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被满门抄斩,次子侥幸逃脱,与陈圆圆隐居,现在后裔超千人

吴三桂被满门抄斩,次子侥幸逃脱,与陈圆圆隐居,现在后裔超千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4/2/7 19:38:12

2002年7月,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治亭接到一个来自贵州的电话,向他报告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为什么说这消息让李所长也感到吃惊?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吴三桂的后人都被康熙给斩尽杀绝了,陈圆圆也不知下落。

如今,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吴三桂祖籍南直隶高邮,万历四十年(1612年)生于辽西。 吴三桂属于官宦子弟,他的父亲吴襄是辽东总兵。

明朝的辽东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总兵就是军区司令员。

作为将门虎子,吴三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学会了一身武艺,让同龄人羡慕不已,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好景不长,在吴三桂十九岁那年,即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中,吴襄临阵脱逃,导致全军覆灭,因而被判下狱。

崇祯脾气不是一般的火爆,在位十七年撤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七名总督,杀死十一名巡抚。

公道说,吴襄没有被杀,已经是属于法外开恩了。不过,崇祯没有杀吴襄倒不是出于大发慈悲,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吴襄的大舅子祖大寿,是辽东前锋总兵,当时负责镇守锦州,崇祯不想牵动太多,扰乱军心。

这时候的吴三桂已19岁,已经考中武举,成为一员猛将,开始跟着舅舅和父亲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崇祯八年时,吴三桂已经是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

四年之后,即崇祯十二年(1639年),27岁的吴三桂荣升为宁远团练总兵。

说起团练,人们可能会想到镇压太平天国的地方团练。其实明朝的团练跟清朝的团练不一样,后者是民兵,地方自治武装;前者是预备役部队,有固定军人,属于正规军性质。

明朝的团练是准军事组织,吴三桂所管辖的士兵,少说有万人,跟现在一个军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吴三桂的军事才华当时已经显现出来,可堪大任。

时势造英雄,在李自成造反和清兵入侵的大环境下,吴三桂的前程的确是大有作为。尤其是当清兵来到山海关,李自成兵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的手里几乎只有吴三桂一张王牌了。也因此,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濒临灭亡的崇祯把明朝的安危寄托在了这个年仅32岁的年轻人身上,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说起来明朝的皇帝非常吝啬,后期极少封大臣爵位。整个万历年间,只有李成梁被封为宁远伯, 是积累了数十年的功勋才得以封爵。

崇祯时期更舍不得封爵,只是在兵临城下,皇帝宝座岌岌可危的时候,才想起来急忙封爵。先后封爵的,除了吴三桂,还有左良玉(宁南伯),唐通(定西伯),黄得功(靖南伯)。

不过直到生死攸关的时候,崇祯还异常吝啬,封的是三等爵位。

但是当李自成包围北京,崇祯下令勤王的时候,吴三桂等新爵爷大都阳奉阴违,拒绝奉诏,只有唐通带兵前往。之前崇祯的滥杀,让大臣开始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从而转为观望的态度。

吴三桂驻扎的宁远距离山海关100公里,骑兵日行军50公里,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硬是走了13天。

即使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吴三桂这时候已经对崇祯为法人的朱明公司前景悲观,想跳槽了。

去哪家公司?大概率是大清公司。

有人说,吴三桂最初是想投靠李自成大顺公司的,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还派代表"轻身绐贼",在三河县迎候李自成,表示恭顺之意。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们忘了一个人——祖大寿。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他在此之前就早已投如清军阵营,已经给吴三桂写过劝降信。

李自成带兵前来的时候,吴三桂怕是早就下定决心投降多尔衮,已经派人给多尔衮写信求援了。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吴三桂跟李自成接触,不过是缓兵之计。他之所以降清,主要是追求个人地位的稳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民族意识淡薄,忘记了自己是大明的臣子。

有很多事实证明,皇太极和多尔衮对员工极为慷慨,对早期投降大清的汉人十分优待。在此之前,祖大寿、洪承畴、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等人已经先后当了叛徒,他们在多尔衮那里日子非常滋润。

在封爵问题上皇太极、顺治可是毫不犹豫,出手一封就是“王”,跟崇祯的吝啬形成鲜明对比,李自成也同样比不上。

李自成的头号功臣刘宗敏,为了建立大顺政权出生入死,也不过是封侯而已。

不光如此,李自成也是个多疑的人,还没有打下江山、坐上龙椅,就已经大开杀戒,杀了自己的智囊李岩,让天下人寒心。

综合各家老板情况,吴三桂认为,相较于顺治和多尔衮的慷慨,李自成过于刻薄,在其手下混,定然没有前途。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吴三桂降清是因为陈圆圆。

据说吴三桂17岁到北京考武举的时候,邂逅倾国倾城的陈圆圆,对她一见倾心,难以忘怀。吴三桂认真地告诉她,等哥哥我混出名堂了,就来娶你。

名妓陈圆圆也对英武洒脱的吴三桂一见钟情,自他走后,茶饭不思,度日如年,望穿秋水,只等吴哥哥来娶她。

可是等吴三桂成为团练总兵来娶心上人的时候,陈圆圆早已经名花有主,被崇祯皇帝岳父,田妃之父田宏遇看上,据为己有。田宏遇是国丈,还是锦衣卫指挥,权势熏天,谁能惹得起?

然而陈圆圆到了田府,对吴三桂依旧难忘,她虽然穿金戴玉,锦衣玉食,但依然整天愁眉紧锁,闷闷不乐,以泪洗面。田宏遇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陈圆圆爱慕的是吴三桂,两人已经海誓山盟、私定终身。

田宏遇虽然好色,但只是把陈圆圆当玩物,并没有爱到生死相依的地步。既然是玩物,送人也无所谓,花钱还能买,遂决定忍痛割爱,把陈圆圆送给手握重兵的吴三桂,以期吴氏能帮忙保住自己的身家地位。

这时候,能征善战的将领被崇祯杀个差不多了,幸存者屈指可数。而吴三桂父子总兵,树大根深,是一座邦邦硬的好靠山。田宏遇认为,把美人送给吴三桂,值得!

但是送人也要讲方式,直接送人就未免显得廉价。

这天吴三桂在京接受御宴,田宏遇便让人给吴三桂下了请帖,邀请他去田府赴宴。酒席间田宏遇让陈圆圆献舞陪酒,陈圆圆见到吴三桂,百感交集,不由得泪流满面。

吴三桂见到心上人,精神恍惚,手中的茶杯掉落地上。

田宏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当场问吴三桂:“将军何故失态?”

吴三桂无法隐瞒只好将实情相告:“这个女子很像我的心上人,所以……”

田宏遇单刀直入说:“如果将军喜欢,田某愿意奉献。”

吴三桂一听喜出望外,当即表示:“如果这样,末将感激不尽。”就这样,田宏遇将陈圆圆赠予吴三桂,并选择良辰吉日令二人完婚。

正当吴三桂与陈圆圆水乳交融、如胶似漆之时,圣旨到了。原来是清兵入侵宁远,边关吃紧,崇祯皇帝急催吴三桂回山海关御敌。吴三桂只好将陈圆圆送往吴府,让父母关照,自己依依不舍与美人告别。

再说吴三桂接到勤王的消息来到山海关,崇祯已经上吊,自己该何去何从,吴三桂没了主意。

这时候,李自成派人送来重礼,有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并且还有个委任状:封吴三桂为侯。

吴三桂见了来使,心乱如麻,开始激烈思想斗争:

降清吧,就是汉奸,肯定会遗臭万年。归顺李自成,虽说对皇帝不忠,但这时候明朝已亡,说不上背叛。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归降李自成,共御外辱为上策。

正在这时,吴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来,一个劲地使眼色。他把探子叫到一边,询问北京城里的情况。

密探说:“吴府被大将刘宗敏抄了!”

吴三桂说:“这不是个事,我回去后,他们肯定归还我。”

探子说:“还有更坏的消息,老太爷被刘宗敏捆绑起来了!”

吴三桂说:“这也不是个事,我回去后,他会不放人?”

探子看着吴三桂,还想说什么,但是欲言又止。

吴三桂问:“还有什么消息,快说,别吞吞吐吐。”

密探犹豫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这一说不要紧,李自成完了。

探子说出一句改变历史的话:“大事不好,尊夫人被刘宗敏霸占了!”

吴三桂一听,怒目圆睁,咬碎钢牙,怒发冲冠。

他抽出宝剑,斩去案角,咆哮着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不灭那李贼、刘贼,我誓不为人!”吴三桂一不做二不休,立斩来使,不再执行左右逢源政策,给多尔衮写信投降。

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吴三桂认贼作父,引狼入室,很快攻下北京,大顺政权土崩瓦解。

吴三桂当汉奸,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族人满门38口全部被李自成处死。

多年后,在平完西的吴三桂失去利用价值后,康熙兔死狗烹,提出削藩。早就有二心的吴三桂背叛大清,起兵造反,失败后吴家再次遭劫,满门抄斩。

无毒不丈夫,康熙为了斩草除根,永除后患,在全国范围内追杀吴三桂后人。也因此,一般史学家认为,吴三桂一脉已经断绝了。

但百密必有一疏,吴三桂后人并未被斩尽杀绝。

吴三桂一共有几个儿子?

史书记载是长子吴应熊,次子吴应麒,另有幼子数人,这“幼子数人”的下落均无任何记载。长子吴应熊一脉的孙儿,都在吴三桂起兵后或被杀,或兵败自杀。只留下次子吴应麒,死里逃生。

据说吴应麒曾经被过继给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吴三桂在明朝的辽东当总兵时,娶妻张氏,纳妾杨氏。张氏生下吴应熊以后,杨氏在明崇祯九年也生下儿子吴应麒。但杨氏生产的时候染病,不久撒手人寰。

吴应麒遭到后妈张氏的虐待,吴三桂无奈将吴应麒送到哥哥吴三凤。

对此,外人不得而知。

1678年,吴三桂称帝后,考虑到长子吴应熊在京城当人质,他将自己的“侄子”,唯一的成年儿子吴应麒被封为大将军,打算让他接班。

可吴应麒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点都不争气,成为大将军以后,整日花天酒地,克扣军饷,拷打下属,滥杀无辜,无恶不作,弄得大家怨声载道,众叛亲离。

吴应麒在驻地岳州人民心中,已经成为邪恶的代名词,有童谣为证:“太阳出来照西墙,吴应麒心狠赛虎狼;月亮出来照大地,不要吴应麒要康熙。”

吴三桂起兵后,得力干将王辅臣没有率兵响应,还把将造反的消息透露给康熙,也与吴应麒有关。

有一次王辅臣宴请吴应麒,推杯换盏的时候说:“叫叔叔。”

“我是你大爷!”吴应麒三杯酒下肚,口出狂言。

王辅臣的副将提醒吴应麒,说你是不是喝多了,这么不尊重王将军。吴应麒冷笑着抽出了刀,砍向那位副将,当时血溅宴席。

王辅臣转身骂道:“真一豺狼耳”。

吴三桂不知就里,还对王辅臣自作多情。后来有人告诉了吴三桂,他对自己的儿子大失所望,把培养对象转向吴应熊的长子、皇太孙吴世璠,吴应麒只晋封为楚王。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啸乱南方的吴三桂一命呜呼。

吴应麒带兵经过岑巩县,在那里邂逅了陈圆圆,告诉他自己就是吴三桂的亲儿子,让她保重身体。

陈圆圆又惊又喜,意味深长地说;大势已去,当务之急是保存吴家血脉。

吴应麒心领神会,对陈圆圆说:“母亲等我,孩儿去去就来。”

告别陈圆圆,吴应麒护送侄子吴世璠(兵败后自尽)到达昆明,完成任务。他想起了陈圆圆的话,便悄悄离开昆明。

吴应麒来到岑巩县,改名吴华,和陈圆圆开始新的生活。结果清军果然攻破昆明,但是吴应麒、陈圆圆已了无踪影。

关于陈圆圆是如何死的,众说纷纭。

《觚賸》、《吴逆始末记》陈述说,吴三桂起兵的时候,陈圆圆就病死了。

《陈圆圆全传》则倾向于陈圆圆死在康熙十六年(1661)春天,康熙还没有登基的时候。

当然,更多人说陈圆圆是在清军攻打昆明时死的。

最权威的说法是《平吴录》,该书记载说陈圆圆是在清兵攻破昆明后,“陈沅及伪后郭氏俱自缢。”

《吴三桂陈沅沅》中也有类似说法:

“清军攻入昆明,……陈圆圆遥望秋水长天,双手合十,口诵佛号, 跃入莲花池。”

各种说法都指向陈圆圆最晚在城破之后就死了。

陈圆圆究竟是否还活着,任何史料都不会有记载。因为当时的满人一统天下,如果有一人知道,清朝皇帝早就将陈圆圆他们斩杀了。

文章开头接到的神秘电话,是谁打来的,为什么要打给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长李治亭?

李治亭是清史研究专家,著有《吴三桂大传》。打电话的人,是贵州黔东南州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廖永伦。

他说本地区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后裔,而且连陈圆圆的墓也隐没于其中。

依据是什么?一是马家寨的居民全部都姓吴,二是吴三桂的下属叫马宝。

李治亭放下电话后,立即和其它同行前往马家寨考察。

一般而言,中国有很多同姓村民聚居的村子,都是以同姓给村子命名,为何吴氏聚居的寨子不叫吴家寨,反而叫马家寨呢?

其实,这是陈圆圆为了隐藏吴姓人所采取的策略,“马”字也并非随意取的,而是为了纪念当初帮助他们的马宝将军。

据村民讲,当年马宝将军为了掩护陈圆圆,主动出来,让清军击杀。

该村子是清代风格,格局还是一座迷宫,很像八卦阵,没有文化底蕴,不可能设计出来。吴家的坟茔里,居然有陈圆圆和马宝的墓。

马家寨的所有村民很少人说自己姓马,大多是吴姓,都说自己的祖先是吴三桂。

作为知名历史人物,吴三桂在清后一直被当作叛徒汉奸存在,形象很差,没有人愿意主动承认祖先是吴三桂。

比如秦桧死去几百年后的清朝,有个姓秦的诗人就写下“我到坟墓愧姓秦”的诗句。如果不是真的吴三桂后人,谁会这样主动去背这口黑锅?

陈圆圆的墓前有一座石碑,上面写着:“ 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两侧分别刻着:

“孝男吴启华、媳妇涂氏立;孝孙男仕杰、仕龙、孙媳杨氏;重孙大经、大纯;孝玄孙吴朝达、选、魁、政、玺、 柱、相、仪。”

立碑时间为:“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之所以写聂氏,主要还是为了隐蔽,怕清朝皇帝报复。

“孝男吴启华、媳妇涂氏立”,吴启华指的便是吴应麒,从碑文来看,他与陈圆圆以母子相称,两人并无暧昧关系。

与他名字并列的涂氏,不用说,是他的妻子。

如今,吴三桂的后裔人丁兴旺,在马家寨已经繁衍到200余户,人口早已过千。

当初如果没有陈圆圆的忍辱负重、吴应麒的看破红尘、急流勇退,就没有吴氏血脉的延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清军拿大刀长枪上战场?压根儿没有这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所以早在明朝的时候,火器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已经有了火铳和大炮,只不过使用的频率还没有那么频繁。满人在攻打中原的时候,就缴获了不少的火器,一些重要的城市还是靠着明朝的大炮打下来的,当时的清军就已经会使用火器了。到了乾隆年间,部队的火器化程度更高,乾隆为了消灭准格尔,派出了五万

  • 大清盛世到底是有多盛世,看清朝是如何推进咱们中华文明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估计,很多网友都知道在大清朝前期的时候,满清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者,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在这个政策的影响下,虽然有很多百姓并不是太愿意接受,甚至为此满清统治者还制造出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等等不下于上百次的大屠杀,但是最终还是让治下的百姓们完成了剃发易服,推进了中华文明的

  • 太平天国:洪秀全仅是一个落榜书生,他是如何创建拜上帝教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如果说起太平天国之前的拜上帝教,可能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基本上,有些知道的人也会认为是冯云山创建的拜上帝会,其实这样说也没有多大毛病,只不过最初宣传拜上帝会理念的是洪秀全,冯云山在宣传上比洪秀全全面化罢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洪秀全仅是

  • 鼎盛时期的隋唐帝国,同时的欧洲却陷入了暗黑的中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罗马帝国的衰亡的过程中,西欧出现了蛮族人建立的大大小小的公国。在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西部,先后出现了拜占庭帝国、萨珊王朝等等,世界秩序一片混乱。在这片混乱中,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他的弟子哈里发率领了阿拉伯军队,开始了征服世界的历程。公元634年,阿拉伯军队攻占拜占庭。亚洲的大马士革、巴尔米、耶

  • 唐代的加谥之风:字数与褒贬无关,被玩脱的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以前,皇帝一般都以谥号称呼。但是唐之后,突然风格就变成了唐高祖,唐太宗,开始称庙号了。这主要是因为唐朝把谥号给玩脱了,唐以前谥号多为单或二字,也有少数三字者,如卫武公谥“睿圣武”等。谥字的多少,与或贬或褒没有必然联系。但从高宗时期开始,就刮起一股“加谥”之风。唐高祖李渊被谥为太武皇帝,为二字复谥

  • 太平天国:圣库到底是太平天国的,还是洪秀全个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非常钟爱黄金,这种钟爱程度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洪秀全头上戴的那个王冠,可是非常厉害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洪秀全的王冠是用纯金打造的,并且这个王冠足足有八斤重,而且他的龙袍是用金线织成,就连龙袍上的扣子都是金子所造,如果作为皇帝穿金带银不足以让大家咋舌的话,那么洪秀全的圣库

  • 两江总督吃了3年白菜,雍正却为何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文尧出身贫寒,父亲不务正业,全家人的生活就只能靠母亲给人帮工过活。唐文尧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她都要送儿子去读书。唐文尧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高中进士,入仕为官。唐文尧步入仕途,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出身,为官奉公廉洁,与民做主,这才得到了同僚和百姓的一致

  • “改名”爱好者武则天:女皇一生更换过几次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载:“高宗咸亨五年秋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怀着对“天可汗”的情有独钟,唐高宗时将其就地改良,变成“天皇”和“天后”供自己和武后使用。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解释幕后操手实为武后:“实欲自尊,而以避先帝、先后之称为言,武后之意也。”虽为臣子上请,实为武后授意,尊唐高宗为“天皇”

  • 《雍正王朝》明知道胤褆会抗旨,雍正皇帝为什么还让马齐去宣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第一时间让年羹尧停止了对西北大军的粮草供应,还派遣图里琛将胤褆带回京城,以其名为回京奔丧。胤褆刚回到京城后就被马齐拦下,马齐带着雍正皇帝的旨意来宣旨,直接让胤褆不要去陵宫,而是先去驿馆休息第二天再去陵宫祭拜康熙皇帝。胤褆听了旨意之后当即非常生气,直接不顾雍正皇帝的旨意,直奔陵宫祭拜康熙。聪明

  • 没理由找理由也要改:唐玄宗为什么痴迷于改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和武则天一样对改尊号痴迷的,还有唐玄宗,共上6次尊号,最长14字(不含“皇帝”),无论在次数还是尊号长度上都位居唐代前列,其所受尊号如下:开元元年(713),“开元神武皇帝”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二月,“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载(748)五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