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7 更新时间:2024/2/4 12:38:11

唐朝的强盛体现在方方面面,政治上有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明君治世,文化上有李白杜甫等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唐朝的开放与兼容并蓄使得唐朝出现万国来朝的盛景。

一批批政治家、文学家等人纷纷登场,共同造就唐朝的群星璀璨,在这其中,姚崇无疑是群星中明亮的一颗。

命中注定文曲星

公元651年,姚崇出生于陕州硖石的一个官宦之家,他在官衙长大,对地方政事耳濡目染,并受到父亲的开蒙与教育,从小便懂得一些处理政事的道理。

姚崇11岁时,父亲由于公务繁忙,四处奔波,导致重病缠身,客死他乡。姚崇与母亲将父亲的遗骨从千里之外送回家乡后,他开始经常外出打猎,并在稍长些后常年隐居山林,长期狩猎。

有一天,姚崇遇到相学家张憬藏,此人见到姚崇后,觉得他相貌不凡,气宇轩昂,日后必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张憬藏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姚崇,告诉他是文曲星下凡,并勉励他日后勤勉读书,才能得到宰相之业。

姚崇心中大喜,随即感到自己的知识匮乏,于是从此开始废寝忘食地读书,并在7年后参加由高宗李治亲自主持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濮州司仓参军,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没齿难忘女皇恩情

姚崇一生侍奉过三位皇帝,他的第一任顶头上司便是武则天,这位女皇知人善任,励精图治,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起先,姚崇前往兵部担任郎中,此时正值北部契丹人入侵河北,姚崇展现出极为高超的政务处理能力,使得兵部繁重的公务变得井井有条。

武则天看到姚崇高超的业务能力,非常欣赏,便将他擢升为兵部侍郎,还给予他直接参与朝政的权利,姚崇为感激武则天的知遇之恩,整日勤勉于朝,呕心沥血。

武则天执政前期,滥用严刑峻法,她任用来俊臣等酷吏,造成不少冤假错案,导致朝堂内外怨声载道,但无一人敢直接面刺武则天。

姚崇知道武则天十分开明,便直率地批评这样的政策,武则天听后非但没有惩罚姚崇,还赏赐他千金,并在后来将酷吏政治废除。

姚崇在武则天手下任职期间,两人对彼此越来越了解,姚崇对这位明君十分感激与敬仰,甚至还因为他对女皇的忠心逃过一劫。

神龙元年,武则天久卧病床,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张宗昌两位宠臣,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儿子中宗李显

政变成功后,姚崇作为发动政变的大臣之一,在朝堂上受到李显的封赏,被加封为梁县侯,张柬之等人兴高采烈,唯有姚崇显得不是特别开心。

当他在上阳宫看到退位后的武则天面容憔悴、老态龙钟时,顿时百感交集,竟控制不住哭出声来。张柬之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并责备姚崇,称他这一哭,可能要大祸临头。

姚崇坦然回答,说自己已侍奉女皇多年,今天看到她病态尽显,他心如针扎,才忍不住落泪,况且他跟随张柬之诛杀逆贼,只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而今天辞别旧主,也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如果因此收到惩罚,他心甘情愿。

当天,姚崇就被李显贬到亳州做刺史,而张柬之等人则被封为王。但这些人享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武则天虽退位,她的亲信仍遍布朝堂,他们对张柬之等人充满仇恨,最终还以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报复。

一年后,这些人有的被贬,含冤而死,有的直接被赐死,只有姚崇因为那一哭而存活下来。

武家人觉得姚崇对女皇忠心耿耿,且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时,姚崇只是边缘人物,对他们构不成威胁,这才放过他。

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

五年后,睿宗李旦即位,姚崇又被任命为宰相,他与另一位宰相宋璟一起同心协力,改革弊政,朝政又出现崭新的局面。

当时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动摇太子李隆基的储君地位,为稳定朝廷大局,两个宰相冒着罢贬,甚至杀头的危险,毅然向睿总上奏,建议将干涉朝政的太平公主迁到洛阳居住,并将几个手握兵权的王爷派到地方做刺史。

睿总接受并执行了这三条建议,太平公主大怒,兴师问罪,两个宰相被戴上离间皇室关系的罪名,姚崇又一次被贬出京城,做地方州刺史。

先天二年,玄宗李隆基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集团,全面执掌朝政大权,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此时的他急需要一个可以辅佐他朝政的能臣。

同年7月,李隆基利用渭水钓鱼的时机召见姚崇,姚崇为他上“十事要说”,这十条建议主要内容是如何治理朝政和各地,玄宗随即接受全部建议。

姚崇就被任命为宰相,随后又被命为首府宰相,从此,姚崇为大唐尽心尽力,革故鼎新。

唐朝各代君主与百姓皆信奉佛教,全国各地的佛教圣地数不胜数,王公贵族纷纷凿建佛洞以祈福。但自中宗以来,这些贵族建造寺庙的目的变成谋取私利,他们大肆建造寺庙,随意度人为僧尼。

一时间,人们纷纷疯狂地在寺庙中追名逐利,为贵族们进献自己的所有财产,只为成为僧尼,逃避国家的赋役。

姚崇发现佛教圣地已经变成利益交换的场所时,他开始坚决反对佞佛,发布关于清除假僧人、禁止建造新寺庙的法令。

开元年间,朝廷甄别出1万余假僧人,并勒令他们还俗,寺庙逐渐回归清心寡欲的特征,积压唐朝多年的宗教弊端终于得到了抑制。

开元3年,中原一带发生蝗灾,蝗虫飞过,寸草不生,这很快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此消息传到朝堂之上,群臣对此束手无策,因为人们认为蝗虫是天灾,百姓们不敢捕杀蝗虫,只知道祭祀求助上天。

姚崇上奏玄宗,以《诗经》和汉光武帝的诏书为依据,称蝗虫是可以捕杀的,而此次捕杀,不过是效仿先人的举动罢了,这对天和并无损伤,自然不必害怕天降惩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多的蝗虫都可以除尽。

玄宗和群臣被姚崇说服,于是玄宗立马下令捕杀蝗虫,而当命令到达汴州时,汴州刺史倪若水却不实施,他给朝廷上一奏章,表示蝗虫是天灾,应用修德来消灾。

姚崇看到此奏章后十分震怒,立即撰写一道严厉的公文批评倪若水,文中斥责他道:“现在汴州蝗灾严重,是不是因为你失德失职造成的,倘若日后蝗灾造成老百姓没有饭吃,你又该做什么?”

倪若水接到公文后不敢再怠慢,他随即号召农民一起灭蝗,最终灭蝗14万担,蝗虫尸体随着汴水顺流而下,场景壮观。

晚年时,姚崇百病缠身,他主动辞职,并推荐宋璟接任他,开元9年,姚崇病逝,按他的遗愿,家人为他薄葬,姚崇生前表示,厚葬是要不得的,这样会使后代福运耗尽。

姚崇一生呼吁勤俭节约,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当他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后人竟十分清贫,一朝宰相的后代竟无半点家产。

姚崇是开元盛世的奠定者,自他以后,唐朝开始兴盛,并且到达了各朝各代前所未有的高峰。姚崇唐朝的贡献还体现在百姓身上,百姓经常把他的画像当作真神供奉,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也足以证明姚崇道德的高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暴发户激增,商业大都市繁荣发展,商人们靠什么盈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人能从籍籍无名的小商贩变成家财万贯的暴发户,令人羡慕。而在春秋战国时代,暴发户更是层出不穷,有记载的有陶朱公、子贡、吕不韦、白圭等。他们白手起家,在战乱的年代谋求商机,为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和商业都城的兴起做出了显著贡献,也为商人阶层带去了地位的提升。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财富积累,从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群臣不解,武则天:你们把字拆开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最具代表性的就属汉字文化!相传,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拆字”都是一种文字游戏,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喻、制谜、酒令等!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一首拆字诗:

  • 孔子好色吗 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不仅好权 还是个武功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孔子好权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曾五次入仕求官。第一次,《论语·为政》记载,孔子在为母守丧期间(孔母刚去世一年),闻听季孙氏(鲁国卿家贵族,三桓之首)宴请士一级的人才(飨士),便欣然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这一年孔子只有18岁。第二次,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20

  • 商鞅的变法给所有人织了一张法网,他自己也在法网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鞅是怎么变法的,商鞅死于自己的变法,商鞅的变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var1]1、明法“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人人必须无条件遵守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明示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商鞅以“重法”著称,认为“法”是治国的关键,人们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应该用立法的形式明确加以规定,法律要公布于众,使人人皆知。[var1]为了推行“以法治国”的治国方

  • 一代名相,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为何被奉为青楼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名相管仲,青楼女子拜管仲,历史上的名臣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一心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注重经济,主张改革以强兵富国,就这样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var1]但让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正史典籍中名流千古的一代贤相,怎么会与娼妓联系在一起的,还被尊为“祖师爷”,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是第一个设

  • 武则天造了18个字,17个已被废除,仅剩一字流传至今却无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昔者仓颉造字,而天雨粟,而鬼夜哭。中国古代传说中,有非常大的篇幅描写汉字的诞生,可见,汉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多么重要。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见证了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华夏文化脉络,见证了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的血脉传承。创造汉字的人,在历史上,会被永远铭记。有这么一个人,她就

  • 诸葛亮会不会打仗?听听专业人士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是关于他到底会不会打仗?同样精通于用兵的唐王李世民,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而且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诸葛亮用兵如神关于诸葛亮这个人,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东汉末年,一句卧龙和凤雏,得一人者可安天下,让诸葛亮和庞统闻名于世,刘备听到后更是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的远大志向吸引,刘备被诸

  • 秦末农民大起义,共有几股势力?主力还是六国旧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末农民大起义在哪里,秦末农民起义历史地位如何,秦末爆发了什么农民起义

    而在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飘摇局势下,各方势力开始陆续登场,成为收割大秦这只巨鲸的操刀人。那么,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共有几股势力?今天就来一起梳理——[var1]一、陈胜吴广集团作为秦朝末年甚至中国第一支举起义旗的农民起义军,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集团具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从大泽乡起义到三路大军讨伐秦国,之

  • 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鬟,小姐为妃,她是皇后,差点成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虞美人》这首诗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而它的作者就是李煜,或许说李煜这个名字,大家还会比较陌生,但是如果讲到“南唐后主”,大概就能有些许印象了,因为李煜本身才华出众,写的诗词婉约又深刻,因此被戏评为“被皇位耽误了的诗人”。而他的祖母,也就是南唐开国皇后的身世,则更加离奇,她原本只是一介陪嫁丫鬟,最后却变

  • 三万步兵野战击败二十万步骑大军的经典战例-韩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南北朝北魏末的韩陵之战中,高欢用三万步卒野战对抗二十万大军,先是主动的自断了归路,以示死战之决心,然后创造性的把部队结成了圆形防御阵型,结果以寡击众、一役击溃了敌二十万大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以步制骑”的奇迹。[var1]网上的古代圆形军阵示意图中国历史上,自从宋朝开始崇文抑武之后,慢慢就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