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好色吗 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不仅好权 还是个武功高手

孔子好色吗 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不仅好权 还是个武功高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4/2/4 12:38:09

[var1]

孔子

孔子好权

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曾五次入仕求官。

第一次,《论语·为政》记载,孔子在为母守丧期间(孔母刚去世一年),闻听季孙氏(鲁国卿家贵族,三桓之首)宴请士一级的人才(飨士),便欣然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这一年孔子只有18岁。

第二次,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20岁的孔子慕名拜见,向郯子求教上古官制故事,“见于郯子而学之”。孔子“问官”之后,还逢人就讲:“周天子推动了古代官制,但学问都在蛮夷小国(指郯国)”。孔子一平民,去问教于一国之君,事后又免费宣传,求官之意岂非昭然若揭?

[var1]

孔子

第三次,孔子曾在鲁国做到宰相(摄行相事),期间孔子“文功武备”,不但使齐国归还鲁国故地汶阳,还实施“堕三都”的军事行动,削减三桓的实力,使鲁国政局“颇有起色”。这引起邻邦齐国的恐慌,于是用美人计离间鲁君与孔子的关系,鲁君果然受到迷惑,不仅开始沉迷于玩乐,还对孔子不再信任。有一次鲁君郊祭,竟不依制送肉俎与孔子,孔子感觉权威不再,恰在此时,卫灵公提供了更高的权力待遇,于是孔子离鲁仕卫。

第四次,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听说孔子在蔡国教书,打算聘请孔子入楚,孔子听说后立即起行,途中孔子及其弟子被困在陈、蔡野外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不改初衷,派弟子子贡至楚请救兵。楚昭王遂兴师迎接孔子。

[var1]

孔子

第五次,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毅然回鲁,只因鲁国当政者季康子打算迎回孔子,聘为国老,可惜孔子回国后并未受到鲁哀公的任用。

从以上五次求官经历可以看出孔子确是一好权之人,但“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好权”的孔子只能说明是“伟丈夫”,并不能说明他贪权恋位,心术不正。孔子积极入仕从政,只是为实现政治理想、推行其道,对于当官他并非毫无原则的盲目追求。

[var1]

孔子

孔子好色吗?

一、对女色自相矛盾的言辞

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感慨世人好色不好德;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就是食欲和色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

孔子第一句话是对好色者的鄙视和厌恶,而第二句话却是为好色者辩解,显而易见,孔子说的这两句话有点自相矛盾,从侧面也反映出孔子对于女色是存在矛盾心理的。

二、单独见美女南子

孔子见美女寡妇南子心喜。

南子是孔子时代的一位绝世美女,是卫灵公夫人,她虽有倾国倾城之貌,但是作风放荡,名声很不好。他曾多次邀请孔子相见,出于礼,孔子一开始拒绝,但耐不住对方多次盛情相约,最终与其相见。

[var1]

孔子与南子

据载,两人见面时,中间隔着一帷幕,孔子恪守礼,南子回以礼,两人相谈甚欢。但孔子回去后,面色红润,身轻如燕,很是高兴。

孔子与南子发生一些超友谊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但世人可不一定这么想,如此美人投怀送抱,你真能“眼观鼻鼻观心”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就连孔子的弟子子路也不免怀疑,质疑孔子的动机。

对于弟子的质疑,孔子恼羞成怒,言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为了自证清白,他不惜搬出心中至高无上的“天”来证明自己问心无愧。但这个反应现在看来,明显反应过度,以赌咒、发誓来反驳子路的随口一问,怎么看都像是心虚的表现。

三、孔子妒嫉之语

还有一事,也值得推敲。

有一次,卫灵公邀请孔子出游,灵公和南子坐一辆车子在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子里。孔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感慨卫灵公贪恋南子美色,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和南子是夫妻。孔子指责卫灵公好色,简直不可理喻,难以想象。只有一个解释能够讲得通,那便是,孔子嫉妒了。这也很正常,看见“美女与野兽”,你肯定会妒嫉:“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孔子内心对女色的态度是好色乃人之常情,非但不是很排斥,内心还有点小小期待。但孔子知道,食色这些欲望对人的危害,“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所以孔子能节制欲望,不放纵自己。

[var1]

孔子与南子

孔子是武功高手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是圣人,但大家不知道,他还是一个武功高手,为什么这么说?证据有四:

一、孔子身体素质很高

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小的时候很穷,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吕氏春秋》又说“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意思是,孔子的力量能徒手打开城门,却并不想因为力气大而被人知晓。这些都说明孔子有一把子力气,不是四体不勤的酸儒。

[var1]

孔子

孔子身材很高,《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换算到现在就是2.1米。

2.1的巨人,还能力开城门,可以想象孔子的身体素质有多高。

二、孔子善射、骑术好

孔子的“六艺”,不仅包括礼、乐、书,还包括了骑马和射箭。孔子能射飞鸟(《述而》),六十三岁时还曾亲自为弟子驾车(《微子》)。《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有一次射箭,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纷纷叫好。可见,骑马射箭,都是孔子的拿手好戏。

[var1]

孔子

三、孔子能周游列国而无损,没有一定的武力是不行的。

春秋时期,盗匪横行,孔子或孤身一人,或领三五弟子周游列国,能安然无恙绝非无因。

有一次,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孔子师徒被困在陈、蔡野外的时候,绝粮七日,跟从的学生大都饿得站不起来了,而孔子还在那里弹琴唱歌。可见他很可能有内功的底子。

[var1]

孔子

四、孔子能驯服有武功的弟子,可见自身武力不差。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是一个好勇之人,然而他能够老老实实跟着孔子念书,难道他只是对孔子的学问服气?说不定子路还被孔子以武力降伏过。

据《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就是说孔子之勇要超过勇士孟贲。而齐人孟贲,据说可以“力分两牛”、“顿足过河”,“陆行不避虎狼,水行不避蛟龙”,史书能拿孔子与其相比,可见孔子武功之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的变法给所有人织了一张法网,他自己也在法网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鞅是怎么变法的,商鞅死于自己的变法,商鞅的变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var1]1、明法“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人人必须无条件遵守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明示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商鞅以“重法”著称,认为“法”是治国的关键,人们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应该用立法的形式明确加以规定,法律要公布于众,使人人皆知。[var1]为了推行“以法治国”的治国方

  • 一代名相,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为何被奉为青楼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名相管仲,青楼女子拜管仲,历史上的名臣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一心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注重经济,主张改革以强兵富国,就这样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var1]但让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正史典籍中名流千古的一代贤相,怎么会与娼妓联系在一起的,还被尊为“祖师爷”,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是第一个设

  • 武则天造了18个字,17个已被废除,仅剩一字流传至今却无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昔者仓颉造字,而天雨粟,而鬼夜哭。中国古代传说中,有非常大的篇幅描写汉字的诞生,可见,汉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多么重要。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见证了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华夏文化脉络,见证了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的血脉传承。创造汉字的人,在历史上,会被永远铭记。有这么一个人,她就

  • 诸葛亮会不会打仗?听听专业人士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是关于他到底会不会打仗?同样精通于用兵的唐王李世民,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而且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诸葛亮用兵如神关于诸葛亮这个人,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东汉末年,一句卧龙和凤雏,得一人者可安天下,让诸葛亮和庞统闻名于世,刘备听到后更是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的远大志向吸引,刘备被诸

  • 秦末农民大起义,共有几股势力?主力还是六国旧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末农民大起义在哪里,秦末农民起义历史地位如何,秦末爆发了什么农民起义

    而在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飘摇局势下,各方势力开始陆续登场,成为收割大秦这只巨鲸的操刀人。那么,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共有几股势力?今天就来一起梳理——[var1]一、陈胜吴广集团作为秦朝末年甚至中国第一支举起义旗的农民起义军,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集团具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从大泽乡起义到三路大军讨伐秦国,之

  • 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鬟,小姐为妃,她是皇后,差点成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虞美人》这首诗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而它的作者就是李煜,或许说李煜这个名字,大家还会比较陌生,但是如果讲到“南唐后主”,大概就能有些许印象了,因为李煜本身才华出众,写的诗词婉约又深刻,因此被戏评为“被皇位耽误了的诗人”。而他的祖母,也就是南唐开国皇后的身世,则更加离奇,她原本只是一介陪嫁丫鬟,最后却变

  • 三万步兵野战击败二十万步骑大军的经典战例-韩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南北朝北魏末的韩陵之战中,高欢用三万步卒野战对抗二十万大军,先是主动的自断了归路,以示死战之决心,然后创造性的把部队结成了圆形防御阵型,结果以寡击众、一役击溃了敌二十万大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以步制骑”的奇迹。[var1]网上的古代圆形军阵示意图中国历史上,自从宋朝开始崇文抑武之后,慢慢就让很多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一部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东出土竹简揭露孙膑狠毒一面,孙膑庞涓36集,孙膑割掉膝盖骨

    在挖掘文物的过程中,常常会打破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比如说,在山东曾经出土了一部竹简,上面对于孙膑被削掉膝盖骨一事,做出了详实的记录。[var1]专家通过这部孙膑同代人记录竹简,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还原了孙膑的真实面目,其并不是小说戏曲当中的好好先生,而是一个冷血的军事家。他做出的事,比挖他膝盖骨

  • 谦虚谨慎,不拘一格地引进异国人才,或许就是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大将军蒙恬,秦国历史完整版,战国七雄为啥秦国只灭了六国

    想来秦国一定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对异国人才抛出了橄榄枝。[var1]秦王雄厚的国力是争夺天下的必要条件。不过意外的是帮助秦国提升国力的人,几乎都来自异国。由于秦国太过强盛,周边的国家感觉受到了威胁,企图用计削弱秦国的国力,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比较著名的一件事是,其他国家为了让秦国的国库空虚,

  • 秦国兼并六国长策“远交近攻”的制定者-范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范雎对秦国哪些功劳,范雎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片刻间,马队到了车队跟前,为首的秦国丞相穰侯魏冄,宣太后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权倾朝野,尊贵无比。车队领队赶紧上前拱手施礼:“谒者王稽见过穰侯!”“谒君出使辛苦了。”穰侯魏冄笑着说道,“关东有什么变动吗?”“没有。”王稽回答。“你没有把诸侯的那些食客带回来吧?那些人只会以言辞乱国,老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