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清军拿大刀长枪上战场?压根儿没有这回事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清军拿大刀长枪上战场?压根儿没有这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06 更新时间:2024/2/7 19:27:53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所以早在明朝的时候,火器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已经有了火铳大炮,只不过使用的频率还没有那么频繁。满人在攻打中原的时候,就缴获了不少的火器,一些重要的城市还是靠着明朝的大炮打下来的,当时的清军就已经会使用火器了。

到了乾隆年间,部队的火器化程度更高,乾隆为了消灭准格尔,派出了五万的西征军,这支西征军的枪炮手比例达到了80%,每一百名士兵当中,就有75人是使用鸟枪的,而且还会配备一门轻型的火炮,并且还有5位炮手。不夸的说,这个时候的清军已经踏入了火器化的时代了。

虽然雍正和乾隆都提醒过八旗子弟,要求他们不能荒废骑马射箭的机能,但是部队火器化的时代是无法逆转的。既然清军这么早就已经配备上了火器,为什么到了清朝末年,清军的实力没有提升,反而在西方列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呢?其实是因为从乾隆之后,清朝火器的发展速度大大减缓了。

乾隆之后清朝的财力在不断地下降,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继续研发新式火器,再加上后边儿的几位清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最后的几位更是成为了傀儡皇帝。在这种环境之下,清军的实力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也是很正的事情。中国在倒退,但是西方列强却没有停下来前进的脚步。

靠着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与资源,西方列强积攒了不少的资本。进记者他们又用这些抢夺来的财富,开始进行变革,这就是工业革命的由来。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国家,实力有了质的飞跃。反观中国,实力却在不停地倒退,已经被西方甩开了好几个档次。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清军虽然用的也是火器,但是武器方面明显没办法和西方国家相比。双方的武器装备有差距,但是也还没到清军拿着大刀长枪上战场的地步。如果他们真的拿着兵器去对抗列强,这难道不是在自寻死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盛世到底是有多盛世,看清朝是如何推进咱们中华文明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估计,很多网友都知道在大清朝前期的时候,满清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者,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在这个政策的影响下,虽然有很多百姓并不是太愿意接受,甚至为此满清统治者还制造出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等等不下于上百次的大屠杀,但是最终还是让治下的百姓们完成了剃发易服,推进了中华文明的

  • 太平天国:洪秀全仅是一个落榜书生,他是如何创建拜上帝教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如果说起太平天国之前的拜上帝教,可能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基本上,有些知道的人也会认为是冯云山创建的拜上帝会,其实这样说也没有多大毛病,只不过最初宣传拜上帝会理念的是洪秀全,冯云山在宣传上比洪秀全全面化罢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洪秀全仅是

  • 鼎盛时期的隋唐帝国,同时的欧洲却陷入了暗黑的中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罗马帝国的衰亡的过程中,西欧出现了蛮族人建立的大大小小的公国。在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西部,先后出现了拜占庭帝国、萨珊王朝等等,世界秩序一片混乱。在这片混乱中,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他的弟子哈里发率领了阿拉伯军队,开始了征服世界的历程。公元634年,阿拉伯军队攻占拜占庭。亚洲的大马士革、巴尔米、耶

  • 唐代的加谥之风:字数与褒贬无关,被玩脱的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以前,皇帝一般都以谥号称呼。但是唐之后,突然风格就变成了唐高祖,唐太宗,开始称庙号了。这主要是因为唐朝把谥号给玩脱了,唐以前谥号多为单或二字,也有少数三字者,如卫武公谥“睿圣武”等。谥字的多少,与或贬或褒没有必然联系。但从高宗时期开始,就刮起一股“加谥”之风。唐高祖李渊被谥为太武皇帝,为二字复谥

  • 太平天国:圣库到底是太平天国的,还是洪秀全个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非常钟爱黄金,这种钟爱程度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洪秀全头上戴的那个王冠,可是非常厉害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洪秀全的王冠是用纯金打造的,并且这个王冠足足有八斤重,而且他的龙袍是用金线织成,就连龙袍上的扣子都是金子所造,如果作为皇帝穿金带银不足以让大家咋舌的话,那么洪秀全的圣库

  • 两江总督吃了3年白菜,雍正却为何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文尧出身贫寒,父亲不务正业,全家人的生活就只能靠母亲给人帮工过活。唐文尧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她都要送儿子去读书。唐文尧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高中进士,入仕为官。唐文尧步入仕途,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出身,为官奉公廉洁,与民做主,这才得到了同僚和百姓的一致

  • “改名”爱好者武则天:女皇一生更换过几次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载:“高宗咸亨五年秋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怀着对“天可汗”的情有独钟,唐高宗时将其就地改良,变成“天皇”和“天后”供自己和武后使用。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解释幕后操手实为武后:“实欲自尊,而以避先帝、先后之称为言,武后之意也。”虽为臣子上请,实为武后授意,尊唐高宗为“天皇”

  • 《雍正王朝》明知道胤褆会抗旨,雍正皇帝为什么还让马齐去宣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第一时间让年羹尧停止了对西北大军的粮草供应,还派遣图里琛将胤褆带回京城,以其名为回京奔丧。胤褆刚回到京城后就被马齐拦下,马齐带着雍正皇帝的旨意来宣旨,直接让胤褆不要去陵宫,而是先去驿馆休息第二天再去陵宫祭拜康熙皇帝。胤褆听了旨意之后当即非常生气,直接不顾雍正皇帝的旨意,直奔陵宫祭拜康熙。聪明

  • 没理由找理由也要改:唐玄宗为什么痴迷于改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和武则天一样对改尊号痴迷的,还有唐玄宗,共上6次尊号,最长14字(不含“皇帝”),无论在次数还是尊号长度上都位居唐代前列,其所受尊号如下:开元元年(713),“开元神武皇帝”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二月,“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载(748)五月,“开

  • 和珅穷亲戚投奔他,和珅为何让他们帮忙晒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虽然贪,但他是一位能臣。和珅不仅通读四书五经,而且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和珅在19岁就踏上了他的仕途之路。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参加科举但是不幸落选,后来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在乾隆三十七年,和珅被乾隆看中,和珅当了乾隆的贴身侍卫。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侍卫一步步发展到了文华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