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史—李密和李渊的渊源和得失

读史—李密和李渊的渊源和得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21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2:27

李密和李渊,都是关陇集团的成员。李密的曾祖父李弼,是辅佐宇文泰的猛将,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是辅佐宇文泰的猛将,也是八柱国之一。在隋朝的时候,李密的职位不如李渊,一是李密比较年轻,另外李渊跟隋皇室有亲戚关系,李渊的母亲跟独孤皇后是姐妹。虽然李密的地位略低,但是在隋末的起义军中,李密的条件不比李渊差,他跟杨玄感关系很密切,而杨玄感是当时宰相杨素的儿子。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丽的时候,杨玄感作为礼部尚书督运粮草,就在黎阳那里起兵了,李密参与了杨玄感起兵。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李密就逃到了瓦岗寨,在瓦岗寨得到了翟让的军队,最后在中原地区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兵至数十万,号称百万。这是李密的情况。

李密起兵时李渊在干什么呢?李渊这时候在太原。李渊用谋略的方法,翦除了隋炀帝派去监视他的两个副手后,也起兵了。

李密接管翟让的军队以后,虽然策略上有失误,比如说他杀掉翟让,影响了内部的一些团结稳定,但是这不是大事,他手下也有一批猛将,如徐世勣、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后来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被李世民收到麾下,这是后话了。李密开始在中原的形势很好,但他有几处败笔,直接导致了日后的下场。

首先李密的战略目标不清晰,而且有前后矛盾之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他发表檄文声讨隋炀帝,那就是以推翻隋王朝为目的,但要建立什么呢?他没说,他也不知道。那时候“木子李有天下”、“杨氏当亡,李氏当兴”的谶言大兴,李密也是“李氏”中的一个,所以好多人看好他。虽然他打出了声讨隋炀帝的旗号,但他没有像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竖起自己的旗帜称帝。当时东都洛阳被隋朝皇太弟据守,洛阳城高池深,里面的积蓄多、人多、兵也多,唯一就缺粮草。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大概是一个桃树开花的季节,江都(扬州)的禁卫兵发动兵变,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害,东都洛阳留守朝廷,拥立炀帝之孙越王侗为帝,史称皇泰帝。宇文化及带着军队北上时,遭遇到了李密的军队。之前李密的目标一直是跟隋作战,这个时候他应该怎么办呢?照理说他应该跟宇文化及合作,或者阶段性合作,因为目前的目标是反隋嘛。可他不是,他居然接受了东都的招降,声讨宇文化及:“你世受国恩,怎么能把皇帝杀了呢?你是弑君之贼!”这就看出,李密的战略目标不清晰,策略上前后矛盾。

他拿了皇泰帝的一纸空文,就开始真枪实刀地跟宇文化及去死拼了。他打宇文化及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赢得全国,还是为了隋炀帝申冤报仇呢?他自己都不是很明确。这个李密很糊涂啊,刚刚不久前还在骂隋炀帝“罄竹难书”,但现在有人把那个“罄竹难书”的人杀了,他就骂这个人弑君,还接受隋的招降,由此看出李密的战略目标非常不明确,甚至可以说很混乱。就在他跟宇文化及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东都洛阳的大将王世充发动政变,夺得政权,处死了那些想结交李密的人,并进攻李密,把李密打得一败涂地。

反观这个时候的李渊是怎么做的呢?隋末炀帝在扬州的时候,李渊在太原,他只带了二儿子李世民在身边,而把大儿子李建成和小儿子李元吉留在老家河东(现山西运城)。他到了太原,太原的军队守军少,当时突厥来犯,他们的处境很危险。这时候李世民就想鼓动父亲起兵,李渊已五十来岁了,是个老官僚,做事持重,他目睹几年前杨玄感失败的事,就不敢轻举妄动。李渊不是不想动,他很沉稳,史书记载说是李渊是被动起兵的,其实不是,李渊老谋深算,这从他后面那几手就看出来了。

既然要造反,那首先得把军队调动起来。怎么调动军队呢?他把大家召来开会,说:“你们看现在突厥大兵压境,我们要调兵必须要上报皇上批准,但皇上远在扬州,有几千里之遥,而且现在各地盗贼蜂起,路况也不畅,你们看怎么办好呢?”被派来监督李渊的王威、高君雅答道:“你是宗亲,跟皇家是亲戚,又是贤能的国士,你自己做主吧。”李渊说:“好吧,那我们就调兵。”调兵最终招募了上万人,王威、高君雅看到军队大量集中,开始有点儿怀疑李渊的动机了,就对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讲:“现在唐公招的这些人,什么长孙顺德、刘弘基都是亡命之徒,让他们带兵怎么行呢?”

武士彟是向着李渊的,他说:“这两人都是唐公的宾客,你要是把他们逮起来,会引起轩然大波的。”王威、高君雅只好作罢。也有人劝王威他们调查一下募兵的情况,以摸清李渊调兵的真实意图。武士彟跟这人讲:“唐公是管这个事的,这些军队都归唐公管,王威他们能管什么用呢?”

所以武士彟还真是帮了一些忙,消弭各方的怀疑。李渊知道王威对他的募兵有所怀疑,他故意开会处理政务。当时太原的一个县令刘文静也参加起兵了,他带着人来说有秘事要报告,李渊就示意王威、高君雅说:“你们把报告拿上来。”没有想到,来人说,这个是给唐公的密报,只有唐公一个人才能看。结果一看,密报内容是说王威、高君雅暗地勾结突厥来偷袭。高君雅撸起袖子,大声嚷起来,这不过是想谋反的人诬告我而已。李渊下令把他们拿下了。果然,过了几天,真有突厥来进攻了,所以大家就毫不怀疑地认为,真是王威、高君雅引来的突厥军队,最后就把他们两个人给砍了。

解除了掣肘,李渊就放手做起兵的准备。

更多文章

  • 处事:跟房玄龄学处理老板为难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房玄龄为什么被满门抄斩,老板为难你怎么办,房玄龄老婆吃醋完整版

    但是结果是,由于尉迟恭对战场判断失误,导致一个重要据点失守,唐太宗知道消息之后非常震惊,也为自己的决策感到后悔,于是立刻下命令,把李勣命为副元帅,房玄龄知道,一个将军对自己的尊严看得比命还要重,为了确保大唐北伐的胜利,于是主动让出,兵部尚书的职位,给尉迟恭担任,这样既让尉迟恭保住了面子,也好让李勣放

  • 从税收制度,试析隋朝初期国富民强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隋朝前期国力是十分充足的,短短几十年的王朝财富程度几乎少有朝代与之比肩。而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富有,和它建国初期制定的财政制度有很大关系。本文就隋朝制定的税收制度、工商业发展制度、官吏整治制度三方面去分析隋代富有强盛的原因。一、隋朝的税收制度隋朝将国家财政、百姓人口、官吏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 处事:唐朝政治家岑文本的处事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岑文本,唐朝政治家经典语录摘抄,岑文本讲帝王之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看看岑文本是怎么办理很棘手的事情的!在唐太宗北伐突厥颉利可汗的时候,安康公主和一个富商慕一宽,一起被抓到了突厥颉力可汗的手中,当时颉利可汗很缺粮食,于是命令慕一宽必须给他弄30万担粮食来,否则他就把安康公主嫁给一个又穷又丑的老乞丐,安康公主和慕一宽两个人一直很相爱,这个时候莫

  • “李白不红,天理难容”,历史上李白是怎样走红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为什么能火一千多年,李白第二次离开长安后谁陪着李白,李白是文人李白不是商人解析

    李白同样也是如此,大唐诗人词人多如繁星,凭什么他能出圈走红,并且诗词能流芳百世,千古吟诵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李白祖籍陇西,五岁时搬家到四川,算是在四川长大的,十几岁就能吟诗作对,展现出不同于其他人的文学天赋,二十岁的时候,他就游历了天府之国四川各地,二十五岁就出川漫游。就这样,李白饱尝了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勣,死后15年,为何被武则天劈棺毁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勣的个人资料及简介,李勣的功劳,李勣后人现状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是以功勋大小排列,而是以官职高低排序的,位居第一的是长孙无忌,接下来是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是排列二十四功臣

  • 《唐朝诡事录》裴喜君恋爱脑上头不仅认了义兄还赢得了郎君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是锦衣玉食,琴棋书画请的那都是最好的教书先生,随着慢慢长大裴喜君出落得也是花容月貌亭亭玉立的。小时家里给她订了一门亲事,是萧家的长子萧伯昭,裴喜君一心想见见这个未来的夫君长什么样子。背着家里偷溜出去给现在已经是萧将军的萧伯昭送行,长身玉立、眉目疏朗的少年郎令裴喜君一见倾心,她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嫁与

  • 68岁的白居易欲遣散33名家姬,15岁樊素却哭着说:我要伴你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没想到,一个叫樊素的女孩闻言,马上跪下来,哭着乞求白居易不要赶她走。白居易的一生命运坎坷,他晚年之所以养了这么多家妓,和他青年时期的爱情有很大关系。白居易在11岁时,父亲被调到符离任职,他和母亲也随着父亲来到这里定居。来这里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和邻居家的7岁小女孩湘灵相识了。美丽聪慧的小湘灵和白居易很

  • 浅析唐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盐池开采与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盐池老照片100张,唐朝盐业管理制度,大唐时期产盐的地方

    编辑|南破青丝蛊前言鄂尔多斯平原地处内蒙古地区的南缘,它的西,北,东三个方向都被黄河环绕,而在它的南边,则是白于山和罗山,与黄土平原有一段距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海市海勃湾区,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回族盐池,灵武县,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陶乐县,共计130000余平方公里。鄂尔多斯高原盐湖众多,池盐资

  • 唐代册命太子之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册封太子诏书,在唐代侍女怎么称呼太子的,唐代万福礼

    主要是以中央官职改选的方式达到王室宗亲家族延续的目的,这种方式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并养成正妻生下第一个儿子以继承王位的惯例。这种继承方式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时期,它比奴隶制社会官职的继承更为重要。由于封建社会高层给后辈留下的不仅有血脉,更有至尊皇位、万里江山之传,他们对后辈的挑选十分谨慎,以唐朝为例

  • 唐太宗的律身“帝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皇帝制度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那就是缺乏制度化的权力约束机制。到唐朝逐渐完善的谏官制度,对此可以说是一个补救措施。但是,谏官拿什么来说服皇帝呢?由商周时代的“天命”思想演变而来的“天意”有一定作用;孟子以来特别强调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意)也有一定作用;东汉以来大行其道的谶纬及其流衍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