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贵妃诠释爱是放肆:能让宋仁宗宠妾灭妻,被包拯喷一脸口水

张贵妃诠释爱是放肆:能让宋仁宗宠妾灭妻,被包拯喷一脸口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33 更新时间:2024/1/18 21:45:50

宋仁宗想要在后宫中寻找失去的爱

宋仁宗其实是个命苦的人,从小生下来就被送到养母大娘娘身边,刘娥对于宋仁宗一直要求很严,所以自幼宋仁宗就不知道母爱为何物。宋仁宗一直想在后宫中寻求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爱,身为帝王其实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不幸的童年需用一生去治愈。

可惜宋仁宗这第一任皇后就是“包办婚姻”。这个郭皇后是大娘娘刘娥亲自为儿子挑的儿媳妇,按说郭皇后要是安分守己,顶多是不受宠,谁知这个郭皇后是个典型的“铁憨憨”,她一不小心给了宋仁宗一个嘴巴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也被这巴掌给抽没了。

遇见张贵妃便一见倾心

宋仁宗自幼被大娘娘管得服服帖帖的,连自己立谁当皇后都做不了主,所以当他遇到张贵妃的时候,那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张贵妃没有什么家世,父亲死得早,伯父张佐也不管她们孤儿寡母,为了生计,八岁的张贵妃就入宫成为了一名宫女。张贵妃自幼就尝尽人间冷暖,所以她这个人也颇有心机,再加上她能歌善舞,在她十六岁那年被宋仁宗发现,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宠妃。

二次“包办婚姻”让宋仁宗极其珍惜张贵妃

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是小娘娘杨太妃为他选的高门大户的女儿,也就是其貌不扬的曹皇后。正是因为两次选后,宋仁宗都被剥夺了发言权,所以在他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张贵妃之时,他在心中默念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爱情。

上尝宫中宴饮,后为俳优,上见而悦,逐有宠。后慧巧,善迎人主意。—《涑水纪闻》

张贵妃因为很懂人情世故,再加上自幼生活在宫中,所以对于固宠之术也颇有研究,总之从她和宋仁宗相遇,到她三十一岁离世,一直都是盛宠。

我们都知道杨贵妃爱吃荔枝,所以唐明皇为她“一骑红尘妃子笑”。张贵妃不喜欢吃荔枝,但是她喜欢吃金橘,所以金橘就成了开封的网红水果。

宋仁宗对于张贵妃是一见钟情,再见仍旧是钟情,虽然张贵妃仅陪伴他十四年,但是她却是这后宫中活得最为肆意的女子,而她之所以敢这么“放肆”,还是因为宋仁宗对她的“偏爱”。

宋仁宗为了张贵妃,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了祖制,比如他知道张贵妃出身低微,这也一直以来都是张贵妃的心结,没关系,可以“追赠三代”。而这其实是皇后才能享受的待遇,但是为了张贵妃,一向谨慎的宋仁宗“破戒”了。

这件事气得小时候因为“砸缸”闻名于世的司马光差点又把自己家的缸给砸了。

“宠妾灭妻”在宋仁宗这里是常事

在张贵妃成为宋仁宗女人的第八年,她被册封为贵妃,本来宋仁宗想要立她为后的,但是群臣反对,所以只好作罢!并且其实是曹皇后解决了宫廷叛乱,但是宋仁宗反而觉得曹皇后是“幕后黑手”,差点废了她的皇后之位。

张贵妃知道自己受宠,因为群臣自己又没能当上自己垂涎已久的皇后,所以她就经常肆无忌惮地“挑衅”曹皇后。

张妃(即张贵妃)怙宠上僣,欲假后盖出游。

有一次,张贵妃和宋仁宗说想让他替自己借曹贵妃的“华盖”宋仁宗虽然的确被美色冲昏了头,但还是智商在线的,于是让张贵妃自己去借。曹皇后不愧是出自高门大户,很有大家风范,既然你敢来借,那我就敢借给你。

宋仁宗估计也没想到曹皇后这么爽快,结果自己慌了神,毕竟这属于“僭越”,宋仁宗害怕司马光之类的再“砸缸”。

为张贵妃伯父张尧佐被包黑炭喷了一脸口水

时尧封史尧佐补蜀官,尧封妻钱氏求挈孤幼随之官,尧佐不收恤,以道远辞。妃幼无依,钱氏遂纳于章惠皇后宫寝。

宋史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张贵妃和母亲孤苦无依的时候,伯父张尧佐狠心地拒绝了帮助这个侄女,估计张尧佐也没想到这个小女孩日后会成为皇帝的宠妃吧!虽然张尧佐无情,但是张贵妃有义,她知道自己出身低微,所以想在这朝廷上找个依靠,于是就求宋仁宗再封自己的伯父为宣徽南院使。

要知道张尧佐因为张贵妃升官的速度已经犹如做火箭般,再升其实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我们的包大人直言劝谏宋仁宗:

断以大义,稍割爱情

但是张贵妃还是不死心,直到在朝堂上包拯劝谏宋仁宗越说越激动,直接喷了宋仁宗一脸口水,这件事才就此作罢。

张贵妃去世之后,宋仁宗又一次做了“宠妾灭妻”之事,他不顾念曹皇后还在世,直接就追封张皇后为温成皇后。张贵妃一生都在惦记皇后之位,死后终于如愿以偿。虽然张皇后早逝,但是她自从遇见宋仁宗便是盛宠,在这后宫中肆意的生活,还能偶尔欺负欺负中宫之主,她这一生算是绚烂夺目的!

张贵妃诠释爱是放肆:能让宋仁宗宠妾灭妻,被包拯喷一脸口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外国人都称我们为唐人,没想到是因为唐朝时期人们太开放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的时候有唐人了吗,外国人怎样评价唐朝,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也是我国历史极其辉煌的年代。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与很多欧洲国家均有来往,所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就连今天遍布全球的唐人街之名也是由此而来。相对于比较保守的中国人来说

  • 在明代当官,能请多长的病假?聊聊明朝文官的病假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文官待遇,请病假一个月的最佳病假理由,请多久的病假算是虚假病假

    生老病死就像是万物更新的规律一样,不管是生活在现如今各个方面都比较发达的21世纪,还是生活在当时,各行各业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逊色的古代,如果身体出现了不舒服,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就拿王朝的发展来看,像那些朝堂上的官员,既然拿了朝廷的俸禄,自然而然也应该遵守相应的制度。1、人性化的制度如果官员在治病期间

  • 朱元璋杀掉了很多功臣,为何单单放过了沐英?原因主要有两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沐英,那么疑心一直很重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对他这么放心呢?可能有人会表示:朱元璋是他的义父。但我们可以想想,认的和亲生的一样吗?毕竟两人一点血缘都没有,而蓝玉和李善长都是朱元璋的亲戚,这些人最后也难逃一死。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此人呢?他就没有怀疑过沐英有一天会谋反吗?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

  • 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为何更迭如此频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禅让已经成为一种不成为的规定南朝四个朝代的更迭,似乎并没有该有的复杂和血腥味,因为这都是在禅让制中顺利进行的,一旦权臣掌握了兵权,威胁到了国家政权,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坐上皇位,而这一切都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当年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接着曹奂禅让给司马炎,而到了刘裕接下司马德文的权位象征,登基成了

  • 灾民没饭吃,范仲淹将米价抬高50%,为何却得到了灾民的感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范仲淹救济灾民的措施,范仲淹吃粥的视频,范仲淹解决米荒视频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这是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范仲淹为国为民、关心民生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可以说得上是北宋的一代名臣,而大家最初开始了解到范仲淹这个人物,还是因为他这篇《岳阳楼记》。相信那时候不少人都因为这篇《岳阳楼记》十分头疼,死活背不下来呀。 作为那个时代的大文豪,范

  • 不讲原则的李世民赢得满堂喝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为普通士兵放弃原则《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李世民有次心血来潮,到著名的“未央宫”游玩,因为决定得仓促,走得也快了些,侍从们没有跟上,也来不及先在未央宫周围清理闲杂人等。结果,未央宫的一个士兵见李世民来了,一时没能躲开,就拿着他执勤的武器躲在草丛里,李世民一眼就瞧见了。按规定,此士兵应

  • 濮议:宋英宗认爹风云背后宋朝朝堂大分裂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安石资料简介,王安石40首诗,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

    北宋东京汴梁城在城市的东北角有一座风景绝美的皇家园林,依一座人为垫高北宋皇宫东北角的土山而建,山被称之为万岁山,又由于地处先天八卦的“艮”位被称之为艮岳。这座园林由宋徽宗修建,我们想想宋徽宗的艺术品位就能想象出这座园林的秀美。为了修建这座园林此还创造出来一个能够毁掉北宋的专有名词“花石纲“。而这大兴

  •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22大名将: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十大名将,历史上两晋南北朝名将,东晋时期有什么名将

    小编认为,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1、这段时期的历史存在感很差。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上承西晋下接隋朝,共经历二百多年的乱世,时间虽然不短,但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小朝代,或者说割据政权变化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其中的一些乱子根本就理不清,如果不是专业学者的话可能看过一遍也看不懂,尤其是后来出现了十几个政权感

  • 澶渊之盟:辽国看似占了便宜,实质北宋也没输,120年后结果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真宗在南城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心里直打鼓,只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了。但宋军主力都在北城,如果不去,那所谓的皇帝亲征,连个过场都没走完,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被辽人笑话。在寇准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宋真宗等于被迫去了北城。之后他在北城城楼上完成了象征性的亲征,总算与广大官兵见了面,楼下士兵顿时士气高

  • 唐玄宗的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玄宗的祖母女皇武则天谈起。武则天的丈夫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痛的疾病之苦,朝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皇帝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睿宗),这是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武则天之手,皇帝李旦仍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