤很难像后来的梁武帝萧衍那样舒舒坦坦的过日子。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 形象)

皇帝刚一登基,没等享受一下帝王之尊,纵横天下的感觉,就立刻要面对一桩外交问题。

南凉附近有俩邻国,一个叫做西秦,一个叫做后秦。

后秦和西秦连年交战,后秦皇帝姚兴击败了西秦皇帝乞伏乾归。

乞伏乾归被姚兴打了个国破人亡,没有办法,慌乱之中四处逃窜,跑到了南凉境内,打算投诚秃发利鹿孤。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很喜欢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或者痛打落水狗,但秃发利鹿孤却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乞伏乾归前脚投奔南凉,后脚就被秃发利鹿孤奉为上宾,好吃好喝的招待了起来。

同为鲜卑人,秃发利鹿孤对这个落入此等境地的帝王不由得生出一阵唏嘘。

西秦的命运如此,难道自己的南凉就不会有这一天么?

前几天自己登基的时候,俯瞰山河大地,静听高呼万岁,他没有想到,原来这个世道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的确,历史从来都不是温柔的,而是异常残酷的。

他的残酷之处在于,面对历史,无论是如何悲伤难过,痛苦哀嚎,愤怒不满,你都无法改变它。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 形象)

秃发利鹿孤接纳了乞伏乾归,然而乞伏乾归在南凉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吃饱喝足之后,居然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走了。

看,这就是历史,你满心欢喜,它全都错付。

不过很显然,秃发利鹿孤根本没当回事儿,因为在见证了西秦的败落之后,他不得不为南凉的前途所考虑。

秃发利鹿孤知道,西秦打不过后秦,那估计西凉也没戏,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防止后秦收拾完西秦之后对自己动手,秃发利鹿孤果断的选择了对后秦称臣。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我都俯首称臣了,你要打我,你是不是得掂量掂量?

韩信能忍胯下之侮,秃发利鹿孤不是韩信,但屈身事贼,暂时归顺,他还是能做得到的。

因为在这段时间,秃发利鹿孤一点也没闲着,而是积极的在南凉国内招揽名士,通过这种扩充人才的方式来扩充国力。

您还别说,一来二去,还真让秃发利鹿孤找到一位仁兄。

(杨桓 形象)

这位仁兄的名字,叫做杨桓。

这个杨桓,在十六国时期属于是什么级别的人物呢?就相当于是三国时期刘豫州的诸葛亮,东晋时期司马睿的王导,可以说,得到杨桓这种SSR级别的神卡,就相当于得到了半个天下。

然而,秃发利鹿孤前脚刚刚拉拢到了杨桓,后脚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后秦皇帝姚兴给知道了。

姚兴一听,不乐意了。

合着你表面奉承于我,背地里在这寻找你的卧龙凤雏呢?

姚兴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立刻知会南凉,要求秃发利鹿孤赶紧把杨桓送到后秦来效力。

这么好的人才留在你们南凉,到时候他帮助南凉发展壮大,吃亏的不还是我们后秦?

所以,你要是把杨桓送过来还则罢了,你要是不给我送过来,你就等着挨收拾吧。

其实,如果真要开战,后秦不一定就能打得过南凉,更何况现在杨桓在为南凉效力,秃发利鹿孤如有神助,谁输谁赢那还不一定呢。

所以,秃发利鹿孤完全没有必要交出杨桓,或者说,秃发利鹿孤完全可以拼个鱼死网破,把杨桓给弄死。

(后秦高祖姚兴 形象)

后秦不希望南凉得到杨桓,难道南凉就希望后秦得到杨桓么?

杨桓真要是到了后秦,辅助姚兴成就了大业,以后还有你南凉什么戏?

所以,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杨桓的命运只有两种,一是留在南凉,二是死在南凉。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秃发利鹿孤居然选择了客客气气的送走了杨桓。

作为鲜卑拓跋人,秃发利鹿孤英勇善战,他不畏惧死亡,他也能面对亡国的结局,他更从来没有把后秦姚兴的挑衅和威胁放在眼里,但他还是选择送走了杨桓。

因为,秃发利鹿孤明白,杨桓和自己不是一类人。

鲲鹏如果不是在宽阔海洋里,就无法转动身躯,凤凰如果不落在高大的梧桐树上,就没有办法展开翅膀。

南凉困顿,自己不是绝代帝王,难成大事,然而杨桓的人生道路,应该更远。

他应该离开这里,去寻找自己真正的人生。

临别之际,君臣之间抱头痛哭,想来当年刘豫州辞别徐庶,大概就是这种心情了吧。

建和三年,公元402年,秃发利鹿孤病逝,一生执政清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人把生命桎梏于互相窥探,互相监视,互相猜测,互相伤害,而有人把生命释放于这浩瀚的天地之间。

在送别杨桓离开南凉的那个午后,秃发利鹿孤曾经不止一次的为南凉未来的命运所迷茫,但唯见山河水远,道路悠长。

纵然有千古,横亘有八荒,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随着天上的白云飘散,去向了更远的远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追求一生的长生不老药,其实是一种水果,相信你也吃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了长生,广招术士,目的就是为了研制出仙丹,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想着如何才能做一名术士,其中有一位叫作徐福的人,他认为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就大胆的求见秦始皇,并且表示自己知道在海外仙岛上,有仙药的存在。秦始皇听完徐福的介绍后,心中认为很有道理,因为古时候人认为,神仙确实住在海外仙山之上,于是就

  • 龙飞说白话《资治通鉴》之四十九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赢政大喜,穿上君臣朝会时的礼服,召集百官安排九宾大礼迎见荆轲。[var1]荆轲手捧地图进献给秦王,图卷全部展开,匕首出现,荆轲乘势抓住秦王袍袖,举匕首刺向秦王的胸膛。但是未等荆轲近身,秦王蠃政已惊恐地一跃而起,挣断袍袖。轲随即追逐秦王而绕柱奔跑。事发仓猝,群臣惊呆,顿时常态。秦法规定

  • 三国大结局,历史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最后大结局,三国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三国灭亡顺序一览表

    而曹魏方面人口却达到了1200万左右,可以说人口力量差距相当悬殊。这也正是曹操赤壁战败后能够很快重新组建起一支强大军队的缘由。反之如果刘备和孙权战败,那可能就是灭顶之灾。第二点就是在经济上的差距,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曹操坐拥北方,经济最发达,而蜀国的很多地方还未开发,一片荒凉,是三国中最落后的,东吴雄据

  • 山东为什么叫“鲁”而不叫“齐”?难道是历史上齐国比鲁国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东为什么叫鲁不叫齐,齐国有多强大,济南属于齐国还是鲁国

    其中,位于胶东半岛的齐国和鲁国曾经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国土又相互衔接,作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位邻居,在那时候的纷争局面之下,也不免发生各种矛盾。[var1]我们在这先简到介绍一下齐国的历史,齐国可以追溯到当初周王武伐纣,分封诸侯。而齐国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周朝丞相,姜太公的封地。然而那个时候

  • 可与白起匹敌的名将所向无敌,攻灭六国的王翦遇他就当缩头乌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国名将迭出,先是老将廉颇守住了基本盘,稳定了局势,后是李牧力挽狂澜,在战国后期非常罕见的,两次在野战中正面击败了入侵的秦军,保住了赵国的疆土。李牧是赵国人,据说与秦、赵两国王族同宗,都姓赢,属于嬴姓的一个分支:李氏。李牧在两次大胜秦军之后,获得了与战神白起同样的封号“武安君”,收获了

  • 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改变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楚霸王项羽历史评价,项羽过了江东有翻盘的可能吗,项羽在东楚还是西楚

    项羽的“西天帝王”广为人知,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他对虞姬双亡的各种改写,以及对项羽褒奖的深情厚意。出江东渡口。一个永远被历史铭记的人,如果他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如此浓烈多彩的印记,那么他就是一个天才英雄,也是一个悲剧。比如楚熙店长就夸了好几个角色。之谜,至今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那就是如果他没有

  • 孔子的兵家素养:战必有备,谋于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告诉鲁定公: “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会盟一定要做好武力的准备,才能保障会盟是文会,否则文会就可能变成了武力征服。这和现在的国家之间的外交交锋没有区别,一场没有硝烟的谈判,背后是军事、经济实力在主导结果。谈判桌下的实力往往决定了谈判桌上的结果。在与齐国会盟过程中,

  •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商鞅:为理想鞠躬尽瘁,最后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秦国最初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国家经济很弱,虽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但是兵力仍然很弱,被敌对的魏国欺负得很惨。[var1]但是后来秦国经过十几年的变法,彻底蜕变成了一大强国,并且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而缔造出这段堪称大国崛起的浩瀚史诗的那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商鞅。商鞅入秦,得

  • 司马昭处死成济:杀了皇帝曹髦,他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成济,太子舍人,司马昭亲信,却成为杀害皇帝曹髦的替罪羊,被贾充坑死了。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铲除曹爽集团,掌握大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曹魏江山走到了尽头。曹髦,曹丕的孙子,年少有为,志向远大,以夏朝少康为偶像,立志重振魏国。少康,夏朝帝王,铲除权臣,重建王朝。司马昭之心,路

  • 世人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但很少人知道长平之战之后廉与蔺两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秦赵长平之战历史讲解,长平战役

    《将相和》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廉颇的“败北荆请罪”。它是很多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启蒙故事,传承千年而不衰。[var1]遗憾的是世人都知道“败北荆请罪”这一正面典故,但鲜有人注意到长平局之战结束之后,故事中的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结局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西周的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