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唐赶走了匈奴、突厥,又迎来了鲜卑、契丹,中原王朝:我太难了

汉唐赶走了匈奴、突厥,又迎来了鲜卑、契丹,中原王朝:我太难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64 更新时间:2023/12/22 8:49:15

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为大家分享章。

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聊上下五千年,聊一聊历代中原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那点儿故事。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最两个强盛的朝代,就是汉、唐。

大汉赶走了匈奴,使中原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稳定;

大唐赶走了突厥,使中华帝国辉煌再续。

但在表面辉煌的背后,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那就是在汉唐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分裂。

大汉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动乱达800年;大唐之后是五代十国加辽、、金,直到元朝统一,也历经200多年。

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要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把历史的脉络拉伸了来看。

1、首先来看

匈奴和汉朝的纠葛

匈奴之前,北方民族不是没有骚扰中原,比如先秦的北狄、林胡等,只不过,那时他们还处于部落混战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对中原构成威胁。

后来,一个叫

冒顿的匈奴单于完成了北方的第一次统一,于是,中原的第一次灾难来临,那就是激荡岁月的汉匈战争。

上图为笔侠制草图

我们说汉朝伟大是因为它在和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对决中取得了全胜,不然,中华文明就有可能像地中海和希腊文明那样支离破碎,中原肥沃的土地也将变成北方民族的放牧场。

笔侠不是夸夸其谈,直到13世纪的蒙古人都还想这么干,只不过中华文明到那时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只有它改变别人,没有人能改变它了。

可是,这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匈奴的衰落催生了另一民族的崛起,那就是

鲜卑。

鲜卑的崛起绝不是偶然,汉匈战争让他们势必成为受益者,这正是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谁曾想,鲜卑比匈奴还可怕,接下来的北方,基本都是鲜卑的天下:拓跋、慕容、柔然、契丹、室韦......,室韦,就是——蒙古。

2、再来看

大唐和突厥

唐朝的前身是隋,隋的前身是北周,而北周,则是鲜卑宇文部建立的政权,只不过,他们后来被坚和平演变了,所以才有了隋朝。

而在鲜卑逐鹿中原的时候,又一个“小角色”获利,那就是突厥。等到大唐统一中原,突厥已横扫北方,成为新的霸主,又一场南北大对决拉开帷幕。

上图为笔侠制草图

所幸,这次中原又获胜了,而战败的突厥竟然还能横扫中西亚,大唐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游牧民族没有随着突厥的出走而衰落,反而更加强大,

沙陀、契丹、蒙古和

女真先后崛起,中原王朝似乎永世不得安宁。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这些地方纳入自己版图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在当时的生产力和社会水平下,中原要管理自己的地盘都很费力了,哪有精力去管理居无定所的游牧之地?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地域催生不同的文明,农耕文明依赖于耕地,他们只为耕地而战,而草原四处皆是,所以游牧文明注定扩张!

所以,即便强盛如汉唐,也只能将北方原霸主赶走,以获取暂时的安宁,但游牧文明依然大行其道,终有一天,他们会卷土重来!中原王朝不由感叹:我太难了!

往事已成云烟,今天,我们终于完成了南北大统一,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珍惜我们悠久的历史!

笔侠自叹读书太晚,以致落后别人一大步,现在广大家长和孩子推荐阅读中国历史,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赢在起跑线上,弘扬中华文化,做一个博古通今的明白人。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不要忘了点赞,谢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

《賨人客》

,号

蜀山笔侠

,一个

文章会“说话”

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辛弃疾:剩水残山无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和朱熹的关系很好,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辛弃疾从二十一岁抗金随队伍南下以来,就是一个“着试手,补天裂”的志士形象,而朱熹,是一个醉心研究的理学家。这两个看上去南辕北辙的人怎么可能走得如此之近呢?说来,辛弃疾身上有很多复杂的或说是混合杂糅的气质。他身上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相比那些自幼浸润于儒家文化

  • 李世民敢让父亲李渊退位,为何朱棣只敢对侄子朱允炆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世民和朱棣的夺位,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李世民是直接在父亲李渊在世的时候悍然兴兵,幽禁老父于深宫,令李渊不得不退位,而朱棣则是起于燕京,靖难之军由北而南,从侄子朱允炆手里面攫取了皇位。李世民为何敢和李渊正面交锋,而朱棣则只敢对侄子动手过招?其实原因无非三点。第一点,处境不同。李世民之所以兴起玄武

  • 李世民为何杀光所有侄子,却留下所有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在隋朝时期就一直帮着自己的父亲李渊打天下,可以说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他父亲李渊的一半天下都是由李世民帮忙打下来的。这也导致了李世民战功赫赫,而太子在军中的功劳和威信都不如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成为了太子心中的忌惮。后来为了排挤李世民,就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联合想要陷害李世民,没想到李世民为了自保就在玄

  • 李渊心里一直把李建成视为继承人,为何却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你说李渊心里一直想立的储君肯定就是李建成吗?其实未必,而且立储这件事的本身,他都不是李渊能够绝对控制的问题,看似李渊想让谁当太子就谁当,可李渊受到的威胁,却是来自于另一个“维度”的,李世民根本就不跟他在同一个政治系统里玩,你李渊立的太子是谁,跟李世民造不造反,没有一点牵制作用。变局,是在武德四年开始

  • 宋代才女李清照与酒的渊源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她就是宋代词苑中开婉约一派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的家庭环境没有把她局限成大家闺秀,反而让她成了率性洒脱的霸气才女。她的词,自有鲜明的风骨神韵;她的人,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喜欢喝酒,《漱玉词》中就有19杯“酒”。她在黄昏后:”东篱把酒

  • 清朝文化不自信,一改明朝对传教士的宽容政策,把他们全赶到澳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大清宫廷里的西洋人近代西方的入侵使得中国教案频发,社会上也兴起了一阵阵反教热潮,并随着革命活动的开展而达到顶峰。在清朝建立之后到1840年西方入侵之间,清朝历代皇帝一改大明时期的传教士政策,逐渐削弱传教士在华影响,并采取严格的禁教政策。一、明清更迭与政策变迁 清朝时期的中国

  • 李世民: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唐太宗大喜可他至死未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等,即便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还是出现了短暂的中兴。真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笔者认为“宏伟”再合适不过。抛开这些不言,很多人最好奇的一个点还是大唐的军事实力。说它实力弱,大唐靠军事实力让周边许多小国臣服;说它实力强,安史之乱又动摇了整个大唐的统治。再怎么去辩解,都显得有些

  • 李世民为何敢发动玄武门之变?真相藏在这2处细节中,胜负早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都是李世民的历史大功绩。奈何,对于李世民个人来言,历史功绩是一回事,他的玄武门之变却又是另一回事。李世民虽是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同时也是“失败者”。在李世民晚年时期,他便结结实实地,领教到了这种历史轮回的可怕——太子李承乾,竟然也想给他唱一出“玄武门”。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承乾谋反案后,李世民都

  • 李世民年轻时四处征战,身体非常强壮,但为何年仅51岁便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7年。十几岁的时候,就高举义旗,在洛阳一战的时候,更是直接就征服了各路诸侯,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李世民上位,其开创的贞观之治也是被无数后人所称道。而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早期身体是非常健康的,不然也不至于打仗时敢于冲在最前面,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刚刚年过半百就死了。

  • 李世民的亲弟弟贪财好色,为何他的一项绝技被鲁迅称为民族瑰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玄武门事变”的幸存者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李世民集团和太子集团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事变结果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李渊被迫退位,称为“太上皇”。更残忍的是,李世民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和家族成员全部杀害,是为“清除异己”。而李渊的儿子没有收到牵连,反而在李