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进京后募捐安葬明思宗,清军入关后将其以礼改葬

李自成进京后募捐安葬明思宗,清军入关后将其以礼改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57 更新时间:2024/1/11 7:37:22

当然大明亡国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也没有必要抓住这个不放,所以不妨看看崇祯帝自杀之后发生了什么。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注定是被历史记住的一个月份,在这个月里,大明亡国,崇祯帝自杀。眼看着李自成即将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做了一番安排,将儿子们安全送出,又逼着后妃们自杀,然后自己挥刀砍向女儿、妃子们。

再之后,崇祯帝带着部分宦官试图冲出北京城但无果,只能返回前殿,想要召集官员,但却一个人也没有等到,绝望的崇祯帝带着身边的王承恩到了万岁山,然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了,而王承恩也在附近另一棵树上吊死。

崇祯帝在临死之前,望望天上的太阳,再望望远处此起彼伏的火光,终究是落了泪,用血留下了一封遗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虽有为自己辩解之嫌,但到底还是心里装着百姓的。惊闻崇祯帝驾崩,“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明思宗之后自杀的人大概有千人之多,自杀的方式也有很多,赴井、投河、引药、自焚、自缢等等,他们中很多都是全家自杀,这样的悲壮在其他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不存在的。

李自成

只是可怜崇祯帝的遗体两天后才被找到,李自成的军队在万岁山上找到了明思宗,然后将崇祯帝与周皇后一起放在一个简陋的尸棺中,然后抬到了东华门,搭建了一个临时性质的灵棚,这基本就是相当于示众了,堂堂天子死后会被如此对待,也是悲惨至极。

当然,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多少明朝的官员是看明思宗,敢哭拜的寥寥无几,只敢拜拜的也不多,睥睨而过的倒是不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崇祯帝自杀之后,已经有很多忠于大明的都自杀了,剩下那些没有自杀的大明臣子很多已经投降了李自成,或者作壁上观。

倒是襄城伯李国桢在李自成面前试图自杀,在被劝说投降的时候,提出投降的条件:不能破坏明帝陵;以天子之礼为崇祯帝下葬:不能加害崇祯帝的后代。李自成虽然答应,但崇祯帝的下葬却很是曲折,三月下旬昌平的官员开始准备崇祯帝下葬事宜,当然不可能修建一座帝王陵墓,而崇祯帝生前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提前修建陵寝。

所以大顺政权决定将崇祯帝和周皇后葬入田贵妃的陵寝,田贵妃死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死后葬入明帝陵群的妃园陵,其实就是陪葬陵。其规制和规模都不可能大了,而且地面上的部分都没有修建,但即便如此,崇祯帝下葬所用到的钱还是募捐的,且募捐到的钱很少,也就是说崇祯帝下葬得相当寒酸。但到底还是下葬了,一帝一后一妃合葬,也算是亘古未有之事了。

清廷入关之后,为了笼络人心,顺治帝下令将田贵妃的这座陵墓命名为思陵,并决定以帝王礼改葬崇祯帝,但是这次改葬也是困难重重,毕竟只是前朝的帝陵,更多的是面子工程,顺治帝五月份下令改葬,但实际到了冬天还没有开始落实。

思陵

在原明朝宦官曹化淳的一次次催促下,顺治帝终于做了最后的指示,十一月开始动工,至于所需要的银子,其中一部分也是采取募捐的形式,最终在银两很有限的情况下,简单完成了崇祯帝的改葬,这个时候,已经是顺治二年(1645年)的秋天。之后,思陵还有数次修缮,但其规模早就已经决定了,这是一座很寒碜的帝王陵,在明十三陵中很特别又很不起眼。

大明都亡了,不管是大顺政权还是大清政权,都不可能认真对待崇祯帝的陵墓,只是面子上要过得去而已。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位来自于李朝的义士、大明的陪臣崔孝一。关于他在明朝的事迹,这里就不多说了,单只说一说崇祯帝驾崩后的事情。

根据《江汉集》的记载,清廷入关之后,要求剃发易服,而崔孝一辗转来到京城,并没有去向清廷朝贺,也不肯剃发,而是到了崇祯帝陵前,之后再也不肯离开,绝食十天之后死在了思陵前,后来吴三桂为其收尸下葬。没想到崔孝一能和范景文等人一样,在崇祯帝驾崩后选择自杀,这和那些投降清廷的人,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的农民军配备大量火器但未建立生产系统且运用理念落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史书也提到大顺军在作战中经常使用火器,尤其是在其攻破北京的前几年,手头上缴获明军的火器越来越多,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尤其在攻城战中占有重要位置。《流寇志》记载,大顺军攻城时,“步兵强弓、鸟铳连发,守者不可外瞰”。至于实战案例那是相当多的。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十

  • 唐代 韩愈《谏迎佛骨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

  • 扬州隋唐城遗址“对话”北京都城遗址:让遗址公园“千园千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开栏的话1982年,国务院公布24座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40年过去了,在这40年间,每座城市又都在古城保护上做出各自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2月18日起,大运河传媒联合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中国名城杂志社推出特别策划“23+1:名城

  • 李自成曾考虑到清朝的威胁但重视程度不足且认为吴三桂不会降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李自成没想过关外的清军威胁,那是不可能的,人家毕竟是一世枭雄,对这个关外强权还是有一定敏感度的,李自成急着招抚吴三桂就有防备清廷的因素在里面,这在部分史书里是提到过的。《甲申朝事小纪》就记载了李自成的一番话:“牛金星、宋献策劝自成行仁义,自成曰:‘山、陕、河南、荆、襄已在掌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

  • 唐代最美女人杨贵妃,身上有致命缺陷,旁人避之不及可李隆基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所有皇帝当中,除了开国皇帝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位皇帝也算的上是一代明君,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刚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皇帝,唐朝在他的统治之下,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老百姓也非常的拥护他,可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李隆基却变得老眼昏花,开始重用一些奸臣,唐朝由

  • 李自成战略短视和政策的极端导致其未能坐稳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从参加农民起义开始,前后共计十五年,赢得百姓尊重,在百姓的支持下,一步步的攻城略地,终于攻下北京城,然而李自成却只在这梦寐以求的紫禁城中待了42年,正式登基做皇帝只做了一天,细究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造成的。政策上先天存在不足,随着发展走向极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古

  • 此刑罚不重但女人很难接受,上官婉儿受刑后,却把它变成了潮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惩罚措施来惩罚那些罪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刑罚,它其实并不是一种重的惩罚制度,但是所有的人却都害怕接受这种刑罚,甚至有的时候宁愿死都不会接受这种处罚,特别是女子,她们更加的接受不了。这个刑罚就是墨刑,关于这个刑罚

  • 明君汉文帝刘恒病逝,没想到吧,唐太宗李世民是刘恒的小迷弟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57年,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病逝,享年46岁。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汉文帝在位23年,把汉朝带入了平稳发展的轨道上。汉文帝节俭,爱民,轻徭薄赋,轻刑罚;开放矿山、盐业、渔业给私人经营,废除了过关必须要有证书的限制,和边疆少数民族关系都处得很好,百姓得以免受战争的伤害。剧照: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 李隆基为了重夺权力,不惜让两个儿子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利群一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哥舒翰20万大军战败,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十六子李璘随唐玄宗奔逃四川。到了6月底,还没来得及正式发文任命,李璘便在汉中与唐玄宗分手赶往江陵。7月12日,经历了马嵬兵变的李亨在灵武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此时的李隆基三父子,迫于变故,沿着不同的方向寻

  • 王阳明: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 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王阳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王阳明自己说: “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