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的农民军配备大量火器但未建立生产系统且运用理念落后

李自成的农民军配备大量火器但未建立生产系统且运用理念落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4/1/30 2:22:29

而且史书也提到大顺军在作战中经常使用火器,尤其是在其攻破北京的前几年,手头上缴获明军的火器越来越多,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尤其在攻城战中占有重要位置。《流寇志》记载,大顺军攻城时,“步兵强弓、鸟铳连发,守者不可外瞰”。

至于实战案例那是相当多的。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十六,攻打河南归德府,“舁炮攻城,终夜如雷。十七日辰时,新城破,旧城遂不守”。所用炮种未详。

同年十一月,李自成攻打南阳,“用大炮攻城”,南阳迅速被攻破,守将猛如虎战死。在此前,李自成刚刚收编了大量的陕西官军,操纵火炮的很有可能是明朝降军。

最精彩的还属三次攻打开封的战役,属于大顺军使用火器的高水平之战。据《汴围湿襟录》记载,李自成二攻开封之前一路上摧城拔寨,“所获火药器械大称饶足”,正式开打后,“于月城之上,安立窝铺,直对城楼,大炮小铳,昼夜击打,城壁如筛,守埤者不敢露影”,一日“乘隙力攻”,导致守城者“中弹死者十一员,兵丁不计其数”。

左良玉

大顺军甚至还能灵活运用火器,使用“高临法”以抬高炮兵发射平台来攻城,“将在野数木,砍运城下,筑立大台四座,高与城齐。每台立大炮数座,直击我壁,睥睨皆平,危甚”。《豫变纪略》也有相同叙述,所谓“贼伐柏树作台,长十丈余,广五丈余,高可三丈,上容百余人,置炮攻城”。其实,大顺军用这招在朱仙镇战役中也对付过左良玉,只是左良玉判断力相当了得,大吼一声:“瞎贼筑土山以炮击我营也。”然后就跑,搞得明军阵型大乱被李自成打得大败,此战左良玉“亲兵爱将俱尽”。

除此之外,李自成的部队攻打潼关、榆林、太原、宁武关、北京时都用过火炮。甚至在山海关战役时,大顺军还用火器杀死过八旗军的五位军官。根据《钦定八旗通志》汇总他们分别是满洲镶红旗的萨苏喀、和陀;满洲镶黄旗的拖纽;蒙古镶黄旗的扎叟儿额布亨;蒙古正蓝旗的图萨。除此之外,还有满洲镶黄旗觉罗登什科在望都被起义军的枪炮击中阵亡。

当然,除了用鸟铳、火炮作战之外,闯王还在激情之下发明了“炮决”,史载“文岳、世琮厉声骂贼,贼怒,缚文岳等,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以死”。

所以,李自成手上是有大量火器的,而且在明朝覆灭前几年,是大量运用于实战中的。但是,大顺军对火器的运用也有很大的硬伤,其中一大特征就是大顺军没有建立自己的独立于步军体系重炮部队,不像明廷和清廷试着建成或已建成相对独立的炮兵部队。大顺军无论从火器的装备水平还是火器运用理念上是整体落后与明、清双方的,碰到硬茬缺陷就很明显。

就比如潼关、延安之战,对上清军的红衣炮队,大顺军非常无奈,根本就没有对等的火力输出。再如清军攻打太原,清军“以红衣炮攻之,于十月初三日破之”,从清军缴获“已坏红衣炮二、好红衣炮三”的情况来看,可能还真发生过炮战,而大概率大顺军在火力上落入了下风。

顺军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顺军是农民起义军出身,长期习惯于流动作战,这就导致了不利于发展其独立重炮兵部队的两个因素:

第一、战术理念不支持发展炮兵部队。

首先,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在很长时期内是不如官军的,要是硬打,那肯定是必败无疑(曾经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表示不服,联合起来硬要和关宁军来一场强强对决,结果教训很深刻)。是故为了有效保存实力和伏击明军,就一定会采用运动战的模式,所谓“望屋而食,奔走不停,未尝据城邑为巢穴”,所以配备大量马匹和部队轻量化势在必行,这种战术搞得明军非常头疼,《豫变纪略》说:“贼行甚速,且无定向,穷力以追之,尚不及,今支领刍饷,即使随手立办,定稽半日之程,再迟二日,断无及贼之理也。”也为起义军的壮大创造了有利形势。

流动作战就必须以高机动为主。而红衣大炮多重?根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是“重自五百六十斤至七千斤”,就以清军所用神威大将军炮为例,据《清会典图》载,重达3900斤。如果让起义军长期带着十几门这么重的铁家伙机动,那真是不可思议。

可以这么说,明、清、顺三方,由于作战特点的限制,大顺军是最晚接触红夷炮的,这就导致了当时大顺军对红衣炮的认识不够深刻,运用上也不如清军,吃了大亏。

第二、长期流动作战,导致了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无力支持成批量的制造红夷大炮和供应红夷大炮所需火药铅弹。

红夷大炮

早在皇太极即位之初的天六年(1626年),就开始组织人员着手仿制红夷火炮,并在崇祯四年(1631年)开发成功,一口气造了四十多门。崇祯六年(1633年),原明将孔有德和耿仲明带队投降清军,这一下带走了由明朝火器专家孙元化培训的炮匠、炮手和铸造的火炮,这些人业务能力很强,“对城攻打,准如射的”,他们的加盟让清军学会了相对先进的西式操炮法,这无疑让清军如虎添翼。在焦勗的著作《火攻挈要》中不得不承认清军“人泼马壮,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而清廷也成立了专门药局,为红夷炮配备火药。

而在顺治年间,为了适应关内作战,火药制造由工部所设濯灵厂统管,由达成监督制造。厂中设置石碾200盘,每盘置药30斤为一台,每台碾三日者以备军需,碾一日者以备演放枪炮。预贮军需火药以30万斤为率,随用随备。

想建立一个强大的炮队首先需要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来制造火炮以及和火炮相配套的军需。而大顺军长期流动作战的模式首先就缺乏一个经营稳固的大后方。在红夷火炮的研发上,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在这方面极其欠缺,几乎全靠缴获明军的装备,既没有做到火器部队的规模化,也没有建立供应火器系统的军需。

综上所述,大顺军是配备火器的,而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建立火器,尤其是红夷火炮的生产系统和运用火器的作战理念相对落后,这就成为了大顺军与清军较量中落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 韩愈《谏迎佛骨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

  • 扬州隋唐城遗址“对话”北京都城遗址:让遗址公园“千园千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开栏的话1982年,国务院公布24座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40年过去了,在这40年间,每座城市又都在古城保护上做出各自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2月18日起,大运河传媒联合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中国名城杂志社推出特别策划“23+1:名城

  • 李自成曾考虑到清朝的威胁但重视程度不足且认为吴三桂不会降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李自成没想过关外的清军威胁,那是不可能的,人家毕竟是一世枭雄,对这个关外强权还是有一定敏感度的,李自成急着招抚吴三桂就有防备清廷的因素在里面,这在部分史书里是提到过的。《甲申朝事小纪》就记载了李自成的一番话:“牛金星、宋献策劝自成行仁义,自成曰:‘山、陕、河南、荆、襄已在掌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

  • 唐代最美女人杨贵妃,身上有致命缺陷,旁人避之不及可李隆基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所有皇帝当中,除了开国皇帝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位皇帝也算的上是一代明君,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刚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皇帝,唐朝在他的统治之下,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老百姓也非常的拥护他,可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李隆基却变得老眼昏花,开始重用一些奸臣,唐朝由

  • 李自成战略短视和政策的极端导致其未能坐稳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从参加农民起义开始,前后共计十五年,赢得百姓尊重,在百姓的支持下,一步步的攻城略地,终于攻下北京城,然而李自成却只在这梦寐以求的紫禁城中待了42年,正式登基做皇帝只做了一天,细究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造成的。政策上先天存在不足,随着发展走向极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古

  • 此刑罚不重但女人很难接受,上官婉儿受刑后,却把它变成了潮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惩罚措施来惩罚那些罪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刑罚,它其实并不是一种重的惩罚制度,但是所有的人却都害怕接受这种刑罚,甚至有的时候宁愿死都不会接受这种处罚,特别是女子,她们更加的接受不了。这个刑罚就是墨刑,关于这个刑罚

  • 明君汉文帝刘恒病逝,没想到吧,唐太宗李世民是刘恒的小迷弟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57年,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病逝,享年46岁。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汉文帝在位23年,把汉朝带入了平稳发展的轨道上。汉文帝节俭,爱民,轻徭薄赋,轻刑罚;开放矿山、盐业、渔业给私人经营,废除了过关必须要有证书的限制,和边疆少数民族关系都处得很好,百姓得以免受战争的伤害。剧照: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 李隆基为了重夺权力,不惜让两个儿子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利群一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哥舒翰20万大军战败,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十六子李璘随唐玄宗奔逃四川。到了6月底,还没来得及正式发文任命,李璘便在汉中与唐玄宗分手赶往江陵。7月12日,经历了马嵬兵变的李亨在灵武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此时的李隆基三父子,迫于变故,沿着不同的方向寻

  • 王阳明: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 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王阳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王阳明自己说: “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为何没有伤及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新旧唐书对这件事都有记载。事件过程和细节描写基本一致。李世民在李建成那里喝了“毒酒”,心中剧痛,吐血“数升”。幸亏淮安王李神道也在场,扶着李世民狼狈不堪地回到了西宫。李渊的反应很奇怪,他虽然亲自探望了李世民,但是处理器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两个,却是轻描淡写。只是提醒建成兄弟,说李世民不能喝酒,以后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